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谦虚的简短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保持谦虚的美德励志故事

  只有懦弱的人、短视的人,才当着大众粉饰自己,才不停地叫人注意他做成了什么事、知道得怎样多。

  美国著名总统柯律支生平有两则著名的轶事,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种有趣的驭人术。

  柯律支是以谦虚闻名的,第一则轶事,便体现了他的谦逊。第二则轶事所体现的,在表面上看来恰好和他谦逊的美德矛盾。现在先说第一则轶事。

  柯律支在安慕斯既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年,获得一枚金质奖章,这是国人看重的荣誉,由美国历史学会颁发。但是他没有把这事对任何人说起,甚至对他自己的父亲,也没有说起。

  毕业以后,任用他的人、诺桑泼顿的裁判官费尔特,在无意中从春田共和杂志里看到有关此事的记载,那时距离柯律支领到这奖章已六个星期了。

  从伏蒙脱州的村庄,一直晋级而至总统府做了著名的大总统,柯律支以这种真诚的谦逊、不邀身价的精神而闻名。

  他第二则轶事是,当柯律支在为麻省省议员连任而运动的时候,在选举的第二晚,他拿好了小而黑的手提袋,大踏步赶向诺桑泼顿的车站去,原因是他忽然听到省议会议长一席已经虚悬的消息。

  两天以后,他从波士顿回来,小黑手提袋里已装满了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愿举他为省议员的举荐书。就这样柯律支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成为麻省省议会议长。

  在适宜的时机,对适宜的人,这位谦逊的人用最迅捷的方法脱颖而出,真如平地一声惊雷。

  杰克逊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南联盟的战将,“天生的谦逊”是杰克逊显著的特性。在西点军校时,他便以谦逊著称。后来他竭力陈说“石城”一役的美名应属于他所辖的全旅官兵,而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在对墨西哥的战争中,总司令司各脱将军对他的勇猛公开表示赞美,杰克逊后来从未提过这一夸赞,甚至于在他的亲好友跟前也没有提过半句。

  但在墨西哥战事初起的时候,杰克逊在给他姊姊的信中,充满着建树声誉、博取报纸上登载显要地位的计划,同时,还充满着完成这种志愿所需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他在那时,只有一个不重要的副官空衔。在他追求声誉的过程中,这位勇敢而真正谦逊的人,常很聪明地实施有效的步骤,牵引出司各脱将军不断地增加对他的称赏,和几次迅速的升迁。

  杰克逊像柯律支一样,有着谦逊的品质,却又不失时机地寻求升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种表面上的矛盾,从任何伟大领袖的事业中都能找到。不过实际上这里面完全没有矛盾——只有完美的声誉。

  例如,洛克非勒在回答人家对“成功的秘诀”的看法时,曾说:“时机适宜罢了,此外一个人不必要知道很多。”

  铁路建筑专家海立门,无论什么时候,态度都很谦逊。在他几项最光荣的事业成功之后,他的一个老朋友还并不知悉,后来还是无意中在别人处得知的。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人不这样谦逊。

  只有懦弱的人、短视的人,才当着大众粉饰自己,才不停地叫人注意他做成了什么事、知道得怎样多。这种人只想获得一种浅薄的、自命不凡的声誉,天天都会被这种愿望所左右。

  哥萨尔士用十二分的谦逊,使他的功勋无人不知。成功的人,常这样建树起他们大部分的声誉。

  一般人并不相信虚荣和夸大的人,因为这种虚荣和夸大,有许多地方是可疑的。因为一个人若把自己的才能估得太高,大家就会觉得他在别的事物上的估价不免也是错误的。不过,一个人把自己估价得太低,过分地谦虚和羞怯,也是不对的。虚伪的谦逊,就是虚伪的自尊——都是一种虚荣。

  能干的人是谦逊的,同时,他也是懂得如何找到升迁的方法的。

名人谦虚的简短事例

有关谦逊

  莫扎特曾经说过:“让我们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征途中的我们满身疲惫,偶尔停下歇脚,却沉浸在昨日辉煌中沾沾自喜,因而少了一份谦逊。

  苏格拉底曾说:"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我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谦逊的人物——孔丘先生。他以他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为后世所崇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深夜中,拿着浸染着墨香的《论语》,仿佛看见一位老人在漫漫飞扬中的尘土中向前奔走,为了他的理想。

  众人皆知,孔子为他的理想周游列国,却终不见用。他凭着满腹的经纶,有自己的骄傲,却仍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仿佛穿越千年,孔圣人的低语伴着岁月的脚步迎向耳畔。我听到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的谦逊,是德高望重的圣人对自己根本不满足的一种进取的渴求。

  尽管他学识是如此之渊博,却并没有放下学习的态度。对他而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求学的旅途中前行。他没有圣人的高架子,仿若一位朴实的老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一生中有一大半的光阴都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度过的,当然,也在不断的学习。

  孔子弟子众多(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颜回是他最中意的弟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焉。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回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可见,孔子学识之渊博,教育弟子时,博之以文,约之以礼。若说不是因为他的谦逊在引导他,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孔子的谦逊,我看见了生无所息。他去世后,留给世人的仍不乏谦逊。正是因为他的谦逊,他才在追梦的坎坷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行走,才有不断奋进的动力,才有坚韧不拔的勇气。若他在学业上不孜孜以求,没有谦逊的态度,在行动上没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那么他所创立的儒学就决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和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只有谦逊的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教诲,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走向成功。我们应时时为自己留出一份空白,虚心接受新的知识和旁人的教诲,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谦虚的名人故事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李嘉诚的故事:越谦卑,越伟大

  香港才女林燕妮曾开过一家广告公司,与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公司有不少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态度。

  李嘉诚与他的长江实业公司却截然不同。当林燕妮女士带着公司业务员第一次去李嘉诚的公司联系业务的时候,提前接受过预约的李嘉诚竟然预先派了穿公司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口等他们,并引领他们上楼。来到楼上,他们发现享誉海内外的李嘉诚先生竟然在那儿等着他们。见他们到来,李嘉诚谦恭地迎上来,亲切地与他们握手。因为那天下雨,林燕妮身上被雨水打湿了,李嘉诚见了,待她脱下外衣后,亲手接过,转身挂在衣帽钩上。那感觉,他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家财万贯、一呼百应的大富翁、大老板,倒像一个谦卑又不失恭敬的服务员!

  还有一次,一位内地企业家慕名前去拜见李嘉诚,向他“取经”。李嘉诚和儿子热情地接见了他。最让他感慨的是,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懂白话的实际,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他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李嘉诚作为一个资产雄厚的企业大老板,面对人微言轻、上门招揽生意的广告公司小老板,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甚至不予理睬,但他非但没有这样做,而是亲自迎接,并为对方挂衣服。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人,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前来取经的内地企业家,他完全可以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推脱掉,但他没有,仍然恭敬地接待来者,在接待过程中用什么样语言沟通这个细节都注意到。最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是,年逾七旬的他竟然亲自将客人送至电梯口,还毕恭毕敬地给客人鞠躬直至电梯门合上。

  这一迎一送,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个细节,却彰显了李嘉诚做人、做事的谦卑和细致。这种谦卑心态,发生在这样成功的人身上,让我们知道了成功的李嘉诚竟然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而正是这种谦卑,不仅成就了李嘉诚的事业,而且使他走向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让他的人格走向伟大。

  谦卑是一种交际态度,更是一种人格修为。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伟大的人,尽管功成名就,也往往会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而把自己放得越低、越谦卑的人,往往也越容易接近成功,越能够从成功走向伟大。

关于虚心的名人故事

  1791年9月22日英国伦敦一个贫穷的铁匠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法拉第。13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书铺当学徒。1913年,法拉第成为戴维的实验助手。1821年,法拉第被提升为皇家学院事务主任,同年与萨拉结婚。这一年,法拉第做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缸中央立上一根磁棒,缸里倒上水银,露出一个磁极,用铜丝捆在软木上放到水银的缸里,导线一头接在磁棒的一极,另一端通过铜丝再与磁棒的另一极相连,接通电源后导线开始移动了。这其实就是世界上第一个马达的前身,他的实验是电磁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1825年,法拉第被任命为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1831年10月17日,磁转变成电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接着他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有了它和变压器,电就可以大量地生产,

  从此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向了工厂、农村和每个家庭。法拉第没有就此停步,继续埋头在实验室里,用实验证实不同形态的电的同一性;发现两条电解定律,打开了化学的大门,揭示电同化学亲和力的关系,还研究了伏打电池,发明了测量电压的电压计,证明了电荷守恒……他拒绝了有丰厚报酬和商业性技术的研究,潜心研究。皇家学院院长去世后,学院理事会请法拉第出来当院长。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按周拿工资的实验助手,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登上科学的顶峰,当上皇家学院院长,这将在科学史上传为佳话,但是他却谢绝了。法拉第避开荣誉,荣誉却紧紧跟着他。每一次有重大的发现,国内外的大学、学会和科学院就纷纷给他颁发荣誉奖状、奖章和学位,他却把这些荣誉证书统统放在盒子里,还在盒子里放了一张自己写的证书:“在这些成绩记录和重要事件中,我谨记下一件事的日子,作为荣誉和幸福的源泉,这件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我们是1821年6月12日结婚的。”

  法拉第不但在皇家学院做实验、演讲,还要为海务局工作,还关心怎样保护博物馆里的珍贵壁画,保护泰晤士河水的清洁……他的工作永远做不完。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椅子上睡着了,永远没有醒过来。

虚心的名人故事

  1684年11月的某一天,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写好的关于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后,对这一巨著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劝牛顿尽快发表,以造福于人类。可是牛顿没有听取朋友的好意劝告,轻易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过长时间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1687年7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话道出了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一个人寄了许多履历表到一些贸易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许多的错误。”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寓意:你一定要明白,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做得不合适了,那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这种自负,恰好是自卑心理的曲折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惟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更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道理很简单,你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只有谦虚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好为人师了。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任何人潜意识里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之一。你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往往会刺伤别人,谦虚正是使你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有效方法。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会是你必要的特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名人谦虚的故事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名人谦虚的故事:他是比尔·盖茨的榜样,却提倡三不要

  比尔·盖茨是美国首富, 沃伦·巴菲特是仅次于比尔·盖茨的美国超级富豪。但是,盖茨却是巴菲特的仰慕者,而非相反。

  巴菲特有“股神”之称,但是他选股票进行投资的决策很简单,不但长期不变,还广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却从来没有人在这一方面超越过他。

  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巴菲特对于投资有三个不要:不要贪婪,不要跟风,不要投机。

  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力,完全做不到。

  贪婪是人的本性,跟风是人得天性,而投机简直是快速致富的不二法门。但是巴菲特把这些全都屏蔽掉了。

  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它的产品,它的经营策略,它的市场对象,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它的股东的诉求,它的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巴菲特要做的事。一条简单的规则背后,有无数基础工作需要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巴菲特的成功是不是那么的容易复制?比尔·盖茨仰慕巴菲特, 并不仅仅由于巴菲特在投资上具有极为精准的眼光。作为被美国政府优待的超级富豪,2011年8月15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停止宠爱超级富豪》一文,认为像他这样的符号享受特别减税优惠,而那些穷人和中产阶级却在阿富汗为过作战,是不公平的事。

  对于因为财富分配不公正而成为富豪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富起来的真正原因? 仅仅因为自己勤奋、聪明,就可以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

  巴菲特关于财富的眼光, 和他创造财富的眼光一样精准。他不仅是比尔·盖茨的偶像, 也应该是其他很多人得偶像。

  当然,看一个人,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和比尔·盖茨一起环游世界宣传慈善,巴菲特没有自己打自己的脸。

  可能会有人说, 巴菲特如果把自己宣传慈善的钱捐出来,难道不比他去宣传更有效果吗? 类似的问题李连杰也遇到过。这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的功夫巨星,为了慈善创办了壹基金,面对问题的时候回答的是,慈善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他是希望可以将慈善的理念更大范围的为人所知,这远比一个捐出自己所有的财富要重要。

  我自认为不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我也相信比我有钱的人即使在中国都有很多,但是,我仍然建立起一支慈善基金。我认为的慈善理念就是,不是一个捐出的钱越多就代表他对慈善更为热心, 慈善只是回报这个社会的一个手段,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在我建立慈善基金之前, 我也曾为慈善捐过不少钱,但是我觉得那些钱都不多。不是我不愿意多捐,是因为我觉得,相比起那些我不认识,我也从来不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员工,他们才是最需要我的帮助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极为苛刻,在外界形象再好又有什么用,这种行为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花钱买名声吗

  财富不应该是这样被使用的, 尤其是我所拥有的财富,是我和我的员工们一起创造的,我的员工们理应优先得到这批财富的一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从榜样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自己想拥有却还不完善或者不具备的东西。我的几乎所有的对于财富、道德、人生等等的认识,都是学习而来,再从榜样那里参照不足。

  如果说,巴菲特给盖茨树了一个榜样,所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都为我树立了榜样。

  一个人最初的那些认识,基本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我感谢我的父母。我今天所做的,我觉得所有无愧于心的那些事,所有那些让我某一天也可以成为榜样的那些事,我是为了我的儿子而准备。

  当他有一天成长起来的时候,当他有一天比我更为杰出的时候,我希望,我无愧于我的儿子,我希望他能够说,他是以我为榜样而那么杰出。比尔·盖茨是这么做的,沃伦·巴菲特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说,连他们这些几乎从来没有招致恶评的超级富豪们都在这么做的时候,我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如果有比他们更好的存在,我也会修正我的目标。但是在此之前,我的方向是如此明确,会指引着我一路向上。

有关谦虚的名人故事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关于谦虚的名人故事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父亲我想对您说

关于谦让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