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这期张维为教授给我们讲了苏联是如何解体的,通过这期节目,了解到了苏联解体的悲惨事件的前因后果,真的挺震惊的,很多事情我都没有了解过。苏联当时也算是强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那为什么苏联会解体呐?我觉得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积累的结果,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西方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等等,都让这个曾经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苏联强国渐渐的走向衰亡。

  苏联在其短短十多年间成为世界强国,甚至可以和当时的美国相抗衡,而在短短的时间内而灭亡,令人唏嘘。苏联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发展规律,重工业,轻经济,推行计划经济,不断与强国比较,产品质量堪忧,听到那句:“千万不要买苏联电视机,那是专门为敌国设计的,看着看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了”,真的为苏联人民感到同情,本国的经济不断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对物质状况恶化的不满;戈尔巴乔夫又大力实行多党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脱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考虑人民利益,人民渐渐失去了国家可以带来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而且苏联人民的思想不断被西化,"和平演变"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在二三十年里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抵抗了德国法西斯的主力。核武器浪费了大量的军事和人力资源。苏联还想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传送给其他国家搞输出革命。苏联当时的领导人,实行计划经济。苏联媒体方面的精英,被西方话语洗脑。政治方面也被西方话语忽悠,有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就是美国和欧洲。官僚主义,腐败,经济僵化。

  与此同时,苏共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被西方话语彻底洗脑。戈尔巴乔夫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给忽悠了。票选苏维埃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能。经济上各大消费者在亲西方势力面前步步退让。开始是反对私有化,后来大力推动私有化,之后又彻底实行以私有制和市场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最后,苏联的共产党崩溃了,经济崩溃了,财政崩溃了,思想崩溃了,信仰崩溃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是必然的结局。但最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说道,世界的历史阶段出现大的转折,这是我们的机遇。在当时,一个领头国家解体了,对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当时中国人民都陷入一种恐慌的地步。大家都担心,这个红旗还能立多久……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现在中国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就是中国爱国主义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电影将我又带回到了那堂历史课上,也将我带回到了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的有关1919年巴黎和会这个历史事件的记忆当中。

  电影讲述的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各战胜国和主要的战败国——德国在法国召开有关“如何处置德国”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先生据理力争,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大快人心。

  影片中,顾维钧巧言善辩,在来之不易的几次发言中都表现出了中国外交家的实力和魄力。1919年,年仅31岁的顾维钧就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他较老一辈的外交家们,并没有多出鲁莽和冲动,反而多了一丝沉稳和勇气。影片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在拒签并走出大会会场,要坐到马车上时,顾维钧的录音里有一句“到我们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时候,代表团也从未收到北京关于拒绝签字的任何指示”。而在此之前,在接到北京传来的关于要求代表们签字的电报后,陆徽祥总长说过一句“我们是政府的公仆”。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顾维钧先生并不只是把这当作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就可以向政府交差,也不是只会盲从政府的木头人,而是站在四万万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争取属于我们的权利,即使是在违背政府命令的前提下。

  电影中还有一个角色令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肖克俭。虽然他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我认为,他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他一样的热血青年。电影中当梅把他的那些书带来给他时,他拿起了一本《新青年》,脸上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地爱国。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应采取这么过激的行为,应该为争取国家的利益做出一些理智的、真正有用的事。

  相比之下,顾维钧的沉着和睿智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电影最后在屏幕上有一句话,“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是的,中国人终于说“不”了,中国人终于有勇气说“不”了!这多亏了顾维钧先生使尽浑身解数,为中国争取作为战胜国该得到的权益所做出的一切的努力。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现如今,“弱国无外交”这一句真理已经不再适用于形容中国了。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在95年前,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法国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在95年前,有一位勇敢的中国代表为维护中国的利益拒绝签字;在95年前,有一位伟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为振奋了民族精神。他就是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首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视频中,张教授说的一段话:“2003年非典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的8%,如今已占四分之一。”从这句话中我深深地感到了中国发展之迅速世所罕见,同时也感到特别自豪。

  另外,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反应速度也令人震惊,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及时做出反应,才使疫情有效的得到控制,试想如果武汉没能及时“封城”,疫情的蔓延程度一定远远不止这样。

  也许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能力和大国担当,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疫情,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党政体质才能做到,疫情爆发短短几天,全国的各行各业驰援武汉,也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这样的“中国速度”。

  中国独自承受了这次抗疫的压力,让疫情避免蔓延到其他地方,作为一名中国人,发自内心的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应公司新员工“读书月”活动要求,汕北大道项目组织了所有新员工观看了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第一期节目说的是中国全方位崛起,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美国等国家在经济、民主等方面的横向比较,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原因,并就一些热点话题与现场观众深入讨论,让我切实体会到国家的强大,我收获到的关键词是“中国人,你要自信”。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位华夏子民都能切身体会到祖国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愈加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真抓实干,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

  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作为工程人,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港珠澳大桥、雀儿山隧道、郑万铁路、还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这一个个伟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实力,同时也为实现自生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从一个产品要向西方进口,到华为5G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中国的进步;从一个体量不如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到了现如今一个广东省的体量与俄罗斯的经济体量相当,这就是中国的自信。中国在很多反面已经超越了西方国家,不必一味的崇洋媚外,作为工程领域的普通一员,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并为之奋斗,就要立足于实际,做好自己职业的本职工作,积极学习领会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坚持创新,全面发展。

  通过读书月活动,我们不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够与时俱进,紧跟国内国际动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除了掌握与本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在空余时间掌握其他部门有关业务知识,使自己的发展融入公司的发展,自律奉献,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工作,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累知识,学以致用,为五局梦、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都为之震惊,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年代的崛起,是靠中国人的智慧、勤劳、勇气、甚至是牺牲换来的。比较一下西方各国的崛起,会发现他们的崛起是靠战争、掠夺、殖民、流血换来的。中国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他不再如清朝那般故步自封,而是博众家之长,走的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中国博众家之长,但始终有自己的主心骨,这才没让中国走向西方列强的道路。

  有人会说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素质还是很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吐痰的现象比比皆是,比起日本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是的,这是事实没错,日本人的素质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一提到中国人的素质,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的,甚至许多中国人自己都从心底认为咱们中国人素质确实很差。但是,大家必须知道这么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一个穷国家,正是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富足了起来。四十年,这么短的一个时间肯定是不能把国民素质提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的,并且现在说的低素质群体是大爷大妈群体,农民工群体。大爷大妈群体在四十年前他们可是吃过苦头的,饭都吃不饱还管什么素质的这种观念早就深入其心,后面吃饱穿暖后低素质行为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想改都改不掉了。农民工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素质的提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看中国的90、00后,这些低素质行为基本没有,并且还会主动制止长辈们的低素质行为。日本人的素质高是因为他们拿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2.3亿两白银赔款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来发展他们的经济、教育,他们的素质是用中国的钱提升起来的啊。所以,日本用中国的钱在1900年就基本消除了文盲,用了一百多年从基本消除文盲到现在的高素质国家也不足为奇了。我敢肯定,中国再发展个一百多年,中国人的素质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

  中国的崛起超出了西方国家的认识,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深深的恐惧,因为美国当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是向弱小国家发起了战争,想靠着掠夺将继续发展,他们怕中国也如他们一般,在强大后会挑起战争,可是中国并不会,因为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崇尚和平的,“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就体现了中国是乐于讲道理的国家。中国人不好战,但也不怕战,当时的小米加步枪都能打得过坦克加飞机,更不用说现在的中国是个拥有氢弹、核潜艇的国家了。

  中国经济崛起后,文化也要自信,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在肯定外来文化时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化不比任何文化差,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中国不怕竞争,中国定要自信。从最近的几部动漫、电影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在文化方面正一步步的自信了起来,努力地弘扬中国文化,国漫、电影包含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团结、奉献、无畏、进取,这些正是影视业想传播推广的。

  从一贫如洗到民族复兴,中国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确实非常不容易,中国确实有敢叫日月换青天的能力与气魄,这就是中国。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说实话,在我看这节目以前,我一直觉得虽然中国在这些年迅速发展,创造了很多令世界震惊的奇迹,但仍是落后于最先崛起的西方。然而当我认真的看完了这个节目以后,中国再一次让我自豪。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一旦我形成什么观念,其他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解说是无法说服我的。在我观看这影片时也一样,我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质疑,最后再慢慢接受。并不是因为我不相信中国的能力,而是我把西方的能力过于夸大化了。美国曾是世界毫无争议的最强领导者,顶尖的科技技术、最高的人民素质、雄厚的经济基础还有它自由的性质和光彩的成就让多少人产生美国梦,去向往到一个这样国度。它曾在我心中几乎为完美。

  然而,就像一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只要我从未感受光明”,从严厉到放松是幸福的,但从放松到严厉却是痛苦的。社会在不断变革,守旧、自卑、封建的中国慢慢走向了开明、推陈出新,自信的道路,然而本就自由且开明的美国呢?只会走向更加开明。物极必反,没有足够的约束就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上进心。一味的妥协只会让人变本加厉,就像“若没有死亡,活着就没有足够的意义”、若没有约束,放松就没有足够的意义。

  就这样,高高在上的美国竟也迎来了衰落。专家说西方不懂得实事求是,不愿意去承认中国的崛起,这是有原因的。你能想象第一名的优秀学生被倒数的学生慢慢超越的无奈与绝望吗?你可能会说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成功这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是的,你说的对,但是真正令人难过的点并不是被人超越而是被自己看不起的,觉得很差劲的人超越。美国无法很快接受事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的毁谤与诬蔑让我忍无可忍,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把一切坏事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很像是小孩子玩游戏,输不起就开始闹。但令人敬佩的是中国的回应,中国就像成熟稳重的大哥哥,认真的说“谈,可以、打,奉陪、欺,没门”,让正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的我不禁说出我爱你中国。

  如果以前有人告诉我中国可以超越美国,我会告诉他:不要做梦脚踏实地。现在如果有人告诉我美国可以一直是世界的老大,我会告诉他:只要有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在节目中,张维为教授结合了自己行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阅历,及其对于中国5000年文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向观众大方分享了个人政治视角的“经纬度”。在节目中,张维为教授为观众讲述中国发展从“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的崛起之路,趣味解读中国“韬光养晦”背后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深度讲解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为关心国事的青年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场提问环节,有人问:全球的霸主一百年一换,从荷兰。荷兰到美国,那么我们中国是否会在接下来这一百年达到霸主的地位?张维为回答,假设这个推论是正确的,也是西方国家的逻辑。实际上中国人不大认同这种逻辑,因为中国是个五千年文明古国,这个文明没有中断过。在历史上多数的时间内,中国是领先西方的。西方觉得要失去第一,以后可能中国是第一,他背后的逻辑还是你赢我输,或者我赢你输。那么中国觉得完全可以合作共赢。今天的超级大国,不合作共赢,在这世界上很难运作,那么合作共赢反而会对自己有利。还有人问:如果西方人始终不了解我们,也不打算了解我们怎么办?张维为回答,我去年10月1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也遇到这个问题。我说我们苦口婆心跟你一遍遍地解释,如果你们还是不愿意相信,我们可以把你们留在黑暗中,我们不在乎。真的,最后你将感到遗憾。十来年前,中国把欧洲当做战略伙伴,计划一起来共同发展“伽利略计划”——欧洲的GPS定位系统,中国很认真钱都投进去了。结果欧洲人给中国拼命地设卡。中国说我们自己干了,现在我们的“北斗”远远领先,早就把他们抛在不知多少公里之后了。那么我告诉他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说,我们不等你们的。

  看完《这就是中国》节目后,我内心激动不已。这份激动既包含了对伟大祖国飞速发展的惊叹与佩服,又表达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的我对祖国强大的感动与欣喜。因为中国再也不是那个百年前受外国侵略的屈辱的国家,再也不是那个人民疾苦社会动荡的国家!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大国,而且完全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人民与领土,不让中国人受到外国的欺辱!中国的迅猛发展已经用事实来证明了自身的强大与优秀,但同时,中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国际形势问题等等等等,中国的道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我们中国人民是不会被困难和问题压倒的!

观《这就是中国》有感

  《这就是中国》是主讲人张维为教授以自己的政治观和视角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传达民族自信相关核心精神的思想政论节目。观看部分节目后,我想对87期《世界睁眼看中国》阐述自己的感悟。

  清政府闭关锁国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列强侵华,八年抗日,十年内战,直到1949年,新中国才成立,中国人才站起来。英美国家早已发展起来,经济,军事,科技。领先我国无数。我们不能否认过去的落后与弱小,但今日,我们也能自豪于中国的进步与强大,工业产值稳居世界第一,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70年的发展成果,是不能否认的成就。中国睁眼看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绽放光彩。但世界并没有全面的,正确的看中国。西方的主流媒体长期误导世界舆论,炒作“中国崩溃论”,导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扭曲的。

  2020年来,最牵动全世界的是新冠疫情。中国方面,在武汉确定疫情后,中国政府迅速制定了防控方针。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全国医疗等各种资源全部集中起来援助湖北武汉,最后坚决、彻底地在两个月里打胜“武汉保卫战”。但在疫情防控的开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偏向负面,比如《纽约时报》,否认批判中国所有的防控工作,不断抹黑诋毁。西方主流媒体一直怀疑中国的疫情数据的真实性,直到武汉解封和国庆长假的报道,直到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荒腔走板,伤亡惨重,客观看中国的报道才多起来。中国的国庆展现出了疫情得到控制的“自豪感”和“自信感”,在欧美国家疫情还在肆虐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世界大疫情下唯一的净土,这让世界开始承认中国的能力,开始正确的看待中国。

  加拿大的流行病学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承认中国疫情方法是世界上“唯一已被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他钦佩并受鼓舞于中国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无私分享,谦虚辛勤和巨大的责任感。美国的资深学者、经济学家大卫·保罗·戈德曼惊叹中国能够在一个月里就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10天内就能建成两个千人病床的医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的成功,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质优越性的体现。

  在提问讨论的环节,我对“世界各种主流力量已经开始睁眼看中国了,但我国一些学者和老师依然崇尚西方,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颇有微词”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这是很现实,很常见的问题,不局限于学界,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崇洋媚外,张维为教授的解答让我有所领悟。这种现象根源在于不自信,这与中国的发展史是相关的,根据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人的自信是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大致从85后开始,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了。中国青年应该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承担引导国人自信的重任。

  中国睁眼看世界,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质,但不排斥西方的先进之处,中国在不断吸取精华,不断进步。世界睁眼看中国,中国许多经验和成功值得借鉴,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汲取,中国与世界各国都将得到进步与发展。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

  我觉得那么多人打一星有以下原因。

  这个节目我从头到尾已更新的全看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为了提高中国人自信的主旋律节目,由于它的目的,节目的特点很明显,就是强调成就积极的一面,因此它是立场鲜明目的明确的,这方面讲的很不错。另一方面,对观众的一些尖锐的提问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正面客观深入的探讨回答。综合来看,我会打3星。

  很多豆友打一星,其实并非是他们真的觉得节目烂到无可复加,而是出于一种宣泄和不满,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太高了。

  他们肯定也不否认节目在弘扬主旋律提升自信这个目的上做的很好,但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也是豆瓣网友低分评价的重要原因,就是对观众一些尖锐的提问不敢进行正面深入的回答,而且顾左右而言他。在他们看来,这就好像是听到这个问题我都,而回答却总是在外面蹭来蹭去,始终不进去,让人非常气愤,你特么倒是进来啊。

  节目的定位就是政治宣传,倾向性肯定是很强的,春秋笔法肯定也是必须的,然而豆瓣网友对节目期望值太高了,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权威的学者以客观又毫不避讳的态度与民众深入探讨人们最关心的各种敏感问题。只能说是太天真了,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网友们就是不信邪,既然不可能出现就别做这样的节目吊人胃口,不然别怪我给一星!

  其次,节目为了达到节目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可避免的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使用春秋笔法,没有完全坚持客观的态度,这也是一星的重要原因。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客观,宁勿死。比如说,张总是用田忌赛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用中国做的好的地方和西方不好的地方比较。用中国发达地区和美国平均水平比较,得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输欧美的结论。这可能让豆友们觉得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一星!

  看节目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一直在以他的观点对比中国和西方,高歌中国,贬低西方,等等,熟悉的味道,这特么和我们一直鄙视的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方式是不是有些类似呢?这怎么能忍,一星!

  所以啊,给一星的实在是一种宣泄的不理智行为的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这时候他们来了,一所谓来了,他们站在了爱国的制高点上,对这些给一星的人进行无情又刻薄的批判,标签给他们贴上,大字给他们写上,恨国!跪太久了站不起来!人身攻击用上,社会底层!废材无能!垃圾!你们和那些给你们贴上战狼五毛标签的人有什么区别

  中国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社会不能接受不同观点,什么都容易走极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文化课读后感

琐记的读后感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