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世界不再等待我们名人故事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美国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默尔斯博士还未全部教完,要开发Bit财务软件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 福布斯 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而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条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当条件成熟之时,机会却失去了。

  因为世界不再等待我们。

关于等待的名人故事

高仓健的等待名人故事

  高仓健是日本著名演员。2005年,导演张艺谋为他量身打造了《千里走单骑》。在这部影片中,虽然高仓健的台词很少,却塑造出了一个隐忍勇敢的父亲形象。开拍前,张艺谋和编剧去日本找高仓健商谈相关事宜。不巧的是,那天他们乘坐的航班延误了,到日本后,又碰上了堵车,估计要晚一个小时才能到,张艺谋心里很着急。负责接机的工作人员对他说:“您别急,老高(高仓健)一定会在宾馆门口等着我们的。”

  果然,张艺谋下车后,看见高仓健一直在宾馆外等着他们。高仓健微笑着走过来,跟所有人一一握手,并且还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高仓健的真诚和热情,让张艺谋等人感动不已。

  在云南拍戏的时候,为了照顾70多岁的高仓健,张艺谋特意把他的戏份先拍完,然后嘱咐他:“高老,你今天的工作结束了,先回酒店休息吧,我们还有其他一些镜头要拍。”晚上九点收工的时候,副导演跑来跟张艺谋说:“导演,高仓健还没走!”张艺谋问:“为什么没回去?”副导演告知:“高仓健说导演和全体人员都还在工作,他不能走。我说让他来这儿休息一下,有水有椅子,他说怕打搅我们。他就一直在山地拐角下站着,默默看我们工作,站了三个小时。”等全体剧组人员上车时,高仓健远远地鞠躬,目送他们离开。

  对此,张艺谋感慨地说道:“高仓健就是这样一个儒雅高贵、从心底散发着热情的人。工作一天了,让他先回去,谁都觉得天经地义,但他觉得不可以,因为导演和剧组人员还在工作。还有好多这样的小事情,都不是装的,这就是‘士’。”

  此外,在云南拍《千里走单骑》时,还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张艺谋让一个民工小徐给高仓健打伞,他说不要。张艺谋解释说:“这不是照顾你,是怕你被紫外线晒了,跟戏不接。”高仓健听了,这才同意打伞。民工小徐总共为高仓健打了三天伞。临走时,高仓健把手表摘下来,赠送给小徐。要知道,高仓健戴的那块表,可是价值好几万的,不过打了几天伞,有必要送这么贵重的东西吗?对此,高仓健回答说:“礼物贵重值钱是次要的。他为我打伞,很辛苦。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感谢这位先生。”那块表,小徐现在还珍藏着,舍不得戴。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高仓健的身上完美体现。

  高仓健的等待和送表所体现出来的,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心里的处世原则。明朝的吕坤曾把“肯替别人着想”视为“第一等学问”,是因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懂得一些所谓为人处世的技巧、窍门就能做到的。这是人的真品行、真性情,是任何技巧和方法都代替不了的。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会寂寞;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种慈悲、爱心和尊重,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高尔基曾经说过:“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这是高尔基一生奋斗的经验之谈。他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替别人着想,就是替自己着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虚伪的父母:表面上很爱孩子

对道德绑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