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1000个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寓言故事

  1.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2.鹦鹉救火

  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为鹦鹉采来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浆果,让它吃了个饱。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两下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这场火烧得可厉害了,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

  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鹦鹉的这一行为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重感情、讲信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朋友、亲人遇到危险或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中国寓言故事1000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它呼喊着,首先冲向烈火。

  树下的刺猬,慌慌张张地向洞里钻,说:“谁愿救谁去,我逃命要紧。”

  无名鸟叼根马尾松,拼命地扑打疯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来,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于是它全力以赴扑向熊熊的烈火,可是,无名鸟的羽毛被烧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边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烧起来,它忍痛滚过去,用身子压灭了。无名鸟也因此牺牲了。

  浓烟冲进地洞,呛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钻出地洞,蜷缩着身子,头也不敢伸出来。

  凤凰和百鸟飞过来,扑灭了山火。那时,森林里浓烟翻腾,空气里充满了焦臭味儿。凤凰望着雾腾腾的森林,从身上拔下几根金光灿烂的羽毛,说:“谁能把无名鸟和刺猬的生死情况弄清楚,这羽毛就给谁。”

  “哇哇,我先去。”乌鸦抢着飞下去,找到无名鸟的尸体,它用喙(chui)扒扒,见无名鸟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唤。乌鸦飞回来,说:“我看清楚啦,无名鸟早已死去,刺猬却还活着。”

  凤凰好像没听见,说:“谁去看看呢?”

  “我去。”喜鹊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脚,来到无名鸟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无名鸟埋葬了,还把无名鸟用来扑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头,一切办妥贴了,才飞到树上,说:“我看清楚了,无名鸟还活着,刺猬早已死了。”

  凤凰点点头,把金色的羽毛交 给了喜鹊。

  “哇哇!”乌鸦带着哭音,说:“凤凰啊,您奖励错了啊!”

  “没有!”凤凰看着百鸟,说,“大伙应该知道,无名鸟为集体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刺猬为个人利益而生,虽生犹死。”

  “轰!”凤凰的话音未落,无名鸟的坟墓上,红光闪闪,彩气腾腾,一只新生的无名鸟飞向天空。凤凰和百鸟赶紧上去迎接它。喜鹊把金光灿烂的羽毛捧了送给它,说:“无名鸟啊,你是我们的英雄,这荣誉应当归于你。”百鸟立刻给无名鸟的翅膀插上这金色的羽毛,从此,它比以往更加美丽,人们就叫它金翅鸟。凤凰、金翅鸟和其他鸟儿,快乐地在蓝天翱翔,欢呼歌唱,其乐无比。

  刺猬仰头一看,满脸羞愧,一头钻进地洞,从此,它只好在百鸟休息了的深夜出来找点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鸟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1:宣王之弓

  齐宣王有个特点,喜欢听别人对他说恭维话。齐宣王爱好射箭,他喜欢听别人说他不论多强硬的弓都能够拉开。其实,齐宣王自己拉的弓,拉开时所用的力气还不到三石。

  齐宣王射箭时,常常向身边的大臣们表演拉弓。他身边的近臣们为了奉承自己的国君,一个个都是先拿起宣王的弓,站好姿势,故意拉起来试试。这些近臣们在试弓时有意地做出很认真的神情,装出拼命地使出全身之力的样子:闭住嘴,鼓满两腮帮,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站在那里,再慢慢地将弓拉到半满时故意停一下子就松开手。他们都说统一调子的话:“这张弓好厉害!真是强劲极了。如果没有九石的力气是别想将它拉开的。”“那还用说,这么强的弓,除了大王您以外,是没有人能够拉开的。”“世界上像大王这样能拉这么强硬的弓的人是很少有的。”……听了这些特别顺耳中听的话后,齐宣王的心里感到特别舒服,心里乐滋滋的,甜甜的,比蜜还要甜。

  这样,齐宣王所拉的弓虽然只需用不超过三石的力,但是他一辈子都认为他拉的弓,没有使出九石的力是拉不开的。

  拉开这张弓只用三石的力就可以了,这是实际;而用九石的力,则是徒有虚名的啊!齐宣王只喜欢虚名,却不知道他的实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喜欢听奉承话。听到奉承话、恭维话就沾沾自喜的人必被人耻笑。

  篇2:南海人赠蛇

  南海中有一个岛,岛上的人以打鱼为生。岛民们对付蛇很有办法,因此遇到蛇并不惊慌失措。打死了蛇以后,岛民们看看扔掉可惜,便把蛇肉烹调了来吃。这一吃,大家发现蛇肉鲜美嫩滑,特别可口,于是,蛇肉成了岛民们普遍喜爱的美味佳肴。

  有一次,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南海人带着家人到遥远的北方去旅游。他们一家人都爱吃蛇肉,怕到了别处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就带了不少腊制的蛇肉当干粮。

  这个南海人带着家人走了很远很远,来到了齐国。他找了一家还算整洁的旅店安顿了下来。齐国人都十分好客,主人见他们从很远的南方来,就热情地招待他们。每天做好饭好菜给他们吃,铺床、清扫房间、洗衣服,把这个南海人一家照顾得十分周到,房钱也收得很便宜,还常常主动向他们介绍齐国的风土人情。

  南海人受到这样的款待,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挺感动,于是便跟家里人商量着要送些什么礼物给主人,以表达感激之情。想来想去,他觉得蛇肉最合适。北方没有这类佳肴,主人一定会喜欢的。

  打定了主意,他便在带来的腊蛇肉里挑开了,最后选中了一条长满花纹的大蛇。他高兴地拿着蛇去见主人,想象着主人开心的样子。

  齐国在北方,很少产蛇。齐国人一见到毒蛇,吓得逃命都来不及,更别提去吃了。所以见到南海人送来的大花蛇,害怕得脸色都变了,吐着舌头转身就跑。南海人大惑不解:主人这是怎么了?他想了好一会,对了,一定是主人嫌礼物轻了。他赶紧叫过仆人,叫他再去挑一条最大的腊蛇来送给主人。

  像这个南海人一样,遇事不了解情况,也不加以调查,就胡乱依自己的猜想来作主观臆断,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篇3:欹器的启示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在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qi)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敬器装满水就倾覆翻倒的现象来说明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从而告诉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篇4:伯愁和千里马

  伯愁是伯乐幼年时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脸,像根秋丝瓜。

  这天,他从城里回来,却一反常态,笑逐颜开。

  老伴惊诧地问:“你拣到宝贝啦,今天这么高兴?”伯愁说:“我在城里碰到伯乐啦,他答应送我一匹千里马!你算算,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们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听别人说过,伯乐善识千里马。丈夫这么说,她心里也挺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马牵到城里去。中午,骑着一匹浑身像锦缎裹着似的枣红马回来了。他高高兴兴地对老伴说:“看见没有?这是匹千里追风赤兔马!我骑着它从城里回来,百把里路,不到一个时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这匹赤兔马拉起磨来,并不比原来那匹黑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还是不好过。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脸上又堆满了愁云。

  “唉!世人都说伯乐善识千里马,我看他是徒有虚名而已!”伯愁长吁短叹地说。

  不久,从城里回来的人说,伯乐在马市上又发现了一匹千里乌骓马。这匹乌骓马,很像伯愁家原来那匹拉磨的黑马。

  伯愁听了,一个劲地摇头:“笑话!笑话!”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

  鹦鹉救火

  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为鹦鹉采来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浆果,让它吃了个饱。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两下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这场火烧得可厉害了,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

  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鹦鹉的这一行为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重感情、讲信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朋友、亲人遇到危险或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乐羊的“忠心”

  乐羊本是中山国的人,后来他投奔了魏国。为了表示对魏王的忠心,乐羊主动率领魏国的军队去攻打自己的故国中山国。

  中山国是个弱小国家,哪里抵挡得了魏国的进攻呢。当时,乐羊的儿子还留在中山国。中山国的人在魏国的猛烈进攻下,无计可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乐羊的儿子做筹码来要挟乐羊退兵,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绑起来吊在城楼上,威胁乐羊。谁知乐羊全然不顾吊在城楼上的可怜巴巴的儿子,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

  中山国的将士们都十分生气,没想到乐羊原来是这样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于是他们将乐羊的儿子杀了。中山国的人将乐羊的儿子烹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吃。

  不料,乐羊面对此事仍毫不动心,一点怜子之心也没有,一丝悲伤之情也不见,反而将用儿子血肉做成的羹汤吃了个干净,然后率领着魏军向中山国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乐羊攻城态度坚决,不拿下中山国决不罢休。经过几番激战,中山国终于被乐羊所灭。

  战争结束,魏国的疆域又开拓了一大片,乐羊为魏王立了大功。庆功会上,魏王给了乐羊很重的奖赏。事后,魏王便冷落了乐羊,不再信任他了。

  有人不理解魏王,问魏王说:“乐羊为大王立了这样大的功劳,您为何如此疏远他呢?”

  魏王摇摇头说:“一个为了向上爬而背叛一切的人,他连自己的故国、儿子都毫不顾惜,除了自己,他还会对谁忠诚呢?我怎么可以去亲近、信任这样一个危险的人呢?”

  的确是这样,乐羊背叛自己的国家,连儿子的性命也不顾,不惜用儿子的生命和故国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禄,这样的人只应遭到唾弃。看来,聪明的魏王疏远乐羊是明智的。

  释鹿得人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国君捐弃前嫌而合理启用秦西巴的长处,这一点对我们是大有启发的。

  德比才重要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的,比比皆是。可是有一次阳虎在卫国却遭到官府通缉,他四处逃避,最后逃到北方的晋国,投奔到赵简子门下。

  见阳虎丧魂落魄的样子,赵简子问他说:“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呢?”

  阳虎伤心地说:“从今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培养人了。”

  赵简子问:“这是为什么呢?”

  阳虎懊丧地说:“许多年来,我辛辛苦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直至在当朝大臣中,经我培养的人已超过半数;在地方官吏中,经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中,经我培养的同样超过半数。可是没想到,就是由我亲手培养出来的人,他们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做地方官吏的,无中生有地在百姓中败坏我的名声;更有甚者,那些领兵守境的,竟亲自带兵来追捕我。想起来真让人寒心哪!”

  赵简子听了,深有感触。他对阳虎说:“只有品德好的人,才会知恩图报;那些品质差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当初在培养他们的时候,没有注意挑选品德好的加以培养,才落得今天这个结果。比方说,如果栽培的是桃李,那么,除了夏天你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乘凉休息外,秋天还可以收获那鲜美的果实;如果你种下的是蒺藜呢,不仅夏天乘不了凉,到秋天你也只能收到扎手的刺。在我看来,你所栽种的,都是些蒺藜呀!所以你应记住这个教训,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阳虎听了赵简子一番话,点头称是。

  人的品德应该比才能更重要,因此应有选择地培养人才,不可良莠不分,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中国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及寓意(1):

  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我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之后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寓言故事及寓意(2):

  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这时,乌

  鸦想起了他以前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就逐

  渐地升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这故事说明,智慧往往胜过力气。

  寓言故事及寓意(3):

  一只眼睛的鹿

  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那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这故事是说,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

  寓言故事及寓意(4):

  恋爱的狮子与农夫

  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我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务必先拔去牙齿,剁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理解了农夫的要求。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绑起来。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抛弃自我特有的长处,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原先恐惧他们的人击败了。

  寓言故事及寓意(5):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我安慰自我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潜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长尾猴生活在大树上,不远处住着山鸡一家,它们和睦相处,彼此间成为好邻居。

  这天,母山鸡哭哭啼啼地找到长尾猴,诉说着家中连日来发生的不幸。

  “猴哥,我的命真苦呀,”母山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得好伤心:“那黑心的狐狸三天两头光顾我家,前天中午叨走我大儿子,昨天晚上又把熟睡中的二儿子给衔走了,今天早晨我当家的刚出门,又被它等候在外逮了个正着,现一家四口已三人遇难,剩下我孓然一身,想来不久也将会大难临头,我该怎么办啊?”

  听着母山鸡的哭诉,长尾猴对它一家不幸遭遇倍感同情,有心帮它,又自知不是狐狸的对手。长尾猴想了想安慰母山鸡:“你别急,我发现狐狸最怕猎人手中的散弹枪,我这就去借一把来保护你。”

  于是长尾猴找猎人借来一把散弹枪,兴冲冲地回到了住地。它神气十足地拍拍手中的散弹枪对母山鸡说:“咱现在手中有了枪,以后不用怕狐狸了,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母山鸡听了放下心来,它庆幸从此有了保护神。

  长尾猴说到做到,当天就拿着枪睁大眼睛在母山鸡住处警惕地守护着。突然它发现狐狸又出现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立刻晃动着散弹枪大喝一声:“站住,不准过来!”

  狐狸愣了一下,可是一看是长尾猴就不当回事了,依旧大摇大摆地朝前走。长尾猴不由得紧张起来,它双手握枪就象握着木棍一般举过头顶吓唬狐狸:“看清楚了,我手中有枪,再过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狐狸看着长尾猴拿枪的姿势不禁哑然失笑:“别客气,快动手呀,怎么还不动手呢……”边说边朝长尾猴迎面扑来,长尾猴吓得把枪丢下连忙转身就逃,边逃边大声提醒母山鸡:“快逃呀老邻居,那狐狸又来了……”长尾猴三窜两跳的攀逃到大树上,眼睁睁看着狐狸旁若无人地窜进山鸡家,叨着不断挣扎的母山鸡大摇大摆地离开。

  等狐狸走远了,长尾猴才大着胆子回到树下,拾起丢在地面上的散弹枪,垂头丧气地找到猎人。

  “唉,这把破枪把我给害惨了。”猴子边还枪边大发牢骚:“我都拿枪在手了还是镇不住狐狸,不但没保护好母山鸡,还差点断送了自已的性命,看来这把破枪真没用。”

  猎人接过散弹枪装弹上膛对准了远方的射靶,一声巨响,子弹透过靶心留下一个小洞,长尾猴惊吓得目瞪口呆,想不到散弹枪有如此巨大威力。

  “看清楚了吧?不是这把枪没用,而是持枪的你没用,”猎人白了长尾猴一眼揶揄它:“有了好枪,更需要善于用枪的人,才能让枪真正发挥作用;可你呢?不了解枪的性能,不掌握用枪方法,再好的枪在你手上也只能作摆设充当拨火棍,明白了吗?”

  长尾猴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哑口无言了。

中国寓言故事

  狐山之狐

  滕州有山名狐山,狐山上有一只白狐精,白狐精统领着一大群狐狸。狐狸们每天在山林里捕捉山鼠、野兔等猎物。

  有一天,狐狸们听到山脚下传来了阵阵鸡叫声,于是白狐精派白尾狐去探个究竟。

  白尾狐下了一趟山,回报说:“山下有一个很大的农庄,农庄里圈养着成千上万只鸡。除了鸡,农庄里还喂养着几条大狗。”

  白狐精对这群狐狸说:“现在山鼠野兔数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抓,为了改善生活,今晚我决定派遣精兵强将去农场捉鸡。”狐狸们纷纷响应,蹦着跳着个个都想大显身手。最后,白狐精挑选了十只年轻力壮的狐狸下山了。

  夜半三更,十只狐狸匍匐着靠近农庄,潜入鸡舍,成功地抓到了十几只大肥鸡。白狐精非常高兴,重重奖赏了那十只捉鸡的狐狸。当然,山上的每只狐狸也分到了一些鸡肉吃,它们心里都美滋滋的。

  狐狸们尝到了甜头,于是怂恿白狐精再次下山捉鸡。白狐精心想:这次成功地捉了这么多鸡,农庄主人肯定会有所戒备,如果再去肯定会遭遇挫折。狐狸们见白狐精不说话,都挠着腮龇着牙吵着嚷着起哄。白狐精拗不过,只得又派遣十只狐狸进农庄捉鸡。

  不出白狐精所料,这次捉鸡遇到了很大挫折:十只狐狸潜入农庄,有八只被大狗扑倒当场咬死,另两只狐狸各抓了一只肥鸡仓惶逃脱。白狐精非常懊悔,于是进洞闭关思过,同时让白尾狐下达“不得私自下山捉鸡”的指令。

  指令下达的第二日,七只狐狸失踪,第三日又九只狐狸失踪……

  白狐精思过完毕,走出山洞,见山上已经没有几只狐狸了。于是,它匆匆地闯进白尾狐的石洞。此时,白尾狐正在酣睡,而它的嘴边居然沾有鸡毛,身上散发着鸡的气味。白狐精气急败坏地问道:“我们的同胞都到哪里去了?”

  白尾狐知道抵赖不过,说道:“由于同胞们经不起鸡肉的诱惑,每天晚上都自发组织十只狐狸去农庄捉鸡,而每只狐狸都认为自己会是那个捉鸡成功的幸运儿。因此,即使每次下山大部分狐狸都被大狗咬死,它们也乐此不彼。久而久之,山上的狐狸就这样一天天地减少着。”

  白狐精问:“那你嘴边的鸡毛又是怎么回事?”

  “为了堵住我的嘴,每次它们偷的鸡都有我的一份。”白尾狐说。

  白狐精知道了真相,深感罪孽深重,于是带着白尾狐返回天宫,听凭玉帝处置。玉帝很震怒,发动天雷劈死白尾狐,而让白狐精在狐山化为石头,变成石狐。

  此后,滕州狐山再也没有狐狸了。

  狼救羊

  一只小羊不小心掉进陷坑里。

  一只觅食的狼从这里经过。它看见了坑里的小羊,正准备跳下去,可是一个危险的念头马上阻止了它。

  狼说:“可怜的小山羊,让我救你上来吧!”

  小羊说:“哼!我才不上当呢,没安好心的东西!上回我哥哥把你从坑里救起来,你却把它吃掉了,真是忘恩负义!呜──”小羊怕得哭了起来。

  狼挤出两滴眼泪,装着哭腔道:“骂得好!我是对不住你哥哥呵!我正来救你作为补偿!”

  小羊说:“别骗人了,我宁愿呆在坑饿死也不让你吃掉!”

  狼说:“我怎么会吃你呢?要吃你我不会跳下来吗?哼!这回是我救你。谈报答的应该是你,看是否忘恩负义的也是你,而不是我!荒谬的家伙!”

  羊想是呀,上回是哥哥救狼,而这回……不上去也是死啊!它要吃我不会自己跳下来吗

  小羊越想越拿不定主意。狼不失时机地叹了口气说:“唉!你不上来我也没办法,我要走了,天快黑了。”

  羊一听天快黑了更是害怕,连忙叫住了狼。

  当狼把小羊救起来后,狼便露出了凶恶的本相,无情地吃掉了小山羊,最后还抹抹嘴说:“让我费了这么大劲,你这只笨羊!”

  当坏人有助于你时,很可能有更大的阴谋要伤害你!

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引人深思。

  马的感激

  一只狼穿过一个农场,看见一片燕麦田。狼对燕麦不感兴趣,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后来他遇见一匹马,狼讨好地对马说:“喂,朋友,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那边有一大片麦地,颗颗麦粒都硕大饱满。我特意为你留着呢,一颗都没尝过。快去吧,让我再听听你那像音乐般悦耳的咀嚼声吧。”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麦的话,你一定不肯饿着肚子听我嚼东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别人,对方未必会感激你。

  农夫的骡子

  一个人开车迷了路,他边开车边查看地图,结果车陷在乡间小路边的壕沟里。他虽然没有受伤,但车却深深地陷在淤泥里了。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农舍,这个人便去求援。

  走进农舍小院,他发现根本没有汽车或其他现代化机械。马圈里惟一的牲口是头衰老的骡子。开车人本来以为农舍的主人会说这骡子太瘦弱不能帮忙。可农夫爽快地指着那头老骡子说:“没问题,沃里克可以把你的车拉出来!”

  开车人看了看憔悴的骡子,担心地问:“你确定它能行?这附近可有其他农场?”“住在这附近的只有我一个人。别担心,老沃里克能胜任。”农夫自信地说。

  农夫把绳子一端固定在汽车上,另一端固定在骡子身上。一边在空中把鞭子抽得“啪啪”响,一边大声吆喝,“拉啊,夫兰德!拉啊,杰克!拉啊,泰迪!拉啊,沃里克!”没多一会儿,小轿车就被老沃里克毫不费力地拉了出来。

  开车人又惊又喜。再三谢过农夫后,他忍不住问,“你赶沃里克的时候,为什么要装作还赶着其他骡子的样子?你喊沃里克之前,为什么还喊了那么多别的名字呢?"

  农夫拍了拍老骡子,笑着说,“我喊的都是我原来那些骡子的名字,它们以前都和老沃里克一起拉过车。老沃里克是头瞎骡子,只要它以为自己在队伍之中,有朋友帮忙,干活就特别有劲,连年轻力壮的骡子都比不过它。”

  反咬一口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在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经过乙和尚一番劝说、开导之后,甲和尚就打消了惩罚蝎子的念头,随手将它放了。

  三天之后的又一个晚上,甲乙两个和尚又一起值更时,乙和尚刚往蒲墩上一坐,哎呀一声站起来,他的屁股也被蝎子蛰了。没等甲和尚端来蜡烛,乙和尚就气急败坏地朝蒲墩上乱踩一番。待烛光映亮蒲墩时,那只蝎子已经被踩得稀巴烂了。

  当甲和尚口念阿弥陀佛未及说话时,乙和尚就气愤愤地说:“那天它蛰你,我为它讲情,救了它的性命,它居然恩将仇报,又把我蛰了,这个没良心的,确实该死……”后悔的青蛙

  青蛙向癞蛤蟆请教上天的办法。癞蛤蟆说:“你要想上天,办法只有一个:巴结天上的仙鸟——天鹅或者凤凰,让它们提携提携你。”

  青蛙牢牢记住这句话,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这天,青蛙突然发现一只天鹅落到池塘边,不觉大喜过望,连忙提上早已准备好的小虾小鱼,上前搭话。

  “这些礼品,微不足道,还望……”青蛙像臣民见了皇上,不敢正视天鹅,说话也吭哧起来。

  天鹅大受感动:“难得你这片孝心,自打我受伤,你还是第一个来看我的呢。”

  “受伤?”青蛙抬眼看去,这才发现天鹅一只翅膀耷拉着,膀根鲜血淋漓。看样子,再也飞不起来了。

  “哼!”青蛙马上变了脸色,“看望你?孝敬你?我图个啥哟!”说完,它带上小鱼虾,三蹦两跳不见了。

  青蛙回去后,越想越窝囊,第二天一早,它又来到天鹅跟前,打算奚落它几句,以泄心头之气。哪料还未开口,天鹅却扑棱扑棱翅膀,凌空飞走了。

  青蛙后悔不已,连声埋怨自己:“我真糊涂!我真糊涂!怎么没想到它还有再上青天的这一刻哩!”

  悲哀的智慧

  鱼爸爸鱼妈妈带着鱼孩子,快乐地在池塘里觅食。一天,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段儿蚯蚓的身体,就游过去吃,谁料,那竟然是钓鱼者下的诱饵,鱼孩子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另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片儿火腿肠,就游过去吃,谁料,那也是钓鱼者下的诱饵,这个鱼孩子也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悲痛欲绝。

  再有一天,池塘里沉下来许多肉渣,鱼孩子们刚要吃,鱼爸爸鱼妈妈连忙拦住,说,不要吃,那都是诱饵。

  最后,它们索性不吃池塘里的任何食物了,因为它们看什么都像诱饵。终于,鱼爸爸鱼妈妈鱼孩子都饿死了。

  它们的尸体浮上来,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小男孩自言自语道:奇怪,我经常往池塘里撒肉渣喂这些鱼,它们怎么还会饿死呢

  樵夫与银鸟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着平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平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啊!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银鸟疗伤;在疗伤的日子里,银鸟每天唱歌给樵夫听,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人看到樵夫的银鸟,告诉樵夫他看过金鸟,金鸟比银鸟漂亮上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樵夫想着,原来还有金鸟啊!从此樵夫每天只想着金鸟,再也不仔细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么美?此时,银鸟的伤已经康复,准备离去;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最后一次唱歌给樵夫听,樵夫听完,只是很感慨的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银鸟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绕了三圈告别,向金黄的夕阳飞去。

  樵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他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

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问他们道:“你们看,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随从们齐声说:“廉颇哪能跟秦王相比!”

  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将军发生冲突,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你们想,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吗?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那就好比两虎相斗,结果必有一伤,赵国的力量被削弱,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我不计较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大受感动。他想到自己对蔺相如不恭的言语和行为,深感自己错了,真是又羞又愧。好一个襟怀坦白的廉颇老将军,脱光了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赶紧挽起老将军。从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将相团结,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了以后,都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和廉颇知错即改的坦诚襟怀,都在启发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全大局,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国寓言故事:狂妄自大的肥皂泡

  一个又一个肥皂泡被天真无邪的小孩吹上天空,在阳光照射下,那闪亮的外衣五光十色引人注目。

  望着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跃雀,肥皂泡们个个得意非凡,它们争先恐后地朝高处飞去,同时议论纷纷。

  “看,有多少人在羡慕我们呀!”最大的一个肥皂泡首先开口:“我们衣着色彩斑斓,我们地位与众不同,这真值得我们引以自傲呀!”

  “对呀,和我们相比,凡间一切多么渺小!”另一个肥皂泡洋洋自得地接口说:“大家继续努力吧,现在关键要飞往天的最高处,让一切都拜倒在我们的脚下!”

  “说得有理,我们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们要驾驭地球前进的方向,我们还要……”第三个肥皂泡话音未落,一阵微风吹来,这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们一个个自我破裂消失,睛朗的空中飘下些细小的肥皂泡沫落在了小孩们的脸上。

  ——如果不具备内在素质,光凭眩目的外表和他人的吹捧而哗众取宠,或许会得意一时,但注定不能长久,迟早一切都会化成泡影。

  中国寓言故事:老虎打猎

  老虎雄心勃勃夸下海口,它要抓获所有兽类尝遍各种野味以饱口福。

  于是一声长啸震撼山岳,仿佛天崩地裂,所有野兽都吓得六神无主,个个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老虎精神抖擞,它盯住一只狐狸紧追不舍,眼看就被擒获,旁边灌木丛中发现了新目标。

  “一只梅花鹿,比狐狸高级,”老虎眼睛一亮,它一转念,放弃了狐狸,转身追赶梅花鹿。梅花鹿健步如飞,一会儿功夫老虎就气喘嘘嘘,看来赶上梅花鹿很有难度。这时前方一只慌慌张张的小山羊吸引了它。

  “好肥的小山羊呀,”老虎心动了:“象这样没头没脑追赶如此善跑的梅花鹿不值得,能先捉只山羊充饥也好。”于是老虎转向追赶小山羊。

  山羊的看家本领除了头上一对触角余下的就只有逃跑的功夫,加上背后一只老虎的威胁,为保存性命,迫使它用最快的速度逃窜,老虎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它的肚子已经饿了,这时在它不远前面发现了一只野兔。

  “唉,想不到狡猾的小山羊这么难捉!”老虎这么想着:“也许野兔的个儿小,捉起来容易些,倒不如先抓住这小玩意儿填填牙缝再说罢!”

  它马上改变了追击目标,赶起野兔来。

  机警的野兔三跳两跳的速度不亚于其它兽类,一转眼钻进了自已的老窝—大树下的一个洞子里。

  老虎只好干瞪着眼。现在再也找不到目标了,因为所有的兽类都躲藏了起来。老虎辛苦忙活了一大阵,除了饥饿加剧外,什么实惠也没得到。

  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一旦选择了正确的目标,就要努力奋斗而不轻易放弃,迟早总会取得成功;如果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他终究将一事无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400米加油稿20字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