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点优化万能句式
2015年作文指导:高效提分技法
中考作文中,大多数考生的语言很平淡,因此一旦有语言出众的作文出现,必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这就是文采飞扬法的妙处。
文采飞扬有三招: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神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
(4)长、短、整、散句交错运用,使文章有文采。
(5)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能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
(2)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能使用排比句,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
(3)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
(4)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就不太会产生美的感觉。
3.文句有意蕴。
(1)形象表达。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都颇有意蕴。
(2)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身为'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身为'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3)留有余地。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60分)
作文一题目:以心灵温暖心灵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1年3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旅游日当天,在徐霞客开游地浙江宁海,多家机构联合举办了"2011年百所高校大学生寻访徐霞客足迹"活动,参与者亲身体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自幼好读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立志要"历九州,登五岳"。他22岁开始出游,在30多年的徒步旅行考察中,备尝艰辛,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观察所得,按日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具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考题解析
备选题一:"以心灵温暖心灵",这个命题作文是一个走情感路线的作文题,很有"将心比心"的味道。题目中的两个"心灵"含义相同,都是指人的感受、精神,但也有区别,前者是施动者,后者是受动者。题目强调的是"温暖",含义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关爱,使他人感到温暖。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就可以围绕主题选择写作材料了。
"以心灵温暖心灵"选材的范围很广,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身边事,抒身边情。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挖掘普通人之间的感动,描述平常生活之中的真情。凡是与"爱"有关的材料都可以选用:父母之爱、朋友之情、老师的关心、陌生人的帮助等。无论选择怎样的材料,只要能突出"心被心感动"这样的主题就可以了。
"以心灵温暖心灵"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真实,真实才能感人,要想使文章所抒之情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找准情感的着陆点。这样,情感的真实性就强了。
备选题二为材料作文,从所给材料来看,审题立意上没有为难考生,要求是"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的要求使考生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徐霞客精神"是什么精神?志向高远、不怕艰辛、知行合一等,只要没有脱离徐霞客精神的范畴,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写作,大胆地表达。但是,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善于叙述,就写记叙文,用细节去打动人;善于抒情,就写抒情文,用真情去感染人;善于议论,也可以穿插议论,用道理去折服人。总之,不能写出文体不明、"四不像"的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真实的情感、个性的表达,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语言太过于平实,很难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作文时要努力摒弃那些司空见惯的"说话语言",尝试用有独特视角的"个性语言"。在文章的关键部分,如开头、结尾等环节,要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尽量让你的文章流光溢彩、文采飞扬。
佳作赏析
以心灵温暖心灵
吉林一考生
是谁,坐在月宫里的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冶的芳华?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地书写了人间的风花雪月,一声叹息、一抹眼泪、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的眷恋?是谁在用心灵温暖心灵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黑夜渐渐拉下了它那黛色的帷幕,月亮悄然升起,照耀着家乡缕缕的炊烟,月光却再也不忍心照着姐姐那憔悴的脸庞。破落的家境,或许也只有月光还愿意光临,就这样,姐姐的眼睛也随着黑夜的降临紧闭了起来,而灵魂却追随着月亮到了脱离贫苦和病痛的天堂。
十年来,姐姐未曾离开过我,因为姐姐一直住在月宫里看着我,我在人间望着姐姐。或许这样可以让心灵温暖心灵吧!天上人间,天涯咫尺,隔着一川烟雨的距离,万千柔软的呓语,承载着四季如花的眷恋与柔情,在晨钟暮鼓中漫成天涯海角,相思不相见,怎叫人不断肠
亘古的氤氲,撩拨着我心上的断弦,前世今生的眷恋,凄美了三生石上的那滴相思泪,那暮色渐晚的黄昏中,是谁在翩翩起舞?我知道,姐姐睁开她那明媚的双眸来看我了。就是那样一双如水的眼眸,荡起尘世中的我多少叹息。等待月亮再一次升起,穿越苍山洱海,寻找生命中紧记的容颜。
姐姐坐在菩提下,我在红尘中。
心灵,在召唤。
她沉醉了我的双眸。
温暖,才知道。
思念是苦的,但思念又是甜的,因为,思念可以用来温暖心灵。
以心灵温暖心灵,爱没有尽头。
精彩析评
考场作文的本质是语言的炫示,本文语言极富特点,开篇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宁谧凄美的意境,"一声叹息、一抹眼泪、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的眷恋"。对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姐姐离世的追忆,采用疏淡的写意笔法,"亘古的氤氲,撩拨着我心上的断弦,前世今生的眷恋,凄美了三生石上的那滴相思泪"。细腻优美的文笔使文章充满了灵气,活灵活现的描写极其到位,散文诗般的语言若小溪流水般的流畅,考究的措辞让文章更精练,意境更高雅。
诗化的语言信手拈来并纵情挥洒,落花的凄美,月下的呢喃,展示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文中交错驳杂的长短句如婉约清新的词人在浅吟低唱,语意读来犹如九曲黄河,音韵铿锵,语势如奔流之水,韵味悠长。精心选用叠词制造唯美画面,诸如"柔柔""瑟瑟""潺潺""袅袅"等词语,清新自然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文章善用修辞,整散结合,音韵和谐,韵味十足,文采的展示怎一个妙字了得!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2015·嘉兴)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题目:____________,不仅仅是享乐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考生应先根据题目后半部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确定立意,补充完整题目。"不仅仅是享乐",这样的一个半命题,能使我们很容易想到关于成长的话题。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安逸的生活,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元素,比如艰辛的生活体验、挫折教育、成长发展的理念等。因此作文可以立意于此,寻找"享乐"之外我们更应关注的成长元素,以此为话题去展开写作。
作文写作技巧指导:8大提分点
亮点一:亮出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
谈生命的价值,题为《把握生命的脉搏》、《与生命同行》;谈社会的公德,题为《归来吧,良心》、《同心灵一个共振》;谈审美取向,题为《美,在于发现》、《美是一种透明的情怀》;谈读图与读文,题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读图,大众文化的需要》,如此等等。总之,题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必须为之推敲再推敲的重要领域。
亮点二:亮出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万事开头难,也许正因为难,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去为之琢磨。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题记点睛,用名言开门见山……
例如作文:《忘忧草———人类的悲哀》的开头:若世上真的有忘忧草,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在辉煌世界文坛上,有多少璀璨的明珠都放在了“忧愁”这座伟岸的丰碑上,然而,仅仅一颗忘忧草就会令整座丰碑瞬间化为灰烬。没有了仇恨,就不存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没有了猜忌,也不会有奥赛罗可悲的命运;没有烦恼,何来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没有了痛苦,又怎能听见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呻吟?……
亮点三: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同义词、反义词、俗语、成语的合理应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都是亮语言的好方法。
例如作文《月远,月近》的精彩语言:月光是月亮的长发,它长长地垂下,直垂到离人的窗台,拉近了千山万水的距离。月亦洒下冰冷的寒霜,薄薄地覆在汉节上,苏武轻轻拂去它,仰见明月,想象既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故乡。
亮点四:亮出层次
层次是文章的眉目。层次又是文章逻辑线索的外在体现: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分、总分总……总之,你的文章,要有你的思路标志——层次、段落。
亮点五:亮出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做到典型性: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必须是吻合观点的;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熟、俗、怪、僻的材料要避而远之。
例如作文《有志者事竟成》的材料:临池洗墨,磨杵成针,斧凿龙门,愚公移山;大禹过家门而不入,李冰胼手足而不息。大江东去,千古风流,有志者事竟成。
亮点六:亮出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帷幕。当帷幕拉上的瞬间,给读者(阅卷教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是文章结尾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题目呼应,与观点呼应,与开头呼应……用短句结束,用哲理收尾,用抒情结语……
例如作文《面对大海》的结尾:大海神秘吗?大海美丽吗?大海欢快吗?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会知道的。
亮点七:亮出标点
标点是文章的呼吸。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
亮点八:亮出书写
书写是文章的服饰。尽最大的努力展示你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
八个亮点,有的来自于平时的基础和努力,有的可以考试前自我提醒,还有的可以考场急就。展示你的作文亮点吧,它是你获得高分的基础。
学会提炼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议论文指导: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练习1、去恶从善
1、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2、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3、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练习2: 开拓
(1)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研发或改进工作,抢抓机遇赢得先机。
(2)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经营具有超前意识。
(3)敢为天下先,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3:爱:a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b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c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1、珍惜拥有:a 珍惜拥有的亲情。 B 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
例2、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课堂练习1:肩膀
(1)王选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2)李春燕用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
(3)洪战辉用宽大的肩膀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中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分解分论点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作文分论点训练
1: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
分论点2:
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
分论点3:
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
【分析】针对“让心底盛开一朵之花”这个题目,可以先化大为小,将题目的范围浓缩在“坚韧之花”这个小中心上,随后可以对此发问:“为什么要在心中盛开一朵坚韧之花?”作答如下:“因为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因为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因为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作答的内容就自然形成了分论点。依此类推,还可以让心灵盛开一朵宽容之花、奉献之花、智慧之花、理想之花等等,皆可追其原因,探其必要性。
二、寻措施
就标题或中心论点问一个“怎么办、怎样”等。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示例】追问“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存博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二: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存达观,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存奉献,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析】“寻措施”这种立论方法贵在要找到标题或中心论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让心底盛开一朵之花”这个题目,可以问一个“怎么办”,即“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接着可以对此寻求解决措施,当然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固然很多,但只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仅选取利于行文论证的方面来写。针对这个这个题目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处理途径。如“心存博爱、心存达观、心存奉献”这些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心底盛开一朵花”,自然这些办法和措施就形成了文章的分论点。
三、索结果
以标题或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
、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分论点二: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
分论点三:让心底盛开一朵自信之花,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
【分析】针对标题或中心论点求索结果,只需在这个前提下问一个“会怎么样”,随后对其进行回答即可。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这个题目而言,为了实践文章“小切口、大跨度、深分析’,的创作理论,便可以缩小题目范围,问“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会怎么样?”这样就将中心转化到了“宽容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上。这样其产生的结果有:“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等,这样分论点就自然形成了。
五、拓内容
拓展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在其中选取一个较为熟悉且已掌握了大量素材人(事、物),对其予以补充或者具体列举,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花。然后对宾语“花”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1:
国家危难时,二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国之花;
分论点2:
罢官遭贬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
分论点三:文学创作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豪放之花。
【分析】对“让心底盛开一朵花”这个标题,可以选取一人一事一物,随后对其从或纵或横的角度予以剖析形成分论点。如上例中选取了“苏轼”这个耳熟
能详的人物,从国家危难时的爱国、罢官遭贬时的乐观和文学创作时的豪放三个方面来组织分论点,显得既全面,又有条理性。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申论作文分论点写法点拨
通过最新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申发论述题是作文必考题型之一,基本都是最后一题。属于作文的主体部分,所占篇幅比重也最大,而分论点也很重要。中公教育专家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分论点的几种写法。
文章的主体要做到理证和例证相结合。理证法中常见的基础写法是原因或影响分析,建议用的优化方式是引言分析和效应分析,所以大家应在靠前多储备一些相关的名言和效应。像常见的破窗效应、贝尔效应、寒蝉效应等。适当的在写作中运用中一部分。比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国家兴旺繁荣。”这个分论点写一个分论点段落。国家能否兴旺繁荣,关键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慎言·御民篇 有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即国家发达与否在于民众富不富裕,国家太平与否在于民众高不高兴,国家兴旺与否在于民风是否正派。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乎国家兴旺繁荣。联系当前不难发现: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成绩优秀,但仍存在房价高、教育难、医疗贵、养老保障缺失等诸多“瘸腿现象”。这些问题的违反了“维持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加剧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国家兴旺繁荣。故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需加大对民生的各项投入力度,政策要落实的更加彻底。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像例证法的应用举例子。可以用写社会热点、经典故事、以及自身经历。比如围绕“建设主流道德,要求我们学习模范勇于担当的精神。”建设主流道德,要求我们学习模范勇于担当的精神。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小心刮坏路边停靠的私家车,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给私家车主,这中学生勇于承担的举动感动了私家车主。最美司机吴斌在异物砸碎前挡风玻璃,击穿腹部的情况下,手捂肚子,强忍剧痛,用自己生命的最后76秒坚守和完成了一名职业驾驶员的责任。徐砺寒、吴斌之所以成为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勇敢的担当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面对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勇于担当。因此,要大力弘扬徐砺寒、吴斌勇于担当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考生们平时写作可以多加练习。让自己的文章理证和例证相融合,论证方式多样化。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分解分论点基本模式
面对高考作文灵活、宽泛的话题题目,有些同学往往打不开思路,写不出新意,拿不到高分。关键是平时要注意锻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具体到高考话题议论文考生往往感到困难,感到无话可说,文章难以深入,但只要我们仔细地探索就一定有章法可寻,即都有它自己的基本模式,现在我们从议论文分论点分解的角度给大家提供几种模式。
一、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示例1:谈勇敢:
①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②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③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示例2: 以“肩膀”为中心,进行分解。
(1)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装载着幸福);
(2)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承载着快乐);
(3)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肩膀搭载着甜蜜)。
二、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爱:
①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②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③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例2:“人要有意气”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一、怎样提炼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如: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⑴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⑵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的目标无法实现。
例2: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对原因的追问,而是对“没有规矩”的后果的追问,是对“难成方圆”的解释)
例3: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城市的“脸”(即外显的给外人的整体形象)要美化。然后追问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环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例2: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有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中常见问题,好像只要写出三个分论点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是不是有重复、交叉,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在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实际上人生不仅仅有困境,还有顺境。可以用孟子的话来阐释意气,形成三个分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实在想用这三个分论点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为:⑴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3: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以“拥抱生活”为话题
提炼:话题“拥抱生活”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有奋斗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三个分论点不在一个层面上,是(1)和(2)导致了(3),即乐于为生活付出,有奋斗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为: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发现美的能力;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变恶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将话题扩展为一个句子:三国戏是一部“脸”戏(中心论点),再对宾语“脸”戏,进行具体分解,即得到三个分论点:⑴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的戏;⑵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诸葛亮的“脸”的戏;⑶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的戏。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具体分解,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值得说明的是:⑴没有明确的话题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话题隐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将观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提炼分论点;⑵在具体作文时,上述五种有时要同时用到其中的几种,如:广东考生一篇优秀作文,三个分论点为:洪战辉责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责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报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执著之心的天使。三个分论点运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种方法。
二、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这三条,每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这种毛病与我们说的层进式结构不同,如果用层进式,应该是围绕一个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谈。比如:提出问题:读书是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分析问题:读书苦在过程,乐在结果。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成败,而是自身的成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畏艰苦,化苦为乐。)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
⑴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读书可以明辨是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⑵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补知识;读书有助于工作;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读书可使老有所为。(可以修改一下:读书可使老有所长;读书可使老有所为;读书可使老有所安。)
⑷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确读书目标;要注意方法得当;要学以致用。)
⑸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乐在“学而有思”(知识的习得);读书乐在“每有会意”(情感的共鸣);读书乐在“学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从上面的论说提纲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回答“为什么”,因为针对对象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扣得住”,如果严格要求,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排得顺”的方面看,分论点之间是有并列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
议论文万能分论点
一、导入:
二、什么是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怎样提炼分论点。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
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
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练习1:志节操行
(1)志节是自我激励的法宝。
(2)志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的支柱。
(3)志节是衡量人道德品德的一杆秤。
练习2:中国人的气质
(1)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3:爱: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练习1:学会宽容。
(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3:手:确立中心:用双手播撒爱。
(1)用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
(2)用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
(3)用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例4:我是一株百合:中心:要开了艳丽的花,证明自己。
(1)(邰丽华)用坚强努力,证明自己。
(2)(魏青刚)用朴实真诚,证明自己。
(3)(尾山宏)用不懈追求正义的精神,证明自己。
练习1、去恶从善
1、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2、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3、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练习2:开拓
(1)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研发或改进工作,抢抓机遇赢得先机。
(2)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经营具有超前意识。
(3)敢为天下先,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2:谈意气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例3:珍惜拥有
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
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
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练习1:抓住今天
A.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时间。
B.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希望。
C.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成功。迎向风雨。
练习2: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①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③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练习3: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1、珍惜拥有:珍惜拥有的亲情。
珍惜拥有的友情。
珍惜拥有的爱情。
例2、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课堂练习1:肩膀
(1)王选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2)李春燕用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
(3) 洪战辉用宽大的肩膀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B、递进式分解
1、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例: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
(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
(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
课堂练习:谈风度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 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2、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
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课堂练习:嫉妒
(1)嫉妒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2)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3)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C、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适度的爱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课堂练习:如何估价自己
① 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D、辩证法分解: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
例:学与问
① 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
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课堂练习:走与停
四、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
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
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
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曰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什么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好比一个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为二(两个小论点)。先看这一半——瓜瓤红红的、瓜子黑黑的,尝了一口甜甜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向阳,光照好(夸张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瘪瘪的,尝了一口酸酸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这就是“分析”。这就是通过剖视,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我再强调一遍:考生朋友们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
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纠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锋的记忆,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师的记忆,考好高考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写下去,可以写到猴年马月,永无终期。高考议论文,决不容许“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平坦的草地看个够”;你必须骑上骏马,要么跃上高山,要么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前因——分“主观”和“客观”,客观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主观是“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样的”;后果——一分为二,有“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又可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说理之“网”就很快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烁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两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