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诗20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圣――杜甫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

  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

  革空

  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杜甫唐诗20首

杜甫的代表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远》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你是诗人却知民疾苦

  并驱李白被赞为李杜

  只愿广厦千万间却屈己住茅屋

  草堂却也成就了你这个大人物

  渴望忠于国家你有非凡的抱负

  只能叹息诸葛孔明名成八阵图

  虽然想要御敌你却想停止杀戮

  因那时将士眼中万金不抵家书

  熊熊战火燃了枯木

  道一句乾坤日夜浮

  忽然一声边秋戍鼓

  忧心忡忡马上驿卒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动乱,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甫介绍及主要作品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七言难于气象雄伟,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

杜甫

  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转。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

  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

诗圣杜甫

  杜甫是唐朝诗人,生于712年---770年。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少年时,杜甫居住在洛阳城,是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许多名人学士都聚集于此。

  杜甫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广泛阅读古代各种图书,达到了“读书破万卷”的程度。

  少年时的杜甫就开始勤奋写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很快就出了名。

  由于杜甫一生为人写诗无数,所以被众人称之为诗圣。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唐诗鉴赏

  纨袴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至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杜甫诗鉴赏: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 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无法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作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作此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尤其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满腹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细品全诗,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忧怨,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感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一篇。

  诗中对比包括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和自己的今昔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凌空而起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却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原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诗人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穷困潦倒,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因此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就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两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浓墨重彩,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回忆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

  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搏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堪比曹植。

  头角乍露,就赢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取功名,登上仕途,易如反掌,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追叙往事,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十三年来,诗人只能骑着一条瘦驴,奔波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前不久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同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又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诗人越是渲染,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使诗人必得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愿忍受象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象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一样。但后者也未能帮助自己。

  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愤愤不平,即将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徘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 “一饭之恩”的韦济,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只能毅然引退,象白鸥那样飘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引发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一气读来,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数这一首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阿谀奉承、俯首乞怜。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杜甫诗

  一个生在显赫的名门贵族,一个走到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顶峰的人,谁曾想过他的一生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的。他优国优民而不优己,他悲悯百姓而无人悲己。一个影响着中国三千年文化的人,最终却贫死客船。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或许在自号时,他便已经明白自己一生老在四野。他青年时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尔后,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晚年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出峡,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堆里。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对“路有冻死骨”的悲悯,因为那冻死骨在活着时也曾悲悯过人类。

  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时还悲悯着“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他在安史叛军俘获时还悲悯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他在自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时还悲悯着“东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杜甫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因而他有了“诗圣”与“诗史”的并称。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地描写了的县吏、老妇等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杜甫真的如记载中所说行过乞吗

  我们从杜甫的人生经历就可以看到,同时也可以从杜甫的诗中发现,杜甫行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杜甫这样记载过:“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碍于面子就给高适发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实际上自离开长安,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

  大爱无疆,就如同求得这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的寒士,胸襟是用爱承载的,爱能像野马一样在奔驰般拓展着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可以像杜甫一样没有家财万贯,可以没有日日的欢欣,但却不能没有了爱,只要心中久存着爱,就有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爱可以修行一种心境,可以修行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让别人都俱欢颜。

杜甫诗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戏为六绝句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汉字的起源简单介绍

学生个人试卷分析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