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30字左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屈原投江的故事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是神秘而沉默的隐居者,寂寂而生,寂寂而亡,也许我们与它们一辈子无缘相见。但我也相信,总会有那样的电闪雷鸣,将那些久冻成冰的隐藏者劈开,融解,使它们心心相映,魂魄相通。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楚民们祭祀龙王爷的大日子。汨罗江上,正划着龙舟游玩以度假日的楚民们,突然听到屈原投江的噩耗,都争先恐后地划着自己的龙舟向屈原投江的地方飞奔而来。男人们在江中寻找,女人们则将祭品投入水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10天后,人们才找到屈原的遗体,含泪将他葬在江边,又将屈子住过的故宅改祠以祀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30字左右

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史记》读后感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也正是屈原一生最好的写照。

  起初,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然而正是他突出的才能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他深得楚王信任更是招来众人的不满。于是,像历史上许许多多听信谗言的国君一样,楚怀王渐渐疏远了有德有才却总是“煞风景”的屈原。在那乱哄哄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之间虎视眈眈、尔虞我诈;而楚王身边的大臣和妃子又只会欺瞒媚惑、同流合污,只有屈原始终怀着一颗忠诚的报国之心,屡屡冒着危险向楚王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然而他的“逆耳忠言”又怎么敌得过那些“顺耳谗言“呢?他一个人的力量又怎么敌得过庞大的奸臣团伙呢?因此,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一天天滑向危险的深渊。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屈原的伟大,还是他的悲哀

  屈原像一朵出于污泥却一尘不染的莲花,他是混乱的世界中独立高贵的灵魂!最后当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绝望地立在汩罗江边时,连打渔的老翁也认为他的行为不值得:“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带着一份无人在乎、无人理解的忠诚和悲愤,屈原宁死不屈,毅然怀抱巨石投江殉国!

  楚王不信任他,大臣不不支持他,世人不理解他,但历史却永远铭记他这样一位忠诚正直、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伟大人物。有理想是多么可贵,读后感.但更可贵的是为了理想坚持到底!如果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一直被砸板砖和臭鸡蛋,大多数人肯定都会放弃和认输吧,但屈原却始终没有放弃,所以,等待他的是悲哀的结局;但是对于历史来说,他的一生又是伟大的,他为信仰而战的精神可歌可泣!

  人活着,不都应该有这么一点精神吗?比如岳飞、文天祥、刘胡兰、董存瑞,谁不是在乱世中坚持着信仰,奋斗着前进,甚至不惜以身报国呢?他们都是历史的伟人,他们的光芒将照亮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道路!

屈原投江这个故事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屈原投江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也是端午节的由来主人公屈原忠诚爱国却被人所害投汨罗江而死当我看了之后真是义愤填膺故事情节感人至今甚为流传在人间。

  屈原生于约前339到约前278年间战国时楚国人曾做过左徒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诗文也很好被楚怀王招进宫中当左徒他想通过楚怀王革新政治祖国。并想联合齐魏赵等国共同抗秦。但这些主张却遭到以子兰靳尚为首的势力的反对在楚怀王谗言陷害屈原于是楚怀王将屈原汉北楚怀王客死秦国。楚襄王登位后重用了子兰与靳尚屈原又被到江南不久后楚国了屈原也在五月初五那天怀抱大石头自沉汨罗百姓闻讯后打捞尸体可没找到便把竹筒里的米撒到江中以后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来祭戺他也就成为了现在的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屈原多么伟大呀!祖国灭亡了他也随祖国一起同于尽为何忠诚贤良都被臣所害秦王焚书坑儒实在可恨历代中国昏庸的宁愿听信谗言也不愿"忠言逆耳"悠悠千载人世间究竟有几个贤民爱良的国家的尊严只在片刻话语中若屈原等历代忠臣还在世上那我们的祖国将更为强大"爱国之心不可报"啊!相信屈原的灵魂至今还在汨罗江徘徊告诫我们"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深刻的道理!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到了汨罗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投江的名人故事

  楚怀王死在秦国以后,他的长子继承王位,也就是顷襄王。顷襄王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百姓们都非常怨恨子兰,因为当时秦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的时候,就是子兰劝楚怀王去的秦国。

  屈原虽然被楚王流放在外,但是他却仍然一心眷恋着楚国,怀念着怀王,从来就没有放弃回到朝廷、重新服侍怀王的希望。他一心希望楚王能够觉悟过来,改正以前的错误。他还一心想着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

  在他的作品里面,他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这些思想。一个国君,不管他是笨还是聪明、贤明还是不贤明,都希望有忠臣来帮自己。但是历史上却总是发生国破家亡的事,几代也见不到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明君,这是因为那些国君们所说的忠臣其实并不忠心,他们所说的贤人也并不贤能。楚怀王在宫殿里面被郑袖迷惑,在朝廷上又被张仪欺骗,最后疏远了屈原,反而去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最后落了个兵败割地、客死他乡的结果,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了解人所带来的祸害。《易经》说:“井里的水已经淘干净了,却还没有人喝,我心里感到难过。因为井水本来是给人饮用的。国君英明,天下就都能得福。”国王不英明,又怎么会有幸福呢

  楚国令尹子兰听说流放在外的屈原对他心怀怨恨,非常生气,就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本来就不喜欢屈原在自己旁边卿罗唆唆,就听信了上官大夫说的坏话,又把屈原放逐到了更远的地方。

  无比抑郁的屈原披头散发,来到了江边。看着滚滚流逝的江水,想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再想起国君的不肖,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暗自伤神不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边吟诵着自己的辞作,一边沿着水边走去。他的脸色是那么憔悴,身体是那么干瘦,但是在那瘦小的身躯里,却有着对楚国和楚国百姓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江边有一个渔父在悠闲地钓鱼。渔父看见一个人远远地走了过来,心里就想:这不是三阁大夫屈大人吗?等到走近了,渔父就问他:“您不是三i}大夫吗?怎么不在都城啊,为什么来到了这个地方?”屈原说:“世上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清白。其他的人都醉了,唯独我一个人还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父说:“我听说只要是圣人,就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束,而且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来自我调节。现在既然世上都混浊了,那大人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既然其他人都醉了,您又为什么不去吃他们吃过的酒糟,喝他们喝过的薄酒呢?却还要保持美玉一样的节操,自取被逐?”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必须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必须抖掉衣服上的尘土。又有哪个人愿意让自己洁白的身体,受到外界事物的污染呢?我宁肯投进长流的大江,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意让我高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滓的污垢!”

  愤怒和忧郁充斥于胸,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怀沙》一赋。此文里面说:

  “阳光灿烂的初夏呀,草木茂盛。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我匆匆来到南方。眼前一片茫茫啊,没有一点儿声响。我是这么的忧郁啊,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长了。我自我反省,但是却总感觉自己没有过错,却总是蒙受冤屈。

  “事情竟然黑白混淆,上下颠倒。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啊,野鸡也在外面飞翔。美玉劣石掺杂在一起啊,人们竟然认为差不多。小人嫉妒我啊,不了解我的情操。

  “任重道远啊,不能向前。身怀美玉品德啊,又可以向谁倾诉?外拙内秀啊,大家不知道我的异彩。蹼玉被丢弃啊,没人知道我的才智品德。我秉持仁义啊,注重恭候。虞舜不可再求啊,谁能知道我的志向?古代的圣贤也不在啊,又有谁能了解?商汤夏禹多么久远啊,实在难以追述。强忍不平啊,更加坚强。经历磨难而不改变初衷啊,只盼我的志向成为后人的榜样。我顺路向北啊,迎着昏暗的阳光。强颜欢笑啊,迎接前方的死亡。”

  屈原写了《怀沙》之后,就抱住一块石头,跳进了泪罗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楚国国君和百姓。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创作,也都以善于作赋而闻名。他们和屈原的风格一样,委婉含蓄,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却没有屈原的铮铮铁骨,不敢直言规劝楚王。从此以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被削减,仅仅过了几十年,就被秦国灭亡。

  屈原投江100多年以后,汉代有个叫贾谊的人,做了长沙王的太傅。他在路过湘水的时候,写文章投进江水里,凭吊屈原。

屈原投江的故事

  战国时期一度曾经很强大的楚国,因为当权者不图进取,渐渐衰弱了,在和秦国的竞争中屡遭失败。一到了楚怀王当政的时候,更是急剧地走下坡路。楚怀王缺乏主见,又有一些私心很重的大臣出现歪主意,所以国事很不景气。

  正在这时候,有位博学多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到楚都郢城,要为振兴楚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才华。他就是屈原。来到郢都后不久,楚怀王召见了他。

  寡人早就知道你有治国兴邦的才干,能言善辩的口才,今天想听听你对天下形势的看法。

  大王,当今天下七雄竞争,强者存弱者亡。从现在的形势看,秦国最强,他想吞并六国是明摆着的事,其次就是东方的齐国和我们楚国了,若不想被秦国吞并,而去担当统一全国的责任,只有尽快的让自己强盛起来才行。

  嗯寡人的国家,地大物博,利国久远,兵力也不弱,不怕呢秦国来攻。

  可是秦国的野心很大!又一向不讲信义,惯于在六国之间,挑拨离间,各个击破,大王不能不察,我们应当和齐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秦国。

  嗯好好好,和齐国结盟倒是个好办法,寡人马上就派使者去齐国商量结盟之事。

  再从内部讲,大王也应该像秦齐魏那样做一些变法的事,比如贵族的权利就应该加以限制,以平息百姓的不满,还应该打破等级界限,重用有德才的贤士。如果大王首先清除身边一些庸碌自私的人,亲近忠勇之臣,楚国就有希望了。

  嗯寡人身边的人都是很忠心的,不过像你这样才华超群的贤士也要重用。我现在就封你为左徒。今后你可以经常和寡人当面商谈国事,还要接待各国来客,以应对诸侯,至于你说的变法可以试试!你先拟一道宪令给寡人看过,在颁布全国。

  臣遵命。

  从此,屈原主管齐楚国内政外交的各项事务,精力充沛地筹划改革的具体办法,他成了大臣们注意的关键人物。

  这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起草变法的宪令,没有觉察到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呵呵,左徒大人,这么专心写什么呢

  哈哈,是上官大夫,来来来来,请坐。

  哈哈哈不要客气,我是顺便来看看,也没有事先通报。这是在起草变法的宪令吧,大王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左徒大人,可见你在大王心目中的地位。

  哪里,我只是尽我的职责罢了。

  快写完了吧,下官倒想先看一下。

  嗯请不要动!变法宪令是国家的机密!而且尚未定稿,更未上报大王批准。上官大夫,这个时候看不合适。

  不管是谁都没有这个权利!

  屈原,你不要太狂妄,我知道你知识渊博,可你太目中无人了,你在大王面前把我们说成是是庸碌小人,要大王远离我们,也太狠毒了。

  上官大夫,变法改革,除旧布新是大王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违抗!至于我屈原奉大王之命,受国家之法,问心无愧。

  哈哈哈哈,奉命而行。好,你就等着奉命而行吧。

  上官大夫碰了钉子,立刻跑到楚怀王那去告状。

  大王,屈原他他太狂妄了,他连大王也不放在眼里了。

  这是怎么回事?大王命他草拟变法宪令一本是一件机密大事,可他到处炫耀。臣刚才去劝他,他又说了些臣难以启齿的话。

  他说什么?嗯他说除了我屈原,谁也办不了这件事,大王没有我什么事也办不成,大王这叫什么话

  他胡说,他竟敢藐视寡人。我我这就下令免去他左徒之职,宪令也不用他起草了。

  大王英明。

  屈原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贬为三闾大夫,楚怀王对他也冷淡了,变法也夭折了,不久他又被放逐到汉水一带,虽然离开了都城,屈原仍然时刻关心着局势的发展。

  不久,秦国丞相张仪来到楚国,劝楚怀王与齐国断交,答应送给楚国600里土地。糊涂的楚怀王果真和齐国断交,派人去秦国接受土地的时候,不想张仪矢口否认,只答应给六里土地。

  楚怀王发觉上当发兵攻秦,又打了败仗,他这才感到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决定召回屈原去齐国复交,就在屈原去齐国的时候,张仪又来到楚国,被楚怀王扣下来要杀他,可大臣进上和宠妃郑袖,早已经接受了张仪的贿赂力,劝楚怀王放回张仪。

  屈原回国听说以后立刻来见怀王。

  大王,您放张仪回国,这这和放虎归山有什么两样,张欺骗了楚国,欺骗了大王,他是楚国的祸害呀。张仪确实可恨,可是紫兰进上他们劝寡人放了,是为了楚秦两国结为友好啊大王。

  臣这次去齐国,齐王对大王很不满意,说楚国出尔反尔,不愿意复交,是我费尽了口舌,才劝齐王回心转意,可是大王现在又要同秦国站在一起,齐王会怎么看,这不是背信弃义嘛

  这个寡人一时没想到。

  这样下去,如果秦国再来进攻齐国,还会出兵帮助我们吗?是啊,寡人马上派人把张仪追回来杀了他。

  可是晚了一步,张仪已经连夜赶回了秦国。齐王得知楚王放回了张仪,认为楚国没有结盟的诚意,也就不再提结盟的事。楚国连连失策,落了个两头空,又过了几年,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请他到秦国五关相会,两国结盟,去还是不去?怀王犹豫不决,就和大臣们商议。

  众卿,秦王要和寡人在五官会合,各位有何看法

  大王,秦国不讲信义是出了名的。这次秦王提出要在五官会盟,一定有诈,大王千万不能去。

  父王,依紫兰看来去也无妨。秦王的母亲就是楚国人。您和强大的秦国结盟,这是天大的好事。

  公子说的对,我认为大王要是不去得罪了秦国,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大王!

  屈原以为去了才不堪设想啊,千万不能去。

  好了,不必说了。寡人就去一趟,快些回来就是了。

  楚怀王哪里想得到,他这一去就回不来了。秦国在五关扣留了他,让他以两个郡来交换,怀王不肯答应,结果被囚禁在秦国。三年以后死在了那里。怀王长子即位就是楚顷襄王。

  当怀王的遗体运回楚国的时候,楚国人嚎啕痛哭,斥骂秦王无道,屈原更是怒不可遏,楚国的国君,被囚死异国,这是楚国的耻辱,大王当初是听了紫蓝劲胜的话才去的。楚国的奸佞不除,国无宁日。

  我要上书西郎,要求惩治误国罪人,内修德政外联齐国,发兵攻秦,为大王报仇。

  屈原奋笔疾书,写下奏章上报楚襄王。不料奏章偏偏落在了掌握大权的紫兰劲胜手里,紫兰劲胜正在策划着一个阴谋。

  劲胜、秦王派人带了不少厚礼,让你我劝说我兄王,不要意气用事,为父王,在秦国生天的是发兵去攻打秦国。我已经知道了,秦王还要把情侣嫁给大王,这样秦楚就成了一家人了。

  是,还是和秦国交好,对你我都有好处,不然亲王说了,要派大将白起率军来攻打咱们楚国,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我想大王是会答应的,就是屈原这个人不好对付。

  屈原又送来了奏章,要惩处奸佞,谁是坚定?这不是冲着你和我来的吗,那我们就要先下手为强。

  紫兰和劲胜马上进宫,求见请楚襄王。

  秦王的信您看过了吧?秦楚结盟从此就太平了。

  我也想过了,还是答应了好,可是有人不高兴啊。

  谁

  就是屈原。他在背地里议论大王呢,他说,大王不给父王报仇,就是不忠不孝!这样下去就这……

  屈原好大胆,父王在世的时候,他就几次犯上,如今寡人刚刚即位,他又大放狂言,寡人岂能用这种人为臣?让他走,越远越好,永远不许回来事。

  大王远离屈原这种人真是英明啊。对英明啊。

  于是屈原再次被流放了!

  一个热爱楚国的人反被楚国所不容,他简直要气疯了!怀着满腔忧愤离开郢都,向南方走去,屈原在流放中看到百姓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劳作,还是受冻挨饿,遇到天灾人祸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些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他的痛苦。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一段时间写的就更多了。他尽管痛恨奸佞,身处逆境,却始终没有离开楚国,时刻想着的是楚国的安宁,他一面走一面数出了自己的心声。

  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如今,漂泊来到南方。梦魂中也想着回郢都啊,何曾有一时一刻忘记。

  一位打渔的老人听他沉吟着什么,就走了过来。

  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了这步田地呀

  我流放了,如今是众人都浑浊,是由我一个人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

  我是个粗人,可我知道,圣人处世接物要能够随和,别人都浑浊,你为什么就不让他清浊不分哪?大家都醉了。你为什么不拿点酒来多喝点?你何苦太操心不和群落了个流放地下场

  呵呵,我听人说过,洗了头,要把帽子的土弹弹,洗了澡要把衫子抖抖,哪能让干净的身子沾染上污垢

  我宁愿跳进江,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上灰尘。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都城,楚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屈原听到这令人心碎的消息,再也无法抑制住悲愤的感情,沿着汨罗江往前走,爱国、思乡、愤恨、绝望,一起涌上心头。

  人为什么这样固执不纳忠言呐?如今国破家亡,我还有什么可留恋?这世上没人理解我,我又何必珍惜自己呢?我要用自己的死唤醒醉了的人们,为后代留下爱国之人的榜样。

  屈原抱起一块石头,投入滚滚的汨罗江,屈原的一生是爱国家求进步的一生,是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的一生,但是他的爱国思想是永存。同时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名作《离骚》又是我国文学宝库里光辉永存的瑰宝。

历史名人屈原投江的故事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

  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历史故事)。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把他的歌写下来,这会儿写得更多了。《离骚》这首有名的长长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楚国的国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他的爱国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秀丽的河山逐渐被秦国抢去,楚国太危险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对他说:“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上下寻找救国之路啊!”

  坏人掌权,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呢?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他们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船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仪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逐渐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楚国的屈原死了,赵国呢?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赵胜为相国,封为平原君。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天下各种人物,把他们收留到门下供养着。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名门客。连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门客,都想跟他结交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短点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着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假如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屈原生平简介

  公元前340年,屈原在楚国丹阳出生。屈原少年多智,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18岁之前,屈原先后在乐平里、昭府两地生活读书学习。屈原在昭府求学期间与他后来的妻子昭碧霞相恋,两人于公元前322年在乐平里定亲成婚。公元前321年,秦国进攻楚国,屈原积的组织领导乡壮抵抗秦军的侵略,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此后三年,屈原因功出仕,前往楚国都城为官。公元前317年到公元前315年期间,屈原主张楚国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因为触犯了传统贵族的利益,因而与他们交恶。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想主张。公元前304年,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在此地遥思故国作《离骚》。五年后,屈原回返国都参政,任三闾大夫,与昭雎等楚国贤臣主力抗秦,可惜未能如愿,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囚禁。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亡于秦国,新王对秦国采取妥协政策,打压主张抗秦的大臣。屈原被新王罢免官位,流放到江南。此后长期居于流放地。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占,屈原预见故国将灭,回天无力,郁郁难舒,遂投江以身殉国。

2015端午节名人故事:屈原为何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为民,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曾担任左徒,常常参与起草政令,还当过三闾大夫,管理楚国王族子弟。

  屈原生活的战国后期,正是诸侯争相称雄兼并的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一心想使楚国富强起来。他主张任用贤能、推行法治、限制贵族特权、爱护百姓,外交上则主张联齐抗秦。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些贵族,对屈原非常嫉恨,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独断专权,根本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次数多了,楚怀王对屈原也就渐渐地疏远了。

  这时,秦国派张仪来楚国离间齐、楚关系,欺骗楚怀王,使楚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不久,张仪第二次来楚,屈原正好从齐国出使归来,力主杀死张仪,不要放掉他。但张仪用厚礼贿赂了当权的宠臣靳尚,通过靳尚又让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去劝说楚怀王。楚怀王听信郑袖,又把张仪放走了。后来,秦昭王致函请楚怀王去秦国会谈和好。屈原劝阻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轻信,不如不去。楚怀王在子兰、郑袖的怂恿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结果被秦国扣留,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后,新即位的楚顷襄王昏庸无道,子兰又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听信谗言,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屈原逐出国都,流放到更远的地方。公元前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郢,这时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对国家的前途感到绝望。农历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纷纷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便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这种食物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从此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九歌》等一系列著名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恶。屈原的诗篇开创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流派的先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 参见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投江的故事

  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经尽到了心了。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叫我怎么放心呐!”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可是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呐!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这样儿下去,还不如死了好。”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可是你这么糟蹋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屈原叹了口气,说:“那么怎么办呐?”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会儿诗写得更多。《离骚》这首有名的长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忧虑国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好容易睡着了,梦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来仍旧是一场空。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这秀丽的河山总有一天会成了秦国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劝楚王。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他。朋友劝他说:“你已经被革了职,回去也做不了什么。现在楚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去呢!你这样有才学,不论到哪一国,还怕他们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了自己的富贵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乡吗?”那个朋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现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为楚国出力。你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屈原说:“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我不能离开楚国。”屈原对楚国爱得这么深,看着掌权的人越来越腐败,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他痛苦到了极点,仍然只能写写诗歌来发泄他的悲哀,陈说他对朝廷大事的想头。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去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去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得到了这个信儿,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渔民挺难受,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算是献给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儿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这吃粽子和赛龙船,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这时候,赵主父已经死了。当初,赵主父从云中回到邯郸,知道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前来投奔的楚怀王,就瞧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来的太子安阳君为代王。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公子胜。公子胜说:“大王废了太子,已经错了主意。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内乱来。我看还是好好地辅导新君为是。”赵主父又跟夫人吴娃商议这件事。吴娃是赵惠文王的母亲,当然不赞成立安阳君。就为了赵主父想再立安阳君,赵国起了内乱。一批大臣们怕王位一更动,自己的地位靠不住。他们不但杀了安阳君,而且把赵主父也锁在宫里,让他活活地饿死。

  赵惠文王为了公子胜反对主父立安阳君为代王,就拜他为相国,封为平原君。这位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结交天下的各种人物,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一概收留,供养着他们。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个门客住在家里。连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收养门客的事儿,都想跟他结交结交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30字

屈原的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