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案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以科技为主题的手抄报资料模板

  纳米概念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科学概念。任何物质在颗粒大小进入到1纳米-100纳米的尺度范围时,其性质都会发生质的变化,这给我们用这种变化了的性质来构架新的功能性材料提供了无穷的机会。

  纳米技术包括纳米结构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两部分,纳米结构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高技术,虽然突破连连,但还不能应用。但纳米材料技术,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要求不高,任何带有功能性的物质都叫材料,而只要求功能是由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所带来的材料都是纳米材料。

  所有的物质的纳米结构单元都有变化了的性质,任何新性质都可能构架新功能,也就可以制备新材料。所以,应该非常肯定地说,纳米材料的应用虽然不能代表纳米技术的主体应用水平,但现在却是已经刻意应用了。

  很多专家由于专业上的问题混淆了代表纳米主体技术的纳米结构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的应用,说是纳米材料还是实验室里的事,说什么应用还需要多少年。

  其实,历史证明任何这样的预言都是失败的,非但纳米材料在广泛应用,纳米结构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开始,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度评选出的“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就是纳米计算电路的应用。我们应该以欢迎的心态去迎接新技术的到来,而不是排斥它。

  纳米科技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对纳米科技的研发进行大量的投入,试图抢占这一21世纪科技战略制高点。关注纳米科技的进展,尽快组织和部署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规划,对于我国新世纪的发展影响深远。

  “嫦娥一号”(Chang39;E1)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据报道,这件“隐身衣”主要材料为金属和电路板材料的混合物,比如陶瓷或光纤合成物等等。这种材料吸收了特定的光线,人的肉眼是感受不到比较微弱的光线,就好像物体不存在一样。

  这就像是海市蜃楼,在海市蜃楼中,热量引起光线变化,隐去了天空中出现的影像后面延伸的道路。隐身衣的设计者大卫-施伊格称:“我们创造了一个人造的海市蜃楼。它可以隐藏一些物体,让观察者从各个方向都无法察觉它的存在。”

  这件“隐身衣”可以阻止探测物体的微波。像光线和雷达波一样,微波遇到物体时通常会反射回来,所以仪器就会发现这种物体,形成一个可以探测到的影子。

  而隐身衣使用的特殊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反弹回来,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这就像是小河中的水流能够绕过一块平滑的岩石继续向前流去而不会反弹回来一样。下一步要消灭“阴影”

  不过这只是科学家“偷天换日”的第一步,今后科学家们还将对其进行改造和发展,从而制造出可以使人和其他物体“消失”的隐身衣。设计者称:“这个隐身衣只是二维的,而且还投下了一个小小的阴影。我们下一步是做出三维的隐身衣并消灭所有阴影。”

  人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会将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线分散开,并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这个隐身衣既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也可以减少物体的影子。不过,目前两者还都没有完全被隐藏起来。

  据介绍,在理想情况下这两者可完全“消失”,人们无法察觉到“隐身衣”和它隐藏物体的存在。

  设计者称:“目前,我们只是使物体的影子和它反射的光线不易被人眼发现。这意味着它的背影仍然能够看得见,只不过是变暗了。今后我们还要改进它的结构,让它成为彻底的隐身衣。”设计者还补充说,人们甚至可以想像这种材料能够隐藏声音,不会产生震动。

科普类文案素材

小学生科普知识作文

  英国剑桥大学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分析了10多个国家的人的饮食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小肠、结肠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比如,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澳大利亚人,结肠癌发病率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人的4倍。

  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以及根茎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薯类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豆类和香蕉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研究人员指出,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当淀粉进入肠道后,经一系列反应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结肠排泄,加速致癌代谢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丁酸盐。实验已经证明,丁酸盐是有效的癌细胞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防止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含淀粉的食物呢?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超市中粗加工未经去除谷皮的全谷食物,如谷类面包应是首选。购买谷类面包时要注意识别: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谷类,说明它的谷类含量的确丰富;如果谷类成分排在其他成分或者糖的后面,说明这种食物里谷类成分不多。还有一个方法是:用手拿着面包,如果感觉面包密实紧凑,有明显的麦粒,就是谷类含量丰富的面包。除了谷类面包以外,用荞麦做成的面条、凉粉、烙饼、蒸饺和米饭等主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的五谷杂粮粥,比如腊八粥、八宝莲子粥、荷叶粥等则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星期五,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科普表演,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科学的奥妙吧!

  “小朋友们,大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一个蜻蜓飞出来说,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绍之后,我们终于知道了她的来意,她想送我们一份见面礼,就给我们来了一段小魔术,我们睁大了眼睛,站起身来,屏住呼吸,哇塞,这个蜻蜓人把一根毫无异样的绳子一变,就变成了三根绳子,她在从尾到头一摸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绳子,她再从尾到头这么一摸又变回了原来的那条绳子,哇塞,我们一个个心服口服,十分敬佩。“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听见了,就以为博士要来批评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们中间来,可还是被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给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来,蜻蜓问博士要水喝,博士为蜻蜓人准备了淡盐水,可蜻蜓人不爱喝淡盐水,之后博士叫蜻蜓人把淡盐水倒入另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里突然就变成了鲜红的西瓜汁。博士说:“这下你满意了吧。”蜻蜓人还在惊讶中没有醒过来,蜻蜓人好像故意对博士说:“我不喜欢喝西瓜汁。”博士说:“那个西瓜汁倒入另外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里。”倒入下去后,西瓜汁确变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说:“我也不喜欢喝牛奶。”蜻蜓人以为博士没法子了,可谁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还笑咪咪地说:“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个杯子里,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变成了淡黄色的哈密瓜汁,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拦住了,博士说:“其实这里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学物品才会变成刚才的水果汁。”蜻蜓人邀请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这优美的音乐和欢乐的笑声中结束了这一次科普活动,通过了这一次的科普活动我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的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知识资料作文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

  ,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

  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有关科普生活作文

  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也渐渐普及开来。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普及的意思,详细地说也就人们把所知道的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农业中、自然中去,让那些科学做法普及开来,让环境更绿色,让食物更健康,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怎么说,科普生活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有段时间,我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耳边时不时会响起讨厌的噪音,让我不得安宁,心里感到很烦躁,无法静下心来做任何事情。而这些噪音的来源五花八门,楼上阿姨家的装潢声,楼下爷爷的歌唱声,街边工人的伐木声,路边小贩的喧哗声,还有每家每户人们的吵闹声和各类电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不能让这些噪音打扰到我,是我心神不宁,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一直以来,我都对噪音很反感,但是后来,出现了转机——科学家开始重视起噪音的存在,想方设法不让噪音影响到人们正常的作息。于是,有很多科学措施普及开来:在室内,用塑钢窗、中空玻璃来密封窗户,用墙漆、墙纸和墙内的夹层来阻隔外界的声音;用胶垫、棕榈垫来减轻床的震动和摩擦,用润滑油来降低家用电器所发出的可避免的声音……人们用各种专业手段使室外和室内的各种声音不打扰到自己和他人。由于科学家、专业人士们的不懈努力与国家的大力宣传,渐渐得,我的耳朵不在抗议了,我的生活也回到了原有的平静。

  其实除了对噪音的音量控制,我们的生活跟以前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科普生活让我们更加幸福了!

  会员付费投稿,转载保留出处,违者必究!

生活中的科普作文

  科普世界非常有趣,尤其是动物世界,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科普文章吧。

  1.为什么鳄鱼不属于鱼?鳄鱼其实并不是鱼,而是可以生活在水陆的两栖动物。鳄鱼喜欢吃水中的昆虫、甲壳类、鱼类、蛙类和蛇类。有时也捕捉小鸟和小兽。它在水中生活为什么水不会从鼻孔流进身体里呢?原来鳄鱼鼻孔的开口处有一层膜,像门一样。潜入水底时,他便把“门”关上,防止水流到鼻子里。鳄鱼身体内部的许多器官很像人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所以鳄鱼是爬行动物中最高级的动物。

  2.为什么夏天小狗总是伸着舌头喘气?夏天,经常看到小狗张着嘴巴,伸出舌头喘气,是不是小狗病了呢?其实,这是小狗在散发身上的热量。人到了特别热的时候,就会出汗。汗是从我们皮肤上许多小孔排出来的。这些小孔叫汗腺。而小狗的汗腺在它的舌头上,天热时,小狗就会伸出舌头,加快呼吸,让汗快一些排出来,散发出热量,就感到凉快啦。

  3.为什么猴子吃东西特别快?动物园里,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淘气的猴子吃东西可快了。特别是东西少,猴子多的时候,他们很不友好,把抢夺到的食物急急忙忙往嘴里塞,也看不见它们嚼。可一眨眼工夫,他们脸蛋两边就鼓起两个大包,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猴子嘴里的两边各多长了一个如同口袋一样的东西,叫“颊囊”,他主要就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猴子们把抢夺到的食物先在颊囊里存起来,然后躲在一边细嚼慢咽。这就是猴子看上去吃东西特别快的原因。

  好了,现在文章看完了,就让我们看一个笑话吧。老师让全班同学回家写动物研究报告。小明是研究蚱蜢的,他抓来一只蚱蜢,说到一声:“跳。”蚱蜢跳了一下,于是,小明折断了蚱蜢的一只腿,说到:“跳。”蚱蜢无动于衷,小明就在实验报告上写:折断蚱蜢的腿,可以使它失去听觉。

科普范文

  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

  范文一:达尔文之岛

  达尔文岛是一座杳无人烟,且天然环境优美的岛屿。一位美国人在某一天踏上了这片未开发的土地,开始进研究,他就是闻名遐迩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达尔文乘着“小猎犬号”来到这座岛屿,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住。研究了许多年,达尔文带着许多重要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发表了一篇影响世界的论文“进化论”,提出有名的理论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想法。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又有一批科学家前往这座因达尔文而闻名的达尔文之岛。他们拥有着高科技的潜水设备,可以捕捉许多人类前所未见的海洋生物,几乎每天 都有一种海洋生物在进化,让科学家兴奋不已!但是现在却因为参观的人太多,造成环境破坏,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因此消失殆尽。

  其实中国也是一座美丽的岛屿,在人类尚未积极开发前都非常完美,直到我们人类来了,有些动物遭滥捕滥杀,而造成许多生物因此绝迹。希望达尔文之岛的危机,能够警惕我们身为中国的一份子,多想想我们的美丽岛屿吧!

  范文二:八大行星

  北回归线太阳馆的陈老师与蔡老师带来天文魔法宅急便,为我们上了四堂八大行星的课程,打开天文的知识之窗,带领我们进入奥妙的天文瀚海中。

  水星在古代称做辰星,绕太阳一圈只要八十八天,没有自然卫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颗。它离太阳最近,温差最大,最高温有六百度,最低温是零下一百七十三度,因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所以容易受到陨石撞击。

  金星在古代称为太白,是八大行星中自转最慢的行星,而且太阳是从它的西边升上来,东边落下去,跟地球相反。第三颗行星是地球,唯一目前有生命的星球。火星古代称为荧惑,上面有大峡谷及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它有二万多公尺,是圣母峰的三倍高,它的卫星像马铃薯,真有趣呢!

  木星像穿着木条纹衣,古时候称为岁星,有六十四颗卫星和一个大红斑。土星被称为镇星,泰坦卫星是六十颗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目前在北回归线太阳馆中有一架泰坦火箭喔!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由气体组成,土星有一个游泳圈,天王星是躺着转动,而海王星竟然是由数学家计算出来的,并非实际观测发现的,和木星不一样,它拥有一个大黑斑。

  天文知识好玩又有趣,谢谢老师为我们安排与课本不一样的课程,也谢谢陈老师和蔡老师详细的解说,希望下学期还能邀请她们来为我们上课。

  范文三:南州六月荔枝丹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2016年有关科普的征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发生的,暑假期间天气特别炎热,连我家的小狗也常常吐着舌头,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由于天气的炎热,蚊子可要大显身手了。提起蚊子,没有哪个不憎恨它们,说它们是“吸血鬼”。是啊,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在夏秋季节中,每当梅雨快要来临之前,蚊子异常活跃,正如人们常说:“今日蚊子叮人凶,一场梅雨靠得稳。”还有人常说:“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对周围电场的变化是十分敏锐的。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空气是带负电的,云雨区是带正电的。当附近天空出现一个雷雨区域,并且逐渐向我移过来的时候,蚊子很快就感觉到周围电场的变化,因而雷雨很快要来到了,所以赶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过,正好产卵。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

  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科普类作文 科普知识

  如果你乘轮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轮船要靠岸的时候,总是要把船头顶着水流慢慢地向码头斜渡,然后平稳地靠岸。江水越急,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长江及其他河里顺流而下的船只,当它们到岸时却不立刻靠岸,而要绕一个大圈子,将船逆着水流行驶以后,才慢慢靠岸。

  这是因为船逆水靠岸,可以利用水流对船身的阻力而起到一部分“刹车”的作用,小朋友,你以后乘轮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在水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就会发现:在没有风的时候,水面几乎平稳如镜;但在有风雨时,水面就会波浪迭起。

  很明显,起浪的原因是风在作怪。浪实际上是由于能量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运动而形成的。风就是这样的能量。当风向水施放能量时,水面就会起波浪。

  当人们看到波浪起浮时,会以为水在向前滚动。但是,如果你把木块扔在波浪上时,便会发现这木块并不随波浪向前滚,而是随着波浪一会儿升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跌入浪谷里。如果木块向前移动,那也是风的作用或是水在流动。

  飞机要迎风起飞,看来很奇怪,因为顶着风冲会降低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

  你有一点可能不清楚,实际上,飞机从地面起飞时,重要的不是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而是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假定飞机速度达到150公里/小时,迎面风的速度为30公里/小时,则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为150+30=180公里/小时。如果顺风飞行,飞机与地面的相对地速度就会快一些,假定为165公里/小时,可是,这样一来,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则只有165-30=135公里/小时了。

  你现在知道了吧,飞机通常要迎风起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植物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手抄报漂亮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