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知识点
物理光学专题训练和解析
知识点总结
光的直线传播:影,日食、月食
影:影是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
本影: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
半影: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
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
日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的伪本影内,能看到日环食(画图,能更清晰地理解)
月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将月球反光面遮住,能看到月偏食,若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能看到月全食。——1.不存在月环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距离近,地球的本影区很长,月球永远都到达不了地球的伪本影。2.当月球全部在地球的半影区域时不会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减弱,因为光线能照到月球的整个半球面,只是,部分光线能照到而已。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线的性质(平行、发散、汇聚)。
入射光线保持不变,平面镜过入射点以垂直入射光为轴,转过角,则反射光线将转过,这就是平面镜的“放大”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做任意两条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做出其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做出虚像点,再补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全反射条件,色散
折射定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
全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度,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临界角:折射角为90度的时候的入射角叫临界角,入射角=临界角时,全反射发生。
例题1(确定平面镜成像的观察范围)
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完整的像,则需借助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就为完整像的观察范围
另一类问题是眼在确定的位置能看到物或像的哪些部分,对这类问题,应用光路的可逆性,把眼看做“发光体”,眼所“发的光”通过镜“照亮”的区域,即眼所能看到的区域。
为挂在墙面上的平面镜,地板S处
的人眼通过平面镜所能观察到天花板的
范围,做图表示
例2:(折射率与光速及波长的关系)
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频率不变,速度减小,由知,波长将变短,又由(,分别为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波长)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小,波长将越短。
2.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平行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练习
1.某人手持边长为6c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树走了6.0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A.5.5.5.0.4.5.4.02.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右镜8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A.24.32.40.483.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大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4.使用照相机拍摄清晰满意的照片,必须选择合适的曝光量。曝光量P可以表示为:
P=,式中为常数,为照相机镜头“通光孔径”的直径,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曝光时间,将的倒数称为照相机的光圈数。一摄影爱好者在某次拍摄时,选择的光圈数是8,曝光时间是s。若他想把曝光时间减少一半,但不改变曝光量,那么光圈数应选择。
A.4B.5.6C.8D.11
5.如图所示,空气中在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上的光,则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ABCD
6.如图所示,一段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棒,中间部分弯成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一细束单色光由MN端面的中点垂直射入,恰好能在弧面EF上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PQ端面射出。
①求该玻璃棒的折射率。
②若将入射光向N端平移,当第一次射到弧面EF上时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能否”)发生全反射。
7.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C边末画出),AB为直角边ABC=45度;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P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
A.从BC边折射出光束宽度与BC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大于AB边的长度
C.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边的长度
D.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
8.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R,R=r。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射出。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t,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n可能为
Bn可能为2
Ct可能为
Dt可能为
9.一束单色光由左侧射入装着清水的薄壁圆柱,图为过轴线的截面图,调整入射角α,光线恰好在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求α的值。
10.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度,斜边AB=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度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求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物理公式
一、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kg/)=
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开液体的质量
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W有/W总100%
功率P(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gh
: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
c:物质的比热容
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
:波长:频率
关于物理
巧记物理知识
在物理学习中,记忆必要的知识,非常重要。现介绍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初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采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洁: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公式记忆法:如记住了功的公式W=F.S,就有助于记住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6.单位记忆法:如记往了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就容易知道密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7.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
8.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9.顾名思义记忆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10.反义记忆法:如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磁场中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种电荷可独立存在,而两种磁极不可单极独立存在。
11.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由于受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12.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3.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记忆的方法,千法万法都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要活记活用,不可死记硬背。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呢?
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物理学习方法漫谈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怎样听好物理课
中学生学习物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物理课。怎样听好物理课呢
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能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看到的许多现象。同时,物理学又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与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关联。如:今天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汽车上的内燃机,是在物理学的热学理论基础上发明的。现代化电器的应用,则是物理学电磁理论研究的成果。至于现代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综合了物理学的力学、电子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学好物理、听好物理课,是为了适应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认识了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了。
二、听物理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要针对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听课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对新授课,不能只是死记概念和公式。而是要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才能做到理解它们而不是死记硬背。练习课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听讲时要注意如何将物理问题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要理解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维方法,要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生搬硬套、盲目模仿。上实验课,要理解问题是怎样通过实验来阐明的,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掌握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学会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有些问题在课堂上一时没有搞懂,要尽可能用看书学习、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已搞懂它,必要时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切不可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物理中考考点
物理量单位及符号
力(F)——牛顿(N)压强(p)——帕斯卡(Pa)
功、电功(W)——焦耳(J)能量(Q)——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电流(I)——安培(A)
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光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光的反射: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水面倒影,镜子中的像,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筷子放进水中弯折,放大镜或具有放大、缩小作用的物体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七色光,彩虹(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8,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凸透镜(远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焦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应用f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声速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速为340
4.次声波20Hz—人耳听觉范围—20000Hz超声波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人)音色不同
噪声: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妨碍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减弱噪声的方法:1.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
2.传播过程中减弱:种树,关窗,隔音屏
3.人耳处减弱:耳塞,头盔
热学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达到熔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无熔点,吸热,温度持续上升,内能增大达到凝固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无凝固点,放热,温度持续下降,内能减小
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只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测固体密度:先用天平测出质量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密度ρ=(V2-V1)
4.测液体密度: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V水的密度为ρ水=1g/c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5.扩散为分子运动;飞扬的尘土、液体气体的对流为物体运动
6.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开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2)质量,(3)材料,(4)物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做功,(2)热传递
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燃料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内燃机
1.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四冲程:吸气,压缩(机械能→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排气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
力学
运动和力
1.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任何物体都可作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
(4)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
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3.力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惯性: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1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平衡力,如:重力和支持力
12.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施受力双方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相互作用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13.重力:施力物体:地球。大小:G=,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14.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里)。作用点:接触面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16.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加轮子)、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同一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连通器: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6.大气压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7.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试验。其他:覆杯实验,瓶吞鸡蛋
8.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1.01×105Pa
9.沸点与气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10.体积与气压: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11.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浮力
1.施力物体:气体或液体
2.计算浮力大小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3.方向:竖直向上
4.物体沉浮条件
F浮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功和机械能
做功:有力有距,方向一致
不做功:有力无距(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有距无力(物体靠惯性运动)
力矩垂直(提着水桶向前走)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指做功的快慢
简单机械
1、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3.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跷跷板,定滑轮
4.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h
n为吊起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电学
电荷
特点:吸引轻小物体。如:头发,灰尘,纸屑等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电压
常用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的使用: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另外:用电器(灯泡)短路相当于一根导线,断路相当于断开
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三种电路:通路:连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
线连接起来
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注:电路中的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电阻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动态电路分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靠近下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两端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泡变亮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远离下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两端电压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两端电压减小,灯泡变暗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功率
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导体功率
原理:R=U/I,P=UI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电路时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远离
下接线柱处,保证滑动变阻器为最大阻值
3.电流表串接,电压表并接,正进负出
4.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
表示数,计算电阻阻值或功率平均值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相同)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U额相同)
插座:右图中:1火线2零线3地线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磁现象
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种类: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场: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
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地磁场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四指指向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北(N)极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
磁生电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s:千米k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kμμ
时间t:时h,分,秒s,毫秒,微秒μs,纳秒ns
1h=60μs1μs=103ns
质量吨t,千克kg,克g,毫克,微克μg
1t=103kg1kg=103g1g=103μg
面积S: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1
体积V:立方米,升L,立方分米d,毫升,立方厘米c
1
速度v:米每秒,千米每小时k
1
密度ρ:克每立方厘米g/c,千克每立方米kg/
1g/c
常用公式
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知识语文
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知识由查字典物理网资料整理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在一般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们走路并不觉得困难。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过于光滑,给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这样,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样使劲,向后蹬的力与摩擦力不平衡,后脚要向后滑,人就会跌跤。
挑重担的人走路为什么像小跑步
人在步行的时候,是左右脚交替着向前的,如果说得正确些,人的步行可以认为是一个接替一个跌倒动作。人在站立不动的时候,从人体重心引下的垂直线,总是在两脚形成的面积里,这叫做处于站立时的平衡状态。人在起步向前的时候,总是身体先向前倾,使从人体重心引下的垂直线越出底面,形成向前倾跌的趋势,接着立刻把后脚跨向前来维持新的平衡。所以我们说,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就是作一次一次的向前倾跌。这种倾跌趋势,跟人体的重量和跨出步子的大小是有关的。向前倾跌的趋势越厉害,迈出的那只脚,在着地时与地面冲击得越重,这样不但人要感到吃力,步子也不容易跨稳。挑着重担走路,等于人体的重量突然增加了许多,向前移步时的倾跌趋势就很厉害。缩小跨出的步子,可以适当减小这种倾倒趋势;迅速迈出后脚,可以防止真的跌倒。因此挑重担的人,走路的步子总是又小又急,这就成了小跑步了。还有,挑重担时步子短促,可以使速度均匀,这样担子也可以匀速地跟着人向前移动。如果步子又大又慢,担子就产生摆而不好挑了。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我们吸汽水是"吸"上来的吗
我们用吸管吸汽水,总以为是嘴把汽水吸上来的。其实不是,用嘴吸,只吸走了吸管中的空气,至于汽水嘛,那是大气把它压到嘴里去的。原来,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后,管里面的汽水受到空气的压强变小,而瓶子里(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压强是大气压强,这两个压强是不相等的,大气压强较大,就会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如果汽水瓶口盖一个塞紧了的软木塞,木塞中插着一根玻璃管,那末,你从玻璃管里吸汽水,至多能吸上一两口,就再也吸不到瓶里的汽水了。这个道理也简单,因为瓶外的大气无法进入汽水瓶,大气也就无法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不拔掉瓶塞,还能喝到汽水吗?虽然吸不上来,但能不能吹上来?对着玻璃管向瓶子里吹气是个办法。吹气,增加瓶内的气体,增加了瓶内气体的压强。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大以后,就会把汽水从玻璃管里压出来,这时,只要嘴不离开玻璃管,就能喝到汽水。往瓶里吹气越多,压强增加得越多,就可以顺利地喝到汽水。喝掉一些汽水以后,瓶内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降低,就喝不到汽水了。再吹气,又能继续喝到汽水。
车中的光学知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路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物理常识题训练
1.以下表述符合物理学家史实的一项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由实验得出B.牛顿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阿基米德不但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还发现了杠杆原理
D.托里拆利首先发现了大气压
2.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B.C.D.
3.关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小组合作科学探究B.重视实验分析规律
C.勇于实验勤于思考D.背诵结论题海战术
4.从这个学期起,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课,小刚同学很喜欢.关于他的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B.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5.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
A.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
C.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张和学说D.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
6.小明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买来一辆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车坏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角度,他应该
A.把车丢到一边,以免浪费学习时间B.将车丢到垃圾桶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C.把车交给父亲,请他将其修好D.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是否能修好它
7.被后人看成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的科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玻尔D.瓦特
8.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物理学家是
A.托里拆利B.牛顿
C.瓦特D.帕斯卡
9.“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是下列那个物理学家的名言
A.阿基米德B.牛顿C.伽利略D.爱因斯坦
10.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最早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科学家是
A.格里克B.牛顿C.马德堡D.托里拆利
11.以下哪位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A.牛顿B.普朗克C.哥白尼D.伽利略
1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B.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C.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D.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的运动定律
13.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科学探究中,要有交流合作精神B.实验时要制定好计划,还应做好实验记录
C.对问题的猜想,不能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D.在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不重要
14.下述物理史实中正确的说法是
A.第一个发现电磁关系的是法拉第B.第一个发现磁能生电的是奥斯特
C.最早研究磁偏角的是沈括D.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性应的是爱因斯坦
15.下列哪位科学前辈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16.下列物理学家的发现与之不相符的是
A.欧姆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焦耳揭示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C.法拉第揭示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奥斯特是世界上揭示磁能产生电的第一人
17.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将水银扫到地上,继续实验
C.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D.立即报告老师,协助老师及时处理
18.正是建立在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之上,才有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文明时代.这位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家是
A.焦耳B.欧姆C.安培D.法拉第
19.下列哪位科学家的名字作为了电压的单位
A.库仑B.伏特C.安培D.欧姆
20.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天文望远镜B.爱因斯坦--相对论
C.玻尔--量子力学D.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21.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牛顿有关的是
A.发现了惯性定律B.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2.我们今天能获得大量清洁方便的电能,主要应归功于下面哪位科学家以及他发现的物理实事
A.奥斯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焦耳:电流生热的规律
C.欧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D.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23.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A.科学探究的基础B.重大发明的基地
C.科学发现的起源地D.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24.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之间连线正确的是
A.哥白尼-万有引力B.伽利略-量子力学
C.牛顿-牛顿运动定律D.爱因斯坦-浮力定律
25.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
A.玻尔B.普朗克C.牛顿D.爱因斯坦
26.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27.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
A.米尺B.剪刀C.温度计D.天平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正确使用仪器的问题上进行了下列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要选择合适量程的仪器B.仪器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仪器使用前,一般要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D.测量某长方形的面积时,应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和宽
29.世纪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伽利略
30.如图是电热水壶,它的特点是热效率高,对水加热快,且水沸腾后自动切断电源.请你参照示例,写出电热水壶对水加热时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示例:
物理现象:壶口有“白气”冒出.
物理知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物理现象: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
31.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而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相对论,又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32.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和思索而总结出来的.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在一次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________似乎相等,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3.“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都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是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说的.
34.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为________.
35.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________的自然科学.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相对论.
36.物理是研究关于声、热、________、力、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
37.在探索宇宙、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的名字与其成就一同被载入史册,其中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点,而且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科学家是________.
38.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尊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当我们进行航天发射和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的计算时仍然以他的这些重大发现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39.科学探究有七个主要环节,即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________、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40.物理学中,为了纪念科学家对物理研究的贡献,常常把科学家的名字规定为某个物理量的单位.例如,名字作为电流单位的科学家是________,名字作为电压单位的科学家是________(请写中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示意图
F浮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3)、说明:
2.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ρ物=(V排/V)·ρ液=23ρ液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
4.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轮船和货物共重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2:2.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牛,方向为________。
3、公式法:F浮=ρ液gV排=G排液
例3:将体积是50c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0.8×103kg/)g取10N/kg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物理电学知识点
知识要点:
1、基础知识
对于电学综合问题,状态分析往往是解题的第一步,如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应分析其受力状态和运动状态;对于直流电路的计算,应首先分析其电路的连接状态;对于电磁振荡,通常需要分析振荡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状态。
2、电场知识点: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电场,静止电荷激发的电场是静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一般说来电场力对电荷要做功,在静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所以在静电场中电荷具有电势能。在静电场中引入场强和电势这两个物理量,来分别描写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只有深入地理解场强和电势的概念,才能加深对电场这一概念的理解。
静电场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场,在空间各点描写电场的物理量场强和电势,均不随时间变化。但是,在场中的不同点,场强和电势的数值一般来说是不同的,它是随着空间点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关于这一点在中学物理中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经常研究匀强电场,在这一特殊的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而一般的电场却不是这样,必须考虑场强和电势在场中不同点的分布情况。
电力线和等势面是分别用来形象地描写场强和电势在空间中的分布的工具。对于它们的性质及描写电场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电场的概念、形象的建立电场的模型和图象非常重要,而且对于解决很多电学中的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电场中一些概念的学习,如:电场力对电荷的功、电势能,应对照力学中的重力对物体做的功,重力势能来学习和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和运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力学问题。所以静电场的学习是对力学问题的一次很好的复习和提高的机会。
3、稳恒电流知识点:
这部分知识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等效思想,学会画等效电路图
课本中,在讲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所说的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是指等效电阻。在讲电池组时,所说的电池组的电动势
电池组的内阻也是分别指与所说的电池组等效的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谓甲与乙等效,是指在所研究的问题上,甲与乙的效果相同。在电路计算中,经常把一个电路,用另一个与之等效的电路来代替,这就是画等效电路的问题。一个电路用一个什么样的等效电路来代替,要根据讨论的问题的性质来决定。
(2)对理想化问题的处理:
对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采用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很多情况下可忽略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即降电流表和电压表均看成是理想电表;有时忽略电源的内阻;很多情况下,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但在有些情况下,却不能做这样的理想化处理。在题目中如果没有明显的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时,一点要仔细分析题意,来判断是否可以做理想化处理。
(3)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不考虑过程的细节,使问题得到简化,有关反电动势的问题比较复杂,是物理中不做要求的内容。直流电路中有关反电动势的问题,一般可避开反电动势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比较容易解决。养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掌握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对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4)从函数关系的角度来讨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物理公式,都是表示该公式中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变量之间存在这因果关系以及在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将哪个量当做自变量,哪个量看作是它的函数,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等等。这样研究问题,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有效地利用物理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防治简单的乱套公式。这样的分析方法,对解决电路计算的问题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4、磁场知识点:
磁场中各物理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比电场中要复杂,要很好地掌握判定电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右手螺旋法则和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的方向的左手定则,必须很好地树立空间立体观念,并能根据需要将立体图形改画成适当的剖面图,实现立体图形平面化,以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要很好地掌握洛仑兹力的特点(总与磁场方向垂直,与速度方向垂直,因而对运动电荷不做功)并能结合力学的基本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掌握安培力的特点,并能结合力学的规律解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的问题。
在学习中要与电场对比,了解研究场的方法的共同点,但更要注意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
5、电磁感应知识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用来确定感应电动势普遍适用的规律,必须深刻的理解它的意义,熟练的掌握它的应用。对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应注意:A、明确磁通量f、磁通量的变化量Df=f2-f1、磁通量的变化率Df/Dt,它们各自的意义,尤其是要注意它们的区别。B、它的研究对象是一闭合回路,即用它求得的是整个闭合回路的总的电动势,用它来确定某一段电路的感应电动势,一般说来是很不方便的。C、由于在中学阶段我们只会计算在一段时间内磁通量的平均变化率,因而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e=nDf/Dt求得的是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应当指出,后两条并不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前面已经说过,它是用来解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普遍适用的规律。这种局限性只是由于中学阶段我们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知识不足造成的。
(2)对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时,可用公式:e=Blvsinq来计算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对于该公式应注意:A、公式中的B,一般说来是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如不是匀强磁场,需要求导线所在处的各点B的大小相等;导线与磁场B的方向、与导线运动方向都垂直,如不垂直时,需将导线在磁场B的垂直方向,速度v的垂直方向投影,式中l可理解为这个投影的长度;一般说来,要求整个导线平动,即各点的速度相同,如导线在磁场中转动,导线上各点速度不相同时,应先将导线(或导线在与磁场垂直、与速度垂直方向的投影)分成很多小段,认为每一小段上各点速度相同,再求各小段速度(在空间上)的平均值,式中的v既是上述的平均值;式中的q是v与B之间的夹角。B、该公式求得的是一段导线上的感应电动势。C、公式中的v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度,e为该时刻的即时感应电动势,若v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e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在中学阶段,求某段导线的感应电动势,求即时感应电动势,我们必须用公式e=Blvsinq。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用能量及其转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中,要特别注意用能量及其转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A、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楞次定律是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或者说,它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可以将楞次定律理解为:感应电流总是反抗产生它的原因。如反抗原磁通的变化、反抗导体与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反抗原来电流的变化(自感),其实质都是要求产生感应电流的外界因素做功,从而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B、在解决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中,注意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即可使问题得到较简化的解决,又可加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
6、交流电知识点:
关于交流电的初步知识,主要有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和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变压器的原理及电能的输送。交流电的问题实质是电磁感应和电路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分析交流电问题,应运用电磁感应的规律和电路分析知识。
物理会考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力学
一、力:力士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
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三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三、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⑴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⑶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四、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ρV,V=4πR3/3
第五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
2、推论: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例: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八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1/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九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微安uA;(4)1A=103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I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
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l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
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
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
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
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
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108;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X1015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B角,入射角为90°—9,反射角为90°—9)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
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
9,反射光旋转29)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
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口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至V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
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
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
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
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
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I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
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
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
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
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