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12章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学海无涯,人在一生中要学会做很多东西。学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读了是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从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习了新的东西之后,我就要时常地去复习、熟悉它,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没有学习这句话之前,我从来不重视认真复习,每次上课看到同桌记笔记,我也跟着记,下课后同桌认真复习,把上课的笔记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着他一样学,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学习了孔子的语句,我真正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自从真正理解这句话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理解了学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心把知识记忆理解好,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德行美好的人,必须要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替别人办的事有没有办?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办好?跟朋友交友:有没有诚实、平等、友好、关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去鼓励和帮助朋友?在朋友获得成功时,有没有真心的替朋友开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学会了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不吃不喝,放声大哭。学了《论语》,我发现自己错了,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从而反省自身,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高尚的品德。

  《<论语>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在与人交往上要心胸豁达,充满欢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高中论语12章

论语12章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论语12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1“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2孔子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贡称为“天纵之将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认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马迁不仅将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评论中写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论语12章读后感范文3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高中论语12章

论语12章读后感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前后照应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

  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

  我应该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

  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

  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

  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篇三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

  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1.论语12章读后感2.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3.《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作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5.初一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论语600字的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考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珍惜时间的好题目

唐诗300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