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美景佳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扬州行瘦西湖

  下午,我们步行来到瘦西湖。一路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犹如在画中。在公园门口一看,分明是条河,难怪叫瘦西湖呢。

  进入公园大门,湖里满是荷叶,沿着湖堤摆着上百种荷花盆栽,可惜现在不是开花的时节,只有星星点点的一点花开着,仍然觉得很美,不知道开花时节,满湖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荷花,一直漫到岸上,是一种怎样的盛景。

  湖堤上种植了很多柳树为我们挡住了炎炎烈日,使我们感受到阵阵清风,爸爸给我讲了一个为什么柳树叫“杨柳”的故事。隋炀帝沿着大运河坐船去扬州看琼花。一次,他看见烈日下挥汗挽龙舟的美女个个愁眉不展。于是命令在大堤上种植柳树以遮荫。几天时间,只见千里运河两岸已是一片绿色。炀帝见状大喜,封柳树为国树,姓“杨”。从此,柳树便被世人称之为“杨柳”了。

  长堤的尽头是“徐园”,园中两大口铁锅,据说是1500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徐园不远处小广场停满了鸽子,我拿出面包喂它们,它们纷纷围了过来,咕咕叫着在地上啄食,太可爱了!我走的时候,有两只鸽子还一路送了我很远,好舍不得离开它们哦!

  再往前走,我们到了五亭桥,桥上有五座亭子,整座桥挺拔秀丽。坐在桥上,湖面吹来阵阵凉风,沁人心脾,暑气全消,从桥上向四周眺望,犹如一幅山水画。

  往前不远是白塔,爸爸说:白塔是座喇嘛塔,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的时候说:“可惜少了一座像北海那样的白塔。”扬州盐商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皇上远远看见不知真假,龙颜大悦。

  随后,我们进入了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小楼、小桥,雕栏玉砌,犹如人间仙境。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的一条历史老街。两边是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商铺林立,著名的“老字号”有四美酱园、谢馥春香粉店、潘广和五金店等等。

  街边一位捏面人的阿姨正在为一位哥哥捏塑像。只见阿姨先拿肉色的橡皮泥做成头和身体,然后用黑色做成头发和镜框,配上红色嘴唇,再用灰色做成T恤,米色做成裤子。最后按上两条胳膊。一阵搓、捏、挑、刻,快塑像很就做好了。大家一阵惊叹,太像了!我在旁边看得都着了迷。

  玩了那么久,饿极了,一碗软兜拌面被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天下怎么有这种美味。

  盐商是清政府特许买卖食盐的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获取巨额收益,成为巨富。因为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因此很多盐商居住在此,并对扬州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个园,个园就是由清代大盐商黄至筠建的。个园不大,但是非常漂亮,它里面分布着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色。如果你沿着正确的路线走下去,你就会觉得在这里过了一年。园里种植了很多竹子,爸爸说:“个园”这个名字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

  在个园,我们巧遇书法家陈君先生,他为我作了首藏头诗“滕苑蓓蕾气自妍,梓里名扬谱华篇。帆行学海前程锦,博览群书舞大千。”并写成条幅,祝愿我博览群书,前程似锦。

  离开个园,我无意中看见河边刻着“乾隆御码头”的字样,河水浑浊发臭,直通瘦西湖,难怪瘦西湖的水也有点浑浊,我想可怜的乾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呵呵!

  下午我们去了大明寺,大明寺和日本佛教有着很深的联系,唐代曾为大明寺住持的鉴真和尚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六次尝试,终于东渡日本,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仿大明寺建成的。

  我最怕狗了,哪怕是只有拳头大小的小奶狗,我见了都会浑身发凉。可是在大明寺斋堂,我见到一条大黄狗。也许是每天受到佛祖的教诲,狗狗的眼神特别柔和,看上去特别善良,我一点都不觉得害怕,还上去抚摸它,它很享受地任我抚摸,渐渐地睡着了。

  我在斋堂吃了素斋,竹荪野山菌汤一点油都没有,可是特别香,我喝了两大碗。

  吃过饭,狗狗也醒了,我跟它玩了一会,依依不舍地道别了。

  随后,我们顺路参观了汉陵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扬州不大,但是很美,生活也很舒适,下次我还要来。

扬州瘦西湖美景佳句

扬州瘦西湖风景

  昨天和善良一行几人游玩了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胜古迹,扬州瘦西湖。到瘦西湖时已是下午三点半了,我们是从南门进湖游玩的,踏进园门,一股浓浓的水乡气韵扑鼻而来。此时正是春分时节,好多的花儿还未来得及开放.湖堤边的迎春花也处在快要败落的时期,而兰花草丛中的郁金香却开得正艳,还有那满树的桃花也不遁色,争相开出红白妖艳的花朵儿来.正对着瘦西湖南门的是一条灰白色的石板路,路沿湖边蜿蜒升展,两旁烟柳如织,桃花泛泛,正所谓,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争春,莺歌燕舞,一派江南水乡之美色.这次游玩,虽然没有看到百花齐放的灿烂和绚丽多彩,然而却使我看到了柳丝初碧,夭桃吐花的动人生态.

  因为今年的春季气候比较寒冷,纤细妖娆的柳枝还处于嫩黄蒙胧的状态之下,像刚出生新生儿,娇嫩无比。咋看上去叫人有点垂怜!再看烟柳下的湖水,碧波微荡,湖面宽广平静。也许是星期一的缘故,游船大多都停靠在湖边,湖面显得有些冷静萧条。即使在这样的景致下,此时也不失我从脑海里掠过我们扬州古代才子郭士璟的:“皓月登空风景幽,大江千里一扬州。遥分数色三山起,四光清水万倾流。画舫不迷随代路,高楼应照美人愁。来去清影随心赏,短笛横萧夜未休。”和诗云: “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的诗句。可惜我们来的时候不是十二分明月夜,要不然此时此刻我们身如入其境,景、意、诗都相集合了。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来到了钓鱼台。钓鱼台矗立在湖中央,据说还流传着一段民间佳话呢。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站在钓鱼台中,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湖面上的五亭桥,五亭桥如五朵莲花冉冉地开放在湖面上。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而钓鱼台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远远看去白塔亭亭玉立,如妩媚动人的少女站里在那里。魏魏的白塔也正好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左看右看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那里。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呢。

  由五亭桥至白塔转至湖沿,湖水悠悠缓流。湖岸琼树连枝,来得较早,琼花未开,但满树都打着琼花的蕾儿,正欲含苞待放。此刻我可以想像得出:满树琼花争相开放,那时那刻定是天下无比了。隐隐记得有位诗人说过:“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豪语。相传隋炀帝为了来一睹扬州琼花的风采还特地蒙着面纱来的呢。

  赏过琼花地,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富有水乡特色的二十四桥处,刚跨上桥头,我的脑海里就飘出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经典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并且联想起古代美女身着素衫裙衣站在皓月下,在桥头边手抚笛萧轻歌曼舞的景象。一连串的想像不由让我万分感叹起旧景何在?为何去而不复返了

  默默徘徊在二十四桥的中央,心儿有些零落。不知是感叹时心中陡升起的惆怅扰乱了我?还是见景思物睹物思人的意识侵袭了我?不管何事,此时心也蒙胧,意也蒙胧,神也蒙胧。一切景象把我带回了唐朝,带回到乾隆皇帝下扬州那段时光里。此时,我的心境无法言说,有一种茫茫无羁的怀旧依恋, 一种在烟柳下,桃树旁,湖水边那种依依不舍的依恋.这是一种委婉而又入骨三分的依恋.我被眼前的景物深深感触着,也不知道善良他们何时已经走远了。

  走过二十四桥,眼睛被一条幽深的长廊而吸引。长廊的东边依旧是柳树、桃花相对应,和碧波微荡的悠悠湖水。而西边却是名人诗词大汇展。每一首诗与词都容略了扬州优美的风光,写尽了扬州人文历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能一一细读长廊上的各代名人诗词,只是苍足而过,不免有点遗憾了。

  天色渐晚,我们不得不打道回转了。因为开车到家还需要几个钟头,此次,没有尽兴玩遍瘦西湖的每一个角落,心中实在是有点遗憾!回望瘦西湖,伸出自己的手,挥挥衣袖,默默地说上一句:“瘦西湖,下次来定走遍你的每一个角落!”

游览扬州瘦西湖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我和爸爸游览了扬州瘦西湖。

  刚踏上瘦西湖的一段石子路,就听见远处竹林中传来一阵阵悠扬的乐声。我满以为有人在那里弹琴,可是走进竹林里一看,里面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更不要说有琴了。我便纳闷了:是什么东西在这里发出了悦耳的琴声呢?“石头!一定是石头!”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过“石头播音器,”我灵光一闪。于是,我便仔细地观察这些五花八门的石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真的发现其中一块与众不同。我趴下来侧耳倾听,果然这块石头旁发出的声音不但非常大,而且清脆,它好像在演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你心旷神怡,越听越想听。我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不已,赶忙叫爸爸也来观看。爸爸看了之后也惊叹不绝,赶紧和我在这块“石头播音器”旁留了影。

  怀着舒朗愉悦的大好心情,我们来到了宏伟精巧的五亭桥。传说五亭桥是扬州知府特地为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而建造的。“扬州,高跨五亭桥,”我们登上五亭桥,果然是一块好地方。“上可吹到凉风,下可欣赏风景,”真是怡然自得呢!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小巧玲珑的钓鱼台。我看见钓鱼台旁有一条小河,河里鱼儿成群,立即明白了这钓鱼台的来历。我又发现钓鱼台的门是圆洞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躺了上去,好舒服呀!这时,爸爸让我不要动,说是给我照几张相。我不知道是上辈子欠他的还是他故意整我,一会儿让我做这个动作,一会儿让我做那个动作,几张照片拍下来,我早就已经腰酸背痛了。我想:此仇不报非君子。便赔着笑脸对爸爸说:“爸爸,那边有一群鸽子和一块石头,你坐在石头上,我给你照几张相,记住哦,千万不要动,我连鸽子一起照”。就这样,我让爸爸做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整整10分钟,等我照完相,爸爸早就已经站不起来了。望着他那气喘吁吁的样子,我高兴极了。

  怎么样,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也想到扬州瘦西湖听一听石头发出的乐声,吹一吹五亭桥的凉风和躺一躺钓鱼台的圆洞门了吧,那就赶快行动吧!

扬州的瘦西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风和日丽的烟花三月,我们彭城晚报小记者团的四十位小记者们,在大记者的带领下,一车开到了令人向往已久的扬州。

  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个园、何园、瘦西湖。其中婀娜多姿的瘦西湖,最令我难以忘怀。徐园是走进瘦西湖后的第一座建筑,位于“长堤春柳”北端。我们一边听着大记者的介绍,一边带着好奇踏入了徐园。

  园中有用黄石迭砌的荷花池,池水与园外面的湖水相通。走过池塘还有一个建筑,名叫听鹂馆,是根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命名的。听鹂馆前陈列着两具巨大的铁镬,相传为南朝箫梁时的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徐园不大,整个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工整而又富于变幻。

  离开徐园,我们向下一站进发。步入万花园,感到一股幽香在空气中荡漾,走近一看,啊!这一阵阵香气原来是从郁金香花丛中散发出来。伴随着花香,我们来到了“乐器花卉区”。只见,一只硕大的古筝“躺”在花海中,走上前轻轻抚摸,发现它的琴弦竟然是粗粗的电线,古筝与花海的完美结合真让人有些陶醉……

  一天的扬州之旅即将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在心里默念:再见,扬州,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扬州瘦西湖美景佳句

扬州瘦西湖风景

  去扬州瘦西湖,最好是在深秋,那时湖水更瘦,就连园中的山色也仿佛瘦了一圈。惟其瘦,才显得格外精神,格外潇洒,似画家笔下一幅清淡素雅的画图。

  那艘早在二百年前就徐徐驶入的石舫,至今还停泊在淡蓝的湖面上。舫上贮立的可是正在远眺的乾隆?这位清帝中少见的明君,热情而乐观,爱写诗爱题字,爱游山玩水。扬州异于京城的风貌,早让他坐卧不安。那条曲径通幽的石子路,就从他登岸的御码头开始,湖畔的西园,立有他的御碑亭。我看那碑文很一般,倒是书法却透露出这位踌躇满志的王者无比愉悦的心情。可以想像,当年他微笑地拈起笔管,双眼凝望满园青翠与澄绿,用其饱蘸热情与灵性的侧锋,使碑上每个字都闪出湿润而奇异的光辉。

  在我的记忆中,有位与清廷势不两立的石涛和尚,当他走到这风光绮丽的湖边,久久不愿离去。但他又是画家,懂得审美需要一定的距离,因此,他买下东关街的寿芝园,每日直线往返,从寿芝园到瘦西湖,他边走边构思,意欲将明亡后的哀伤心情与美好山河联系起来,于是在他的《山水册》中出现这样一幅小品:残垣断壁中夹杂一片翠竹,一只小船面对浩淼的湖水,孤零零地飘着,不知去向何方。当然,湖水没有画出,但从那洇润的空白处,已能感受到流动的水声,甚至能嗅出芳草的香气……就这幅画牵动了千万观众的心,先是震惊,接着惶惑,仔细思考后又不得不佩服这位深明大义的画家热爱故国的悲壮情怀。

  随着石涛的脚步,又一位画家登上小金山,他来的较迟,好像是黄昏时分,但湖水却是最亮的时候,看这跳动着亮色的湖,他眼内也充满鲜亮的色彩。他站在风亭中俯瞰全景,腰背挺得笔直。这次,他因擅自开仓赈济百姓而获罪罢官,移居扬州后想靠卖画为生。他一生经历无数灾难与艰辛,总想一醉方休,但他太理智太清醒,实在难得糊涂!小金山桂花厅内,悬挂他一付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有人说这是他乘醉酒后两眼朦胧之时,才能体会到的佳境。瞧那一钩一划,犹如乱石铺路、掷地有声,看似随意挥洒,却带有他特殊的体验和悟性,字体劲峭冷峻,不必署名也知道这是郑板桥的手迹

  在醉与不醉之间,瘦西湖还迎来一位豪放潇洒的苏东坡。在他贬谪扬州时,为怀念其师欧陽修在此兴建谷林堂,正与当年欧公亲建的平山堂遥遥相对。这两位儒雅绝伦的散文大家,命运也极其相似,官越做越小,离京城越来越远。或许离皇帝远了,离艺术反而近了。他俩失意后纵情山水,与酒为伴,真正活出了人的滋味。苏东坡天纵奇才,诗词歌赋、杂学奇门,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他的书法更独创一体,他平时一挥而就的姿态令人神往,浓重的笔墨不曾染纸,气势已力透纸背,挥洒之间仿佛有种内在的气韵正暗中回荡,那般奇崛,那般园润,他分明是将凝重与抒情水乳融般结合起来。至今谷林堂中还悬挂着他的《前赤壁赋》,是那般风清月白、飘逸灵动。

  由于这些艺术大师光临瘦西湖,才使得她名噪中华、气吞山河。然而,我再一次来到这浸润在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中的名园,她的面容更显得青春年少,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这是我心中的瘦西湖吗?她出落得如此美丽,即使让最有才气的画家来描绘,也难描画出一日三变的瘦西湖。

游扬州瘦西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一句话,道出了扬州最美的时节。三月的扬州,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犹如画家泼墨渲染了画卷。正是这样,我们全家慕名来到扬州瘦西湖一日游,

  到了扬州市区,导游向我们介绍了瘦西湖名字的来历。原来,早在康乾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美丽的湖上园林群,是真正的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一体。诗人汪忼来到这里,随即引出:“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便因此得名,驰名中外。

  走进瘦西湖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依山傍水的长堤。长堤边,一株株杨柳一颗颗桃,十分迷人。沿着湖畔漫步,柳条迎风飘扬着。它们有的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抚摸着一湖碧水;有的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和湖中的鱼虾挠痒痒;有的像一位解说员,在和好奇心的动植物讲述着外面千奇百怪的小故事。桃花也盛开了,一丛丛,一簇簇,五彩斑斓,姿态万千,真好似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对我微笑。碧绿的杨柳和粉红的桃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着“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天空自由飞翔的二级国家保护动物白鹭,窈窕曲折的一湖清澈见底的碧水,雄伟壮观的白塔及二十四桥,都在向游人展示着扬州瘦西湖的美景。

  三月,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扬州瘦西湖一日游,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扬州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着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着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瘦西湖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成熟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单单一个“瘦”字,就诠释了她那独具的魅力。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她好似少女的长发,一种不可或缺的美。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约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此景即称“长堤春柳”。

  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婀娜起舞,树影婆娑,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在这个少女的身上,有一条华美且夺目的腰带,她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

  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瘦西湖的美是说不尽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她透在骨子里的那份独有美,

美丽的扬州瘦西湖

  我的家乡在扬州,那里景色很美,也有很多名胜古迹。在中国,不仅杭州有西湖,扬州也有一个,那就是在江苏最有名的湖------瘦西湖。

  早上,瘦西湖旁边的道路上,行人如织;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道两旁,有卖包子的,开小吃店的,还有一些小商贩子在吆喝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湖里,大大小小的船只驶过来划过去……尤其是晚上,彩灯勾画出出一幢幢大厦的雄伟轮廓,像被镶了一道金边;湖对岸的彩灯,在湖里照出了一个个倒影,像几个小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打闹。

  天上,一轮明月挂在上面,照到了湖面上,湖水那么的平静,一条条小船划过湖面;路边的桂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个个鞭炮升上了天空,打破了这场宁静,景色是那么的惊艳!

  我的家乡真美,我爱我的家乡!

描写扬州瘦西湖景色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原名炮山河,又称保障湖,即护城河,因为湖面瘦长而得名瘦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听导游姐姐说:“这里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渐发展而成,现在成为游览扬州必不可少的。瘦西湖里主要有长堤春柳、徐园、梅岭春深、月观、吹台、水云胜概、白塔晴云及五亭桥等景观。

  走进瘦西湖,就会觉得瘦西湖是蜿蜒曲折,古朴多姿,湖面是弯曲的形状,时宽时窄,两岸是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航船其间,景色不断变换,亭台楼阁的建筑,花木山石的组合,引人入胜。

  我查资料知道: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虽说不大,但是景色是美不胜收。

  我站在船头放眼远眺,整个湖面象一条波光粼粼的绸带伸向天边。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漾起波涛,一会儿又平静下来,水很清澈,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倒影。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一闪一闪,好看极了。在这如画的瘦西湖里,五亭桥和二十四桥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之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这座很具特色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色的砖瓦,红色的柱子,配着白颜色的栏杆,显得美丽、和谐。五亭桥一共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的那天晚上,每个桥洞各衔一月,15个月圆倒着悬挂在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五亭桥的西面,是二十四桥之所在。桥为玉带状拱桥,长二十四米,宽2.4米,围着二十四根玉石栏杆,共有二十四级台阶。桥中有那么多二十四,便得名二十四桥。

  瘦西湖的景色秀丽宜人,真是让人流连往返。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扬州市旅游景点大全

廉洁名言警句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