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五首全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己亥杂诗龚自珍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x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己亥杂诗五首全诗

己亥杂诗改写

  我居住在边塞。那里有奇异的风光,有真挚的朋友,还有呼啸的大地。风雪很猛,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席卷而来的北风无情地袭向北方特有、柔韧性很强的白草,可白草最终还是没能挺住,倒在了呼啸的大地上。风雪很奇,农历八月,南方还是桂花飘香,而这里已经是风雪交加了。风雪很急,也很大。一夜下来,风雪席卷,好像树上都开着洁白的梨花似的。

  天空白得耀眼,大朵大朵雪花从天上飘落,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互相追逐,玩够了,采飘落到地上;更像少女在空中旋转欺侮,她们飘起来的裙摆,是跳动的音符,舞出冬天那来自心灵的旋律。外面潮湿极了,屋里也是湿漉漉的,沾湿了罗幕。狐皮大衣和锦被也显得很薄,寒冷还是向我们袭来。户外,将军的角弓冻住了,拉也拉不开,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的铁甲,也冰得难以穿上身。

  纵横千里的大沙漠上积着雪,盖着厚厚的冰层。云朵昏暗无光,失去了往日的洁白,在天空中飘着,显得很忧愁。主帅的营帐里热闹非凡,摆着丰盛的酒宴,从大将军到小兵,都来为你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演奏着西北风情的优美曲调,增添了送别的气氛。大家碰杯畅饮,也表达了对你的留恋之情。“路上小心啊!”“到了京城还要常联系啊!”句句简单的话语表达了我们与你的感情。

  外面下着大雪,十分寒冷,而里面却是温情融融。寒风猛烈地牵曳着红旗,但冰雪已把红旗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翻。轮台东门送你归京,离开的时候天山上白雪皑皑,我们都走得很慢,好再多留一会儿彼此的情谊。

  路上,我们都显得有些忧伤,没了酒宴说笑时的快乐。你牵着马儿,说着以往的事情,回味无穷。不管天山有多高,积雪有多厚,都比不过你与我真挚的友情。“多保重啊!”我向你送去祝愿。你骑上马,离我远去,可并没有飞奔而去,而是时不时地回过头来向我招手。山路曲折环绕,你的身影也时隐时现,渐渐地看不清了,只留下马儿清晰的脚印。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我回到营寨后,与你真挚的感情和离别是惆怅的心情一直依托萦绕在心头,越来越浓,挥之不去。看着窗外的雪花,想起与你离别时的情景,那依依不舍的感觉涌上心头,觉得,雪,是凄凉忧愁的。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改写作文: 京城城门之外,一片败落景象。四下死寂,毫无半点生气可言,就连曾嚣张无比的秋风,也不再掀动那落了一地的枯枝残叶。在从城门不知延伸到何处的大道尽头,夕阳没在了地平线之下,只留了半天血红的余晖。

  一位老者,胯下一匹孱弱老马,缓缓行进,出了城门。他两鬓白霜,衣衫简朴。但即使这样,他身上那非同常人的气质,依旧引人侧目。但凡有点眼力劲儿的习武之人,不会不认得这便是曾在武林享有盛名的锦夜大侠。老者凝视残阳,苦笑道:年少轻狂之时,我单枪匹马,以一敌百,除暴安良,为齐国杀退强敌,立下汗马功劳哪曾想,战火刚刚平息,老夫年近古稀却被遣回故里。想如今多国鼎力,战火一触即发,势不可免。天下又要大乱,我却不能为国捐躯,不甘啊!不甘!

  老者说完后,走了一会儿,突然大声道:王上虽未令我带兵击敌,却也未禁我赴前线杀敌。绝不能让那些蛮族辱我齐国,杀我百姓!我虽年老,可武功未废,战沙场仍可抵敌无数,死又何妨

  老者顿时双目发亮,策马扬鞭,不久便消失在马蹄扬起的烟尘中。

我和爸爸一起学《己亥杂诗》

  前些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背诵《己亥杂诗》的作业。

  我回到家里,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起来,可是读了好几遍,总觉得很别扭,就是背不过!我急得都快要哭了。爸爸看见后就跟我说别着急,咱们一起背吧。

  爸爸首先给我讲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己亥杂诗》总共有315首,这一首是第220首。写于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国家衰败、社会昏暗的不满和呼吁。可是我对第一句就不明白,九州不是中国的意思吗,怎么会生气呢?爸爸笑了笑说“不是生谁的气,而是生机勃勃的意思,是说中国的振兴要依靠巨大的变革。第二句中的万马齐喑则是比喻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状况。”“哦,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作者觉得这样的状况很悲哀,是吗?”爸爸拍了拍我的头说“你说的很对,可是,光悲哀有什么用呢,所以后两句作者又提出了他的主张,希望天公也就是皇帝能振作起来,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啊?”我问爸爸。爸爸回答说“就是不局限于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方法来选拔人才。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作者渴望人才,达到社会变革、国家振兴的目的。”

  通过爸爸的讲解,我理解了全诗的意思,很快就背过了这首诗。

己亥杂诗

  处的大道尽头,夕阳没在了地平线之下,只留了半天血红的余晖。

  一位老者,胯下一匹孱弱老马,缓缓行进,出了城门。他两鬓白霜,衣衫简朴。但即使这样,他身上那非同常人的气质,依旧引人侧目。但凡有点眼力劲儿的习武之人,不会不认得这便是曾在武林享有盛名的锦夜大侠。老者凝视残阳,苦笑道:“年少轻狂之时,我单枪匹马,以一敌百,除暴安良,为齐国杀退强敌,立下汗马功劳……哪曾想,战火刚刚平息,老夫年近古稀却被遣回故里。想如今多国鼎力,战火一触即发,势不可免。天下又要大乱,我却不能为国捐躯,不甘啊!不甘!”

  老者说完后,走了一会儿,突然大声道:“王上虽未令我带兵击敌,却也未禁我赴前线杀敌。绝不能让那些蛮族辱我齐国,杀我百姓!我虽年老,可武功未废,战沙场仍可抵敌无数,死又何妨?”

  老者顿时双目发亮,策马扬鞭,不久便消失在默地乘车奔驰在东去的归途。

  我辞官了!解脱?痛苦?怨恨?羞愧?悲凉?……心中翻滚着离愁的狂澜,恰似这春天里的浩荡江流……

  长鞭挥起,车行如风。田园、村庄、水塘、碧树、翠竹……扑来,逝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从此挣破罗网,获得自由了吗?我可以鼓动双翅,冲天飞鸣了吗?车后,似乎仍是礼部阴森的大门,奸佞猥琐的目光。我早就该作此抉择——远离你这块朋党倾轧,尔虞我诈的险恶之地!

  车声辚辚,如泣如诉,将我七尺男儿的清泪弹落心头。此番出京,再无归期!别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同僚们,你们的赤诚可不能被未来岁月的风尘玷污了啊!别了,那些历尽沧桑,饱尝艰辛的百姓们,你们的苦水,我会把它纳入诗笺,汇进历史的长河。车身狂颠,前路坎坷。我坐立难安,只觉眼前一片迷茫,不禁仰天默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啊!”想当年,青灯黄卷,寒窗铁砚,然后别故园,赴京城,中进士,授翰林,春风得意,本以为不虚此生,能够造福黎民,报效国家,壮志得酬,名留青史;可谁料,一进礼部,官居卑职,左右逢难,碌碌无为就是二十余载!看如今外寇入侵,狼烟四起,内政腐败,生灵涂炭,而我只能掷笔落泪,扼腕长啸!

  单车东进,一路无语。举目眺望,关河万里。那遥远的天边,彩云堆积的地方,草木蓊郁的世界,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你好!二十多年来,你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而今,你的弃官的儿子归来了,他一身晦气,一脸羞愧,一腔辛酸!然而,他傲骨未销,壮心犹在。“九州生气恃风雷……”他将聚徒讲学,呼唤风雷,在你的土地上用热血浇灌出一道壮丽的风景。

  车披昔晖,驶入桃林,树树桃花,灿烂如火,千万朵瓣,纷纷扬扬,像瑰丽的粉蝶翩翩起舞,飞过马头,沾满我的衣襟;像红色的浪花,从马蹄溅起,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散落在路面,被车轮辗为艳粉香在飘飘缈缈的云雾里,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让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再看那竹林郁郁葱葱,个个亭亭玉立,高雅而文静,潇洒而斯文,他后,欢快地飞来飞去,以表达自己舒适愉快的闲情。那白白的云儿似乎也按捺不住,竟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在这幽静深邃的山中,这清静超俗的仙居里,荡尽了人间的尘俗,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任何杂音在耳边回荡,只有那咚咚流淌的小溪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还有那竹子在雨雾中吮吸春天甘露的声音……美好的心境,闲适惬意的心情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得以释放。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女孩的目光只有孩子的目光才是最为纯洁的那双清澈的大眼睛欣喜地瞅着这个美丽花朵,那么简单,无邪,她那本已很美丽的眼睛如秋水般平静,目光里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她们不忍摘下这迷人的花朵,蹲下身子,精心挑选这散落的花,小心翼翼地捧...

  听在这暖风吹过的季节你离开温暖的母体飘落在悄然萌动的大地上年轻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动勃发的乐曲在心里流淌破土了轻轻挣开了朦胧的眼,感阅曦光之迎接慢慢舒展着稚嫩的根,接受露珠的滋润缓缓的张开幼嫩的手,感受世间一切美好世界大空旷...

  对手是一堵墙对手是一堵墙,一堵可以阻碍你的墙,也是一堵可以令你攀登得更高的墙。你错误对待它会失败,你正确对待它会成功。是选择横冲直撞,搞个头破血流,还是选择迎难而上,接着踏上墙顶。...

  友谊岁月窗外的微风,轻轻的吹着。手中的相片,静静的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手中的相片,回想这六年的喜怒哀乐,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心中总有一丝酸酸的感觉。倾听着熟悉的旋律,在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中,饱含了这六年来,那浓浓的友情。...

  前几天,妈妈领来了一个小福星小福星是一只流浪的小狗初来家中它好像忘不了主人的抛弃忘不了流浪的辛酸忘不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沉默地它摇着小小的尾巴在讨主人的喜欢几天后小福星好像有了自信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它忘不了主人悉心的照顾忘不了...

  您就是阳光妈妈,您曾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带我走入光明您曾在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苦心的安慰着我哪怕我对您说:您真烦人有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怎么吵,怎么闹她都不会离开你那就是妈妈您是您让我看到希望是您让我看到光明妈...

  我,无人可代替。我,有自己的性格。我,是最独特的!天亮了,大家起身,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我,背起那沉甸甸的背包,更其他人一样,去上学了。在学校,因为我好学,迎来了许多采集知识的蜜蜂。我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

  毕业前夕我走在教学楼里发现满满都是我们的回忆一个个幻影从我身上穿过在我身边绕过在我身旁落座有坐在一起聊天的有一起吃东西的有手挽手谈话的有在一起偷偷讲坏话的有安慰哭泣中的你有好多的你和我我们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却终究失去了彼此...

己亥杂诗龚自珍

  我轻挥马鞭,双脚一用力,身下的马儿轻呼一声便往前走去。我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这座城,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兴衰。我想,这座城我永远也不会忘吧,只是,在这里待久了,我的心也就冷了。我手中的马鞭轻轻一挥,马往前走,我往前走,夕阳的余晖倒映着我的离愁。我已离开官府,我已置身天涯。

  我回到了家乡,无数的人,无数的嘴在指责我,人们说我傻,有官不当,偏要还乡。我不给予理会,我知道,我似那一片片从枝头落下的枯叶,花开花落叶绿叶枯,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落入土中,沉睡,在这里,我讲毫无保留地滋养后世,静待朝廷安定之日。

  只是,我还不知道那腐败朝廷何时才能安定下来罢了。

己亥杂诗

  朝代:清代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A.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