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武将排名前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三国

  三国,一个乱世,连年战火硝烟不断,天下鼎足三分;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翻开《三国演义》这一部荡气回肠的古典文学名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仁慈谦虚的刘备、懦弱无能的刘禅、性如烈火的张飞、狂妄自大的吕布、心胸狭窄的周瑜、持才自傲的曹植、忠厚老实的鲁肃、野心勃勃的司马昭……

  曹操,一个奸诈多疑、爱才如命、素有远大志向的乱世枭雄,割发代首、挟天子以令诸侯,足以体现出曹操的“奸”;关羽,忠义勇智样样俱全的一代武圣,千里走单骑、义释华容道足以体现出关羽的“义”;诸葛亮,足智多谋、唯才是举、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大摆空城计足以表达出诸葛亮的“智”。

  有句老话叫“扶不起的阿斗”,这就是书中刘禅的真实写照。他的软弱路人皆知,他懦弱,心无大志,没有主见,贪生怕死,导致其父刘备奔波一生打下的蜀国基业尽归司马氏,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刘禅,也才只能帮他守住基业。所谓自保有余,图天下而不足,更何况姜维呢?但我觉得,刘禅有一点还是比较聪明的,司马昭攻下成都,刘禅被迫投降,洛阳,司马昭问于刘禅:“颇思蜀否?”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样,他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会因宁死不降而被司马昭处死。

  吴国大都督周瑜心胸狭窄,对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很是嫉妒。庞统因而隐居山林;诸葛亮则一次又一次地识破他的阴谋诡计,并且反戈一击,气死了周瑜,因而使三气周瑜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但是,周瑜在东吴一带德高望重,并且当上了在军队中说一不二的大都督,这靠的是什么,这靠得是他的谋略过人,这靠得是他对主公的忠心不二,这还靠得是他在三军和文武百官心目中伟大的形象。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有好有坏:有些留给别人坏印象的人,也有他好的一面;有些留给别人好印象的人,也有他坏的一面。

  俗话说的好,“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性格如烈火,做事鲁莽。但是,他却粗中有细,为什么这么说呢?智取巴城说明张飞有谋略,义释严颜说明张飞富有心计,因为他知道,放了严颜,严颜必然感动投降,他在巴城一代德高望重,有了严颜的帮助,剩下的关隘就不攻自破了。说明任何人都是有优点的,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国演义》中的一千二百多个的人物,绝非是土木人偶,皆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们个个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仿佛这些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武将排名前十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演义》主要10大人物简介

  1: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皇叔刘备。为人重情重义,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到建立蜀汉政权,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但是,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也是刘氏的最大特点,也是领导人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善于用人。唯一与高祖不同是是,刘备谦厚,高祖好骂人。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病退白帝城,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遂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诸葛亮。

  2:曹操

  魏国政权的奠基人,魏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非枭雄所能形容,为人奸诈,多谋,善统兵。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当然,和刘备一样,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场战役,他老人家参与了2场,分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者帮助曹操一统北方,后者直接促成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应验:三分天下。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非50字,乃至50万字所能描述,今人形容演义里的曹操多为:奸雄,枭雄,有褒有贬,但基本都肯定他的雄才大略。

  3: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坐享其成,手下张昭,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作拥长江天险的他,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但是胜率很高,赤壁之战,巧夺荆州,直接活捉关羽,间接促发夷陵之战。三国大战役,孙权胜率100%。作为三个国家里最后灭亡的,也是对他一生的安慰吧。

  4:诸葛亮

  说完三大君主,说到三国,不可能不提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就演义里而言,诸葛亮几乎已被妖魔化,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在演义里,诸葛亮的能力绝对在金字塔的顶端,毋庸置疑。但在正史里,起码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他的许多故事在正史里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记载,亦或者是有争议的。比如:三顾茅庐,究竟是刘备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这个就有争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大部分事迹均为虚构。诸葛亮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的阐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议有空看一下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这一集,没有一个鼻子不酸的。

  5:关羽

  作为三国里,乃至中华历史 忠义 一词的代言人,出现再这里应不过分。关羽和诸葛亮一样,也近乎被妖魔化。但是不同的是,关羽的妖魔化,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崇拜,黑社会拜他,做生意的拜他,开饭店的拜他。关二爷正是什么行业都涉足。关二爷一生,军功卓著,在刘备集团里,举足轻重,但为人傲气,导致荆州失守,被吴国生擒斩首。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说,这个死法着实可悲。

  6:郭嘉

  一个被忽略的天才,没办法,在三国演义里,一个谋士想的再完美的计策,也敌不过诸葛亮的一个锦囊。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6岁,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臣。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说:若奉孝在,安有次败。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演义里最后描写他的一回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惜哉~~

  7:周瑜

  又一个被演义贬低的旷世奇才,又一个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治世能臣。演义里的周瑜,为人心胸狭窄,但真实的周瑜是风雅,大度,帅气。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8:吕布

  这个演义里勇冠天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演义里为人善变,多次刺杀旧主,被称为三姓家奴。最终众叛亲离,在下邳被曹操擒获,绞死。不过在正史里,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个人认为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叛变董卓时,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吕布对王允说:宫台上车,布愿步行。按理说,这是很正常的修养,不过在吕布名声这么臭的前提下,还是挺不容易的。

  9:姜维

  个人比较欣赏的将领之一,文武全才。蜀国后期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将领,本是魏将,诸葛亮因欣赏其才,设计将其劝降。不过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握蜀国军事大权时,屡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大大耗费了本来就不发达的蜀国经济,间接的导致蜀国的灭亡。后假降魏国,被识破后,切腹自杀,临终前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无不叫人感叹。传说,姜维死后遭解剖,发现其胆囊巨大无比。

  10:陈寿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没有他,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演义恰恰相反,由于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三国描写蜀国的篇幅最少,因为蜀国没有史官,很多资料都是陈寿自己搜集而来。所以蜀国的故事被演义夸张的最多。《三国志》的成功还要感谢裴松之,因为他的注解,使《三国志》大大丰富。才有了三国演义的成功。

《三国演义》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生于公元166年,死于公元223年。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2.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

  3.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19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1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5.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至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6.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7.孙 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8.周 瑜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9.鲁 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 (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10.赵 云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三国演义人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徐晃能和关羽打八十余合不败,却只二十余合就败在颜良手下,据袁绍说文丑的武艺还要强过颜良。以此来看,并不能说明赵云能五十余合杀退文丑就是不如关羽。

  其实关羽斩颜良是仗着马快,“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各位有听说过用刀刺的吗

  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呵呵。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怎能和赵云相比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