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张珂铭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896年。作者用了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汤姆自由活泼的心灵。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密西西比河岸的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汤姆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和姨妈波莉生活在一起。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哈克贝利·费恩。哈克的的父亲酗酒,父母打架,因此他跑出独自生活,只有汤姆和他愿意和他玩。

  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印第安乔·琼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后,他们经常去看望他。之后,汤姆、哈克和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村里的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尸体。汤姆晚上悄悄回到家,发现波莉姨妈悲痛欲绝,汤姆十分惭愧。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时回来了。汤姆感到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可惜印第安·乔逃走了。

  后来,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送他进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次逃之夭夭。此时汤姆和贝基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饿死在山洞里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一章

  战斗中的一天

  本文开篇避免平铺直叙,让主人公汤姆的出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与姨妈上演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中才与读者见面,构思巧妙,幽默自然。

  主人公汤姆的出场,却不见人影,给人活泼、淘气的印象。汤姆是一个好奇心特强的孩子,从波利姨妈的自言自语中,我们应该大概知道,他是一个心里很健康的小男孩,活泼开朗,他的兴趣转移很快,体现了他爱玩、好动,对外界事物保持好奇心的特点。汤姆爱玩,并且玩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虽然有他那严中有爱的姨妈的管束,但我们看了文段后,对波利姨妈应该有了几分了解:这位老妇人把眼睛往下拉了拉,两眼从镜框上扫视屋子接着又把眼睛推上额头,从眼眶下面望出去。作者对波利姨妈的眼镜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循规蹈矩,但又可爱,慈祥的姨妈。

  行文在汤姆与一个“城里人”的斗嘴打架中,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突出小孩子之间的故事。汤姆在斗嘴时,口中冒出的“哥哥”不过是他虚构出来的,这是小孩子们惯用的语言,符合孩子的身份,因此,这篇文章更形象,逼真。

  第二章

  粉刷匠变大阔佬

  本文记叙了天气十分好,但倒霉的汤姆却被罚粉刷墙壁。不过以汤姆的才华,他怎么会安于干这种枯燥的事呢?所以他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诱吉姆替他干活,计划破产后又展开心理战术忽悠本心甘情愿的为他干活,还给他苹果吃。

  本章故事充分展现了汤姆的聪明、机智和狡猾,使顽皮的汤姆形象更进一步充实、丰满。作者对于孩子们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出神入化,妙笔生花,使人回味无穷。

  汤姆与吉姆的对话中,汤姆说了这么一句话:“她骂人挺凶,可骂人又不疼,反正只要她不哭就行。”汤姆不怕姨妈的打骂,单单怕她哭,从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可以了解到汤姆虽然淘气但还是爱着姨妈的。

  汤姆很会使用心理战术。逼真鲜活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这一幕展现得栩栩如生,如“汤姆心中非常得意,可是装出满脸的不情愿,把刷子递给他。”

  文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同样的事情,假使你把它当作娱乐,即使辛苦你也愿意去做;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份工作,假使有人付给你钱你也觉得它是一种煎熬。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介绍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和冒险精神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勇敢有正义感。 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哈克、蓓姬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呆板的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勇敢、正直、真诚、乐观、具有一般孩子没有的想像力和叛逆精神的形象特征。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密西西比河为中心,将作者的生活体验作为材料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一个古怪精灵、满肚子鬼主意的汤姆和另一个野孩子哈克,他们为了逃离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虚假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在密西西比河这一特定地区各显神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令人捧腹的趣事。

  汤姆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体,在姨妈眼里,他是个调皮捣蛋的顽童,可他具有智慧、计谋、正义、勇敢等诸多才能。他聪明爱动,富于同情心;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

  有一次,汤姆索亚和野孩子哈克决定去寻找宝藏,他们“全副武装”,带了一把缺了锋口的镐和一把铁锹,踏上了三英里的路程,到了酒坊溪对岸小山那棵死了树干的老树,他们两个在挖宝藏之前就开始做起了白日梦。哈克如果获得了宝藏就天天吃馅饼、喝汽水,有马戏就都看,场场不落。汤姆索亚如果获得了宝藏就去买一面新鼓,一把真宝剑,一条红领带和一只小公狗……他们开始挖,干了半个小时,流了一身的汗,一无所获。

  他们又拼命的干了半个钟头,还是一无所获。最后,他们发现宝藏就在一个山洞里,全部带回镇里,两人平分。他们将这些钱拿去放债,但也过上了好日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哈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妙事。比如汤姆被包莉阿姨罚粉刷围墙,但是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哈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穆夫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哈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汤姆·索亚是多么勇敢啊!每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每当受到挫折想落泪时,我就想起汤姆·索亚那高大的身影。从汤姆·索亚身上,我读懂了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向汤姆·索亚学习:面对困难,不要悲观退缩,要勇往直前,去战胜它。我们必须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我想了很多,其实在忙碌紧张的五年生活中,我更多得到的是一种充实感,这让我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更充满信心,我既然是社会一员,也就应履行好社会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为获取主宰命运的自由而努力奋斗下去。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写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勇敢、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朋友夏克,各干出了许多惊人的事情。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还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死了。都在悲伤围绕着的时候,他们又突然出现下了人们一大跳。都以为他们是鬼。他们在墓地亲眼看到了印地安·乔杀死了一个医生并把罪名嫁祸给莫夫·波特身上。汤姆他们吓得一夜睡不着觉,还不敢出庭指证印第安·乔。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拯救那无辜的罪犯莫夫·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他描写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这份童真过了童年就很难找。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童年就像一次宴席吃的越久,就越回味。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羡慕汤姆能有这样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

《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介绍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着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故事梗概如下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包莉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等等。他甚至喜欢上了名叫蓓琪·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一日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人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乔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但汤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陷于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由于蓓琪和他怄气而与好友乔·哈泼一起离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蓓琪也在不久之后与他重归于好……

  …不久后,法院终于要审理那场凶杀案--大家都以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人乔,但乔却当场逃走了。汤姆陷入了极度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他们决定找到“二号”.

  …几天后,蓓琪、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蓓琪光顾着玩耍,脱离了大伙儿,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过了好几天,他们也没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人乔……

  …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包莉姨妈和撒切尔一家都悲痛极了。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蓓琪被找到了!原来,汤姆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出口。最后被几个好心人送了回来。

  …由于这件事,洞口被封了。汤姆知道后,便把印第安人乔在洞里的事告诉了蓓琪的爸爸撒切尔法官。法官便带人去查看,洞门被打开了,但印第安人乔早就饿死了。

  …后来,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已经被印第安人乔藏到岩洞中了。于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在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觉十分真实有趣,孩子们或许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们也能在书中拾到些自己童年时的味道。所以,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小孩。他只有两个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过后幸存下来,他的那两个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奥利安·克列门斯(OrionCle)(1825年7月17日-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1827年9月19日-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塞缪尔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素材,更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他的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在他四岁时死去,而他的哥哥本杰明(Benja)(1832年6月8日-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后亦死去了。他的另一个哥哥Pleasant(1828年-1829年)只活到吐温出生前三个月。继这班年龄较马克·吐温大的兄弟姊妹之后,吐温又有一个弟弟--亨利·克列门斯(HenryCle)(1838年7月13日-1858年6月21日)。在吐温4岁时,他们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这就成为了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灵感。那时,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而年轻的吐温开始了解奴隶制,这成为了往后在他的历险小说中的主题。

  马克·吐温是色盲的,而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诙谐玩笑。1847年3月,当吐温11岁时,他的父亲死于肺炎。接着的那一年,他成为一名印刷学徒。1851年,他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Journal)写草稿。在他18岁时,他离开汉尼拔并在纽约市,费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当过印刷工人。22岁时,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而这职业是当时全美国薪资第三高的职业,每月250美元(等于现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于那时的轮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间亦不可以开灯。领航员需要对不断改变的河流有丰富的认识,因而可以避开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温在他得到领航员执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丝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xx米。在得到执照前的训练期间,吐温说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门斯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于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于亨利工作的那艘轮船爆炸。吐温为此感到极内疚,并在余生中一直觉得他自己需负上责任。可是他继续在河上工作并一直是领航员,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而缩减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旅行与家庭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一句简单的心愿

作为共青团员的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