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数学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小幽默故事

  考试的时候有人抄答案,本来是结果第一个人抄成了1?,第二个人又等了一步,最后得1!

  还有一个答案是b/q,第一个抄成6/q,下面是6/9,最后一位还给化简了,成了2/3!

  本科时数学作业判断矩阵类型。一家伙写的太花,抄的人把“不定矩阵”写成了“不一定矩阵”。作业发回来,老师居然用红笔把“一”给圈掉了。

  大学考高数,一从青海来的哥们学习特差,就坐在我后面抄,考完他对我说我做错了许多题,该约分的没约分,他都自己改过来了,仔细一问,他把偏微分符号都约掉了。

一分钟数学小故事

我的数学小故事

  世界上的一切,有时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有些不可强求,只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这也许就是随缘吧!

  2008年奥运会开幕了,我跟随爸爸一起去上海体育场观看奥运会足球比赛。汽车穿行在繁华的大上海,终于来到了体育体育场。

  一进门,我看到许多警察叔叔排列整齐地站在体育场门前维持秩序。爸爸问我:“这一条小路大约长200米,每隔5米站一名警察叔叔,那这条路上一共站了多少名警察呢?”我说:“200÷5=40名,一共站了40名警察叔叔。”谁知道爸爸说:“难道路的两侧只有40名警察吗?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情况要考虑?”哦,我马上明白了,原来我只算了一侧的人数,还没算两端,应该是(200÷5+1)×2=82名才对。

  我们继续向里面走,看到很多人在选购奥运纪念徽章、钥匙圈、拼图等等。我们挑选了5个奥运纪念钥匙圈和2套拼图。一个钥匙圈5元,一套拼图20元,爸爸拿出一张100元让阿姨找钱,恰巧那位阿姨的计算器找不到了,阿姨和爸爸让我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钱。我拿起笔在纸上列出了算式:5×5=25元,2×20=40元,25+40=65元,100-65=35元。原来爸爸买这些奥运纪念品共需要65元,阿姨应该找回35元。阿姨验算了一下,确定我的计算是正确的,就找给爸爸35元钱。看来,正确学习计算真的很重要,如果计算错了,那岂不要找错钱了!

  通过去上海体育场发生的这些事情,我决定以后更要认真学习数学,因为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学好数学,生活将会丰富多彩!

神秘的数字-经典数学小故事

  自从人类产生起,我们的祖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为了计数,表示多少个劳动产品,又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发明了数字,他们根据人的左右耳,对称的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两只不畏严寒的足,抽象出了这个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特殊数字-2。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只是2的初次显圣,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它那神奇而特异的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看起来极为变通而简单,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揭开它那神奇的面纱,看看它的真实面目。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为了研究自然变化的规律,便采用了天干,地支,2种顺次成双成对相结合的方法记载年和日,它以六十年(或日)为一个周期。在自然现象中,天与地一对,阴与阳成双,还有风与雨,雷与电,高与低,长与短,宽与窄,深与浅,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无生命物质与有生命物质,植物与动物等等,它们都是2在不同现象中的化身,也构成了对称式的事物的性质进行比较的不同方式。

  在空间中,过两个定点只能确定唯一的一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它们或者平行或者相交;平行给人以平稳,宁静,宽广等美感,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规定了各自的正方向,原点及各自的单位,则它是一个二维射影坐标系,它能使抽象的射影变换具体化,直观化;如果这两条相交线互相垂直,正方向,原点不变,两条直线上的单位长度相同,那么这两条相交线就摇身一变成了特殊的二维射影坐标系,即二维欧氏空间-笛卡尔坐标系,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十字架啊!它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像基督教中那种迂腐的十字架,使人们走向岐途与无知。它巧妙地使平面点集与有序实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代数与几何搭起了鹊桥,使解析几何得以产生和发展,又可建立复平面,使有关的向量的运算变得简单而易行,也为数学的统一美增添了新的风采。

  作为自然数中的一个成员-2,在数学天地里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优点和令人难以捉摸的规律。它是自然数1的唯一邻居,后继数是第一个奇素数3,后继数的后继数4又是第一个不是素数的偶数,而2却是一个唯一的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二加二,二乘以二,二的二次方,神斧天工竟有共同的结果4;一个实数的平方总是非负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总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一对数;两个正数的和除以2称作算术平均数;两个正数的积的平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总是有2个根,或实或虚,或等或不等,可由判别式判断。在这里都有2的神秘影子,它起着某种奇妙的作用,如果成对的自然数的积顺次构成的列12,23,34,(n-1)n,变成由每一项的倒数构成的倒数列1/12,1/23,1/34,1/(n-1)n,那么要求它的前几项和似乎很困难,但是如果发现每项都有一个共同点,即1/n(n-1)=1/(n-1)-1/n时,那就是每项可以写成分为两个数的倒数之差,这样,前几项和的求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其结果为Sn=1-1/n,在这里,2既是秩序美的潜因,又起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采用十进制进行计量,采用六十进制计时,而谁又能想到最有发展前途的是二进制,它只有两个元素0,1,它的四则运算简单而明了,如1+1=10,它与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互化极其方便。数理逻辑就是在二进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式的化简,解逻辑方程都离不开二进制作向导,如果说没有二进制,那么电子计算机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也不可能在当今的社会中实现,卫星上天也是一句空话。可见2的某些规律给人们带来了多么有意义的启示和灵感,更为数学迷宫笼罩了一层神妙而朦胧的面纱。

  2在代数的世界里留下了神奇的足迹。有一位数学家风趣地说像评演员一样,如果在中学数学里评最佳定理,我就选勾股定理,二次三项式根的定理和棣莫佛定理。在这里二次三项式,勾股定理,棣莫佛定理都显现着2的光彩。勾股定理的整数解是最为独特的、典型的。因为对于an+bn=cn的不定方程,当n3时,找不到任何一组整数解,在这里2是神秘的荣幸者。棣莫佛定理是复数知识中最重要的定理,这里实部、虚部,复平面上的数组,都蕴含着2的本质。二次三项式根的定理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运用最多的定理,即就是二次三项式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整个中学数学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各类考试无把它作为命题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学家杨乐,曾在一次讲话中专门论述了为什么二次三项式的内容受到高考命题的青睐,可见二次三项式及其影响极为深远,人们对其爱好不同寻常,进而人们对2产生了更加神秘而奇特的想象。

  二元二次方程,几乎占据了中学解析几何中大部分内容,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它们的方程是二次方程,它们通称为二次曲线,这些曲线都是简洁的二元二次方程。二次曲线漂亮优美,二元二次方程对称优美。而其中的2则更为蕴意深刻,奇美无比了。

  在数学王国里,二项式定理是一个完美的定理。我们说以2成双,成双为对,成对才能闪耀对称的光辉,而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就显现出了奇美对称的特点。从杨辉三角上看就会显明地看到这种美的形式的壮丽,然而,一分为二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观点,而一个线段可以一分为二,我国古代就有人研究数列的极限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揭。

  在各门学科中,许多问题常归结为二个方面或两个问题,而且多数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的存在而往往是另一方面存在的前提。离开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从谈起。在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中最为普通的规律,它正是二和一的深奥组合,它囊括万物,包罗万象,是照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盏明灯;量变与质变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它有共性与个性,主要与次要之分;同一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有是认识的两个深浅不同的阶段;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观与客观也是一对矛盾关系。美学上存在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总是有着对立面的两个方面。物理学上有宏观与微观、引力与斥力、作用与反作用力、电场与磁场、正电荷与负电荷之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医学上也有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之分,生物学有同化与异化之分,化学上有有机物与无机物、金属与非金属、化合与分解、树枝的聚合与石油的裂化等。在语言文学上则更是不胜枚举,就拿方位词来说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之分。这些事物中,都无不存在两个方面,可见2处处存在,时时出现,2以某种天使般的能耐使事物显示出对称统一、和谐美的特征。

  2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深刻启示,使人类不断开创了美好的世界,然而它仍然是神秘的,也许它还会有更多的严谨和均衡的内在美尚未被人发现,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探索神秘的完美的目标和追求的信心。

数学小故事之受聘记

  小1子到分数王国来参加招聘考试,主考大臣看它骨瘦如柴,脸上已有三分不悦之色,冷冷地说:“我们这里是要招收有本领的高手,像你这样站着一竖、趟下去一横,于我们有何用处,你不如趁早回去,把身体养养胖再来。”小1子不慌不忙地说:“启禀大人,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貌不出众,可是我若到你们分数王国里来工作,那就有我英雄用武之地了!”“嘿!看你这么小小年纪,口气还真不小。”主考大臣说,“那就请你说说自己的本领吧。”

  小1子说:“我的拿手好戏是‘以一当十’!不,更确切一点说,在分数应用题中,不管所指的整体有多大,我都可以以‘单位1’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会给小朋友们解答分数应用题带来极大的方便。”停了停,小1子接着说道:“在工程问题中,我的作用就更大了,像‘一件工作’、‘一项工程’、‘一堆煤’……都可以由我小1子来代替。”

  主考大臣见小1子说得句句在理,脸上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为了进一步考查小1子的应变能力,大臣追问道:“如果车站有批货物是45吨这个具体数值,这样,你这小子就要靠边站了吧?”小1子说“不!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可以用‘1’来代替45吨的。不过,由于小朋友受习惯解题思路的束缚,看不到我的作用。因而把这种题目的解法复杂化了。常常是这样算的:45÷(45÷10+45÷15)。其实,这种算法与

  就简单得多了!”说到这里,小1子意犹未尽,进一步补充道:“我小1子不但在解答分数应用题中一马当先,就是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主考大臣听完小1子的答辩,乐呵呵地捋了捋胡子说:“小1子,你人小本领高,我们录用你了!”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好学的小牛顿数学故事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一个叫牛顿的婴儿诞生了。小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不到三斤重。接生婆和他的父母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不足道的小东西,长大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牛顿才回到母亲身边。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她资质平常,成绩一般。当时,学校里面按照成绩的好坏给学生排座位。成绩好的孩子坐在前面,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依次排在后面。而牛顿呢,由于成绩不好,总是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座位。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还欺负牛顿,用脚狠狠地踢他。这些事情给了牛顿很大的刺激,他从此发奋图强,认真学习。牛顿的成绩很快就上升了,座位也逐渐前移,不久就移到最前排的座位。

  牛顿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水钟、折叠式提灯等等。有一次,牛顿家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了,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

  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

  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数学小故事:三个年轻人

  亚当、布拉德和科尔是三个不同寻常的人,每个人都恰有三个不同寻常的特点。

  (l)两个人非常聪明,两个人非常漂亮,两个人非常强壮,两个人非常诙谐,一个人非常仁爱。

  (2)对于亚当来说,下面是说法是正确的:

  (2a)如果他非常诙谐,那么他也非常漂亮;

  (2b)如果他非常漂亮,那么他不是非常聪明。

  (3)对于布拉德来说,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3a)如果他非常诙谐,那么他也非常聪明;

  (3b)如果他非常聪明,那么他也非常漂亮。

  (4)对于科尔来说,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4a)如果他非常漂亮,那么他也非常强壮;

  (4b)如果他非常强壮,那么他不是非常诙谐。

  谁非常仁爱

  (提示:判定每个人的特点的可能组合。然后分别假定亚当、布拉德或科尔具有仁爱的特点。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会出现矛盾。)

  答 案

  每个人都恰好有三个特点。因此,根据(l)和(2),亚当具有

  下列四组特点中的一组:

  诙谐,漂亮,强壮

  诙谐,漂亮,仁爱

  漂亮,强壮,仁爱

  强壮,聪明,仁爱

  根据(1)和(3),布拉德具有下列四组特点的一组:

  诙谐,聪明,漂亮

  聪明,漂亮,强壮

  聪明,漂亮,仁爱

  漂亮,强壮,仁爱

  根据(1)和(4),科尔具有下列四组特点的一组:

  漂亮,强壮,聪明

  漂亮,强壮,仁爱

  强壮,聪明,仁爱

  聪明,诙谐,仁爱

  根据上面的特点组合并且根据{(l)两个人非常聪明,两个人非常漂亮,两个人非常强壮,两个人非常诙谐,一个人非常仁爱。},如果亚当具有仁爱的特点,那么布拉德和科尔都是聪明而又漂亮的,亚当就不能是聪明或漂亮的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因此亚当不具有仁爱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特点组合并且根据(l),如果布拉德具有仁爱的特点,那么亚当和科尔都是漂亮的,布拉德就不能具有漂亮的特点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因此布拉德不具有仁爱的特点。

  于是,科尔必定是具有仁爱特点的人了。

  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中一人的全部三个特点,以及另外两个人各有的两个特点。由于科尔是仁爱的,所以亚当是诙谐、漂亮和强壮的;布拉德是既漂亮又聪明;从而科尔不能是漂亮的,所以科尔是既聪明又仁爱的人。

趣味数学小故事

  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3.”0”、”1”之争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4.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5.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6.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阿凡提巧治坏地主数学小故事

  有一天,阿凡提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来到田边。他四处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两位给地主巴依老爷干活的佃农。阿凡提忙问:“两位朋友有什么事吗?”其中一位农民说:“阿凡提,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想来请教你。”然后这位农民就把这个难题的由来讲了一遍。原来,这两位农民被地主巴依老爷雇佣干活,眼看到发工钱的时候了,地主却打起了坏主意。他和账房先生一计算,要给这两位农民各20块银元。地主心里非常不乐意,仿佛拿走他的钱就像割他的肉一样。于是和老婆一起想出了个主意,要两个农民明天早晨割

  亩麦子,一点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明早八点之前,巴依老爷要亲自检查。如果严格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就发工钱,而且还给回家的路费。如果完不成任务,工钱就一分不给。两位农民没有上过学,自然不知道1/2-1/6-1/12-1/20-1/30-1/42亩麦子到底是多少,正在发愁的时候,正好碰见了阿凡提,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阿凡提听完,笑了笑说:“两位朋友不用担心,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去办,保证能拿到工钱,而且还能赚取路费。”阿凡提讲完,把两位农民叫到眼前。悄悄地把解难题的办法告诉了两位农民。两位农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对阿凡提千恩万谢。

  第二天早晨,巴依老爷和老婆一起来到地里检查两位农民任务完成的情况。巴依老爷以为两位农民这次肯定一分钱都拿不到,所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可是走到地边却发现麦子正好割了1/7亩。两位农民说:“老爷,你的任务我们已经按时完成了,你也该给我们工钱了吧!”巴依老爷没办法,只得叫账房先生给了农民工钱。小朋友,你知道1/2-1/6-1/12-1/20-1/30-1/42有什么简便方法计算吗

  我们可以看出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所以原式=1/2-1/2+1/3-1/3+1/4-1/4+1/5-1/5+1/6-1/6+1/7=1/7。所以两位农民要割1/7亩地。解这类分数题目关键在于拆分,然后消元,实现简化的目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数学小故事,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主持人的开场白怎样说

数学小故事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