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刺绣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

  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的工艺品。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绣在各国的发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

  我好想自己也绣一幅,我想应该没有问题吧。之后我就一直缠着爸爸给我买十字绣,终于在我的花言巧语中爸爸答应了帮我买十字绣这件事。他带着我到市场里去买十字绣。走进那家开十字绣的地方我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那幅十字绣是绣好了的,大约有一米长,是一幅山水画很漂亮,我连声赞叹。我在心里发誓我也要绣一幅这样的十字绣,之后我就在店里左顾右盼可是怎么也没有看中一样,因为这些都太好看了我都不知道该买哪个好,就在我转身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副很好看的十字绣,我觉定就买这一幅。买完之后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家。

  开始绣了,我这才发现我根本不会绣,我妈妈说还是让邻居阿姨帮我绣吧,就这样我,阿姨帮我绣好了一个头我就要回来了我自学自绣,我发现后面有教你怎样绣可我怎么绣就是不行,我就去请教阿姨,经过阿姨的指教我似懂非懂我又觉定试一试,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居然会了,但因为不是很熟练我老是跳针,哎。我爸爸看我这样,觉定帮我一起完成这幅十字绣,可我又是这样三天就厌了,于是我爸爸每天晚上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字绣完成了,这最大的功劳都是爸爸的。

中国传统文化刺绣

刺绣文化

  刺绣是门苦功夫,不可否认。

  我从小很喜欢古风的一切,喜欢看银幕中的绝代佳人的巧笑倩兮;喜欢看纪录片和书里那些绝美华丽地衣裳、物件;会感叹古人的身世与境遇;也会看到精彩的古文拍案叫绝。就这样,我渐渐迷上了一件古代女子常做的事情——刺绣。

  从欣赏那些汉服上精巧细密的花纹开始,到观察女孩们刺绣的手法,再到会在书店里翻看相关书籍,我因能如此而感受到快乐。等到再大一些,我见着针和线,心里就痒痒,总想着试一试。可无师却不能自通,尽管我抱着热情去尝试,但却禁不住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去查刺绣的针法,才知道这里面有无限的学问,只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才能绣出一幅作品。面对这复杂的刺绣,我自己尝试的热情几乎被磨灭了,但我欣赏、发现美的热情丝毫未减,继续走着欣赏的路。

  记得去年去木渎古镇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的绣展。姚建萍是沈寿的弟子,在刺绣界也是很有名气,我去苏州参观,是为了一览她作品的“芳华”展厅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厅内乳白色的灯光淡淡地笼罩在一幅幅绣品周边。那花纹绣得极为逼真:荷叶、荷花的清丽袅娜,牡丹的富丽堂皇,黄土高原老夫妻的饱经沧桑,雪地之虎的勇猛威武,无不展示得淋漓尽致。我停在一幅绣着黄土老人的绣品前,细细端详:老人皮肤黝黑,额上系着一条白色的头巾,皱纹像一条条纵横的沟壑,趴在老人的脸上,又像是黄土高原干裂的土地。他的眼窝虽深陷进去,但眼珠依然漆黑明亮,满是口子的手捧着一捧粮食,衣着朴素,看上去饱经沧桑。作品绣出了所有细节与精髓,如此生动逼真,这至少是有几万针的心血啊!我凝视着这幅绣品,眼前仿佛展现出这样的画面:著名的刺绣家姚建萍穿着裙,挽着髻,端坐在绣台前,手里纤细的绣花针上下翻飞,穿透紧绷的绣布,雪白的缎面上像变魔术似的呈现出老人的轮廓,针线是刀,布是巧石,层层叠叠,雕砌着日日夜夜。若不是多年刺绣,勤学苦练,用自己的青春与一生的热忱去待它,又如何能绣出温暖人心的作品呢

  看着那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作品,我明白了刺绣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美,它的美包含了绣者最真挚的情感,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传承。那一针一线,是作者涌至心头的情感,她将针线作笔,绣布作纸,用刺绣撰写出她人生最美的篇章,书写着她对祖国和中华艺术的热爱。

中国刺绣

  中国刺绣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其繁琐的工艺和技艺要求令普通人望而却步。如今大街小巷都在流行一种叫做“十字绣”的玩意儿,让你从中得到刺绣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你自己动手装扮你的家居生活。

  一进姐姐家,迎面而来的是挂在墙上的十字绣。瞧,那些十字绣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再加上般配的镜框,让人赏心悦目。家家户户万事都求一个“福”字。这不,一进门“福”就闯入我眼帘。墙壁上,那里一幅摇钱树,招财树,这里一幅“小熊一家”,什么高山流水;还有关于名言警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十字绣都是姐姐的巧手绣出来的,凝聚了姐姐多少心血。

  我喜欢的是白布黑线绣成的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清晰明了的字,一笔一画都刚劲有力,十分潇洒,看了令人心情舒畅,富有中国书法的风范。这些字好像还有灵气,似乎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中国传统文化刺绣

刺绣文化

  看看衣服上的刺绣,很漂亮是吧?那你知道它的历史吗?早在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了。

  开始时人们将颜色涂在身上,叫“纹身”后来又慢慢地变成画在衣服上,最后才绣在衣服上。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

  因为,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落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的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文的上衣和有宗、水藻、火、米、粉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刺绣可真是五花八门啊!怪不得到现在还保留着哩!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法,故使绣品纹饰具有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独具异彩、秀丽典雅、沉稳庄重的艺术效果。折射出设计者及使用者的巧思和品味,体现了清代刺绣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皇家满族刺绣,又称“中国清朝皇族刺绣”,满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皇家满绣,源产地承德木兰围场,承德皇家文化底蕴的载体,满蒙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少数民族纯手工原创设计品牌,皇家满绣坚持“古典与时尚完美融合手工与奢华结为一体品味和身份的彰显”品牌理念,在国内高端市场受到连续热捧。(此段话术太商业化请改为文化语术)

  刺绣是中国着名的传统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刺绣工艺遍布全国,其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又被称为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各地的民间刺绣也别具特色。刺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工艺精细复杂,技法日臻完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苏绣历史悠久,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风穿花》、《鱼虾图》等。近年来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是我国着名的手工艺品,素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弛名中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宾。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湘绣是以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绣品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及各种绣衣等。

  蜀绣,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粤绣,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广东地区主产。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我国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刺绣艺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对我国的文化艺术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社会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外国人逐渐接受我国的传统艺术,在国外享有很大的声誉,刺绣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我们要努力让它传承下去,让它逐渐壮大我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习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呢,就是它针法很细的,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那么雅呢,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到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如今,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并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巧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作为国家礼品和展览品,先后有七十九次作为捐赠国家元首级的礼品,在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好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鲜艳的牡丹花,也就从苏州走向了世界。

传承刺绣作文

  小时候我经常看奶奶刺绣,那些精美的图案总是能勾起我的兴趣。好奶低头专注针线的画面是唯美的,这唯美的画面也烙进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打我记事起,那时奶奶带着我。我学习时,闲下来的她便会坐在一旁,低着头刺绣,不时抬头看看我有没有在偷懒。那一根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的银针被奶奶捏在手里,随后在那洁白如玉的锦帕上舞动,美妙的图案渐渐成形。这便是那副唯美的画面。

  后来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央求奶奶让我也试一试。起初的她不同意,怕我手笨弄伤手,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奶奶这才点。

  因为第一次,所以心里感到兴奋,又有一丝的紧张。我捏住那根细针,照着上面的纹路,让它在方帕上下来回移动,每一次都小心翼翼。就这样刺了几针,胆子开始大起来,加快了速度。正当我洋洋得意时,一阵疼痛感袭来。定睛一看,食指上冒出一红点。奶奶见状,对着我说:“刺绣不能急,要慢慢来,心得静。”她找来创口贴,帮我包好伤口,“还继续吗?”

  “嗯嗯。”我点了点头。一针又一针,我一边绣一边默默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奶奶在我身旁看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开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那方帕上的图案逐渐成形,到最后彻底完成。我放好针线,拿着手中的成品跑去找奶奶。

  “奶奶快看,我绣好了!”我要方帕递给奶奶。“我孙女真厉害,这小花绣得真好!”她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嗯呐。”经奶奶这么一夸,我乐了。其实,我知道自己绣的并没有奶奶说的那样好,线条,明显杂乱了些。她这是在鼓励我,激起我对刺绣的兴趣。

  对于奶奶来说,刺绣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曾经问过她为何如此喜欢刺绣。她笑着问我一句“难道你不觉得它美吗?”

  是啊,刺绣的确很美,又岂是一言两语便可诠释的?时代的潮流瞬息万变,但时代再怎么变,刺绣的美却从不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刺绣仅是其一。我相信,奶奶爱的不仅仅是刺绣,更是爱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标志着过去,却永远是新时代我们的骄傲。

我与刺绣-关于传统文化

  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女红是古代女子必备的本领,现如今,愿意了解、尝试刺绣的人却少之又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刺绣。我看着姥姥一针一线地在织布上耕耘,针尖来回穿梭,细线越来越短,一朵荷花便跃然在我眼前。细密的针脚,淡雅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图案,好一幅清新的雨后荷花图!

  我不禁对刺绣产生了兴趣,于是买来织布和针线,学着姥姥的样子试着缝刺绣。我的动作十分笨拙,时常找不到落针处,我犹犹豫豫地落针,却发现绣错了颜色,不得不拆线重缝。我懊恼极了,只能去问姥姥刺绣的绣法。姥姥指导我说:“首先,你要确定你要用几股绳来绣,然后选好颜色,再穿针引线,最后认认真真地绣,假以时日,肯定能绣出很棒的作品。”

  我学会了方法,缝刺绣便顺利了许多,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针尖,不敢有一丝懈怠,虽然与想象中的飞针走线大相径庭,但我安慰自己:慢工出细活嘛。有时注意力稍不集中,针尖便刺进了我的手指,小血珠从伤口慢慢渗出来,我感受到了丝丝疼痛,但这并不能熄灭我缝刺绣的热情,反而使我的针线越来越稳,内心更加平静。

  经过几天的练习,我学会了缎面绣,回针绣等绣法,也能熟练地绣出一个个图案,最终我缝成了一个平安符。看着我的劳动成果,我不禁感叹,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果然蕴含着它独特的美,小小的针线,却能在劳动人民的手中变成优美的图案,真是伟大又奇妙啊!

  当我把平安符送给姥姥时,姥姥用枯槁的手抚摸着它,看着上面的平安二字,哽咽着说道:“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愿意缝刺绣的年轻人了,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啊!”

  世界在变迁,但刺绣的美却永远不会泯灭。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缝一幅刺绣呢?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肩负着时代重任,愿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新时代里熠熠生辉!

刺绣的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要想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获得成功,那可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有创新与传承,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两者具备才能不断地改善与发现。

  我的一个阿姨是学刺绣的,她绣的龙可是无人能敌,远看,龙像在腾云驾雾,寻找食物,近看,龙则像一只庞然大物,屹立在我们面前。可是,尽管阿姨绣得栩栩如生,但还是只有一些少之又少的人来欣赏这美丽的艺术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人们因为工作缠身,而无法抽出闲暇时刻来欣赏吗?不,不是这样的,因为刺绣现在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渐渐淡忘有它的存在了,刺绣正面临这频临失传的边界。难道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刺绣,就要失传了吗?阿姨为了不让这么好的文化失传,决心要想出一个办法,让它重焕生命力,经过冥思苦想,多天的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办法能让刺绣从失传的边界拉回来,便急忙央求阿姨告诉我,阿姨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说:“刺绣,顾名思义就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3D则是一个三维图形,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因为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 如若两种相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其实就是一整幅十字绣,其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采用人工手动绣制完成,其他的地方采用数码机器调色直接印刷在绣布上,将最多的绣线色彩应用在主体手工绣制部分。怎么样?你觉得人们会重新重视起刺绣吗?”

  我听完,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是啊,这样既不失创新,也不失传承,既可以省时间,又可以留给让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自由发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能重拾起这一块记忆的宝石,重记起刺绣的美好文化,重学起刺绣。

  创新固然重要,但继承和创新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能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这样的成功就显得意义非凡。

中国传统文化—刺绣

  我喜欢刺绣,你没听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刺绣。无聊的时候我总是用刺绣来打发时间,但是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喜欢刺绣的。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针绣看看吧,一起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技艺如何高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贝多芬主要事迹简短

海伦凯勒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