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自己的家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的家族史作文

  四世同堂并不常见,我为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骄傲。

  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经九十九岁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后。她家祖上还算富庶,由于父亲好吃喝挥霍,至土改前,家产已被挥霍得差不多。后来嫁到太姥爷家,养了一大堆娃,艰难地与命运搏斗,饱尝人世间的冷暖。她经历了民国,迎来新中国,最终赢得幸福晚年。读她的人生,跃然于前的便是一个传统社会的母亲的缩影,而时间在此际也泛起了引人入胜的柔光。人所惊讶其长寿,亦为其友善、勤劳、豁达等德行所敬慕。

  爷爷今年七十二岁,他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早逝,靠着母亲独自抚养着整个家庭。爷爷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性格就是在这样一个苦难的环境里塑造的。他十六岁就响应招兵,离家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队伍,开始了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经人介绍,奶奶认识了尚在军营中的爷爷,并很快组建了家庭,她生了我的爸爸和大爷,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人。我的奶奶是个很能干的人,爷爷早期在外当兵,她一个人从怀孕到生产,边工作边伺候两个孩子,还年年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着实不简单。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我实在感慨万分。

  爸爸出生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完成了历史巨变,转入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小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家里只有个12寸的黑白电视。他喜欢边看连环画,边听小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或流行歌曲。爸爸和大爷读过很多书,小学和中学的假期几乎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大学毕业后,他俩都考研读博,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工作。爸爸是做科研的,他梦想研制出新的抗癌药物,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家族之人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大都平淡无奇、默默无闻,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他们的平凡琐事谱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怎样写自己的家史

我的家族史

  先讲讲我爷爷吧。解放前,他老人家是非常要强和有能力的人。年轻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惊人的口才通过用很少的钱从吉林贩马到黑龙江卖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在黑龙江宝清县购置土地。逐渐做大成为宝清县富贾一方的地主。为了防范地方土匪,家里围墙的四角建有堡垒,有一支洋枪队看家护院。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红军进东北,太爷爷家曾被征用作为驻军的司令部。为了了解他,我曾去了宝清县。到了那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在那里置地。因为宝清县幅员辽阔,水土条件太好了,解放后,王震将军成功开垦北大荒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宝清县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现在是农场集约化管理。行车时,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各农场分部的标牌。可以肯定,爷爷在立业上做到了去下几点:一是精打细算、二是吃苦耐劳,三是自力更生,四是勤俭节约,五是独具慧眼。他老人家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接下来再聊聊小爷爷和二爷爷吧(大爷爷由于家里有钱染上大烟后,被太爷爷扫地出门下落不明。太爷爷好严厉呦)。小爷爷在家排行最小,从小倍受太奶奶娇惯。因为有人遮风挡雨,家里条件又好,在一面坡中学毕业后,被二爷爷送到牡丹江公安学校学习。生平没什么大的作为。可以说小爷爷一生都是在是在二爷爷的关照下生活。不过,小爷爷的字写的非常漂亮,多数是繁体字。这一点我很敬佩他。他一辈子行走在公检法部门,也算是被外界人羡慕过的。而二爷爷则不然,由于太爷爷不同寻常的眼界,他的子女除了我老姑以外都被送到学堂读书。其中,二爷爷最优秀。二爷爷解放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土改前,由于二爷爷是共产党,先知先觉要土改了,掌握政策的他回到宝清不顾太爷爷和他拼命,把家里的土地分别卖掉和送了人,处理完这些事,将全家转移到距哈尔滨很近的黑龙江的亚布力。解放后定成分时,我们家被定成了贫农。太爷爷躲过了被打土豪分天地要命的一劫。建国后,二爷爷从公安局侦查员做起。在哈尔滨是破获众多国民党敌特案件主要办案人之一。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有文化和自身的聪明与能力,被黑龙江省省长李范武和省委书记欧阳钦看中,曾做过二人的秘书。经过秘书时期的镀金,又回到了省公安厅做副厅长。受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波及,被下放五七干校。文革结束后,下海经商。曾是黑龙江三江集团的股东。1995年,撤股举家前往美国。至此,也断了和二爷爷家的联系。

  到了我这一代,最有能力的是二爷爷家的大姑姑,她是哈医大的眼科医生,1990年公派前往澳大利亚留学(我1974年去二爷爷家时就看见大姑姑在学英语)。学业有成后,费尽周折转道美国。后来,陆续带走了全家(爸妈,两个弟弟,一侄子,一侄女)。二爷爷和他的女儿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虽然也很努力,与二爷爷家的大姑姑相比相差甚远呦。其实,我懂事后,二爷爷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现在想来,二爷爷之所以能影响我,那是他对家人的亲情和勤奋上进所致。我所经历二爷爷对家人很多事情,他都是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

学生我的家史我的家征文

  指间漫漫轨迹,如此繁复,静书笔端流年,相思腕底,时间将回忆带走。家史是已尘封凝固了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旧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难以叫人看清晰。

  我的出生地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后沟村,她位于济青高速公共路的北边,分为家前、家后、东头和家西。家前、家后和家西都分别有一个大水坑,这差不离是他名字的来源吧,东头和家西分别都有一个打谷的场院。爷爷说,我们老李家早时候是从上海郊区搬来的,住在周庄西边的张家楼,据说是土楼。从小出来玩就能听见他操着一腔的上海话。

  曾祖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平凡却非常有能力,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现在想起来时让人好生骄傲呢,听奶奶说,曾祖父是木匠出身,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木匠活,肯定是曾祖父去指导,但是曾祖父脾气不算太好,经常是大声训斥偷懒的工人,因为曾祖父木匠活干得很好,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学这们手艺,这样曾祖父就有了5、6个徒弟,曾祖父挑的都是些家里不太好过的徒弟,希望这们手艺能稍微改善下他们家里的生活曾祖父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对他的徒弟们很严厉,但是私下里也会担心徒弟们的手伤。虽然没能亲眼见到曾祖父,但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来,真的好伟大,就像巍峨的高山,我该怎样想他学习才能继承他的所有优点。

  听奶奶说,曾祖母是唱戏的,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喜事,都会找她去唱上两嗓子,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后来嫁给了我曾祖父,从此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开始种庄稼,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自己平稳的一声。

  爷爷今年70岁了,他像当年一样人闲不下来,虽然很早就退休了,但现在仍喜欢干农活,皮肤变得很粗糙。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刻划着许多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虽深陷了进去,但是显得神采奕奕。爷爷说他生活在一个很黑暗的时代,没有现在的和平安定与幸福,爷爷说他从5、6岁开始就当童子兵,为了保卫村里,他要天不亮就开始喝同村的小孩一起巡逻放哨,虽然当时年龄小,但是神采飞扬,一点也不逊色于大人。后来爷爷要养活家里的一大家子人,他开始远离家乡,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爷爷是在一个厂子里当搬运工,一干就是20年,为了迫于生计不得不这么做,55岁的时候退休来到家,开始务农。

  奶奶比爷爷小3岁,奶奶也有一段心酸的历史,奶奶小的时候非常渴望读书,可是当时的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家里人都不同意奶奶去学校,奶奶说她从小开始放羊,放羊的时候,只要羊放出来了,就到学校,趴在窗户边上,听老师讲课,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奶奶学了不少东西,后来遇到了我爷爷,很早就结了婚,在家做饭洗衣种地生儿育女,所以奶奶的手现在不能很好地张开合上,估计是那个时候过度劳累造成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5个子女,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家族。

  历史随时间尘埃般落地,但是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我们祖祖辈辈或心酸或幸福的回忆,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的家史作文

  我的老姥爷,也就是妈妈的姥爷,他生于1898年,是湖南湘潭人。14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和通信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想办法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彼此取得信任,参加当地党组织的地下活动,长期工作在地方,为当地开展抗日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姥姥是老姥爷四十五岁时生的,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老姥爷共有六个孩子,因为当时生活医疗条件不好,得不到医治所以死去两个孩子,现在在世的只有四个孩子。

  1992年,在老姥爷94岁高龄那年的时候,经检查他老人家得了食道癌,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实际上连咽口唾沫喝口米汤都非常疼痛,可他尽可能的强忍着多喝两口,为了让姥姥得到些安慰。四个月后,老姥爷离开了家人。

  我的爸爸出生于1968年,妈妈比爸爸小三岁。爸爸是在14岁那年,因体育特长被自治区体训大队录用成为男篮队员。他和妈妈是在建行工作时认识并在1994年结婚。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非常敬业,也很辛苦,他们俩共获过大小31个奖项。

  1996年我出生啦!刚出生的我体重3960克,身高50厘米,不算很胖。我在三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啦!10个多月的我已经可以走的很稳。现在在家人、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长大了。我还有一个表妹今年8岁半,上三年级,我憨厚老实可妹妹却很调皮。

  了解了我的家史,我感到很荣幸能出生在这个家庭。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老姥爷一样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17年,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2008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对这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很期待,可是最兴奋的就是妈妈啦。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妈妈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哪个装修队干的质量最好啦,哪个牌子的装修材料最好啦,哪个材料怎样用的效果最好啦,等等这些,还有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妈妈几乎都搞明白了。在妈妈去逛和装修有关的商店时,那些商店的店员都对妈妈对装修材料的认识之专业感到吃惊,孰不知妈妈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把各种东西的各个品牌的各种特点给搞的一清二楚,再下店只是为了再实地考察一下实物,毕竟眼见为实嘛。和我们买一幢楼的姨妈一家,只用了2个多月就装修完毕入住了,而妈妈只是准备就准备了3个月,到真正装修时,妈妈又亲自监工所有的环节。可以说,妈妈对新家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好不容易,在交房将近大半年后,总算是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我们这才将要入住我们的新家。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嚒;办公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发苍苍的奶奶谈起那过去的历史总是充满笑意,过去的一切切似乎给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静静倾听那引人入胜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个些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策折腾而造成人为社会灾害。当时,全国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三千多万,山东省死人也数百万。说到这可怕的数字,奶奶的眉头紧皱,像身临其境,又处在那年头一般,不忍心打破这寂静,等了一会,奶奶接着说起来当时的市民就是百万饥民,那时的年代由于物资奇缺,没东西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票”人们每月去领,数量有限,副食品奇缺,凭“票”领的食品根本饱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难,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才19岁,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时候,全家人看着一丁点菜汤发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个地瓜,那该是多么无助啊!

  求生的欲望把大家逼出门,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真的取之不尽吗?不是的,当时真的能吃的都吃了:开始是野菜,后来是普通的草,最后是所有的绿色统统吃光,灾难还在~大家的肚子还在叫,怎么办?人们开始吃树皮,时间一点点过去,身体终于坚持不住,奶奶的邻居得了浮肿病,手腕像腿一样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弹上来,腿呢,比腰还粗,很残忍,完全靠白开水维持生命。还好,奶奶一家很勤劳,在大灾难没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粮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灾难时刻,用信念,用行动,计划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带着小小的骄傲。

  奶奶说他的妈妈还见过共产党和日本鬼子,先见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里,日本鬼子还开了几枪,但是没打中,就跑了,至于共产党,是他们共党的一次行动,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长得很大,像小葱一样,共党叔叔还吃了几根,在旁边的奶奶站着也想吃,共党叔叔还给了奶奶几根,奶奶的妈妈不让奶奶要,共党叔叔还和蔼的说,没关系,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灵就刻上共党叔叔的笑,对共产党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爷爷呢,什么时候有的爷爷。”我焦急地问道,奶奶依然充满着笑,还带着幸福,奶奶与爷爷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头,还有点年轻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是奶奶21岁时认识,村里人介绍在一起出去玩了几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劳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双方家长说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但是,奶奶说她很幸运会遇到爷爷,爷爷为人很善良,当时他去山里找草药给他姐姐治病,村里还有患者,爷爷就把草药分成两半,白白给别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长得好,爷爷还会给别人一些,因此,爷爷奶奶和邻居的关系特别好听奶奶讲述完这段历史,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当今的人们极少有爷爷这样的年轻人了。好心有好报!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还有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虽然爷爷只是工人,但是厂子里工资第二高的,一个月20块钱,当时的20元十分珍贵,是现在的几十倍,就这样,过了几年,准备了一些钱,他们就要破土动工了“盖房子”奶奶说他们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每一块,都积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梁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后的爷爷,推着小车,步行到李村去,这一段路程,大概有几个小时了,到了以后,天都黑了,把竹子装车,然后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邻居,邻居想和爷爷一起推,爷爷连忙推脱,因为别人帮忙还要还情大礼···过了一会,遇到了上坡,怎么推都推不上去,结果,爷爷把它们卸了把竹子一点点运上去再推车然后装上,路,依然好长好长,汗如雨注,但爷爷没有放弃,艰难,一直走,凌晨几点钟,奶奶听到敲门声,爷爷终于回来了,望着爷爷像被雨淋透的样子,奶奶的眼角湿润了,讲述的时候,奶奶目光呆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奶奶说,都是自家人忙来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黄泥,顶棚用的是稻草,过了两个多月,房子才建好,从此,一家人有了小窝。

  我又去问了爸爸,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那时每天放学一放下书包不学习,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要帮助家里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时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学,那时候晚上还经常停电,有时都不能学习,不舍得点蜡烛,想要学习必须早起学,就这样,爸爸小时候一直品学兼优,当了六年班长,初中毕业后,家里不能供其上学了,当时爸爸的班主任还亲自上爸爸家里找过爸爸,可是,还是放弃了,就这样,浪费爸爸这爱好学习者的机会,但是,他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奶奶能够把他抚养到这么大。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前,爸爸终于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在干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在盖,忙的有条不紊,这时的房子,用的是钢筋,水泥,两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是多大的差异啊!

  许久,思绪终于从以往回到现在,奶奶经常说,你现在多么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还想要什么要什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看你爸爸,想学没有机会学,而你,应该学啦,我总是点点头,有一次,我问奶奶,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奶奶说,当然满意,我又说,不羡慕那些高楼大厦,奶奶说,能在小屋里吃饱喝饱,看到下一代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头想想我们家的历程,都是爷爷奶奶用毕生精力换来的,爷爷奶奶的一生简简单单,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衣服,当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奶奶还抱怨,不要乱花钱,以前的衣服还能够穿。而我呢,对一切一切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颗追逐于荣华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为了接着盖房子,把那爷爷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随着大锤一下一下,那堵墙,越来越矮,奶奶的脸上似乎很快乐的样子,难道心里真的快乐吗?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结晶就这样缓缓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吗?也许吧,会很难受,但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怎么会来呢,房子是总会要拆的,也许,在很久以后,新建的房子也会被拆,因为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的流淌,历史,永无止步,会,一直持续下去。

  让我们乘着历史的航帆乘风破浪,谱写美丽的乐章!

我给我家写家史

  每个人的家史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说我家的家史,那还得从爷爷那代说起。

  爷爷出生在30年代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因为穷,所以爷12岁才就读一年级。小学毕业后,爷爷到晋江县城的一中读初中,爷爷他每天步行上学,风雨无阻。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爷爷他后来当上了一名教师。由于工作突出,爷爷又成了人民公社教革组的领导,那时的爷爷是村里的骄傲。

  好了说完了爷爷我来说说我的爸爸。

  因为爷爷是一名教师,所以爷爷在那,爸爸就在那读。后来由于兄弟姐妹多,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参加了农民劳动,成了家里重要劳力。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减少爷爷奶奶的负担,后来爸爸又学习了驾车,刚开始开三轮摩托来载客。经过不分日夜地奔波他终于当上了出租车司机。1993年爸爸和从事服装印花设计的妈妈结婚了。我的妈妈小的时候家里也很穷,8岁开始读书,16岁就开始在石狮打工了,18岁离开家,远到深圳打工,赚钱养家。1994年时我姐姐岀生了。到了我出生后的一年,也就是2000年,爸爸和妈妈开始创业。爸爸和妈妈创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过爸爸妈妈的拼博,服装厂从一个小厂一直到现在成了石狮市市里一家中型的服装企业。那里面饱含了爸爸妈妈多少的汗水啊!

  虽然我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所日子,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是父母辛辛苦苦挥洒汗水得来的,我会好好珍惜这美好生生。更学习父辈们这种勤、拼博的精神。

我家的“家史”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17年,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2008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对这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很期待,可是最兴奋的就是妈妈啦。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妈妈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哪个装修队干的质量最好啦,哪个牌子的装修材料最好啦,哪个材料怎样用的效果最好啦,等等这些,还有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妈妈几乎都搞明白了。在妈妈去逛和装修有关的商店时,那些商店的店员都对妈妈对装修材料的认识之专业感到吃惊,孰不知妈妈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把各种东西的各个品牌的各种特点给搞的一清二楚,再下店只是为了再实地考察一下实物,毕竟眼见为实嘛。和我们买一幢楼的姨妈一家,只用了2个多月就装修完毕入住了,而妈妈只是准备就准备了3个月,到真正装修时,妈妈又亲自监工所有的环节。可以说,妈妈对新家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好不容易,在交房将近大半年后,总算是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我们这才将要入住我们的新家。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嚒;办公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为我家写家史

  我的家在伍堡,那儿有好多代都是木匠。我的爷爷就是一个有名的木匠,至今,家里还摆设着许多爷爷的作品,如:衣橱……就连我们家房子的建设爷爷都参与了。爷爷生于1944年,因为家里穷,爷爷没上多久学,便在家里帮忙。

  奶奶比爷爷小两岁,是1946年出生的。家里开着小卖部。奶奶和爷爷一样没读过多少书,在家里帮忙。

  一次,爷爷要上山去砍柴,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正好,被奶奶看见了,奶奶急忙帮爷爷包扎。通过这件事,奶奶和爷爷相识了。1969年他们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大伯,两年后,生下了爸爸,第三年,三叔也出生了。

  我的爸爸生于1972年,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才11岁就到外地去卖香烟、报纸。爸爸还告诉我,他在卖东西的时候常常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钱,爸爸十分无奈。有一次,爸爸终于鼓起了勇气,去找他们讲道理,结果连牙都被打掉了。更不幸的是,爸爸还没长多大,爷爷就因病闭上眼睛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的妈妈比爸爸小两岁,生于1974年。与爸爸相比,妈妈的生活则比爸爸好了许多。妈妈家里开着一家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更可惜的是,那一年考初中,妈妈因为生病发烧没办法去考试,所以妈妈的学历只到小学。

  一次,爸爸因为太劳累,昏倒在街上。这时妈妈路过,急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并且在床边照顾爸爸,因此他们相识相恋了。

  x'x年,我在泉州二院出生了。出生时6。6斤,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今年我已经12岁了,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十二年来,我在爸爸、妈妈、奶奶……的抚育下,我长大了懂事了。

  x'x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的弟弟出生了,他长得很可爱,白白的小脸蛋,让人见了忍不住摸一下。如今,他也已经7岁了,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当上了个老板,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说说我家的家史

  1947年2月8日爷爷出生。爷爷出生在一户贫穷的农家,爷爷11岁就到生产队里工作,以求维持生计。因为家里非常贫困,所以,爷爷一家三餐很简单不是白粥配萝卜干,就是番薯丝煮粥。

  1954年1月22日奶奶出生。奶奶也是一户农家的子女。家里也不怎么景气,奶奶12岁也到生产队里工作,才勉强能维持家里每个人的生活。

  爷爷、奶奶小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轻松,他(她)们每天上学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上山砍“柴”,回到家还要帮忙做家务,等到三更半夜,再到房前借助路边路灯的灯光学习。

  爷爷和奶奶在生产队里认识,认识15年结婚。

  1976年9月17日爸爸出生。爷爷、奶奶对爸爸无微不至,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爸爸用,他(她)们自己却用剩下的。

  1980年3月4日妈妈出生。妈妈也是出生在农家里,家里也是贫困得很。

  爸爸26岁与妈妈结婚。1999年6月21日我出生,2001年7月2日弟弟出生。

我写我家史

  爷爷是1936年出生的,叫王玉玺,小时候生活贫苦,很少读书,但是,这样的生活苦难并没有阻挡他读书的信念,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去读书,虽然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历经了风风雨雨,光小学就转了4回,上学的路几乎到了1公里(那时没有线路公共汽车),就这样还考上了理工大学建筑施工专科呢。

  我的奶奶是1939年出生的,叫吴秀英,小时候,与家里是十一口人上街讨饭,虽然有时要经常饿肚子,可是,如果家里人一起吃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这就是我的奶奶及他一家人的朴素生活。

  在阴差阳错之间,爷爷和奶奶共结良缘,并先后养育了2个孩子,一男一女,他们分别叫做王云卿、王美琳。

  我的爸爸,出生日期是1967年12月24日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十分宽裕,鸡、鸭、鱼、肉都很难吃上,在课余,还要帮父母承担家务。文化程度为中专毕业,现在的职业是汽车

  我,出生于1997年01月27日,出生时,我的体重是7斤,身高53厘米。2003年,我在大连市玉华小学上学,今年10岁半,上了5年级。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心下,我懂事了,我长大了…...

我的家作文:我的家史

  因为老师布置的采访任务,我才得以了解到我们唐家的家史。我印象最深刻的算我的高祖了。

  他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到20岁就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了,被迫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可是他这人

  胆子小,从来不敢杀生,因为老实听话,最后也只能当个小排长。据爸爸所说,高祖上战场的时候,因为害怕

  打死人,经常是朝天放枪的,他上战场也就是浪费子弹。

  他虽然没杀过人,可是子弹是不长眼,他还经常受伤。有一次,听说还伤到睾丸,幸好在那之前已经

  他已经有了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南京治疗。

  在亲戚朋友的印象中,高祖是个很和蔼的人。解放后,高祖经常被批斗,年纪大了还经常被拉出去当街示众。再后来,每次运动一来,他知道自己又该批斗了,每次都很自觉的,熟门熟路的,把牌子挂在胸前,手上敲着锣鼓,

  就自己上街了,正因为他胆子小,没杀过人,所以每次运动也只是被思想教育,并没有被枪决,后来也就在宁波老家

  度过他的余生了。

  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他和太婆干的都是体力活,他们要养五个孩子,为了讨生活,所以

  他们搬到了大上海了。但是,因为他们是外地人,干同样的事情,工资却要比当地的上海人微薄一些。这样

  才有人愿意请他们做事。为了养孩子,他们省吃俭用,还是很困难。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爷爷的哥哥送给别人领养了,(后来至今都没能联系上了)。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太公太婆先后得了肺结核,很早去世了。

  爷爷是兄弟姐妹居中的,二爷爷年纪最大,他出去当工人挣钱,供爷爷和兄弟姐妹几个读书,爷爷最争气了,

  爷爷考上了华东师大,被分配到了四川,娶了一个四川的奶奶,这才有了爸爸。听说沿海城市好,爷爷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待在四川了不甘心,等爸爸大学毕业的时候,爷爷就托关系把爸爸送到温州工作。

  爸爸在温州认识了我妈,之后就有了我,这就是我家的家史,希望我能继续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介绍自己的家族史

车险电销优秀话术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