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的圆餐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圆桌读后感

  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何况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暑假中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圆桌》,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就吸引了我。

  这本《圆桌》是西加奈子小姐写的,她生于伊朗,在埃及住过,又回到日本关西,与众不同的经历造成她多元化的视角。西加奈子小姐写作风格自然、开放。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一个孩子天真的思想,很符合我们小时候的纯真,有趣,有着自己专属的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喔喔是位古灵精怪、酷爱幻想、向往孤独的小学女生。不幸的是,向往孤独的她出生在八口之家,注定与孤独无缘。八岁的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喔喔见同学得针眼,羡慕不已,硬是学样戴起了眼罩。然后告诉大家:别管我,让我一个人静静。她又模仿同学心律不齐,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她会提出很多“为什么妈妈怀孕我们要开心?”“为什么你老是笑啊,那样多傻啊!”这样无厘头的问题,让人啼笑皆非却无言以对。口头禅往往都是“吵死了,傻瓜!”这句话。当她遭遇坏人后独自带着兔子散步时,又不免让人担忧、心疼……从最初的个性冷漠到主动关心同学,从坚持说自己不想要弟弟妹妹到后来期待弟弟妹妹的降临,小主人公喔喔经历了成长与蜕变,她的朋友小博一直在她身边陪伴着她。在那些童言童语、童真童趣里,似乎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童年时的自己——我们不是也这样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长大

  嗯,深红色的圆桌转动起来,它传递的不仅仅是可口的菜肴,更是无与伦比的感动和亲情!感受到家的味道!

家庭用的圆餐桌

魔法书桌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其实特别不喜欢考试,但是自从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特别的书桌后,我就喜欢上了考试。你们一定非常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书桌吧?你们可别急,我现在就讲给你们听。

  第一次见到书桌,我觉得这个书桌可真漂亮呀!简直就像春天的桃花、夏天的冰西瓜、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飘那么美!

  第二次,我就坐上了它,你们一定想书桌是什么样子的吧?不是说了别急吗?书桌的样子是这样的:书桌的抽屉是粉红色的,椅子是黄色和绿色的,书桌的边和桌面是彩色的。全是我喜欢的颜色。

  有一次,我坐在我的魔法书桌上写作业,可是有一道题难住了我。题目是小明到超市里去买香甜可口的可乐,买5瓶送5瓶,小明买了5瓶可乐,小明一共有几瓶可乐?正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书桌的一个抽屉突然开了,里面有5瓶可乐,半空中还飘着一个金灿灿的“买”字,接着,书桌又弹出了另一个抽屉,里面也放着5瓶可乐,半空中飘着一个金灿灿的“送”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二乘于五等于十嘛!

  我的书桌是不是特别神奇呀?如果你也喜欢,我可以考虑借你们用用。

不可或缺的方桌

  “做人就得像方桌一样,有棱有角,刚正不阿。”很久以前我的性格就像方桌一样刚正无拘无束,不理会世人的眼光。

  依稀记得,那是爷爷为我讲述的一段段传奇。涯山海战时,南宋军民集体跳海殉国,这是坚定的信仰;元军铁骑攻破长沙,岳麓书院数白书生以赤手空拳相抗,无一降者;富饶文明,民风柔弱的江南小镇嘉定历经“三屠”,奋勇抗敌,“个个留发不留头。”他们是勇敢的亦是有坚定信仰的,就像爷爷的“方桌”一样。

  昏黄的太阳,寥落的街道,那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邻家的大婶,拉着我细嫩的手,飞奔在路边,我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但又不断抗拒着。不会的、不会的。悲伤的唢呐吹起了催人别离的曲调,呜咽,哽塞。一抔黄土,乡愁是一座矮矮坟墓,我在外头,爷爷在里头。回头看,那张方桌映入眼帘,已不见那么方正。

  于是,生意场上多了一副副丑陋的嘴脸,那阿谀奉承的姿态,犹使我厌恶。那些人利益熏心,勾心斗角,犹使我目不忍视。生活磨平你们性格的棱角,也许适当的圆滑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太过圆滑只会在众说纷坛中彷徨,在只语片言中迷惘。“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也曾这样告诉我们,是的,在这物质文明膨胀而精神文明匮乏的世界,我们需要坚持。面对仕途的不顺,我们不应“忧谗畏讥,去国怀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展现出浩然正气。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合于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物欲,应有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也许,带了利刃的方正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他人和自己,但像方桌一样适当圆滑,足够方正,才不致人性的迷失,亦不致鲜血的横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一生敢于犯颜直谏,不谋私利,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不畏权贵。这就是“包青天”。“忠心耿耿,为政清廉。”他一生清贫,抑制强豪,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这就是海瑞。“义薄云天,威震华夏。”他恪守信义,刚正不阿,一心归汉,勇猛无敌。这就是关云长。

  清风荡漾,秋意微凉,一个人静静坐在沙滩上,浩瀚沧海,无端无涯,海风的冰凉,跳过一个个海潮,犹如心中此起彼伏的心绪。回想曾经那麻木的心灵放弃了拥有梦想的权利,现实的枷锁曾牢牢的架在脖项。踏遍深浅世界,经过不断的“打磨”,那方桌也彻彻底底被磨圆了,不再有棱角,就像人一般圆滑。

  深呼一口气,吸进清新的气息。步入阳光,让细碎明媚的光线驱散心中的阴霾。听从心之召唤,让自己的脚印更清晰,生活之路理应走得坦坦荡荡,做人之道理应刚正不阿。

珍奇贵重的圆桌与筷子

  我听人说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向外国人夸说中国的伟大,圆餐桌的直径可以大到几乎一丈开外。外国人说:“那么你们的筷子有多长呢?”“六、七尺长。”“那样长的筷子,如何能夹起菜来送到自己嘴里呢?”“我们最重礼让,是用筷子夹菜给坐在对面的人吃。”

  大圆桌我是看见过的,不是加盖上去的圆桌面,是订制的大型圆餐桌,周遭至少可以坐二十四个人,宽宽绰绰的一点也不挤,绝无“菜碗常需头上过,酒壶频向耳旁洒”的现象。桌面上有个大转盘(英语名为懒苏珊),转盘有自动旋转的装置,主人按钮就会不急不徐的转。转盘上每菜两大盘,客人不需等待旋转一周即可伸手取食。这样大的圆桌有一个缺点,除了左右邻座之外,彼此相隔甚远,不便攀谈,但是这缺点也许正是优点,不必没话找话,大可埋头猛吃。作食不语状。

  我们的传统餐桌本是方的,所谓八仙桌,往日喜庆宴会都是用方桌,通常一席六个座位,有时下手添个长凳打横,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加上一个圆桌面。园上餐桌也是方的。方桌折角打开变成圆桌,(英语所谓信封桌),好像是比较晚近的事了。

  许多人团聚在一起吃饭,尤其是讲究吃的东西要烫嘴热,当然以圆桌为宜,把食物放在桌中央,由中央到圆周的半经是一样长,各人伸箸取食,有如辐辏于毂。因为圆桌可能嫌大,现在几乎凡是圆桌必有转盘,可恼的是直眉瞪眼的餐厅侍者多半是把菜盘往转盘中央一丢,并不放在转盘的边缘上,然后掉头而去,转盘等于虚设。

  西方也不是没有圆桌。亚瑟王的圆桌骑士是赫赫有名的,那圆桌据说当初可以容一百五十名骑士就座,真不懂那样大的圆桌能放在什么地方,也许是里三层外三层围绕着吧?近代外交坛坫上常有所谓圆桌会议,也许是微带椭圆之形,其用意在于宾主座位不分上下。这都不能和我们中国的圆桌相提并论,我们的圆桌是普遍应用的,家庭聚餐时,祖孙三代团团坐,有说有笑,融融泄泄;友朋宴饮时,敬酒、豁拳、打通关都方便。吃火锅,更非圆桌不可。

  筷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一步。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没人却道筷子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如果史记所载不虚,“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可说是很久远了。箸原是筴,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梜,木头做的筷子。象牙筷子并没有什么好,怕烫,容易变色。假象牙筷子颜色不对,没有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香酥鸭的时候,拉扯用力稍猛就会咔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怕分量过重,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

  西方人学习用筷子那副笨相可笑,可是我们幼时开始用筷子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像狗熊耍扁担?稍长,我们使筷子的伎俩都精了——都太精了。相传少林绝技之一是举箸能夹住迎面飞来的弹丸,据说是先从用筷子捕捉苍蝇练成的一种功夫。一般人当然没有这种本领,可是在餐桌之上我们也常有机会看到某些人使用筷子的一些招数。一般菜上桌,有人挥动筷子如舞长矛,如野火烧天横扫全境,有人胆大心细彻底翻腾如拨草寻蛇,更有人在汤菜碗里捡起一块肉,掂掂之后又放下了,再捡一块再掂掂再放下,最后才选得比较中意的一块,夹起来送进血盆大口之后,还要把筷子横在嘴里吮一下,于是有人在心里嘀咕:这样做岂不是把你的口水都污染了食物,岂不是让大家都于无意中吃了你的口水

  其实口水未必脏。我们自己吃东西都是拌着口水吃下去的,不吃东西的时候也常咽口水的。不过那是自己的口水,不嫌脏。别人的口水也未必脏。我不相信谁在热恋中没有大口大口咽过难分彼此的一些口水。怕的是口水中带有病菌,传染给别人和被人传染给自己都不大好。毛病不是出在筷子上,是出在我们的吃的方式上。

  六十多年前,我的学校里来了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我只记得他姓钟,外号人称“钟善人”,他在学校及附近乡村里狂热的提倡两件事,一是植树,一是进餐时每人用两副筷子,一副用于取食,一副用于夹食入口,植树容易,一年只有一度,两副筷子则窒碍难行。谁有那样的耐心,每餐两副筷子此起彼落的交换使用?此今许多人家,以及若干餐馆,筷子仍是人各一双,但是菜盘汤碗各附一个公用的大匙,这个办法比较简便,解决了互吃口水的问题。东洋御料理老早就使用木质的短小的筷子,用毕即丢弃。人家能,为什么我们不能?我愿象牙筷子、乌木筷子以及种种珍奇贵重的筷子都保存起来,将来作为古董赏玩。

圆木桌

  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圆木桌,它已经不知道刷了多少遍的红油漆,可仍然让人注意。它静静的伏在一旁,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故事。听奶奶说,那个圆木桌是爷爷做的,是他们当时成家时唯一的家具。每当提起圆木桌,奶奶的眼神就会黯淡下,变得多了几分忧伤。小时候的我,总是呆呆的望着奶奶,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

  依旧记得,那是几年前,一个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的烤着大地,空气里都有了几分热度。而我却要做作业,就只得去那较为凉快的圆木桌上趴着做了。做着做着,竟有了画画的兴致。懒得去找白纸,于是拿着铅笔在桌上描了起来。突然,一双苍老的手摁在了我的手上。

  我抬起头来,原来是奶奶。奶奶的脸色骤然变了,眼睛里冒着点点怒火,脸青得像板石。

  奶奶刚要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只是安静的坐了下来。呆呆的看着圆木桌。

  我忽然发现奶奶的眼眶湿润了,那泪,似乎硬是要滴下来。

  我不知所措,不明白奶奶这是怎么了。

  奶奶忽然转过头来,用手抹了抹泪。看了看我,又望了望桌上。“你把桌上的画擦净吧。”奶奶说着。

  我“嗯”了一声,然后拿出橡皮擦在桌上滚动,奶奶的视线一刻也没有转移,直到我把画擦干净了为止,才起身离开。

  放在角落的圆木桌隔几天就布满灰尘,而奶奶,缺个几天就拿着湿抹布轻轻的擦拭。几年如一日,不曾变过。亮亮的,却又旧了的油漆让圆木桌更加引人注意。

买餐桌

  一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买餐桌,我一听就一大早起了床,真想开开眼界,桌子的各种各样花纹,顺便让我选一种买回家。

  我们先去小一点的店里会便宜点,看过了好几家店便宜是便宜,但是,有的花纹不好看;有的颜色搭配不好;有的花纹和颜色配不上……我们选来选去小店基本上都不行,我们就去找大店里的餐桌,后来我看上了一台餐桌,妈妈看上了2台,爸爸也看上了两台。妈妈看中的第一台就是我的那一台,爸爸看中的一台是妈妈看中的另外一台。

  最后我们精心挑选终于决定买我选的那一台,然后付了钱,就回家整理一下,等待餐桌搬回来,擦一下,晚饭就在餐桌上吃了!

  我细细欣赏着不是把我投入到吃大餐的感觉中去。

新餐桌

  我的小家一直缺一张餐桌,每天坐在客厅的茶几边吃饭办公,矮矮的茶几,坐久了会不舒服。于是下定决心买一张舒服些的餐桌。我可以在餐桌上吃饭,在餐桌上上网,在餐桌上学习。在淘宝上选了很久,比较了好多家,终于选好了一张质量好,我也很喜欢的餐桌。

  过了大概一周,网上买的餐桌就到了。两个安装工人来家里帮忙把餐桌组装好,他们的态度很好,工作效率很快,半个小时左右,餐桌就组装好了。高高的白色的餐桌,简洁大方,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很开心,终于有了餐桌了,兴奋的我,吃完饭还一直坐在餐桌旁。安装的工人说,我选的餐桌质量很好,是实木的,在店里买差不多都要用四五千块钱,在淘宝上只花了不到两千元。有了新餐桌,我的小家里缺的东西就快购置全了。接下来,我还需要一个平底锅和烤箱。平时休息时,可以自己在家烤面包,做披萨,享受惬意的自己的小日子。我相信我的小家会越来越好,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我还会有自己的第二个房子,第二个家,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幸福!

餐桌

  ----祖国在变化

  郎溪实验小学六(1)陈婕颖

  岁月如歌,转瞬间,祖国已经经历了60年的沧桑,60年的辉煌,60年的发展,60年的腾飞。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随处可见,不信,你就看看那餐桌吧!

  瞧,那张木头桌子。它不过是用一块大木板和四根木棍子组成的,还有些摇摇晃晃,表面十分粗糙,摸起来还有点儿刺手,这就是很久以前的餐桌。桌子上的饭菜只是一小盘野菜,一群营养不良、面呈菜色的人围坐在一起,个个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不知道该怎样分吃这一小盘野菜。再看看那桌子,也是用木头做的方桌,表面涂上了一层白漆,四平八稳。上面放了一些青菜、咸菜、小野鱼,几个闷闷不乐的人端着碗筷,盯着早已厌倦的饭菜不知该如何下咽。哇!最后一张桌子最精致了,它的身价可真高,是用钢化玻璃和上等的木料制成的。周身刻着精妙绝伦的花纹,真是别具一格,挺会梳妆打扮的吗!呵,它头上的饭菜更是丰富多样,有脆皮鸭、糖醋排骨、小肥牛排-------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三尺。一群神采奕奕的人们谈笑风生,打趣道:“以前人们吃饭要拉紧皮带,因为饭菜不够;现在人们吃饭更要拉紧皮带,因为吃得太好,要减肥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捧腹大笑。

  看,六十年,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也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就是在这六十年里,餐桌边的风景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差到优,从贫穷到富裕,中国人民的生活渐渐从落后走向发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一条东方巨龙令世界注目。龙的传人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也不会成为屠夫,他们会如一条巨龙一般,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家的餐桌作文

  一转眼十几年了,我们家的餐桌可谓是为数不多的“先驱者”了:它见证了家里的家具一批批的更新换代,有的甚至换过不止一次,唯独饱经风霜的它,依然陪伴着家人,每天至少打三次交道。

  餐桌桌面是两厘米左右厚,两平米左右大小的钢化玻璃,下面四条铁腿,桌腿间还有一块薄一些的钢化玻璃。正常放着些看过的报纸,用过的草稿纸,广告传单之类,待吃饭时,便可随手抽出作为吐碟,用来放置食物残渣,也算废物利用。

  七八年前,每次在餐桌吃饭对我而言就是过家家。我用各种菜装饰饭团,在饭碗里栽上西兰花,当做大树。又或者将饭集中到碗的一侧当做大山,在另一侧倒入菜汤当做大海。随后便是各种“填海造陆,地形改造”了。

  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妈妈会趁我不注意,将我不喜欢吃的鱼虾夹到我的作文碗里。我将这些鱼虾埋到“大山”的最底部,像孙悟空一样镇压起来,准备拖到“500年”后再吃。妈妈看到后,便向爸爸使眼色。爸爸讲桌子使劲一拍,吼道:不吃就到外面去!我的小秘密被发现,只能乖乖就范,“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将鱼肉虾肉挖出来,闭眼吞咽下去。

  上小学,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夏天的时候,从厨房抱出对半切的半个西瓜,放在餐桌上用瓢子边挖边吃。从中间向四周挖个大坑,从四周向中间挖个孤岛,螺旋式下挖个楼梯,各种吃法,一种甘甜。大快朵颐的最后,将一天的臭汗和疲惫都甩到九霄云外。餐桌承载了我太多舒适自由的回忆。

  不知什么时候起,生活的重心从餐桌转移到书桌上了。

  周六的一个早上,看到弟弟正和爸爸妈妈进行要不要吃粥的斗争,仿佛又看到当年自己倔强的模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餐的基本餐桌礼仪

吃饭桌子折叠式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