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岳飞古诗朗诵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关 键 词: 满江 山河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下班后,拜读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被岳飞那豪放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所震撼。岳飞,字鹏举,宋朝抗金名将。年轻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报效国家,在他的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此篇《满江红》诗词是岳飞在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赶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概。上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篇表达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词,也同样气壮山河,壮怀激烈。其原文如下:“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词作上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同时,又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繁,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以今昔对比的手法,以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词作下篇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沉,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主旋律。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岳飞。这首《满江红》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又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收复中原的爱国将领形象。拜读岳飞的《满江红》词,可以想象岳飞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岳飞气吞山河的两首《满江红》词,为宋朝豪放的词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满江红岳飞古诗朗诵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朝代: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

  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⑷风尘:指战乱。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⑺缨:绳子。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中原。这句是说哪一天能向皇帝请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挥鞭渡过长江,收复中原。

  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岳飞《满江红》改编

  我是岳飞,我怀着无比愤慨的心情站在城楼上。蒙蒙的细雨下了整整一天,打湿了将士们的盔甲,而我们依然严阵以待。

  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我靠在栏杆上,抬头向远处望去。真是满目萧条啊!到处是坍塌的房屋,荒芜的田地,流离失所的百姓……我不禁怒火中烧,丝丝头发仿佛都在挺起,简直要把我的头盔顶起!

  内心的愤怒无处宣泄,仰起头对着苍空一声大吼!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之情。这么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看尽了无数的朝霞和晚上的月亮。可是,这些付出和眼前这一片破碎的河山相比,简直是尘土一般微不足道啊!

  不能这么白白等下去了,不能再浪费我们的光阴了,否则到时候头发都白了,留下的只有后悔和悲伤!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仿佛就在昨天,作为大宋臣子,没有为国家雪耻,心头的遗憾和痛苦何时能消除

  多么想此刻立即出发!让我们驾上无数战车,在贺兰山上打开缺口。满怀着激情和那匈奴人展开决斗!饿了,就吃他们的肉来充饥!谈笑之间,渴了就用他们的血来解渴!把那些入侵者彻底驱逐出去,重新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等到到那个时候,我再去朝廷拜见我的皇帝,报告这胜利的消息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创作背景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作品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的爱国形象。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岳飞作满江红的典故

  岳家军奉命讨伐流寇杨么,仅八日就平定杨么的二十万余军队。

  平定杨么后准备进行二次北伐,就在出兵的前夕,岳飞家中传来了消息:母亲病危!

  岳飞闻讯后,急忙着带着岳云连夜赶回老家,见到夫人李氏,着急著问:母亲怎么了

  李氏回说:只怕过不了今晚。岳飞叹道:为何不早告诉我?!

  李氏流着泪道:母亲一直不肯我告诉你!她说:这几年来好不容易将内乱平定,终于可北伐收复河山,怎可为个人的病痛干扰

  几天前母亲身体看起来颇硬朗,气色很好还做些针线活,怎知她老人家是为了怕家人担心偷偷用胭脂涂脸,明明疼得不行还勉强自己劳动,直到支持不住了才倒下来。

  岳飞听了,不由得热泪盈眶跑到母亲房前,此时岳母姚氏正睡着,岳飞见状只得低声叫唤~这时姚氏已苏醒,握著岳飞的说:儿!你回来了,北伐的事准备得如何

  岳飞回道:孩儿不孝,未能及早回来侍奉娘亲。

  姚氏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活到七十古稀之年已经够了,你只管完成北伐,迎回二圣就好!这不只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大宋千万百姓的心愿啊!

  岳飞说道:岳家军将士已准备就绪,只待命令就可北伐收复故土。

  岳母刺字

  姚氏回道:好!这才是我的好儿子,我只怕过不了今晚了! 你是否记得当年我在你背上刺下 “精忠报国”跟你说的那些话?!

  岳飞回:孩儿记得~

  姚氏道:做娘的只愿你做个忠臣,让家乡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你收复故土后将我安葬在家乡,我就含笑于九泉矣!

  岳飞回:母亲放心!孩儿毕生以收复故土,迎回二圣为志。

  姚氏这时缓缓地起身,抚著岳飞的脸庞,如同当年岳母刺字时送岳飞出家门的场景,手缓缓的指著天空,见着高悬北方的天狼星(六郎星)说着:当年怀你时梦见佛祖座下的大鹏鸟降世下凡,就知你的使命不凡。今日你已成材,你要随着天狼星的方向北走,像前朝镇守边关的杨六郎捍卫中原啊~~我的使命已了。

  岳母回忆起当年为岳飞刺字的场景;岳飞想要从军报效国家,怎奈母亲年事已高,熟读诗书的岳飞明白“父母在不远行”的道理,所以内心十分犹豫。

  母亲想告诉儿子自古忠孝难两全的道理,但又不善言辞,只得拿着绣花针忍痛在儿子背上刺下 “精忠报国”四字,岳飞受母命后留下妻子照顾母亲,自己孤身一人投效当时的兵马大元帅,日后的宋高宗,就这样开始上演了一场 “忠”的大戏。

  接着岳母哼起了汤阴故里的歌曲小调,岳飞这时也低声吟唱,岳云在旁见状也一同唱了起来,在岳飞父子激昂的歌声中,岳母姚氏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母丧后岳飞甚为悲痛,数日未进食,也因连日悲泣而眼疾复发终至难以领兵,岳飞将母亲的灵柩运到庐山附近安葬,并结庐在母亲墓旁准备守孝。

  云雾庐山

  岳飞与庐山有着特殊的缘分,他多次游历庐山并做诗词题赠庐山东林寺住持慧海和尚: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句中“归休终作赤松游”似乎说明著表明在收复河山后,将学作古代仙人赤松子走入修炼,四处云游。

  母丧后岳飞本想守丧三年但为高宗不允,只能带孝回军,绍兴六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伐,牛皋、杨再兴一马当先,势如破竹,兵临蔡州。

  蔡州守将李成一见岳家军前来便避战不出,岳飞以奇计佯败而退,李成中计率兵来攻,于牛蹄涧遭岳家军伏击,全军覆没。

  岳家军正准备兵进洛阳,但后援不济,朝廷又不肯支持,第二次北伐遂无疾而终只能率部驻防江州。

  岳家军将士们在操练之余偶尔也会群聚一起吟诗作对,如同朝廷中的文官及书院的院生们平时的娱乐并无二致。

  一日秋雨绵绵,将士们在庭院中席地而坐吟词、写字自娱。只见主帅岳飞沉默不语临池挥毫,振笔疾书,写完后凭栏远眺波澜壮阔的长江良久未发一语。

  将士们前往岳飞的桌上看着刚写下的词句《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将士们开始传唱了起来,开始觉得慷慨激昂,然而唱到后半却低沉回味,有着出奇的平和,将士们异口同声的说道要将此曲作为岳家军的军歌,每逢行军作战或集队时都要传唱。

  岳飞淡淡说道:吾正有此意,我都城临安在昔日春秋战国时期为吴国之都,吴国公子季札乃知音之士,他出使鲁国观故国圣乐时便知从乐中听出国之兴盛与衰亡,现我大宋要收复河山必要覆先王盛世之乐,因此我作《满江红》一词为引,也为我一生的志愿。

  将士们均感同身受,因此随着主帅岳飞看着滚滚长江向东流逝,唱着《满江红》,之后唱到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觉得内心平静无比,没有了在先期黄鹤楼的悲壮情绪,只感觉无比的祥和宁静,却有着奋力精进的波澜壮阔。

  不久后雨停了下来,夕阳升起,只见茫茫天际出现了如海市蜃楼般的仙境,其宫殿富丽堂皇,金光万射美妙绝伦,言语难以形容!!

  此时唱着最后一句:朝天阙

  心中有着无限向往,或许在完成北伐大业后,岳家军将士们也可随着主帅岳飞一同归隐田野,一同归往天上宫阙,那才是真正的家

厦门优秀作文范文:品·岳飞·满江红

  我想,岳飞的《满江红》为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份奖状

  ——题记

  “……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我记得我用力喊完最后一句时评委老师微微凝起的双眉,一副严肃的面容,让我有点手足失措,然后,他们爆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我的好友告诉我,我在台上喊得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但是,就是这种刺人的感觉才能证明我的《满江红》给他带来一定的心灵冲击。

  这是我第二次朗诵《满江红》。第一次朗诵,我甚至被我的辅导老师说“太娘了,没有一点气势。”我回家越想越生气,自个觉得,《满江红》不也就那么回事吗?表达了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和对贼人的不甘心罢了。我激昂的声音怎么就没有点气势呢

  隔了一阵子,我沉下心又拿出岳飞的《满江红》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仿佛品到岳飞的苦楚,他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就死于贼人的“莫须有”,他在南昭寺用泪写下了“天日昭昭”

  仿佛品到岳飞的不甘心。十年功废于一旦,懦弱的宋朝停止抗金,岳飞一日内收到“十二金牌”召回.

  仿佛品到岳飞真正的精忠报国,他壮志难酬,悲痛激昂的心情。

  一读再一遍,每个字每一句话都让我被真正的震慑到,仿佛铝一般的黑烟笼在心上,挥之不去。读,让我震撼,我甚至不自禁翻出扔在旮旯的毛笔,用力在纸上写下第一笔。墨迹被晕开,我仍不顾字丑,执着着想写完最后一字。当我手颤颤写下“臣子恨何时更”,眼前似乎出现岳飞泪对乡亲,出示十二金牌,绝尘而去的身影,却饱含对人民的不舍、不甘心。

  我执着想体味真正的《满江红》,几十遍的朗读,书写,让我真正品味岳飞那种“朝天阙”的悲切。

  一字一字,似是岳飞的血肉和泪留下的,岳飞不仅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满江红》,其精神志向更是垂青史而久不衰竭,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所以,我能在两年后的朗诵比赛上,用沉淀了两年的气势再现浩气如虹的《满江红》,即使相比岳飞,我还差一大截。

  浅读岳飞不如意,意会心中言不明。

  苦诵墨摹两截品,品得岳飞报国心。

《满江红 悼武穆岳飞》—谨以此诗悼念岳鹏举

  回首过去,凭栏处,遗恨已结。

  想当年,还我河山,何等壮烈。

  势如破竹无人挡,壮志未酬怨斧钺。

  莫须有,转一点冤魂,难归阙。

  千古恨,纷似雪。报国情,犹未灭。

  看余杭,祠堂香烟不绝。

  君臣南渡谁正气,驰骋沙场洒热血。

  真英雄,精忠报国心,昭日月!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给孩子的一封鼓励信

写给宝宝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