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以德育德心得体会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淡化了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较少注重中学生心理倾向、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导向与塑造,从而导致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和落空。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进步,更要关心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要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安乐家庭过度的“保护”和“期望”、现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增长带来种种新的社会矛盾,都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剧了代际之间人们沟通的困难,这些都给学生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刺激。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导致心理上的焦虑、苦恼和失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直至厌学;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要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献献爱心,提高自我”,“美化校园,净化心灵”等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化雨,尊重、关爱后进生
俄国十九世纪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这句话揭示了热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班主任而言。热爱后进生才能化解他们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很对立的情绪,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上一届我班李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自信心是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具有了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应逐步帮助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心:时刻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能客观地对待自我。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追求力所不及的过高目标,也不低估自己,对力所能及的目标不逃避、不推委;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就增加了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也就想着去做好另一件事;对学生的优点和做法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从心理上认为“我行”;同样,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败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而是提倡对学生自身发展采用纵向诊断性评价,通过谈心、座谈、写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对比,肯定进步之处,找出不足,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让道德教育这颗美丽的种子,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得以生根,发芽,进而在我们学生的心中开出更多,更美的花!
道德教育心得体会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本身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理解的微笑,信手拈来,俯拾即是。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
严格要求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自管,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我们平常会遇到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情况多样,有的是做了忘记交,而有的则根本没做,刚开始时也许只有一个没做,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时间久了,就会有很多的同学不做作业,连平常的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个班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很有问题。若一开始,就设法让没做作业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补做,你的态度强硬认真了,以后不交作业的现象也就可以杜绝了。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老师要对要求的落实做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可以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理解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回到自我内心的世界,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有意识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识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师生间的互相交流虽然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交流的主体。因为学生既不是单纯接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忽视这一点,交流就失去一方,也就不成为积极的交流了。因此,作为握有交流主动权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到极致,进行一种持久的和谐的师生交流。
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德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素养深刻影响着自身未来的发展。所谓德育是指:在教育阶段进行一定的素质与品德教育,进而影响个人行为的过程。
一、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专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社会的认知尚不成熟,排斥教师与家长给予的引导。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跟风、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这就指出,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与文字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的传播与指导。而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中专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德育教育成为中专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中专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语文课程的特色,使得语文教学变得随意自然,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此特点,中专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致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无法开展。随着新课改教育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而目前,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收效甚微,学生缺乏积极参加学校德育教育的意识,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教师对于德育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三、中专语文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
1.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理解不深刻
学生处于叛逆期,对于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在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专生采取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其次,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将德育与教育结合起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德育的教育理解不深刻,致使中专生本身产生了对知识的辨别吸收,在课堂上,自主删除了德育的教育部分。
2.教师教学缺乏德育教育
中专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耐心。另外,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只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品格素质方面的教育。中专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为是一种教学额外的教育。所以,教师本身不重视德育教育,没有将德育与教育联系起来,采取了避之不提的态度。此外,语文的教学是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科目,而中专语文老师忽略了语文教育对中专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造成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学校无法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现代中专学校的竞争力,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所以,中专学校注重学生自身专业科目的学习及成绩,对于学生本身的德育教育莫不关心。学校为了完成教育部给予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致使学校无法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四、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深中专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中专生因为处于叛逆期,对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具有排斥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及教师,要时刻注意中专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教育,进一步改善中专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态度,使中专生逐步接受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文化,认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内在魅力,进一步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修养,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使中专生自身的综合实力产生质的飞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德育与教育结合
语文的教学是在传授语言文字基础上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传播,所以,语文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中专生通过学习语文等有关的科目,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专生不仅可以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加自身的阅历,了解我国不一样的文化,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所以,中专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参加德育教育。此外,中专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使中专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对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进一步对中专生进行爱国教育,使中专生本身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另外,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变换授课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己亥杂诗》一文时,可以与《病梅馆记》相结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写作的特点,讲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重视中专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地方,所以,作为中专类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中专生属于特殊的一类学生,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很肤浅,但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中专类院校在完成教育部门给予的任务外,还要注重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中专类院校增大教学安排中德育教育的时间比例,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我国的文化,同时进行自身的品德学习,增强自身的品质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中专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满足国家需要。
五、总结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我国对于中专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对于中专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文字的教学,还要注重对中专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使中专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中专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建立健全的人格。通过对中专生的德育教育,使中专生成为全能型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我认为,德育工作就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而在整个德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德育和学生的德育一样重要,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要求别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语言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得做学生的表率。无论在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都要站在学校大局的高度。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体现我们工作的特殊性
尽管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存,我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等,都将会影响到无数家庭的未来希望。
2、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从职业道德和工作需要上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依法执教,以德从教。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法制国家了,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一纲六法二条例》特别是其中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等、《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关于教育的讲话。
2.2爱岗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热爱她,努力工作,寻找快乐,积极进取,作出优异的成绩。
2.3关爱学生。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现行情况下,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从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
2.4严谨治学,加强业务进修。教育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不学就要落后。昨天的知识已经不适应今天教育了,昨天的方法同样变老化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5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无论是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团结好教师,团结好学生,用集体的智慧,用大家的头脑完成工作。
2.6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怎样做人。一个老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今天的教师要塑造全方位的新形象,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学业务工作,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强化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夯实德育教育加强学生修养
一个学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德育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及创造精神,夯实德育教育,引领学生弘扬正气,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是茶业口镇中心小学始终坚持的办学思想。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德育养成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墙壁广阔的空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学楼一楼门厅上面的墙壁上,用四大板块呈现给学生的是“大爱莱芜善行义举‘四德榜之’职业道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家庭美德模范、个人品德模范”,教师、学生的言行同时上墙,共同监督、共同成长。门厅两边的墙壁上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学校编制的校本课程《小学生养成教育三字经》,通过朗朗上口的儿童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图案,让养成教育融入到每一位学生当中,学生用习惯规范自己,成长自己。二楼楼道口的墙壁上展现给学生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让学生通过诵读,知道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内涵所在,耳濡目染的感受到读圣人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道德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巨大魅力,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重视课间娱乐活动,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每天一小时的阳光运动是学生由厌学到快乐学习的一剂良药。每天让学生统一活动后,每个班级还在自己的活动区域进行着自己的项目活动,跳绳、转呼啦圈、棍棒操、踢毽子、跳小兔舞、这些都是小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学生在快乐的运动过程中得到了意志锻炼,得到了体能发展。每天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开展阳光教育活动,从班级抓起,提升了德育发展速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进取向上,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
三、重视当地资源优势,强化德育实践活动
茶业大地人杰地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每年的清明节,风雨无阻,学生都要去汪洋台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卫士李隆春的故事,为廖容标养育长子的红嫂刘福英以及刘氏父子的动人故事都让学生潸然泪下。在学生优越的现实条件下经常接受红色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唤起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从德育教育抓起,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内涵去享受德育教育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自身修养。
道德教育需从行动中抓起
提起中国,人们难免会想到诸如“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美称。自上古时期黄帝一统中原,到现在五千年多年的历史中,民族繁衍,文化兴盛,经济升华,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华夏文明,其核心便是“道”和“德”。而如今,国民素质却日益低下,没有人否认现在的社会文明正遭遇着严峻的考验。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不断地侵蚀着社会这个脆弱的机体。
杭州“公交掌掴门”事件便是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敲响了警钟。校园,本是一个知识与文明汇聚的圣地,然而在这样一种神圣的氛围下,向世人展示的却是满墙的涂鸦,遍地的垃圾,满口脏话的学生。再看看那些年迈的长辈,可以说他们是没怎么接受过教育的,他们也不知道诸如“文明守纪”这一系列准则,但他们不会出口就是脏话,不会乱扔垃圾,更不会“心血来潮”在墙上进行“伟大创作”!那他们懂得什么?他们只是懂得礼貌待人,友爱互助,遵纪守法这些最最基本的常识罢了。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常识学生也都懂,而且懂得不比那些年老的长辈们少,是啊,这些,每一个学生都懂,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做到了吗
倘若他们做到了,那那些“美丽”的墙上涂鸦和距离垃圾桶甚至不到一米远的垃圾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一纸空文?所谓的“文明守纪”说说而已?难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到最后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是当今教育的缺陷!对于对以后有深远影响的“道德教育”,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死记硬背知识来应付考试,但在现实生活中,谁又会将那些天天挂在嘴边的东西付诸于行动中?这些趋于“形式主义”的道德教育真的能让那些日后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吗?如果说能,那么十五中秋夜三亚海岸线垃圾成吨又是怎么回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那么少年不文明,谁又能保证国不堕落呢?所以说,道德教育需从行动中抓起。
浅谈德育
近日,于再清的“德育说”在国内体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各媒体、记者对此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德育,撇开别的不说,它确实有重要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德才兼备,才为正品,有才无德,则为危险品。”可见德育的必要性。现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注重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周洋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坛人才,对她进行德育无可厚非。只是,让这么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展示了自己才能而获奖后接受必须先感谢国家,再感谢教练,等感谢完一大堆人物后,才把父母放在最后的卑微位置上的德育似乎有些变味。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洋感谢父母,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何错之有?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是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倘若进行了所谓的“德育”后,每个获奖员都是满嘴“感谢国家”。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有理,实在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意。这种德育,还是摒弃为好,别让我国运动员得奖后满口都是空话、套话,这具公式特色的话。爱国、感谢国家是必要的,但这得要出于真情实感,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德育,这就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了。
在我看来,德育应注重人性化、真实化、时代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相符合。比如,你对一个刚做坏事而坐牢的人进行德育,你硬是要他过多几天要成为雷锋式人物,这必定是要闹笑话的。而“真实化”与“时代化”常联系在一起。曾经,有小学生对《西游记》提出质疑,认为这小说情节太假,太千篇一律了。作为老师则立即对其进行德育,说作者的地位高,我们要尊崇他。像如上“伪德育”现象屡见不鲜。
德育,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从先秦至现在,千百年前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虽从古至今都存在,但每个时代却有不同的含义及措施。
因此,德育应着眼于现在,立足社会,真正地发挥德育的作用,让其与人才教育一起在文化大观园中争芳斗艳。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一、健全人格品德从小培育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小学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对他们的成长就会受到伤害。小学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小学生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小学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对小学生进行早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小学生工作做好。二、良好道德行为用德培育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这个时期品德教育,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学校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学校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学生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学校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良好道德情感用情培育“学校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小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学生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简而言之,学校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情感渗透是小学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爱心滋润用爱培育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学生,把小学生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校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家长尚且还需感化,更何况孩子呢?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小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小学生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学校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学生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
五、高尚情操用榜样培育树立身边的榜样,把对自己被关怀和爱的感受转化为关心他人爱他人的实际行动。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给小学生一些良好的榜样和范例,能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动机,并能用积极的行为去影响他人。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利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好人好事或小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去启发他们,激励他们。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小学生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小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小学生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小学生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学生道德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小学生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重视道德教育
同学们,知道什么叫道德教育吗?今天我也是看了书才知道的。所谓“道德教育”就是指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主要就是关于一个人道德方面的内容。
现在社会虽然富裕起来了,但是一些现象却让人看了十分气愤:比如,一些人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被诬陷,最后还要赔偿大量的钱财。所以很多父母就开始教育孩子在路上看见老人跌倒千万不要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一些老人是十分没有道德,但如果祖国未来的花朵页没有素质,怎么办
浅谈德育之重要性作文
高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人生十分艰苦的阶段,更是培养人的德育,磨炼人的意志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了迎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广阔的人才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修身勿拒细微……”、“谨以修身,静以养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后盾,一经困难、挫折与失败就灰心丧气,是不成气候的。同时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热爱本质,积极工作,努力地做到为人民服务,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普通的售票员李素丽,她不谓岗位的平凡,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因为这种道德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而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即使他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能竭城以赴,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丧失社会价值。
每次在学校举行重大会议上,陈校长都会告诫同学把握机遇,人生的道路还遥远,需要自己去努力前进,要靠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完成,既然到学校就应该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为自己定下什么样的目标。或许有的同学因为来到这所普通高中学习,因而看低自己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同学们呀,不要在乎学校的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自己好好学习,在哪里都一样,坚信自己的信心后想要什么样的未来都可以。
人生山高高、路漫漫、水长长、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人们美好的幻想罢了,而实际上的人生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到处都布满荆刺,这就是人们所谓的“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吧!”
学校在德育方面也常作详细的宣传,在学习方面强调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朝理想的天空翱翔,同时一个人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能力创造性进行学习和工作。当今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花了太大的代价来弥补,而没有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来获得一切,反之,那些贪图金钱的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作长远打算,为了贪图钱财的人甚至可以用无辜的性命来换取,用弱小的生命去获得一切。就在封建社会时期,那时的人们过着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生活,那些富有的地主家庭便会以掠夺的方式来压迫平民百姓,穷人家庭为了生存只得向富贵家庭借取所需产品,由于家庭的贫寒,生活的艰辛无法偿还家庭欠下的债,于是并将其自己的子女用来抵压债务,有的子女是被迫用强制的手段而毁了自己的青春,她的人生就这样消失了。有的子女虽然没有强制性的压迫于她但到了抵债的家庭都是过着一种奴隶的生活,自己不愿意过的那种生活,可见一个无道德素质的人是多么的可耻,多么的坠落于社会,这样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丧失社会价值。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个知识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
所谓一个知识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就是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干的疯子,他们虽然看上去是一个极其丑陋、没有才能的人,然而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许多做人的道德论懂得多,当他们在某家房屋前睡着或坐着,主人来时看见就很凶的吼着让他离开此地,此刻的他只是用那种期望的眼神望着主人希望可怜可怜他,然而那只是他们的幻想罢了。事实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没有多大的学问,至少懂得那主人吼时那张凶狠的脸是瞧不起自己的。因为自己懂得做人的原则,都是那些高尚的富贵人瞧不起贫困的人,就像封建社会时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一样,根本不拿农民当人看,所以只有自己用明白的心走出自己不该留下的这块地主。反之,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就是一个已经走火入魔,无法再挽救的人,不管你怎样教育,怎样挽救,想方设法把他从死神中挽救出来,然而时间不倒流,就像那些吸毒的人,已达到晚期没有挽回生命的余地。此刻哪怕想尽一切的办法来教育,谈论有关吸毒危害身体健康的话语,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不能用道德来弥补了。
做人应该知道如果一个在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能够在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身潜在的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那么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综上所述,一个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随时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只有具备这样的行为,自己才拥有美好的未来与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