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第一章
介绍一本好书《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讲述了鲁迅童年及青年时所经历的往事。《朝花夕拾》中的很多文章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其中还包括我们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书中共有篇文章。作品的先后顺序是以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来安排的。《朝花夕拾》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先生读古文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让读者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这个场景,并且感觉非常真实;《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晚上有个人这样睡着,把自己的位置给占用了,那感觉一定不好受。诸如这样细致的描写还有很多。
在这十篇位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这是鲁迅写他青少年在日本留学时的文章,文章重点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学生非常关心,而且在教学上非常严谨。文章中写他拿去鲁迅上课时抄下的讲义,当鲁迅拿回讲义时,讲义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鲁迅在讲义上的一个图画错了,藤野先生还帮他指正,并和蔼地给他讲解。这些情景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藤野先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藤野先生对鲁迅这样的有潜力的学生要离开学校后,感到很惋惜。藤野先生在鲁迅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朝花夕拾》不仅仅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哲理,每次翻开它,都会有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亲切感。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鲁迅先生有一集叫《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有一散文集叫《朝花夕拾》,书名极具诗意,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其实就是对儿时一些故事的记忆整理。但先生为什么到中晚年才有机会去整理童年往事呢?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其“小引”中解释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文字来书写火热的生活,随心所欲地抒发我们的真性情。如烟的往事,或给我们留下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温馨的回忆。整理记忆,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郭小川说过:“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鉴于此,晓琦利用暑假闲暇,整理了自己曾经写过的十篇小文章,我给它起个书名——《常春藤上的露珠》。常春藤,郁郁葱葱,四季长青,假如照顾得好,即使在寒冬也能绽放淡黄色的美丽花朵,我用它期望晓琦的人生也总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自信坚强。那叶片上的露珠儿,被朝阳映得五光十色,如夺目的珍珠,若晶莹的水晶,似殷红的玛瑙,美不胜收,我用它喻指化为文字的五彩回忆。
先生的散文集共十篇,《常春藤上的露珠》恰巧亦十篇,希望晓琦能以此自勉,不断进取,用文字点亮希望,用希望照亮人生。
朝花夕拾简介1范文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二、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三、主要内容:
①《狗?猫?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②《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③《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④《五猖会》:《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⑤《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⑦《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⑧《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⑩《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和父亲。
①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②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③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④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艺术手法:
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②、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③、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④、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⑤、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之一《五猖会》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有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及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赏析——文章对自己从“笑着跳着”到感觉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心情变化写的很细致,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我们也从文中看到,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只是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于困惑。
精彩片段之二《范爱农》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赏析——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年级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
《狗·猫·鼠》--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不折磨够就不甘心。如果别人犯了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这篇文章表面上写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鲁迅巧妙的运用了往事抨击了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人们.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为鼓舞国家的士气做出了贡献.
朝花夕拾每一章的读书笔记
在我开始女看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是无精打采的,可后来越看越感兴趣。
直到看到了美女蛇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越看越起劲。主要讲了一个男子在院子里读书,突然一个人叫了他一下,他答应了一声,四处张望着。看见了位美女的头露在墙上。那个男人非常痴迷。有一个和尚过来了他知道这个男人中邪了。把一个宝盒给了他。
叫他放在枕头旁边,到了晚上,美女蛇来到了那个男人的身边,宝盒的蜈蚣出来了。把美女蛇给咬死了。第二天和尚来把宝盒给收走了,并说这里面的东西已经把美女蛇给咬死了。他还问这个和尚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和尚只说了一句是蜈蚣就走了。
从中我体会到美女蛇狡猾阴险,那个男人善良,和尚乐于助人。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狡猾阴险属于我们班的班长,每到下课,有几个同学带了几根棒棒糖。班长看见了,就让他们把棒棒糖放下,叫他们去老师办公室。把他们送过去之后,回来拿了几根棒棒糖了,班长可真狡猾。
善良的人也只有我的好朋友,她每次遇到小动物,总会蹲下来。抚摸它。还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只小狗,它可怜巴巴地。
她抱着小狗,给它买了一点狗粮。小狗吃完了,但它还是有点不高兴。她看见了小狗的腿有伤。于是她倒了点水,把小狗的伤清理了一下,再拿出布把它的腿给包扎了一遍小狗的伤好了。她也去上学了。
乐于助人的人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她每次帮助我们学习,让我们知道学习的快乐。一下课学习委员就来看着我们学习;地上有垃圾,学习委员看到了就罚他(她)抄课文,所以我们班没有垃圾。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看不见的美,让我们继续阅读课外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要不断发现美。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是怎么样的呢, XX 为大家推荐,
文章一开头 , 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 , 记叙了他曾
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 , 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 , 为后文
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 ,
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 , 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国难
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 , 一种责任感 . 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
青年 , 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 , 但就是在长期的压
抑中 , 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 , 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 .
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 从初
期的争锋相对 , 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 写了闰土 , 阿长 ,
父亲和藤野先生 , 还写了那个自私自利 , 多嘴多舌 , 喜欢
使坏的衍太太 .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很多篇幅里写了儿时
的种种 , 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 但在写童年生活时 ,
还是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描
写.
在《朝花夕拾》中 , 从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反映出了他们
不同态度 , 用平实的语言 , 鲜活的人物形象 , 丰富而有内涵的
童年故事 , 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 , 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
的解放”的愿望 .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
便是鲁迅的保姆 “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 “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
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 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 隐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 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
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她有可爱的一面。 “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 ,跑了许多路,帮 “我”买来了《山海经》 。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 在《阿长与山海经》 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 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 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 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 乎。 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 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 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卜中出常在“父亲”临 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
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 ” 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 ‘我’对于父
亲最大的错处” 。 衍太太对别的孩
朝花夕拾
1998年10月23日 一年级 我上学快两个月了。我在胜利小学一年三班,班主任是王玉辉王老师。王老师今年三十多岁了,长得方方正正,很慈祥,很和蔼。她要求我们很严格,对学生也很负责。老师家住得很远,每天上班要走很多路,很辛苦。我心里非常喜欢王老师,因为她经常表扬我、鼓励我。
我非常愿意上学读书,不仅和同学们在一起特别开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学到好多知识,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报效国家和人民,报答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朝花夕拾第一章的读后感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
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感兴趣,因为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隐鼠,文笔十分简练,墨猴的动态却尽显眼前,好像它就刚“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似的。隐鼠也十分乖巧,“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隐鼠的活泼可爱就为下文鲁迅得知它被猫吃去了的“愤怒而且悲哀”作了铺垫,为他的“仇猫”作了很好的解释。
鲁迅先生仇猫,他在文中清楚地列举了三个原因。一,猫的性情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总有一副媚态。三,它吃了鲁迅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文字精练,论点论据俱全,立场鲜明,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鲁迅先生的儿子写了一篇文章,他说现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问他们“鲁迅是谁?”他们就会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呀,“俯首甘为孺子牛”呀。这太片面,不是真实的鲁迅。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革命性开始逾越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其实鲁迅是个根本的文学家,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是很高的。我们应该全面地学习他的文章,多关注其中的文学精髓。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