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

  哲学前言

  一、概念

  1、人类的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二、原理

  1、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源于具体科学而高于具体科学。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把世界观形成一套体系,用特殊的理论表现出来,就成了哲学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三、方法论

  1、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世界观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概念

  1、物质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

  2、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宗教含义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4、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5、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二、原理

  1、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怎样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3、哪些因素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同实际相一致的计划和方案;

  以主观想象做出的判断,脱离实际的决策,宗教中的鬼神观念。

  4、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几方面的表现

  感觉、思维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分歧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7、为什么想问题、办事情要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三、方法论

  1、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自足点。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整体、全面地看待问题,是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3、坚持唯物主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什么

  反对唯心主义,反对主观主义。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一、概念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整个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5、因果联系的含义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6、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

  7、系统与要素的含义

  8、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静止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9、发展的含义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所谓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1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2、规律客观性的含义

  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他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原理

  1、为什么说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必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且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4、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6、为什么说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为: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和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及必然联系。所以说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方法论

  1、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2、把握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3、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4、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方法论要求。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一、概念

  1、矛盾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原理

  1、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是什么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方法论

  1、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地位。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5、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6、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问题。

  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一、概念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把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二、原理

  1、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为什么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发生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为什么说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本分歧是什么

  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三、方法论

  1、坚持运用内外因相结合的关系认识事物。

  2、如何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待问题。

  3、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原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地认识问题。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

公务员考试关于学习笔记知识要点

  学习十八大精神,最深刻的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第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十年工作的总结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这十年来,国家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是广大群众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更重要的是报告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论证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依据,有助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让党清醒而有信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前进。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时期以来取得的一切成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坚持创新精神结出的丰硕果实。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解决,必须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的,是积极大胆而又高度慎重的,是切实可行的。报告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建立创新体系等,对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力量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都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政策主张,即要更加紧密地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把人民的幸福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报告最后提出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福美好的未来,必将极大地动员起十三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如此,党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胜利之本。报告最后强调的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求真务实等要求更体现了上述三个基本精神。总之,实事求是对待成绩和问题、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三条将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今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将作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这篇范文能够在广大考生的成“公”道路上尽到微薄之力,也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抓住贯彻执行类题目高分秘诀,多积累,勤思考,善总结。

大一思修课感想

  这学期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这学期对思修的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来经院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由刚开始对经院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坎坷,而这些经历让我在心理上对大学生活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初体验。这学期的思修课让我在 学初体验的总结和对接下来三年大学生活的计划与期望。从初中以来我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虽然大学以前我们不叫它“思修”而叫它“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尽管叫法不同但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思想”这一主题。思修总是会教我如何去正确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想上总能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我前进。而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也不例外,让我更了解了大学生活以及以怎样的心态来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确了我的大学乃至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在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中,最开始上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记得我刚进大学时还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总是觉得差异太大了。显然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要学会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其次,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虽然高中时也是住校,但一个月总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所以一切都要求自己更加独立。而且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最后,是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大大增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和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通过这些,我知道了要如何去适应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除了适应大学生活外,还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将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同时,还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尽一份力。

  当初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所以不断努力。而现在自己已经身处大学校园时却不再有动力,发现自己慢慢越来越迷茫了。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了理想,所以才没有了动力。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我的迷茫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既然自己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然立志高远也要始于足下,所以要从小事做起。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要坚持勇实于践和艰苦奋斗的途径。

思修复习提纲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重点:

  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重点:

  1.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重点:

  1.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4.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重点:

  1.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择业观是: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2)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创业观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简述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重点:

  1.法律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有哪些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重点:

  1.什么是法治思维?如何理解

  (1)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重点:

  1.什么是法律权利?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权利是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2)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还听说这道论述题考这个的可能性很大呢……

  (这只是老师说的一个可能,大家还是要看看其他的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94年出生的小闫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放暑假在家时发现村外的树林里有鸟窝,和朋友架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后来又掏了4只。然而因为这16只鸟,小闫和他的朋友小王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2015年12月2日《人民网》)

  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为自己卖出的16只小鸟进行赎罪。法院的判决在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刑罚未免过重,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虽然这16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给这几名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合情合理,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回答问题:

  (1)此案体现的我国刑法的原则是什么

  (2)法院判决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我们应如何培养这种思维

  .答案要点:

  (1)此案体现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2)法院判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维。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科学的法治思维方式。

大一思修课感想

  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我们要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当代青年更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更能奉献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的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可能有前途。我个人认为,青年想要干成一番大事,需要勇敢的走出舒适圈。

  在课堂上老师有提到过青年要多出家门看看,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年轻人固守家园,见闻总是限于一隅”。

  我们作为时代新人,不能总是呆在舒适区,安于做井底之蛙,离开家乡来到异地可以算是拓宽眼界的一种做法,也可以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开始心中渴望而迟迟不行动的梦想。踏出了舒适区,眼界才不会被已有的事物所局限,才可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泰戈尔曾说:“理想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走出了舒适圈,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没有目的地莽干也难以成大业。青年人应当有理想,理想是一个目标,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

  在上大学前,我们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高考,难以开始实现真正想要的理想,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我认为是时候开始着手开始为理想而行动了。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自觉学习,勤于探索,才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理想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理想.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成功的道路得由自己去开辟,世事变幻莫测,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只有永恒的信心与毅力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当我正想回答这开始提出的三个终极问题时,我却迟疑了。我认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的认识是,首先对于自己应该相信有能力完成理想,这是基于曾经通过努力做成一些事的成功经验。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其次,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感兴趣的还是讨厌的,都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处理,也许开始反感的东西中也能发现乐趣。

思修总结

  通过学习思修的课程探求人生意义、价值观以及根本态度与看法使我们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与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书中的价值精华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让我们在青年时代确定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书中的道德、价值观、社会公德等部分恰如其分的展示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何种舞台更加适合我们何种人生追求更具有人生意义这是一种更高更深层次的道德要求号召我们向崇高的灵魂看齐。在我们迷茫时鞭策着我们在我们堕落时驱动着我们在我们失落时激励着我们。这本书就像一位无言的智者默默的带着我们温存与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修养。

  通过学习思修我们不再忽视对内在的要求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将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的品格注重心灵的内在美。思修带来的是栉风沐雨的良化与沉淀是思想高度的增加点。在拓展视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感悟和提升着自己的品质修养。

大一思修课感想

  大学生活对我已不像高中那样,有点朦胧、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大一的我已渐渐融入大学忙碌却不慌乱的学习氛围,融入了多彩却也平实的象牙塔生活。但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去转变。并在不断地探索中树立理想、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本学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思修课程,感觉收获良多,老师的每一堂课,对于我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深刻的教育。

  思修课开篇便阐述了理想信念这个凝重又不可忽视的话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但在奋斗前,我先得知道该如何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立足脚下、结合实际,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与国家的建设相联系,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光有对美好理想信念的向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和行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虽然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艰巨且曲折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坚持下来,必将收获人生的喜悦,也必将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第二章学习中,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了解,且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今在国人眼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出路者甚众,他们崇信西学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许多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者大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缩解或者曲解,他们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法、释、道,是落后的封建文化,而没有了解到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社会道德,老师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且和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法。“伪雷锋行为”、“活熊取胆”、“雷庆瑶的奋斗史”等等都让我感慨不已,感触良多。也许单单在一堂课上批判和讨论,并不能改变中国现在世风日下,道德凋敝的现状。但却可以让唤醒我们的社会公德,更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去维护社会秩序,怎样去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大一思修课感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型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从而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还能使我们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更能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了解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做个有教养的人.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思修这门课教导我们做个智慧的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学习了思修,我知道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我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要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

  以前总觉得思修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但学习之后才明白,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思修课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走入了生活.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关注了时代的脉搏,同时也解决了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大一思修课的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心得进入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从开始进学校的懵懂无知到即将成为学姐,经过了一翻的蜕变,而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么课程的开设对我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就教会我珍惜大学生活,开拓自己新的境界,因此我就慢慢学会适应人生的新阶段,认识了大学的生活特点,在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中,慢慢找到了方向,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首先知道确定独立的生活意识,懂得要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慢慢在思修这门课上,我逐渐学习到怎样树立到人生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老师用生动的例子来潜移默化我们,让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来反思自己,正视自己,然后更快的成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让我们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明白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偏颇的发展某一方面,需要综合发展,才能符合当代大学生成才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们知道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修教导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只有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方法就是要注重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同时让我们知道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因此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应牢牢把握理想信念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名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需要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而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承爱国传统,弘扬名族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名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力量,是各族人名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学会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学习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而这门课程的学习更是教会我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作为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道德修养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要求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做到诚信,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我们从走入大学,就开始逐渐的接触到社会生活,那么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其实学习思修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一学期的课程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对思修道德的加强及道德品质的锤炼是不会终止的。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国家命运相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栋梁人才。

大一思修心得体会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我将就个人实际分析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它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此门课程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我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我们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我觉得此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

  我相信每个大学生在初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迷茫,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于是我们开始大量这个偌大的圈子,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我想这个时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让我们引咎发问,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正处处理周边的事事。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

  我觉得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生动而活波的,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当我看到很多同学那么积极地举手发问,当我看到我们不同院系的同学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一股强烈的震撼,我意识到自己在学会融合和大胆。还记得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让我们试验哪个组在一张报纸上站的人最多。当时我像个指挥官一样布局我们组的计划,最后我们组拿到了第一名。成功的喜悦和老师对我们成绩的肯定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此门课程的开设是贴近大学生心理实际的,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加强对思想道德与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融教学与实践于一炉的,通过选修学习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进行了一次洗礼。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接受了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以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我深知自己的肩负的使命。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我们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摆在与国家命运相关戚的高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做一名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建设之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劳动最光荣400字作文

诚信作文400字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