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摘抄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航天日科学大讲堂优秀观后感

  听说桂林要办航天展,我特别兴奋。以前都是在电视上见过,这次终于可以近距离观看它的模样了,所以很开心。

  星期一早上8点,母亲用柔和的语言把我从梦中叫醒:“儿子,走,我们去展览馆。”

  一进航天展馆,呀,人山人海!来观看的人有:老人、大人、小孩,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小学生。在展馆中,最抢眼的是49.7米长的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长二捆火箭的近轨道运载能力达9.5吨,全箭净重460吨,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成。从火箭的整流罩开始,一直到末端的一级推进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发出感叹:“哇噻,好大呀!”“太大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看见的!”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第四个发动机——喷火点,它有四个喷火口,旁边还有四个燃料罐。

  吸引不少学生眼球的还有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伞很大很大,打开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宽。伞是由红白伞布用手工缝制而成的,虽然很薄,但它还是经过特殊处理,可以耐高温、高压。一根细线能承受300公斤重力,能让太空舱安全地降落地面。展出的还有“嫦娥一号”的排气管、返回式卫星、火箭残骸、太空食品、太空育种植物等等。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四个小时。我特别佩服这些科学家,他们真棒,他们能够发明这么神奇的东西。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也像这些科学家们一样能够上天,制造出更加神奇的产品,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走出展厅,我还不停回头看看,依依不舍,心情难以平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将来争当科学家打好基础。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摘抄

2022航天点亮梦想科普课堂观后感

  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载人飞船带着宇航员升空,我心里就非常痒痒,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宇宙飞船去太空溜个弯儿。特别是这次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叔叔飞向太空的壮举,让我更加急切了。

  一天晚上,我睡觉时,恍恍惚惚梦见我被选拔成了航天员,要和其他三位宇航员乘坐“火星三号”太空飞船去火星研究。

  “火星三号”飞船终于升空了。不一会儿,飞船便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径直向太空飞去,我感觉身体轻飘飘的,真好玩儿!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我打开太空冰箱,拿出了一个像牙膏一样的东西,拧开盖儿一吸,嗯,甜津津的,味道挺不错。

  不一会儿,飞船就停在了火星表面上。我和同伴们穿上宇航服,带上各种工具、仪器和中国国旗走出舱门。五分钟后,大家终于“飘”上了火星表面。啊!这可是我第一次踏上火星。我非常激动,把国旗使劲往火星上一插,可自己却飘了起来,差点成了火星的卫星。

  接下来,我们打开各种仪器,挖了许多种火星的土壤和岩石,把它们放进仪器里,通过电脑分析,获得了不少数据和资料。最令我兴奋的是在F32号岩石上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火星植物,这一重大发现使我高兴的跳到了飞船顶上!几天后,我和同伴们带着数据、资料和无比的欢乐离开了这美丽的红色星球。我和同伴们收集的这些资料和数据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在我高兴的时候,天亮了,我从床上爬起来,回想着刚才那精彩的梦。

  假如我是宇航员,我会永无止境的向外太空进军,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航天日科普课堂线上活动观后感及收获

  漆黑的夜幕缓缓的落了下来,一轮皎洁的明月挂上了黛色的天空,月光轻柔的光辉洒在了整片茫茫大地,祖国的壮丽河山此刻也被静静地涌入黑夜的怀抱酣然入睡。繁星模糊在了飘飘悠悠的云中,像是等待着希望的孩子。终于,那迷雾渐渐退去,星光点点,它们闪耀着最动人的光芒。黑夜的面庞更加瑰丽,月色朦胧,似乎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去发现……

  几千年来,那神秘的银色月盘,承载着多少先人的遐想和赞叹,它那样美丽,又那样不可捉摸。月宫里,嫦娥的哀怨眼神,飘动的羽衣罗袖,琼楼玉宇的广寒宫,如诗如画,怀中洁白的玉兔,无瑕的玉桂树,这个神话时刻都存在人们心中。今时今日,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跨进了月球的大门。

  我趴在映满了银辉的窗前,望着眼前的星空大地,聆听着委婉动听的蝉鸣,我的心中也开始默默的编织着一个梦想,一个关于航天的梦,我长大想当一名宇航员,在宇宙中自由遨游,让中国人骄傲。

  我现在只是一名中学生,对我来说,那个梦想现在只是一种期待,所以我将这个航天梦寄托在中国火箭发射的那一刻一起升空。东方,火焰随着朝阳的升起喷射而出,如朝霞那般赤红明亮。那时,我仿佛看见了一条腾飞的巨龙跃然于天空之上,它刚刚苏醒,朝气蓬勃。他带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梦想飞向太空。

  那一刻,我心潮澎湃,亿万中国人的心中都响起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腾飞了,终于扬眉吐气了!是啊!中国人的脚步也踏进了浩瀚的宇宙,也在月球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红旗飘扬,它带动着我的梦想一起飘扬。

  杨利伟遨游在太空之中,我看见了他,他是一个勇敢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声音和身姿向我们展现了中国的伟大。我们的等待不再苦涩,而是欢笑和泪水,那是喜极而泣的泪水。今天,我们成功了。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激动人心。而现在,中国又完成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神舟十号”的发射,天宫一号对接成功。这代表着中国在世界的文明上完成了重大的飞跃。

  我的梦想从没终止,我一定会为之好好学习,争取成为现实。而此刻,中国腾飞在万里长空,我圆梦了,华夏儿女圆梦了。

妈妈带我观看世界航天科普展

  我们有顺序地参观起来,墙壁上挂着一张张资料和图片,首先我知道了探月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我还知道了“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绕”指2007年发射月球卫星,实现环绕月球飞行探测;“落”指2007年到2010年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探测;“回”指2011年到2020年发送月球车,到月面巡视勘察并采样返回。“嫦娥卫星”为什么在西昌发射台发射而不是在其他两个发射台发射呢?我迷惑不解地问没妈妈,妈妈却说:“你自己看吧。”原来,在中国三个航天发射场中,只有西昌发射中心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等大推力火箭的能力。“嫦娥一号”发射时气象条件难道无所谓吗?科学家的回答是:发射卫星除了天文学方面的考虑外,气象条件也是重要因素。另外,“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胡锦涛爷爷说:“成功值得铭记,失败同样弥足珍贵。”相信航天事业的脚步将永远不会停息。

  本次展览以众多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及丰富的资料,系统地展示了世界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生动地描述了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灿烂历程。21世纪将是空间科技加速发展的世纪,开发空间,造福人类,这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航天日科学大讲堂直播心得体会

  阵阵寒意袭来,北风呼呼,秋意渐浓。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国的光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宇宙空间站中“出差”六个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的信念,也是属于中国的璀璨辉煌。

  在人类探寻宇宙和日月星辰时,一辈又一辈的中国航天员们不断拨开未知的云雾,他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他们像一群追梦的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中国梦,为他们点赞。

  探寻苍穹,光耀中华,祝愿航天员们顺利圆满,平安归家,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强大!

参观大型航天科技及海陆空军事科普模型展

  来到大型航天科技及海陆空军事科普模型展厅内。首先我看见了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哇!我一声叹下,在我眼前的火箭简直是一个火箭一个样。据资料显示,“长征”系列的火箭是从1970年4月24日开始,直到1995年1月26日,共发射了37次。接着我们又看到“神州”系列的。其“神州一号”是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州二号”是XX年1月10日发射;“神州三号”是XX年3月25日发射;“神州四号”是XX年12月30日发射;“神州五号”是XX年10月15日发射,它们全都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突然我看见好多人围着什么东西,便想去凑凑热闹,就一溜烟像 了猫似的跑了过去。我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艘驱逐舰。再仔细看看介绍才明白,原来这艘驱逐舰的原名叫“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它和x615综合补给舰组成的友好舰艇编队于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首次出国访问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国这是中国海军首航印度洋。接着我们还看见了俄罗斯“ell”级核动力潜艇。现役28艘。其水上排水量5700吨,水下5800吨,长199米,宽9.2米。水上航行速度为20节,水下24节。编制90人。装8枚ss-n12导弹或ss-n13a导弹。我还看见了b-2隐形轰炸机。它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战略突防隐形轰炸机。它的外形特点是朝薄、形状像三角形,只有尾部是锯齿形。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优越的隐身性能,从高空突破敌军的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打击或常规轰炸。处以上我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很多各国海陆空武器。不如美的特种部队用的武装直升机——探路号。还有中国的t-69坦克。它是在t-59坦克的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的中型坦克。于1963年下达战技指挥,1964年完成实绩并生产样车,1974年设计定型t-69坦克装有激光测距仪、夜视瞄准镜、昼夜观察指挥和火炮双向稳定器。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对各国的武器装备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国航天日科学大讲堂心得体会

  “5,4,3,2,1,点火……”2021年6月17日9点2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点火、对接、着陆……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承担飞行任务,将在太空中度过三个月时间。此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最长记录是33天。

  神舟十二号飞船飞向的目标,正是在约距离地球39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运行的“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天和”核心舱是中国正在建设中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号”的核心舱体,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升空。“天舟二号”则是在一个月后发射的无人货运飞船,用于向核心舱提供补给。神舟十二号入轨后,将对接“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航天员们也将由此进入核心舱驻留。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新的成绩。

  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做好相互配合。

参观机器人航天航空科普展精选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准备带我去参观机器人航天航空科普展。

  一进展厅,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着绿色连衣裙的机器人迎宾小姐,一边朝我们浅笑着,还向我们微微点头呢!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由三个外星人组成的乐队,一个貌似人鱼的机器人背着一把吉他,悠闲自在地弹奏着。另一个则在出神地弹着电子琴,最后一个一边打着鼓,一边随着音乐摇头。看这情形,还真像是一个有模有样的“外星乐队“呢!

  接着,我们走向了另一个展馆,这个展馆里陈列的是ET兄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差不多,只是衣服不一样,假如他们穿了一样的衣服,不认真看,还真分辩不出来哪一个是哥哥,哪一个是弟弟。

  走着走着,我们又看到了两个外星人,一个雪白色的上衣,粉红色的短裙,随着音乐的律动扭动身体,这就是会跳舞的机器人。旁边一个是一个矮小的胖娃娃,我很惊奇:咦?这难道也是外星人吗?怎么跟我们人类那么像这是耳朵有点儿长,是不是搞错了?可等我看了介绍牌后才知道这是外星婴儿,和我们人类长得很像。

  之后,我们到了娱乐区,体验了一个“画五星”的小游戏,规则很简单:盯着镜子上五角星的轮廓在下面的垫板画五角星。我常常找不着方向,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因为在镜子中眼睛所接受的信息是与实物左右颠倒的。所以在画五星时,看到镜子里是往左边,但事实上却是往右边画的。

  这次的展览,丰富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假如还有这样有意义的展览,我一定还要去。

2019年精选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15人造地球卫星

  第1题【单选题】你在家里能看到精彩电视节目,是通过传送过来的。

  A、宇宙探测器

  B、人造卫星

  C、航天飞行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静止不动

  B、运动速度比地球快很多

  C、跟地球的速度相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动力是。

  A、燃烧燃料

  B、地球的引力

  C、太空中的风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1970年4月24日,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1957年10月4日,______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同步卫星就是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______,都是______小时旋转一周。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影响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在灿烂的星河中,已经增添了______多颗人造卫星。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我国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______、通信、______、侦察、______、资源勘测和______等各种用途。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同步卫星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请用相对运动的原理解释。

  A同步卫星就是卫星运行的速度与方向和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方向刚好一样,这样从地球上看,卫星就像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用乒乓球和棉线模拟人造卫星的运动时得出什么结论

  A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人造卫星的用途有哪些

  A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各种用途。

  【答案】:

  【解析】:

小学生航天科普课件

  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宇宙。空间探测器从太阳其他天体处发回了详细的图片和数据。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的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航天科学的兴趣。

  2、能使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理解本课15个新词,积累字词句篇。

  【教学重点】

  了解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航天科学的兴趣。能使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难点】

  能使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猜想《航天飞机》介绍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归纳课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朗读,读通课文,生字、多音字正音。

  2、质疑解疑

  3、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各抒己见,体会文章是用生动的拟人化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的。)

  四、学习课文

  1、 划找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共有2次)

  2、 研读这两次对话

  ①学生尝试朗读第一次对话。

  ②理解“忙不迭、一掠而过”等词。

  ③银色飞机称呼的朋友就是航天飞机,这个朋友长什么样?汇报自学时划找的描写形状的词句。重点学习第5段第1句,有感情朗读。

  ④读好第一次对话。

  ⑤读第二次对话。

  ⑥航天飞机的性能与银色飞机、火箭有什么不同

  比较学习掌握航天飞机的特点。

  (银色飞机:只能盘旋在30千米的高空

  航天飞机:能飞出大气层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没有能力返回

  航天飞机:能去能回

  朗读有关句子。

  ⑦航天飞机在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往返,有什么用途?(运送人造卫星、带着仪器去做实验、接送病人去空间医院治疗或返回地球)

  研读课文第6段。读好这一段。

  ⑧有感情朗读两次对话。

  3、连读课文

  五、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 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自由归纳,可制成表格或卡片。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这篇课文是通过银色飞机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之间的对话等有趣的方法介绍有关航天飞机的科学知识的。

  2、找找银色飞机有哪些心理活动

  3、汇报:学习课文第1、5段等段落。

  对空长叹(泄气)、吃了一惊、高兴、羡慕、惋惜、惊喜……

  4、出示例句课后第3题,仿照例句说话。

  5、有感情朗读全文。

  6、展示第一节课后作业(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自由归纳,可制成表格或卡片),交流补充完善。

  7、用“我是一架航天飞机”开头说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二、补充阅读

  1、《航天飞机》(见教学参考)和《综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宇航员罹难》(附后)

  2、读后谈感受。

  三、巩固字词、完成练习册

  四、课外作业

  1、用“我是一架航天飞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参观一次科学知识展览、航空展览、飞机场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四年级读书卡制作

直播活动策划方案详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