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考试卷子数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青岛版(五年制)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填一填。

  (1)6+________=10

  (2)________+8=10

  2.猜数字谜语:一个木棍加鸡蛋

  3.比一比,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1)和同样多。(______)

  (2)比少。(_____)

  (3)比多。(____)

  (4)最多。(_____)

  4.最重的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_____)=98-(_____)=5(____)-7=2

  (_____)+2=8-3(_____)+5=6+410-(_____)=2+1

  6.

  在下面的格子里图上颜色,有几个就涂几个。

  二、计算题

  7.看图写算式

  8.看图写算式

  9.

  □○□=□(只)

  10.看图列式

  □○□=□(个)

  □○□=□(个)

  11.看图列式计算。

  三、解答题

  12.按要求做一做。

  (1)一共有个。

  (2)圈出6个。

  (3)从左边开始数,在第5个上涂色。

  (4)把从右边数第2个圈起来。

  13.看图列式计算

  □○□=□(个)

  14.算一算。

  轩轩今年5岁,妹妹今年3岁,两年后,轩轩比妹妹大几岁

  15.小鸡回家走哪条路近些?为什么

  16.有一楼梯共有10级,如规定每次只能跨上一级或二级,要登上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5、

  6、

  二、计算题

  1、

  2、

  3、

  4、

  5、

  三、解答题

  1、

  2、

  3、

  4、

  5、

三年级考试卷子数学

2018年数学毕业考试试卷

  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知识技能(共60分)

  一、填空。29分

  1、根据我国工信部统计,截止2012年2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06923000户。横线上的数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万户,省略这个数亿后面的尾数约为户。

  2、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是10厘米和15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12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如果y=5x,由此可知y和x比例。

  4、=÷15=:2=小数=﹪。

  5、在一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如果两地相距15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应该画厘米。

  6、一件商品售价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元,如果妈妈想买这件商品,只需要付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折。

  7、一个等腰三角形相邻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或。

  8、把一个底面半径6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半径5厘米的空圆柱形容器中,这时圆柱形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厘米。

  9、盒子里有3个红球,2个黄球。至少摸出个球,才能确保摸出的球中有2中不同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

  10、30千米比20千米多%比20毫升多是

  11、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长的,第四段长米。

  12、长方形的宽减少1/3,要使面积不变,长必须增加(—)。

  13、一块长方形铁皮,长60厘米,宽50厘米,把它的四个角各剪去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做一个无盖的盒子,盒子的体积是升。

  14、一个商人把一件衣服标价600元,经打假人员鉴别降至60元一件出售,但仍可以赚20%,如按原价出售,则这件衣服可获暴利元。

  15、如右图,数学书封面的七巧板拼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16、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7、下面各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2厘米、10厘米、10厘米;B、5厘米、5厘米、10厘米;

  C、2厘米、3厘米、4厘米;D、4厘米、4厘米、10厘米;

  18、如右图,两个正方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比是3:1,

  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是

  A、6:1B、9:1C、12:1D、15:1

  19、要统计建湖地区2013年每月降水量,一般绘制统计图。

  A、折线B、条形C、扇形D、都可以

  20、假如A=B+1,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

  A、AB、BC、ABD、无法确定

  21、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放大后三角形面积的。

  A、50%B、1/3C、25%D、4倍

  三、计算题

  22、直接写出得数(4分)

  3.2÷0.01=5.6+3.99=51×39≈8×125%=

  1800-799=×÷×=

  2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12分)

  +÷73÷-37×

  1÷(15--)÷[(+)×]

  24、解方程(6分)

  x+0.5x=30x-==

  25、求下图阴影部分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4分)

  周长:面积:

  第二部分操作与分析(共9分)

  26、某文化宫广场周围环境如右图所示:(3分)

  ⑴文化宫东面350米处,有一条商业街与人民路互相垂直。在图中画出直线表示这条街商业街。

  ⑵体育馆在文化宫偏45°米处。

  ⑶新华书店在文化宫的南偏西30°方向25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来。

  27、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厘米,请按要求画图形。(3分)

  ⑴在下面方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两个锐角的顶点位置分别是A(3,7)、B(1,4),直角顶点C的位置是(3,4)。

  ⑵画出这个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⑶把这个三角形按2∶1放大。

  28、右图是某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3分)

  ⑴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老师总人数的。

  ⑵喜欢《焦点访谈》和喜欢《大风车》的人数最简整数比是∶。

  ⑶若该校有150名老师,则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人。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共31分)

  29、直列式不计算。6分

  ⑴某工厂计划全年生产7200个零件,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增产,实际全年生产多少个零件

  列式:

  ⑵四(1)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6%,有2人请病假,则该班今天出勤多少人

  列式:

  ⑶一根绳子用去了其中的15%,又接上6米,这时绳子比原来短了5%,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列式:

  30、服装厂3月份实际生产服装5500套,比计划多生产500套,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3分)

  31、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这些车一共有108个轮子,问小轿子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4分)

  32、水果批发站购进的苹果比橙子少吨,苹果的吨数相当于橙子的,这两种水果各有多少吨?(列方程解答)4分

  33、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这时共看了86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4分)

  34、一张长方形的铁皮(如下图),剪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恰好可以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不算)。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分

  35、如下图,一个长方形条从正方形的左边运行到右边,每秒运行2厘米,右图是长方形运行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面积的总分关系图。(6分)

  ⑴运行4秒后,重叠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⑶重叠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期中考试分析作文: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何老师抱着一叠数学卷子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瞬间,同学们的目光投射到了老师怀中的卷子。何老师看着同学们急切的眼光,说道:“卷子等会再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我先讲几道题。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卷子上的易错题,当她讲到第六大题列式题的第二小题时。老师告诉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作对,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听了老师的话,本来胸有成竹的我心里变得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我做对了吗

  卷子发下来了,我急不可待地先看老师说得两个人做对的题,耶!我做对了。紧接着我就傻眼了,一道分值很重的计算题我做错了。六分呀,真不应该错啊。题目是这样:

  用14.81与5.19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我是这样做得:

  (14.81+5.19)×(14.81—5.19)

  =20×8.91

  =178.2

  看完我做错的题,我后悔不迭。我竟然把14.81减去5.19算错。太不应该,太不应该啊。这次可不能用粗心来搪塞过去,我要好好分析分析了,如此简单的错误我没有检查出来,说明检查方法有问题。以后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检查,杜绝不该出现的错误,会做得题坚决不能错。

  填空也出现了一个小错误:

  王明和妈妈今年年龄和是49岁,再过a年,两人的年龄和是(49+2a)岁。

  这样的题会做,为什么会做错呢?只能说知识掌握的还是不牢固。

  通过这次考试我知道了考试后的后悔和懊丧是没有用的,要把后悔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对待学习和考试。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程宏伟

  王二厢联合小学程宏伟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从基础知识、能力测试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试卷与教材密切联系,关注学习的生活实际。题量、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本试卷共五道大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二、成绩分析:

  一年级(一)班参加考试的有40人,平均分是80分,不及格人数有2人,一年级(二)班参加考试的有40人,平均分80分,不及格人数有3人。

  三、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请你认真填一填,共有13个小题,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人民币的转化,计数器写数,其中,第5小题和第10小题上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大小写掌握的不够牢固,再一个是做题太死板,没有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第10小题,学生只会做有图的题知道前后,对于用文字描述的就不知道怎么做。

  第二题:我会认钟表,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学生审题、读题不够仔细,一会能分清时针分针,一会就又分不清了,对于钟表这样的题型,还需要多加练习。

  第三题: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本题主要是一些计算题,还有列竖式的,有个别粗心的学生出错,应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题保证百分百做对。

  第四题:做一做,共有5个小题,包括了第一单元的内容、还有比较大小、比多少、第五单元的内容、看图列算式,出错最多的是第3小题,比大小由于没有见过那样的题型,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其次就是第1小题,有学生没有做,第4小题由于没有讲到,有一大部分学生不会做。

  第五题:想一想,列式计算,解决下面问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1、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2、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差,不理解数量间的关系;3、是第五单元的内容,还没有讲到。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审题训练。

  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个别同学有所落后。

  四、存在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

  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数学毕业考试试卷的命题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数学毕业考试不是选拔考试,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情况的一种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因此,我们的试题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一)、试卷形式新颖,集人文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为一体;

  (二)、满足差异性,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体现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强调综合性;

  (五)、突出应用意识,体现时代特征;

  (六)、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七)、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

  二、具体解说

  (一)、试卷形式新颖,集人文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为一体;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吧:我出生于年,这一年的2月天,我的体重是,我的身高是,我卧室的面积是。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得知:90年代后出生的人智力发育较好,你也属于这个范畴,好好做题吧,加油!

  这道题不仅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以亲切感,而且形式上关心考生心理,人文意识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题目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如文字、符号、图形、表格、情节、资料等,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

  考试的机会也是学生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命题时注重了知识性。例如: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截止2000年7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已达到1295330000人,这个数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0XX年6月8日“金星凌日”是从13:12开始,到19:19结束,这一“百年不遇”的罕见天象从开始到结束共经历了时分。

  判断题:从成语“九死一生”的字面意思可知:死的可能性为90%,生的可能性为10%。

  这道题就很好的把语文中的成语渗透在考查学生百分数的意义之中,增添了试题的文化性。

  (二)、满足差异性,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在试卷最后命制了两道选做题,让程度较高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尊重,它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性评价。

  (三)、体现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她经过合理安排,做这些事至少要花分钟。

  ①21②25③26④41

  刘爷爷将自己积攒的20万元存入银行,建立一个资助贫困生的基金,定期一年,年利率2.25%,应纳利息税20%,到期后本金自动转存,拿出税后利息资助贫困生,若每位贫困生每年资助900元,刘爷爷可资助几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这样的试题就体现了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助人为乐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强调综合性,体现发展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应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在命题中,如果对有些试题赋予新的背景,那么,在检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就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判断题:每年的七一和国庆节之间总是相隔93天。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小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两个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的了解程度,渗透了思想教育。

  (五)、突出应用意识,体现时代特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知识要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为提高人类的生活服务。

  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用去鸡蛋200克,每千克10元,用去西红柿200克,每千克5元。调料约1元,利润占成本的20%,这盘菜应售元。

  天气渐渐热了,购买饮料的越来越多,甲、乙、丙三个商场都进了一批相同的饮料,每大瓶10元,每小瓶2.5元,为了抢占市场,他们分别推出三种优惠措施,如下表:

  甲商场乙商场丙商场买大瓶送小瓶一率优惠10%满30元打八折

  一位顾客想买4大瓶5小瓶饮料,请你建议顾客去哪家商场买花钱最少。

  这样的试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又包含了数学价值,市场经济意识浓厚,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重要思想,我们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解决好此类问题,就能明明白白消费。

  一个饮料生产商生产一种饮料,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从易拉罐的外面量,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12厘米。易拉罐侧面有“净含量340毫升”字样,请问这家生产商是否欺瞒了消费者?(列式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此题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粹的数学命题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使数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六)、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在右边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下图是某街区的平面示意图:

  北

  人

  民路

  0

  中心

  1

  2k

  广场

  学校

  (1)把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改为数值的比例尺是。

  (2)学校位于中心广场面大约千米处。

  (3)人民公园位于中心广场东面的3千米处,请用“·”在图中表示出它的大概位置。

  (4)中心广场西面1千米处,有一条商业街与人民路垂直,在图中画线表示商业街。

  “动手试试”题就考查了学生动手画圆、画垂线的能力,并综合考查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包括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知识点,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添了命题的鲜活性,体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思想。

  (七)、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

  课程改革提出:“要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因此,我在命制计算题时,减少了运算步数,降低了运算要求,只强调学生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总之,这份命题结构新颖,考查的重点与教材的重点相一致,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一致,由易到难,难点分散,形成多个阶梯,克服了过去全卷难题都是最后几道应用题的考查偏向,相信这样的命题对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题/分B、1-2题/分C、2-3题/分D、8-10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B、小数C、负数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B、解决问题C、相信自己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B、了解C、掌握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B、社会教育资源C、生成性资源D、信息技术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点旋转后的位置。从课程内容上看: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对9次。(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采用什么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表示次数3分,共4分)

  答案要点: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列出完整的可能次数3分)

  李明算对的次数0123456789王佳算对的次数9876543秘诀:好市口+个性经营210

  (二)DIY手工艺品的“热卖化”

  二、大学生DIY手工艺制品消费分析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2分)

  4、“体验化”消费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只能用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偶性明确说明得2分)

  五、案例设计(第1、2题各6分,第3题10分,共22分)

  1、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2)缺乏经营经验〖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鸡数×2+兔子数×4=50用X表示鸡数,用Y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X+Y=20解得:X=15

  2X+4Y=50Y=5答: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漂亮女生”号称全国连锁店,相信他们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店内到处贴着“10元以下任选”,价格便宜到令人心动。但是转念一想,发夹2.8元,发圈4.8元,皮夹子9.8元,好像和平日讨价还价杀来的心理价位也差不多,只不过把一只20元的发夹还到5元实在辛苦,现在明码标价倒也省心省力。〖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10、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希望_____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是常数)

  2X+4Y=(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民族性手工艺品。在饰品店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饰品,有最普通的玉制项链、珍珠手链,也有特别一点如景泰蓝的手机挂坠、中国结的耳坠,甚至还有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的藏族饰品。2、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计算+++=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半,联想到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的差,结果为。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的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见附件图,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分解出具体学习目标。

  答案要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学习目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关键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测)

  (2)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要求学生5分钟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再现过程的填空题(对竖式步骤的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纳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它类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分析——数学

  今天老师念了数学分数,我很害怕自己考得不好。结果我的成绩还真的不好,这肯定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差的一回。虽然这次大家考的都不理想,有些好学生还考了80多分,我决定以后要认真学习!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报告

  单位:年级:一学科:数学分析人:时间:年月日

  一、试题评价:这套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从实物图中解决问题,在购物中来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4.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是对学生的温馨提示:仔细读题把空填完整、耐心计算、认真思考、按要求做题、分析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等。二、评卷分析:(一)等级统计(全级)参考人数A等人数A等率B等人数B等率C等人数C等率D等人数D等率3714%7%10%6%(二)各题做题情况:1、填空题该题正确率86%。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1、2、4、5、6、7、10题正确率较高。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组成教学。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8、9题学生对“后面的数”、“相邻的数”理解不清。2、填=该题正确率为92%。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主要是粗心3、连线该题正确率为94%,个别学生未能理解题意。4、看图列式计算:该题准确率89%5、兑换:该题正确率75%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钱币兑换方面的练习较少。6、计算该题正确率为82%。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口算中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及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学生对计算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能力也好,正确率高。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做错的同学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步的得数记不准确,就进行了第二步计算,老师一再强调要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出来,可大部分学生没按老师要求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粗心,计算时将加法作减法算或减法作加法算,甚至有学生将数字看错。7、画一画:该题准确率%8、应用题:该题正确率为%。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训练,基本数量的关系分析及审题习惯、解题方法的指导。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有的同学是数字抄错,有的是方法做错,今后还要加强对题意理解的训练。第1题,忽视了隐藏的条件,没把老师去掉。第2题,一部分同学缺乏购物经验,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被“50元钱”这个信息干扰,尤其这道题是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第4题,出现了整十数减两位数,一半的同学出错。9、统计。该题正确率为87%.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整理数据错误较多,孩子小,容易弄错。(三)取得主要成绩及分析: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检测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亦说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不力,导致这部分学困生计算和应用能力较差。以后要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五)改进教学措施: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购物的情景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5、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总结

  测试试卷的主要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2、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存在错误的类型:

  1、书写不规范出现的错误

  2、读题与思维不答话造成错误

  3、题目的开放性与学生思维的惯性造成失误

  教师自身不足分析

  对新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数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把数学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让学生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乏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

  改进措施: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加强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计算还是解决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概念产生混淆。学生的实践经验少,针对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所用的方法可采取题组对比方式。

  3、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予以特护,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9分)

  1.67读作,九十二写作。

  2.由7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20,40,70。

  4.25比9多,30比46少。

  5.读数时都要从最位读起。

  二、比一比,算一算。(22分)

  73-3=47-7=26-6=

  30+4=6+50=28-8=

  60+8=46+7=41+3=

  95-30=80-30=90-20-40=

  87-3=62+7=8+16-7=

  20+20+20=

  3元4角=角6角+8角=元角

  46角=元角7元+5元=元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12-=713-=411-=6

  14-=816-=915-=9

  四、在○里填上或=。(9分)

  34+20○20+3453-6○54-632+4○38

  7+30○57+457-8○4446-6○40+0

  12-8○317-8○915+4○15-4

  五、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10分)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圆

  六、连一连。(5分)

  3角+7角1角+2分

  10角-6角5角+3角

  1元-2角2角+2角

  7分+8分10分+5分

  7分+5分6角+4角

  七、选一选。(3分)

  1.下列数中,比76大,比79小。

  A.89B.58C.77

  2.红花有89朵,黄花比红花少得多。黄花可能有。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A.88朵B.25朵C.90朵

  3.2张1元,2张5角,5张1角共

  A.3元B.3元5角C.10元

  八、回答问题。(14分)

  1.42与9的和是多少

  2.76与7的差是多少

  3.30比69少多少

  4.98比50多多少

  个

  九、解决问题。(22分)

  1.湖边原有45条小船,划走了8条,还剩多少条小船?(3分)

  2.黄狗和花狗共有13只,黄狗有8只,花狗有几只?(3分)

  3.小明买一本书用了8元钱,她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4分)

  4.一个铅笔盒8元钱,买3个铅笔盒要多少钱?(4分)

  5.树上原来有32只鸟,刚刚飞走了6只,又飞走6只,树上现在又多少只鸟?(4分)

  6小明拿着12个气球,左手拿着7个气球,右手拿着几个气球?(4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以上就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希望您阅读愉快!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021-2022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