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的家风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

  家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种子,孩子是小树,家风如雨露,小树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多才多艺的我就在这优良活水中健康生长。

  有人说:“家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在我家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精致的毛笔字,我想这幅字也许就是家训吧!上面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却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以这六个字为人生准则,也同样用这六个字教育我。

  虽然爸爸是个普通的工人,但一直教育我“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让我写书法得到荣誉。说起荣誉,记的一次,我每天去书法班练毛笔练的时间长了,有些厌烦,我灵机一动想:到“装”肚疼这样就不用去书法班了。一开始,爸爸以为我真疼还给我买药吃。就这样悄悄的骗了一次又一次。没想到这次让爸爸识破了,严厉的教育了我还给讲了一个故事:“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抄了100遍才领悟了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他把对联挂在书房敦促自己用功读书。

  听完故事后,我开始好好“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每天晚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去学习书法。老师一字一字的认真教我怎样下笔,怎样回锋,怎样把字写的出神入画,发挥我的“灵”性。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县小学书法大赛”获得特等奖。还有“社会成人高等书法考级”已过5级等等。现在我在学校也小有名气,同学们叫我“小书法家”爸爸妈妈也为我骄傲、为我自豪。这些都是归功于我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它像是一部无字古典书籍,让我在这种柔和气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礼。

  家训是一曲启迪奋发向上的音符,家风是一首无词动听旋律的歌。它们是我不断前行的航标,它们也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

一名教师的家风故事

家教家风好故事

  家风是尊老爱幼,是修身养德,是尊师重教,是诚实守信。霸州市城乡规划局工作人员王文婵始终认为,家是花园,人是花儿,良好的家风则是滋润花朵成长的甘露和雨滴。家风伴随她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烙上深刻的印记。

  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告诉王文婵,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吃饭时,爷爷总是坐在最中间,他先动筷子,孩子们才能吃饭。

  母亲一直教育她,作为一个女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现在多严格要求,对未来很多习惯的养成都有帮助。

  母亲告诉王文婵,老师是园丁,教人学知识,认识世界,对待老师要多一点尊敬。同学和朋友是战友,要互相帮助。王文婵说,从小到大,她一直很感谢老师,让她在理想的道路上拼搏进取;感谢同学和朋友,让她在年轻的日子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从小,父母就教育王文婵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答应了他人的事情,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背弃承诺,失信于人。

  每当王文婵对生活疑惑或者犯错误时,母亲都会让她安静地坐在一边,慢慢告诉她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所以,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传承的,伴随一代代人,启迪一代代人。现在,王文婵有了孩子,她对孩子的教育沿袭了母亲的家风,希望她的孩子也能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尊师重教、助人为乐、自尊自爱……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家风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陶冶着孩子的性情。良好淳朴、健康向上的家风,也能使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美好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我的家教家风好故事

  自古道:家国无小事,不学礼,无以立。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接力棒。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并能引导个人积极向上的一股无形的道德力量。“家风”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家族成员个人的气质情操与理想志向。

  家风是一个家族融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每个家族成员力量的源泉,是沉淀在每个家人骨髓里的品格,是风范,是格调。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贤士的立家之本。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穿越历史,至今不朽;

  《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家书家训,日月闪烁、昭喻世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等家风古训,山川流芳、世人尊崇。

  家风无影无形,潜移默化地规范、熏陶与培养着家人的行为,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每个人立于世,都有着自己的家风。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存有我的家风。说到家风,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一名医生,做事总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他不但对自己要求严苛,对我们兄弟姐妹亦是如此,他时常教导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就像给人看病是一样的,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父亲的办公室玩耍,看见父亲办公桌上有一些白纸,我就对父亲说:“这些纸可以带回去打草稿演算用”。可是父亲脸一沉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它也姓“公”,巴掌大也不能往家里拿!”。我当时心里还有点意见,认为父亲小题大做、古板老套。随着我一点一点长大懂事,从学校到社会,父亲的严苛始终如旧,经常给我讲一些“立世要慎独、做事要严谨、为人要谨微”等等道理,从大事小情上不断提醒我“张端、张正、张直”,及时消除我身上的“歪脖子”和“斜叉枝”。长大后,渐渐地我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是怕我“小树苗长歪了”会贻误终生。至今想来,父亲不是一个胆小怕事、思维守旧、行为古板的人,他是给我留下了我们家族为人处世的“严谨”家风。这种家风,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絮叨式的教诲,教育着我们养成了一种对待事业忠诚职守、对待家庭和顺亲诚、对待生活尚朴节俭、对待社会心善谨行的品格,也正是这“严谨”家风造就了我坚毅柔情、清正廉洁、刚劲善良的品质和性格。

  在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中,我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危机,我没有被下岗所击倒,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从头再来,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干过省级服装代理,吃过苦流过汗。慢慢地扭转了不利局面,**年,我创办了铜川市乾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创业初期,我的亲朋好友并不看好我,纷纷劝戒我不要折腾了,父亲却在背后默默地鼓励支持我继续创业,记得他曾经对我说过: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树不长高、终难成材,人不努力,百事无成。想好了的事就要去做,只要严谨,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在父亲的教育下,十多年来,我把握机遇,严谨做事、努力创新,先后创建了铜川市王益区银泰广场1号项目,申办了省级物业管理资质,建设了王益区创业孵化基地,王益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项目。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与肯定,先后被评选为铜川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铜川市优秀女企业家、陕西省优秀女企业家、铜川市第二届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士、王益区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公司也在**年成立了党支部,选举我为党支部书记,公司又先后被政府相关部门授予先进企业、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实践基地等光荣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更是来源于父亲传递给我的“严谨”家风。

  家风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这一春风不仅醇化着我,也醇化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母亲也是家风的坚守者和美化者。记得从小到大,母亲无论做什么事,也是一板一眼,既严谨不失活道又灵动不失规范。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领居,他们遇到任何困难都愿意找我的母亲帮忙。有一次,已经很晚了,母亲还在灯底下缝衣服,我就对母亲说“明天再缝吧”,母亲却说“今天的事今天干完,明天还有事哩”。直到很晚,母亲才歇息下来。母亲做事也很小心,从不愿自己的不小心伤着他人。记得有一次母亲把家里的一些衣服收拾起来送给一个每天在门口捡垃圾的大妈,她悄悄地把衣服放到那位大妈的车子上,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我就问她“你怎么不告诉人家啊?”母亲说:“送给人家就行了,说多了怕人家心里难过。”后来,母亲把每个季节的都找一点给了那位大妈,还对我说“帮忙就要想的周到些,咱虽然不富裕但一定比她强吧!帮一点是一点,也是积福哩!”这就是我的母亲,虽然言语不多,但她做事为人的态度却是我家家风的最好诠释,母亲对家风的坚守一直影响着我,也更让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

  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

  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

  家风如一张画,连城之璧。在“严谨”家风的教诲下,我并没有止步不前。出征前我再次向父亲请教,父亲说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聚业兴家要严谨,日常生活赖谨慎;

  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慎行慎独。这就是父亲给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家风营养。

  “家风正”,则“人格正”,能安居乐业,“家风正”,则“社风正”,能政清人和,“家风正”则“国风正”,能兴国安邦。一个家族要繁荣,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国家兴盛,需要一个一个的家风积极发挥正能量,并聚合成一股民族的力量,泽被世世代代,造福神州大地。在此,我呼吁,真诚的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家风建设,为国家、社会铺就万千多彩祥云、留下满地温馨花香。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我们家也有属于我们的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我们家最优秀的家风就是:尊老。

  记得小时候,我一向不懂尊老,爷爷的年纪渐渐大了,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同一句话我们要大声地讲两、三遍,他才能听得清楚。

  那个时候的我没什么耐心,每当爷爷听不清楚我在说什么时,我总会显得很不耐烦,皱着眉头,撇着嘴巴,有时还会发出表示我不满的“啧啧”声,如果同一句话要我重复讲三遍以后,我就会发脾气,心里还会想:爷爷怎么这么烦?一句话要我讲这么多遍!

  妈妈看到我这样很不高兴,脸沉了下来,等爷爷一走,就开始教育我,语重心长地说:“坤坤,爷爷的年纪大了,器官都开始老化,耳朵已经不大好使,有时候听不清楚我们讲的话,你一定要耐心地跟爷爷好好讲,你这样发脾气很没礼貌,人都是会老的,你要学会尊老!”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很羞愧,爷爷经常送我上下学,还经常给我买好吃的,他那么爱我,而我对他的态度却那么差,一点耐心都没有。

  从那以后,我就努力地改掉这个缺点,尽量使自己耐下性子来对爷爷说话,尽管有时候还是感到烦,渐渐地,我对爷爷讲话的态度好多了,也不发脾气了。

  一个优秀家风起了引导的作用,一个家有了优秀家风才能指引子孙向好的方向前进。

教师家风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那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那天吃过晚饭,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还在想: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写完作业了?”我没动。眼前的电视被关掉了,“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吗?”唉!这句话我从上幼儿园时就听得耳朵出了茧子了,去写作业吧。“老毛病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记不住吗?”——这不就是我家的家风吗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小学时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9: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现在初中了,也只能写过作业就睡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们也是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来了,妈妈总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总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给他们最大的,而妈妈只是吃最小的。仔细想想,这不也是我家的家风吗?尊老爱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

  这样想起来,我仿佛记起了很多,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要么关注国家热点。要么做些趣味游戏。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家的家风。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家的家风,不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德吗:厚德载物,认真做事,中庸做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说: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国家,国家影响世界!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早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有的国家总是以老大自居,总是希望别国乱起来,自己坐收渔利。总是不能以“仁爱”的心态对待别人,今天挑点事端,明天做点手脚。这不正是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径吗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千家万户淳正的家风,用我们民族的精神去影响世界,让世界早日“仁爱”起来吧!

家风,如一位老师

  一次去公园,我手上有垃圾,便随手一扔,垃圾掉到了地上,清洁工正在扫地,见刚扫完的地被年纪小小的我弄脏了,她并没有愤怒而是微笑。妈妈见了,赶紧把我拉到一边:“你看,清洁工那么辛苦,干得满身汗水,人家已经扫好了地,你却那么随意一扔,破坏她的劳动成果,破坏美丽的环境,你不觉得羞愧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突然想找个地洞钻下去。于是,我低着头向清洁工走过去,不好意思地说:“阿姨,对不起!我下次不再乱扔垃圾了。”清洁工欣慰地看着我,笑了。

  后来,我渐渐懂事了。一次上了公交车,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没有人给他让座位,我不假思索地让了座,老爷爷夸了我,我心里好像比吃了蜜还甜。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坏毛病,吃饭吃不下就倒掉。我小时候也这样,那次,我正津津有味地吃饭,盛得太多了,后来我吃不下了,正准备倒到垃圾桶里,不妙!长着一双火眼金睛的妈妈盯上了我,马上过来制止了。我急了,大声地喊:“吃不掉了,为什么不可以倒掉?”妈妈和蔼可亲地说:“你记得《悯农》吗?下次,吃多少盛多少,明白吗?”我点了点头,轻轻吟诵了一遍,惭愧地低下了头,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辛苦苦地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有他们的汗水,我以后绝不浪费粮食了。

  家风一一这位“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家风,无声的教师

  家风,自古以来便是一位无声的教师,虽悄无声息,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古代,家风是一位苛刻的教师,他立下了不少家规,培养了许多人才。比如说,孔子家里,就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家规,正是因为这些家规,孔鲤才会有一肚子墨水,才能将他的儿子孔伋教导成又一代圣人。家风,他是一位严师,造就了许多高徒。

  而如今,我也受到了家风的教导,他让我坚持朗诵经典。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战胜瞌睡虫,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论语》,当我的《论语》和妈妈的《学记》在空中碰撞;古典与传统在空中交织;书香与墨味在空中传情,朗朗书声灌溉着心灵的田野……家风,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站在我声旁,威而不怒的目光使我积极,自觉的读准每一个音节。家风还为我定下了“每日清晨,必读经典”的规定,使我读完了四书,体验到了学习经典文化时,那种与古人交友的快乐。

  家风,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告诉了我“孝”分很多种。我大伯很爱抽烟,平时没事就会抽上两根,烟瘾一上更是放不下来。可是,大伯一到奶奶家门口时,就立刻把抽了一半的烟熄了,我很疑惑。大伯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解释道:“你奶奶不喜欢我抽烟。”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奶奶啊。最后,在奶奶的一次劝告下,大伯居然戒烟了!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努力好久也没做到的。“既然她老人家不愿儿子抽烟,经常为此而在别人面前不好意思,那我就不应该让她难堪。这是孝敬父母,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啊。”我突然想到了因为自己曾上课讲话,妈妈被请去了学校,让妈妈难堪,这也是我的不孝呀!从此,我也向大伯那样,为了不让父母难堪而改变自己。家风像一位言行身教的老师,他教会了我“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家风,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培育了那么多的人才。让我们恪守家风,将这文化的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

教师家风故事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良好家风助我成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我们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家的家风就是百善孝为先,自从我懂事起,爷爷就教我读《三字经》、《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爷爷在教我读的时候,也告诉我其中蕴含的道理。记得有一次,爷爷告诉我:“‘百行孝为先’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这种人也不能指望他去爱别人。”正因为如此,每当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爷爷奶奶吃。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帮我炖了条鱼,还煮了个鸡蛋,我把东西端到爷爷房里,爷爷抚摸我的头,“乖孙,你生病了,这个还是你吃,给你身子补营养。”我回答:“爷爷,我壮得很,没事。”那时,我看到爷爷眼里有一丝泪水。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让我们健康成长。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昌盛!

  谢谢大家!

教师清廉家风故事作文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教师清廉家风故事作文

  清廉的家风造就美好的品德。正所谓修身,齐家,爱国,平天下,可见一个家庭的家风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妈妈常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记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气,忽然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接完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修暖气还重要呢?”爸爸一回来,我就问他:“爸,你刚才干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机坏了,我帮忙修了一下。”我当时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机难道比修暖气还重要吗?要知道,冬天没暖气妹妹会很冷的。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规》里也曾说到:“亲所好,力为具。”说的就是家人喜爱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争取。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壮壮,他9岁。那天,他和奶奶去赶集,奶奶看上了一条毛衣,90块,奶奶说太贵了,没舍得买。于是壮壮把每月35元的零花钱攒了下来,再加上家人偶尔给他几元。不出两个月,就攒了90多块钱。他把90元交给奶奶,为奶奶买下了那条心仪已久的毛衣。这不就应了那句话吗――亲所好,力为具。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是我家家训,同时我也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视为我的家训。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家风,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诉我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看到央视记者在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大江南北,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问“您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看着每一期调查,虽然没有记者采访我家,但是我也开始自问自己,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诉了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奶奶给我讲了个她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爷爷经常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别说吃好的了,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你爷爷那会不知道啥叫饱,爷爷常常为了让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能多少补充点营养,会把攒下的白面给他们吃,自己吃的是粗粮,在那个时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问爷爷,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爷爷对他的孩子说,我胃不好,不爱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给你们吃!爸爸和他的兄弟们那会太小了,不会理解爷爷的意思的!最后爷爷因为天天吃那些粗粮,得了胃癌去世了,后来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知道了那句话的真相!奶奶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理解了爱怎么样传承的,无私的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长岁月里发生在身边的家事,让我逐渐得领悟了自己家的家风。这些年每年三十儿,爸爸都会去邀请一个人过年的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即使陌生人,会真诚的把他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过年,我很是不理解,大过年的,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这点想法,他告诉我“在一起图个热闹,多双筷子的事,人要有爱心”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理解爸爸的话,不管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爱,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儿都有不是家人的亲人来我家吃饭,和他们一起微笑,碰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后来我又问妈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因为不善言语,并不能准确表达她的理解,但是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多少植根在儿女的心里。

  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爷爷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她他们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叙事的优美段落摘抄

幼儿园家风小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