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姓名:李婧

  专业:视觉传达

  学号:2015101285

  问题1:校长哈森和学监马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各有那些优缺点

  1.校长

  校长的教学方式颇有传统教育的影子,强硬、独裁、以暴制暴,想让学生因“怕”而不敢犯错,虽然表面上调皮的问题学生们被管制的井井有条,但“问题学生”问题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以偏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校款被盗时间上,他粗暴地对被怀疑者进行逼供,并把这名学生直接送进了监狱,结果,以暴制暴换来的只能是更强烈的反抗,影片最后这名学生回校报复把校舍付之一炬。

  2.马修

  做为全篇的主线,马修的到来给这个问题重重的班级带来了改变与生机,与校长不同,他并没有将孩子们的调皮当成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他认识到了每个孩子的不同,无意间发现了孩子们唱歌的才能,最终将这群也许连爸妈都放弃了的孩子们引入正途,其中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孩子皮埃尔正是最好的例子,从“天使面孔、魔鬼心灵”的问题少年到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的整个人生转变与马修有着莫大的关联。

  问题2:如何在教育中适当的运用“宽容”和“惩罚”

  作为一个孩子犯错是最不应职责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许也是从这些试错中学习的吧,我们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严慈相济”一味的宽容会惯坏学生,让他们不知道规则,而一味的惩罚,会使学生心理扭曲,认为自己不被理解,没有改过的机会而误入歧途,正像是电影中的皮埃尔和蒙东,天使与魔鬼只有一步,教育正是推了孩子步入这一步的角色。

  问题3:遇到像“蒙东”一样的问题学生,你会怎么办

  如果我遇到如“蒙东”一样的学生,我回去好好调查整个失窃事件,而不会凭借怀疑就将矛头指向一个孩子,调查结果如果是他,我会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教导,如果不是,而我已经指责了这个学生,我会在全校师生面前向这名学生道歉。

  问题4:你从影片中学到了那学教育智慧

  最为教育工作者其实身上的担子很重,也许因为你的缘由便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不要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学生,“问题学生”也许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也许是家庭也许是老师也许是社会,我们要做的是加以正确的引导,改变这一现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发扬他们优秀的那一面,就如电影中马修组建的这只合唱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原来我也可以得到认可,从而改变自己,教师最忌讳的是拿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电影里的校长正是这样,他本也是为学生好的吧,然而用错了方法,严厉,暴力只会让事情更糟,所以说教育是把双刃剑,让我们用正确的方法造就出我们的一个个小小英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多方面的尝试失败后,五十多岁的马修来到了塘底学校。马修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是早上,大雾弥漫笼罩着生锈的学校大门,接着镜头移到了黑色的破旧的教学楼。整幅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不舒服,好似马修来到的不是学校而是监狱。

  实际上,因为校长哈德森的管理理念——犯错惩罚,这个叫塘底的学校就是监狱,或者像马修在辞职前说的,这里是地狱。这里的惩罚大多数时候都是关禁闭,八九岁的孩子因为犯错一下子要管半个月禁闭,而且禁闭期间禁止家人探望。这个校长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希特勒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塘底是一所特殊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被其它学校开除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代表有三个,第一个是郭和颐,第二个是皮埃尔,第三个是电影后半段被送到塘底进行适应能力测试,最后因为校长体罚怀恨在心,放火烧了学校的孟丹。

  马修老师身上的最光辉之处,在我看来就是勇气和智慧。

  在了解了上一个老师离开的原因是被学生用刀刺伤之后,以及亲眼目睹了校工掉入郭和颐设计的报复陷阱,而差一点弄瞎眼睛之后,马修还是选择了留下。他难道是不害怕吗,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他也害怕。就像马修自己说的,他自己也很害怕,害怕睡觉的时候学生闯进来要了他的命。所以,这就是马修令人敬佩的地方,虽然害怕但仍然选择面对,而不是像那个手臂刺伤的老师一样溜之大吉。另一个表现马修勇气的地方,则是马修主动找校长,请求校长允许用自己的方法惩罚犯错的学生。在校长让马修停止合唱团之后,马修把合唱团转移到了地下,这是马修勇气的第三次体现。这个勇气用儒家的话来说,叫:"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爱,当然是教育的前提,但没有智慧的爱,爱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觉得老师软弱,而更加无视纪律肆无忌惮。关于教育智慧,马修老师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让郭和颐照顾校工,而不是直接体罚;帮皮埃尔说谎,保护皮埃尔的自尊心;第一节见面课,面对学生的刁难用幽默的语言轻松化解;查学生宿舍,学生用编的歌曲骂自己光头而没有大发雷霆,反而鼓励学生继续唱,结果发现了学生唱歌的兴趣和天赋组建了合唱团。

  电影的结尾很感人,当马修被校长开除,带着行李走到教学楼下时,所有学生把写着感恩的话祝福的话的纸折成飞机,从窗户上一个接着一个飞到了马修的手里。此刻的马修会因为失去工作痛苦吗?不,他心底只有幸福。

  今年是自己做教师的第五年,明天是做教师过的第五个教师节。希望,自己也是一个能改变学生命运的老师,被学生喜欢的老师。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红已满径

  许林媛

  我愿生命待你好,也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后来啊,我一直在想这应该是马修最想对那一群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们说的话吧。

  影片的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手中破旧的日记本将我们带入了他对音乐启蒙老师马修的遥远的回忆,而那时他正流浪在他们的一片风景里。

  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称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捣蛋的学生,近似酷吏的院长,还有让孩子们闻风丧胆的禁闭,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让他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惧。

  因为这里缺少光和爱,学生用堕落的姿态面对着生活,只有严酷的院规让他们为之胆颤。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而他们则是来自地狱的天使,因为缺少光和爱。放牛班的孩子,放牛般的生活。

  他想要改变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没有人可以剥夺属于他们的温柔,于是他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一切爱与宽恕。帮助伤害麦神父的孩子保守秘密,教他用另一种方式弥补过错;当院长冲进教室时,他为孩子们的吵闹辩护;体谅偷钱的孩子……一切都可以被宽恕,一切都可以被原谅,只要你永远记住你最纯朴的本性。

  他曾发誓永不再写作,可是当他忽然发现这些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后,他竟毅然决然地开始作曲教他们唱歌,或许是他教会了我们: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在他的合唱团里,不会唱歌的小贝比诺成为了他的音乐助手;连五音不全的郭和颁也成为了乐谱架;每个人在这里都宛如新生,获得被需要的满足。

  于是,他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扉,领着他们从地狱一步步爬向天堂。

  还有残暴的院长,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怜之处。当他说:“萧老师,马修老师掩护我!”时,当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时,当他一个人在房间里折着纸飞机时,一种深深浅浅难以言喻的感动忽涌上心头,猛然发觉,他也是想为学生好吧,做一个恶人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吧!

  一切似乎都在改变,却在这时,因失火事件,马修被院长解雇。当马修独自一人走出学校大门时,那种冷清让人倍感凄凉。但当看到反锁在教室的孩子高举着手,带着天真的忧伤,天上高飞的热气球;地上低旋的纸飞机;纸上稚嫩的字迹;句中的错别字……

  在灰暗晨曦破晓时分,让阴霾一扫而空,感受最初的悸动,他们如此幸运。

  最后的最后他带着贝比诺上了车。

  故事的结尾是条一望无际的路,这一路情繁如梦。他还在路上。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我只是庆幸,落红已满径。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观看后感悟颇多。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让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们大多是让老师a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的惩罚和奖赏,善意的提醒,坚持不懈的劝导等等。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必须学习的,引导的技巧能极大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友谊,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还可以改正学生的习惯和思维模式,进而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好像莫翰奇在剧中主动学习自己的独唱部分,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改变,从老师教给我,到我要提前学,我要学更多更好的转变。也许我没有像马修老师一般的引导能力,但我急切的希望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这种能力的锻炼,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关爱,是师者作为高一辈者应当存有的品性。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否提高,不仅决定于你对他的引导,更在于你对他的鼓励,对他的肯定,还有与他的心灵进行对话,我知道,师者与学生的对话其实都是一番关爱,因为我可以肯定没有老师是对学生的一切不闻不问的。马修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他的计划,对犯错误者保留处罚权力,同时保有他的名字,不让校长进行暴力教育,对自以为是者予以痛击,令其思考自己的过错,给予改正机会,而莫翰奇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位老师处处的关爱,也因如此改变了他,让他展露了他唱歌的才华。那么我,假如作为一名老师有能力让学生懂得我的关爱,而不是厌烦,这其中的适度而为之,适度适时的处罚和鼓励应该就是我应该摸索的,毕竟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

  平等,是建立师生友好关系的必要因素。并没有绝对的老师和学生之分,老师同样要在学生帮助下学会处理的方法,而学生就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短板,努力改正,而马修老师的执教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学生就没有令学生依依不舍的马修,没有马修就没有改变如此巨大的“问题”学生。毫无疑问,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去聆听学生的想法,双方平等互敬的前提下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最后,我可以这么说,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心灵的基础上,假若师者无为师之心,学者无求学之心,那么教育无从谈起,最终只会落下问题学生和无能老师的趣闻,所以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感动之余,我沉淀下来的是对平等、关爱、指引的教育理解,同时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首先,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到谅解。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请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面对这个自负的家伙,校长有意让他“碰壁”后的苏醒,便含糊地答应了。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监管课堂秩序。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能”)。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皮埃尔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检查……而马修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

  最后,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有晤对过自己的心灵。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不知是晴天霹雳,还是久旱逢霖?不过,大家都很用心,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却倾泻出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可惜,时下的教师久违了!)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 可没有人想当代课老师。

  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马修,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对自我言行的理解。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法国,池底有一所严格的男校。父母把经常在普通学校闹事的孩子送到这里,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但其实这所学校的校长哈桑是个自私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勋章和奖金。他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对待犯人一样,各种规章制度迫使坏孩子变坏,稍微好一点的孩子也开始叛逆。孩子们经常受到体罚,要么被校长用棍子打,要么被禁闭,孩子们独自承受着焦虑和恐慌。

  一天,一位音乐老师,克莱门斯马修,来到这里。当我刚到的时候,我目睹了一场悲剧:桑麻叔叔的眼睛受了重伤。而这只是开始。

  他去上课,教室翻了个底朝天,孩子们用纸飞机和粉笔互扔衣服;捣蛋鬼莫行之在黑板上画了自己的肖像。当他得知自己伤害了桑麻的学生时,他把他带到了校长办公室,但听到了棍子的重击声和外面学生的哭声。他没有把学生送到校长办公室,而是容忍了他。

  他和校长有三章:一、不处分学生;第二,犯罪的学生由他处理;第三,不要透露学生的姓名。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善意和尊重。

  后来,他成立了一个唱诗班,给每个淘气的孩子一个合适的地方在唱诗班里展示自己。渐渐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团结、理解和爱。

  影片最后,校长哈桑终于被调走了,马修和班上最小的孩子皮埃尔一起离开了学校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让孩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马修,毫无疑问。

  与校长和其他监考老师不同,马修来这里不是为了严格控制学生并获得那份工资。他很清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孩子变得更好。

  他的一言一行让孩子珍惜,爱护,信任他。他用音乐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感受到关怀和需要。马修本人坚信他永远不会放弃音乐创作。

  影片中,马修被校长辞退时,满心期待孩子们会冲到铁门前和他告别。但是,没有,孩子害怕被惩罚,这样的小心让他心疼。当然,孩子们没有让马修失望。当他走到教学楼时,纸飞机从过道的窗户飞出,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他们伸出一双小手,对着窗户挥手,表示对马修的尊重、感激和不情愿。马修的眼睛湿了。他弯腰捡起几架纸飞机作为纪念品。这段记忆是最宝贵的。

  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候,严厉的训斥和板子不是最好的教育药方,善良、体贴、理解和尊重才是万灵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种心态对任何人做任何事,那么我们每天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快乐。

  如果说以前孩子们的心是沙漠,那是马修用爱和音乐把他们的心倾注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师扮演着马太的角色,让我们获得知识,懂得做人,吸收无限的正能量,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我们也应该以爱待人,以爱奉献给人们,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深深地震撼了我。片中没有Jack和Rose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也没有"我要打十个"的帅气的动作,更没有"曾经有份真诚的爱情…"的搞笑片段。而是讲述了一个老师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慢慢挖掘出了一群看似捣蛋一无是处的孩子们身上的优点,他们热爱唱歌只是缺乏正规的教导。联系我们,更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就自暴自弃,要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似乎没有未来,有点落魄的甚至发誓不再作曲的马修老师。马修刚来时是很无奈,意图摆出威严却有不名池塘府规矩,尽管一次又一次被学生戏耍,但他还是用音乐勾出了他们内心的美好,希望以及渴望未来的权利。虽然马修老师最后被迫辞职,但他却在那个学校教出来他人生最好的课!他不仅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唱歌,更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做人。马修老师虽然长的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灵魂的高度。他对每个学生的爱如同父爱一般。他对学生的教导就像黑暗中的灯光指引着学生们前进。

  与马修老师的宽容行成强烈对比的便是校长,这个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小人抢别人的教学成果,还严厉地体罚学生,他把学校搞的像是监狱。他被炒鱿鱼是他应得的下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抓住别人的一个小小的缺点就纠缠很久。

  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拥有美好嗓音的莫翰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自己也许不会发现,但只要自己是千里马,就不要担心没有伯乐。当自己的优点被挖掘出来,一定要好好珍惜,并且最好的利用。让自己的人生过的充实。

  还值得学习的是每周六都在等待父母来接自己的那个小靓仔。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经去世,但他却始终有那份信念,一直在坚持,每周六都一个人校门口独自等待。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虽然不是他父母来接他走。但有一位爱他如爱自己儿子的人接走,那就是马修老师。

  片中最感人的便是马修老师快离开学校,他以为没有学生来送他。但他路过窗口时却看到很多纸飞机从里面飞了出来,飞机上有学生们写的祝福的话语。还有很多双手在窗口为他鼓掌送别。其实生活中的感动并不要做出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有时候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足以让我们感动一生。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有像马修老师这样的人的,也许现在还没有遇到,但当我们遇到一定要珍惜。要相信,如果和这种人做朋友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生活中是不可能没有像校长那样的小人的。也许自己此时此刻还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我们要像麦神父和朗老师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要有一个纯洁的心。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因为即将要毕业了,所以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将一群调皮的也男孩帮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给他们希望。

  我认为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满爱心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但同时,马修老师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还可以看到影片中的院长,不但没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导那些孩子们,而且还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不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贪慕虚荣的人。可马修老师却与这位院长形成了对比,他心中充满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对于孩子们犯的错,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给予他们能够改过的机会。

  剧中我最喜欢马修老师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他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他还自己编步谱子。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安排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 这群孩子我觉得由于院长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所以养成了他们的调皮捣蛋,但大部分孩子还是本质是善良的。他们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课时间,都吵吵闹闹,一会儿在黑板上乱画,一会儿骂老师秃头、亮光头,老师也笑笑不当一回事,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但是当老师被院长解雇时,海派悲观禁闭的孩子们不敢出来送行,在窗口押动着小手,纸飞机从窗口落下,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送给马修老师的祝福,孩子们都舍不得这位有着父爱般的老师。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还有就是因为他爱好音乐,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爱。

  电影里面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环境造就了先天的行为. 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

  而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让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承担未来的力量。不会忘记,所以当马修老师被开除离开时,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纸飞机飘落,写满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

  而叫自己很感动的是在快结尾处,老师指挥全班合唱一曲。那个最具天分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神情显得格外落寞。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则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们在毕业后感恩并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已的老师。

有关《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品质。这部影片给了我这样一些有用的启示:

  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

  我想:我们的教师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最后都应该为了促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仔细想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的批评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让学生听话,乖乖地坐着,不要闹事。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他能恰当好处地处理孩子的犯错。他始终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即时孩子犯了错,她也能宽容对待,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担自己惹下的祸,教育孩子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马修老师的方式不被那个冷酷的校长认同,百般误解,仍然有勇气继续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让孩子找到有意义的事

  这部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唱诗班的孩子。文中,马修老师用神圣的歌曲来治疗孩子们早已忘记的美德。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一个观众。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彻底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但是,由于其拥有音乐的天赋被老师发现,肯定,然后为这个孩子铺就了一条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看的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面的老师让孩子排练莎士比亚的作品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获得了较全面的发展。我想: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指引一条道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意义。

  三、教师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欢固执、古板、眼里只有考试题,没有趣味感的教师。在这部影片里,马修老师幽默与宽容并存。例如,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给他画漫画,老师进来看了也给这个孩子画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们在宿舍里给马修老师编一些小曲,自娱自乐,马修老师让他继续唱下去,对其唱的内容不予关注,弱化,而评价其唱功。相反,那个校长确对孩子们的过错甚至玩笑也是耿耿于怀,显得有些可恶可悲可笑。其实,教师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不过,整个影片看下来,我对这样一个安排颇具想法,不知是编剧者刻意为之,而是无意的安排。这里的马修老师是个单身又没有小孩的无牵无挂的人。而且还是个年纪较长的人,于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现家务事,成了一个纯粹的教师。但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中,老师们却都是有着很多的身份。也许,真要做个优秀的教师确实也要牺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该尽的责任。马修老师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于荣誉,更谈不上为了工资,他白天为孩子上课,晚上为孩子们编歌,他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他的身上有着我们现在反复倡导的教师的品格:奉献、美德、公平、坚持等是值得一学的。相信,马修老师虽然辛苦,但是内心也是快乐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大学生

红岩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