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及教研记录

  2014--2015学年度)

  内项目容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负责人第一周9.1—9.51、各校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迹。2、召开校长会议,布置开学初工作。集中顾明第二周9.6—9.12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以“文昌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准则,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2、召开教导会议,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针对上学期的四年级质量检测及毕业质量监测进行剖析,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各校要强化质量意识,每次质量检测后都要做分析研究,抓薄弱环节,尽量做到既减负又增效。以确保在本校的质量抽测中保持优势。集中顾明第三周9.13—9.191、深入各校听课,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研训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共同研究学习,互教互学。2、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坚持依法执教,严格执行刚修改的课程设置方案,按照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3、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4、落实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语言规范意识。集中顾明第四周9.20—9.261、成立中心备课组,召开中心备课组长会议布置新学期中心备课活动。2、深入各校了解各级英语、科学、品德和综合教学情况。集中顾明第五、六周9.27—10.101、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2、国庆节第七周10.11—10.171、做好文昌市中小学生爱国电影观后感征稿工作,各校在10月31日前将学生稿件上送至中心小学办公室。集中有关教师听课、评议、研讨顾明第八周10.18—10.241、加强网络教研工作力度,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新平台”,养成网络在线交流、备课、研讨的习惯,促进专业发展。集中有关教师听课、评议、研讨顾明第九周10.25—10.311、分学科进行召开毕业班教学研讨会集中顾明第十周11.1—11.71、做好段考复习,举行段考,进行试卷分析。集中顾明内项目容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负责人第十一周11.8—11.141、以中心备课组为单位召开段考分析会。各组长做好本学科段考分析,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2、做好品德、数学、音乐、综合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说课稿评选活动。集中顾明第十二周11.15—11.211、深入各校听课,了解各校课改实验工作。集中顾明第十三周11.22—11.281、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重点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中有关教师听课、评议、研讨顾明第十四周11.29—12.51、深入各校听课。2、在中心小学举行品德研究课。顾明第十五、六周12.6—12.121、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集中顾明第十七周12.13—12.191、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集中顾明第十八周12.20—12.26深入各校了解各校教师培训工作。集中顾明第十九周12.27—1.21、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2、抽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集中顾明第二十周1.3—1.9深入学校听课和了解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档案资料、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校本研训档案等。对各校进行常规教学管理检查,并即时指导、反馈,以便改进、提高。集中顾明

  第二十一周1.10—1.161、进行期末复习考试;2、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归档。顾明

  崖湾小学

  2014年9月

  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3日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授课内容:分数的意义

  研讨主题:创新课堂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主持人:顾明

  过程:

  一、解题

  1、关于模式创新

  模式是一种形式,同时模式也是约束教师行为的一种手段。

  我校确定的教学模式命名为“三助式”,即自助(自主学习)、生助(合作学习)、师助(教师提点)。“三助式”既是教师教学的三个环节,更是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

  2、关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学生绝对的学习时间

  (2)学生表达的空间

  二、活动目的

  改变学习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变有意为无意。

  三、活动原则

  和而不同

  刘星辉:

  《分数的意义》说课

  在教学中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带给学生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一堂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课,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1/4入手,回忆关于分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接着通过表示1/4,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既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小磁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数量创造分数。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操作、交流、对比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

  (三)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猜一猜、抢答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出宝贵建议,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

  主持人:

  下面,各位老师和领导结合课堂教学谈一谈各自的

  姚斌斌:

  1、探究目标明确:

  整个一节课始终围绕三道思考题进行探究: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从引入部分,学生自学后一知半解地回答----到探究过程中,逐一解决这几个问题——到课堂总结时,再次回顾.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逐步由模糊到清晰,凸显刘老师扎实的课堂风格。

  2、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刘老师不是在教教材、用教材,而是站在课改的新理念的高度驾驭教材,整个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猜一猜、分一分、说一说、练一练中完成的,环境轻松、和谐、平等,动态生成,没有一点感觉是教师硬性地将学生的思路拉上教案的现象。一路给人的感觉好象是顺水行舟,行云流水一般。

  3、设计新颖: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让他们学会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露出整体的四分之一,让学生画出整个图形,这样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兴高采烈的去完成作品.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分层递进,由扶到放。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刘老师设计这节课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整堂课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中,思维活跃,师生与生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互动。体现了刘老师较高的教学素质,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梁安顺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刘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石丽萍:

  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较强。

  2、课堂结构设置合理,层次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充分,学习热情较高,课堂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

  3、由于分数意义的教学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一些实物来实施教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

  4、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明确了单位“1”的含义后,在练习层次可以结合具体条件进一步明确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印象,从而突出难点并加以解决。

  康景霞: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留给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单位“1”的具体练习可以更为丰富一些:如一个物体、多个物体、半个物体等等。

  5、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的更透彻。

  :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例如:学生在展示摆磁扣时,每位学生都表现的很踊跃,积极表现自己。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体例,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纪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逻辑推理来证实。所以教师日常平常应注重指导学生多角度的不雅察看问题。激发学生丰硕的联想,鼓舞激励学生斗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实吐露思维过程。在体例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虑。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虑为什么要这样去推导、证实、求解、思绪体例是若何想到的,并把自己解题过程中碰着的挫折吐露出来。

  梁安顺

  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刘老师能很好的把握起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合理运用课前与学生交流谈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能以活动的视角组织探索,教师能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准备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分数,为学生的探究交流创设了一定的空间,练习题型的设计呈现出开发性和思考性、层次性,使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姚兵兵

  听完刘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使我受益匪浅,刘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活动中,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适时点拨,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汇报创造的分数时,教师也相机引导、启发,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教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总之,这节课有很多是值得我学习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本课设计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安排,并实施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能灵活地使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点拨得当。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好。

  郭明: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

  刘老师的这节课上,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最后,理解单位“1”,抽象出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刘老师引领着学生一步步稳扎稳打地上下来,学生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刘老师又设计了精练、开放的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昂然,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很是活跃,充满着激情。学生学习尽头十足,教学效果良好。

  所谓模式创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教学的一种回归。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回归教学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学习的本质。

  下面欢迎领导为我们做引领性指导。

  曹旭东:

  一、回答两个研讨中的问题

  1、学生自学的时间如何保证

  做好课前的预设。比如学案设计中的“涂一涂”,第一组用时明显偏长,因为涉及到学生用测量的方法进行平均分。我们可以采取给学生分好份数以便让学生更易于操作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节省学生的操作时间。

  2、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如何确定自学时间

  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可以通过合作、汇报交流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可以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二、“三助式”教学模式

  “自助”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生助”就是生生互助、生生互动,体现合作交流,“师助”就是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灵活把握和运用。

  三、课堂评价

  1、关于单位“1”。

  2、教师要学会等待。

  3、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教会并不难,难在学生隐性知识的把握情况。

  4、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新授课不是练习课,要突出新授课的特点。

  5、注意生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6、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能够丰富教材。

  7、体现了分层教学。

  8、分数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尝试叙述。

  四、关于模式

  要学习内涵,不应该只学形式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模板

  省新疆托克逊县区域、学校第一小学学科语文活动名称语文组教研活动时间2014.34主题、问题开展“快乐语文”专题研讨活动形式教法研讨式主持人徐娟参与人员3、4、5年级的语文教师以及主抓教学的校长和教研室主任活动过程一、教研组长徐娟老师宣读本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二、课题组负责人讲讲本组校本课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以及组员分配职责;三、参加“快乐课堂”授课的杨秀玲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意图。主要结论与建议小结:本次活动,老师们的积极性、集体意识、活动参与度都很高,研讨中老师们能认真聆听授课教师谈教学思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的课堂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努力为学生们创造出愿学乐学的教学环境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今后,像这样的教研活动一定成为推动第一小学构建“快乐课堂”新动力。建议:希望每次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成员能调整好时间按时参加。活动反思与改进反思与改进:希望各教研组能结合本校实际、教研组实际、教学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以及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审核意见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第一小学姓名:程海霞日期:2014.3.28

集体备课话动总结

  转眼间,一学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这一学年工作回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还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我们组的教师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上传研修茶座。每位教师都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的撰写。组内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教师跨班上课,体现资源共享:我组教师毫无保留的交换班级进行上课,体会其他班学生的特点,为集体备课积累素材,为更好的进行集体备课做准备。你也教我的学生,我也教你的学生,学生都是大家的,我们一起来教。

  通过集体备课以来,我组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打破班的界限交流,问别班老师题等。总之,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回顾这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的感受是既辛苦紧张又快乐充实。取得了些成绩,也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集体备课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并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计划

  开学初,我们全组群策群力,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低起点,渗透新课改,夯实基本功”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到现在,在全组教师的积极努力下,计划中的任务和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2、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本组有4名教师。但我们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的。我们一起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探究教材处理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艺术等等。教师之间毫无保留,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形成了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良性的竞争氛围,收到了“1+1>2”的效果。

  3、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除了在集体备课中互相研讨之外,更主要地是组内互相听课、评课。从备课组长开始到每个成员,每个人都轮流上公开课,都参与听课和评课,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出彩点、缺陷和漏洞,提高每个人的业务水平。

  4、狠抓常规教研教学活动,提高实效

  本学期,我组力求常规与创新相结合,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的各个环节等符合规范化要求。在常规的教学检查中,我们组教师的工作,尽管并非尽善尽美。每次测试之后,组织进行试卷分析和学生分析和总结工作。提高试卷评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以来,我组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打破班的界限交流。总之,我们组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发挥教研组优势强化集体备课

  郧县第一中学章万华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知识错误.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二,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三,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四,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因此明显优越于个人闭门造车的单一的备课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强化集体备课

  一强化参与意识,明确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备课活动的模式应该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在个人备课时,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要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就要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各自的专业和特点每次定“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坐庄,并附以“共同讨论”让每个教师能真正参与这一活动。

  实行教师轮流坐庄:“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不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是教师彼此之间个体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价值,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二强化管理作好:“一三五”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作到一超前”“三落实”“五统一”。

  一超前”既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

  “三落实”一是落实时间。每周分年级备课组固定时间按教学进度备课。二是人员既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落实人员。三是落实管理。

  “五统一”。是指按《新课程标准》备课作到内容、进度、教法、学练方法、保护与帮助的“五统一”。

集体备课心得

  导读: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每月推出一人讲课的方式,进行听课、研讨。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每月推出一人讲课的方式,进行听课、研讨。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本次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比如:课前三分钟时间的控制、指导朗读具体要抓住的词语、朗读的具体指导。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再紧张别人听课了,更加愿意和别的老师交流了。老师们相信: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两年,我们中心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收到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单班学校无法正常进行教研活动的难题,并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广大教师认为集体备课这种形式简便、适用,应坚持下去。

  下面是我通过活动,关于集体备课的一点认识。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相同或相关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讨论该教师讲课内容,帮助该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常规的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群体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

集体备课话动总结

  集体备课是每周的必修活动,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集体备课现状,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问题一:存在“一言堂”现象。

  在集体备课中,由于组内成员较少、师资结构等问题,研讨氛围不够浓厚,大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活动中以倾听为主,往往由组长一人说了算。这样的研讨氛围直接导致了个人观点代替了集体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问题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集体备课中,立足点往往从“我想怎么教”出发,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没有从“如果我是幼儿,我将怎么学?”,即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需要什么?有时甚至会从方便教师操作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及各班幼儿的个性差异等。

  问题三:二次备课缺思考。

  经过集体备课后,大家在活动大环节上形成共识后,由于各班幼儿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已有经验不同等具体情况的存在,要求教师在提供的教案上进行添加、修改。但是事实上,有的教师一味依赖,没有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只是现般照用。

  问题四:一味追求教案的形成,忽视问题的解决和研究。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借助现有教材等,有时候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以便完成备课任务,不见研究的踪影,更谈不上是共同智慧的结晶。

  面对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开始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组织集体备课

  首先,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入思考、围绕同一内容各抒己见,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这有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让每位教师在研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得当,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备课水平。

  备课要重视“备幼儿”,而非单纯的“备教材”,只有立足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现状,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案。这要求教师学会走进幼儿、读懂幼儿,从幼儿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幼儿发展中把握“教”。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帮助教师解决集体备课中的实际困难。  再次,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提高研讨质量。

  为了避免“一言堂”现象,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并且提前下发本次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重难点等,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提前思考,了然于心,使教师在研讨中都能有话想说、敢说、愿意说,提高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最后,完善集体备课环节,追求质量。

  集体备课的环节可以归纳为四个大环节:自备、讨论并定稿、修改实施、反思总结。将四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追踪下去,要求教师切切实实把握好每个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本周备课的实际需要提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拓展思路,寻求最佳的方案,并注重后期的追踪与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当然,在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情况,但我想,只要经过努力,我们幼儿园的集体备课相信会有逐步的改善与提高!

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通讯稿范文

  本周星期二,小学部数学组的老师们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大教研活动。首先是观摩了xx老师的数学课,这是一堂试卷讲评课,从课型上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笔者以前的教研活动中没有遇到过。

  课堂的整体流程是,学生们先以小组为单位纠正了错题,接着由各小组展示重难点题型,然后集中展示疑难问题。笔者观察到了课堂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学生活动时间充足,老师点拨精炼;第二,教师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深挖,尤其善于终结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结合学科特点,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生成文本型的方法。可以说,xx老师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明放实收显水平”。

  在课后的研讨中,xx老师提出的一个建议我深为认同。给我的启示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该力求做到严谨,而这种严谨的习惯应该是渗透到每一个习题之中的。张主任提出的一题多解中应该有推荐的最优解法,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

  9月18日晚,在纪念918事变这个国殇的同时,我们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党建协作委员会各部门在xx副主任的主持下,于东十会议室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会上主要讨论了党协为迎接学校号召的20xx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按上级指导老师意见,结合学院实际开展纪律教育月的相关活动,给各部门具体分工,明确了各部门的主要任务。

  各部门分工如下:

  1、纪检部:写好反腐倡廉课件比赛的方案,于本周四晚xx点前发到xx邮箱。

  2、宣网部:(1)制作反腐倡廉宣传海报。(2)开辟反腐倡廉专题博客(新浪)。博客名为:清白似水圣洁如云——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反腐倡廉阵地

  3、秘书部:反腐倡廉知识竞赛(方案在下周三晚xx点前上交)。

  4、组织部:新生党员教育。

  5、交流部:国庆前组织党协与各党支部书记出游。

  会上各成员讨论热烈,气氛融洽,达到了会议开展的预期效果。通过这次会议,各部门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并表示将争取优质高效地完成,为顺利开展纪律学习月的各项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部门之间亦会互相协作,互利共勉,共同发挥党协的先锋带头作用,携手共创党协新辉煌。

  由xx市体育局主办,xx市乒乓球协会承办的xx市首届“公仆杯”乒乓球比赛将于8月30日-31日在市体育中心荷花馆举行。

  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主要是我市干部职工,共吸引了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俱乐部的21支代表队的120多名运动员参赛。为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届时还将有xx、xx、xx、xx等多名来自省队的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比赛设团体、单打、混合双打三大项目,采取五局三胜11分制。

  本届“公仆杯”乒乓球比赛的举办,主要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突出群众性、参与性、趣味性和示范性,促进我市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通过参与乒乓球比赛,发挥领导干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各单位之间的友谊与交流,不断开创xx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集体教研活动记录

  集体活动记录

  学科

  一、学科教研“四环节”

  个人初备:在个人初备前,教研组长把教学内容分配到科任教师,教师针对分工进行初备,主要备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需要的课件,定时定量训练等内容。

  集体研讨: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针对备课分工进行集体研讨,交流个人初备的内容,最终达成“五个统一”和“四个学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课件制作,统一范例,统一定时定量训练;自学点,互学点,导学点,省学点。

  个人细备:集体研讨后,每位教师立足本班学生实际,对研讨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上课使用的教案。

  借鉴完善:同一课时,青年教师与导师实行错时上课,先听导师的课,并在观课后进行议课、反思,提出修改意见,相互借鉴,进一步完善个人撰写的教学方案。

  “四环节”流程

  借鉴完善

  集体研讨

  个人细备

  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

  二、学科教研“三结合”

  常规教研与专题教研相结合:常规教研是备课、上课、听评课等学科教研,专题教研是针对某一课题的学科教研。教学常规是专题研究的基础,专题教研是对教学常规的补充和提升,两者结合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的业务素养。

  集中教研与平时教研相结合:集中教研是以学科组为单位全体参与的活动,而平时教研随时都可进行。由于时间问题,集中教研不能面面俱到,对一切细节问题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想法和困惑可即时进行;两者结合可查漏补缺。

  学科教研与班级教研相结合:学科教研是以某一学科教学为主,班级教研是以某一班内的学生为主。教研不仅研究教学内容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情,根据本班的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教法。因此,教同一个班级的老师要定期集中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的研究,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学科教研的组织保障

  学科组隶属各个级部,每个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要在级部主任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中心教研组长负责专业指导,搞好三个年级的衔接,为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

  学科教研计划安排

  学期教研组长周次单元节次课题主备人

  学科教研计划安排

  学期教研组长周次单元节次课题主备人

  集体教研记录

  教研组长主讲人主讲导师活动时间周次活动地点单元节次课题主要内容五统一四学点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5.3.30中心发言人李俊华主持人李俊华主题内容怎样看问题、这样想问题地点四楼会议室参加人员李俊华张秋香纪经营中心发言人发言记录一、单元整体分析单元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37个新词。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5、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忧缺点;抓住自己的特点写作文。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正确读写37个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作。学情分析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单元教学建议根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学生思维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定本专题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加强整合,学法灵活,阅读广泛,练笔多多。课堂教学实施策略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教学进度寓言两则2课时惊弓之鸟2课时画杨桃2课时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语文园地三4-5课时主要练习《语文配套练习册》、每课一练练习题、随堂练习课外辅导与活动(1)、辅导对象和形式(2)对象: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3)形式:1、利用课外时间辅导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3、老师、家长相配合(二)、辅导内容:1、辅导差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2、辅导中等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3、辅导优等生内容:阅读能力方面和写话的训练。(三)、辅导方法措施: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杜瑞杰朱博文李雨泽李令浩纪胜楠韩延莉纪承林张佳琪二、单元课时教案课题画杨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想当然”、“半晌”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措施与方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预设教师学生设计意图一、联系作者的话,导入课文。同学们,有一位作家,一生发表作品无数。功成名就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些无不得益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老师、父亲给了他怎样的教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杨桃》,从而一探究竟。板书课题,学生跟写,齐读。二、研读重点,串讲课文。(一)理解老师、父亲给予我的相同教诲。1、自读课文,找并画出:老师、父亲教诲我的话。2、交流,齐读。3、他们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板书: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二)引导体会“我”的作画态度。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引导交流。出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齐读。2、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小结。如果我凭着自己的印象来画杨桃,就是父亲话中的?(想当然)5、课件出示:“想当然”典故想当然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三)引导体会“同学们”的语言变化。1、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估计学生能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2)这些标点符号,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自主朗读,指名读。引导:“!”说明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呢?出示提示语:“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地说。(吞吞吐吐、迟迟疑疑、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小结: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我们错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四)体会“老师”的神态变化。“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得益于是谁的教育?1、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交流。(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2、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读“严肃”、“半晌”。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交流。(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等。)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小组读,齐读。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学生放声朗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理解“和颜悦色”。“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自由读,比赛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设计意图:从以上三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五)理解老师教诲的另一层含义。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而又有不同。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1、齐读老师和父亲的话。2、交流。相机板书: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小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画杨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么?引导:1、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2、苏轼《题西林壁》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你的理解。3、小结。尊重别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会一样。四、作业。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课件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画杨桃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学生跟写,齐读。6、再读父亲的话,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教诲。自主朗读,指名读。以作者的话导入课文,与课文内容接轨,并为引出下面的重点研读学习作以铺垫。文中老师和父亲话的相似处——“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是全文的理解重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加以理解,看看不同的人物(我、同学们、老师)在看杨桃时候是不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使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这句话的含义,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抓住“我”的作画态度,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实事求是精神。设计意图:出示老师和学生的两段对话。使学生找出标点的不同,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情感。体会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几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从“同学们”的语言变化,感知“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想象说话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充分体会同学们的心里变化的过程。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说的那句话的理解时,让学生写批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作业与练习配置三、集体研讨发言记录《画杨桃》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李俊华:角色朗读,理解内容。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我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我又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张秋香:两者比较,体会道理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就请小朋友把老师的这段话与课文开头爸爸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了样。”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道理。比较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老师说的话,领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灵活整合,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纪经营:交流感悟,深化认识在孩子们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个孩子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本时,看题目是“收藏屋”,并且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横线,于是根据以往经验,想当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给摘录下来了。可是后来检查时仔细读读“收藏屋”下的子题目才发现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词,嗨,白忙一场!在孩子们交流后,我将《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提高销售的10种方法

新员工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