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三个分论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跟论语学孝

  跟 论语 学孝三(四)班 李厚余我在 论语 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学到了孝,著名的论断有以下几句: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我在父母面前十分不孝。父母骂我几句,我就和父母顶嘴,有时还争吵个不休。有时,我还把成绩考得一塌糊涂,很不理想。自从学了这些名言,使我懂得了现在的孝是尊敬父母,成绩好,品格高尚,在父母面前态度温和,和父母多交流。我对以前的种种行为感到十分的内疚,真的很对不起父母!

  将来我一定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和父母顶嘴,多和他们沟通,争取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爱父母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更愿意做一个“大孝”的儿子。学校: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学三年级四班姓名:李厚余

关于孝的三个分论点

  借古人的一句: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语道破了孝的重要。是啊,如果我们对自己最亲的人不善,那么还能对谁好了?何况我们生活在这个以孝为名的城市,孝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按照《弟子规》的说法,孝有如下几点:

  小孝孝身: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孝敬父母。如:平时帮助整理家务,洗衣服,叠衣服等。这些听起来不难,可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就很少了。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小学时,老师布置过一项任务,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就选择了帮母亲洗菜,淘米。虽说是简单,可是我洗出来的菜,淘出来的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杂志,人需母亲再干一般,可以说是帮了倒忙。渐渐地,我洗菜,淘米的技术越来越好,无需母亲再次费力,可是,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厌烦这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母亲也没有督促我,我也就停止了这些工作。时至今日,我还有些愧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重新将此事进行下去,不会止步!

  中孝孝心,就是让父母在心感到你是爱他们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总是处处为儿女着想,可到头来好心当成驴肝肺。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可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而父母的一个微笑,我们却熟视无睹;朋友的一个帮助,可以使我们永生难忘,而父母的帮助,我们却认为是理所应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相交几个月的朋友,我们可以为他们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而与我们相伴十多年的父母,我们可以当黄牛使唤,毫无顾忌。在如此之大的反差面前,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将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应当。在物质生活质量猛增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孝心。

  在最近很火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这片子之所以口碑好,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直击人心的镜头。比如女儿不满父亲的说教,将压抑心中以久的不满发泄在打斗之中,小时候我爸对我特别拐,叛逆的我没少挨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就不打我了,还才慢慢发现是他老了。与其毫无目的刷微信,赞朋友圈,不如放下手机多陪陪父母!生我爱我的人!

议论文论据孝敬父母

  1、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谚语

  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楹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事实论据:

  孝道要看尽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孔子劝解地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当饮料,侍奉父母又亲,虽说是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们高兴快乐,就算尽到你的孝道了。”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一笔巨额遗产。按照法律,长子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入弃继承权。这时,恩格斯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加剧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将真相告诉母亲。“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时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

谈孝

  一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子历来受到人们称赞,尤其在汉代,孝还和廉一起,成为士大夫被推荐做官的标准,称为“察举制”,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终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魏国的。由于“察举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卧冰求鲤”之类的孝事也纷纷被人们演绎。

  伯瑜有一次犯了错,被母亲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亲问:“以前打你的时候,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说:“以前被您打的时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却没疼痛的感觉。大概是母亲您年老体衰,没有力气了。想到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这则出自《韩诗外传》的故事堪称是孝的典范,读来令人感动不已。伯瑜被母亲责打时关心的是母亲老了,并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现。自此可见,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种境界。

  二

  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衣衫褴褛,要么蹬着三轮车,要么拎着蛇皮袋,流连于大街小巷中,捡起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资源”,动作僵硬而麻木。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们游走于街头巷尾,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个电视纪录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无钱治疗而从医院转到家中,躺在床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个子女却在屋外为老人医药费的事而争吵不休,甚至还议论起老人的后事该如何处理。他们吵得十分激烈,最后甚至动起手来,好不容易才被邻居拉开。而屋里,面对镜头,老人流着泪说:“我还有几千块私房钱,就用这钱把的丧事办了吧!麻烦你们劝劝他们,让他们别吵了。他们都是我的亲骨肉啊!”其声悲切,一言一语,感人肺腑。

  最终,老人在床上溘然长逝,眼角还挂着担忧的泪水。记者们都沉默了,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屋外不断传来吵闹与咒骂声。

  三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或许它曾奋力地追赶上了“80后”明媚的忧伤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后”们乘着“幸福摩天轮”远去。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暂时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终,它将重归主流之中,但愿当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车时能看到“00后”们在向它招手。

论“孝”

  清朝的《增广贤文》里这样写道:“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的确如此,此细想想我们读过的那些文化经典,几乎都将孝道写在开篇。这是为什么呢?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被认为是道德的开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正直有道德的人呢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对我们来说父母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给了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机会,是父母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宝贵的年华和精力都倾注在我们身上,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不论父母能给你的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他们给你的爱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把最哈好的给你,却不求你一丝的汇报。我想这份爱与朋友或是爱人远远无法比较的。

  对于父母这份爱,我们是否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回报父母的方法就是孝敬我们的父母。但是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给予父母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因为自己工作忙就将父母送到敬老院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其实父母更需要的还是感情精神上的孝敬,他们需要的是子女的爱。当父母还健壮时,我们需要的是尊敬和听从父母的教诲,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当父母年老时,我们要给他们舒适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最重要的经常陪伴他们,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但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中还包含着很多愚孝。论语中写道的“三年之丧”以及“三年无改于父道”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在传统观念中就算父母做错事时,子女如果指出父母的错误也会被当做是一种“不孝”。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混乱的是非观。因此,当我们继承和发扬孝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理解孝的含义,千万要避免愚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但要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做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现在的社会,充斥着一股冷漠的社会风气,我们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时光请对父母温柔一些,我想要牵着父母的一进走过更多个春秋冬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书法墨香的唯美句子

关于担当的好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