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以下分别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实验课等七个方面,谈一下学习方法的常规问题。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且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1。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作息时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我会给自己列一个作息表,定好学习计划,然后根据作息表学习。因为,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时间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惰而放慢脚步,我们必须自己去追赶时间。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学习,适当的休息也是十分必要的。

  2。就是要多看书。书本是知识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书本。上课之前,把书上的内容预习一遍,了解大致的知识点,这样上课的时候才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上完课以后,再把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复习必须认真仔细的看。边看边回想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多向自己提问,争取把知识点都记住。复习的时候,把知识点都从头到尾看一遍,理清楚知识框架,找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做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这样更便于记忆。到了考试之前,再把书翻一遍,看看其中概念性的东西自己是否都记住了,把不清楚的知识都理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多看书,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

  3。要注重听课环节。课堂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保持听课效率是一个关键。上课时要带着问题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把预习时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并且要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记笔记要记重点,把老师讲的主要内容记下来,课后再多看多思考,把不完整的地方补完整。

  4。是关于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对于以前的错题,可以建立一个错题集,把自己曾经的错误都收集、记录下来,复习的时候多翻翻,想想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应该怎样改正,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5。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最好是做好一题检查一题,因为刚做好一道题目思路还很顺畅,这个时候检查更有效。遇到难题时,如果超过5分钟还没有解题思路的,就先跳过做其他的题目,到最后再来钻研。考试的时候要把心态放平和,试卷简单不能太放松,简单的题目容易出错;试卷很难也不用太紧张,因为对别的同学来说也很难。只要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考试的时候细心一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挥。

  6。课外最好适当的准备一些参考资料。预习、复习的时候可以借助《教材全解》,更好的掌握书本内容。练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教与学》,这是本不错的课外辅导资料。另外,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参加一些补习班,因为补习班的老师有时候会讲到一些课本上没有、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讲到的内容,有利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借助补习班更好的巩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

正确学习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而我们所说的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不好记,而且短时间内会忘掉,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按照规律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关联词提示法

  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6。辞格勾连法

  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7。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8。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9。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10。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背诵下来

  11。辅助背诵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屈原的《涉江》诗,可利用“涉”的路线,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12。整体背诵

  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13。整分背诵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14。尝试背诵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15。“三步记忆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16。“五次反复法”

  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有的教师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学习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

  2:读书是智慧的钥匙---犹太人的精神财富

  3: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成功。

  4空杯心态:举例:小孩子心态,即保持一种好奇心。

  5学习的一种方法只要复制他人的行为就可以。绝对重要,复制学习好的人的好习惯,名人成功的总结。虽然一个人一种方法,但也可以借鉴一下。

  科学学习

  安排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学会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方法改变,先预习后上课,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再提高自己的预习水平。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做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好。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利用课堂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认真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做好课堂笔记的好处:

  1)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想做好课堂笔记,思维就得跟着老师上课走。老师导向哪里,讲解哪里,就应该想到哪里,听到哪里。开小差是不行的,不然会漏掉要记的内容。

  2)有助于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要能及时做下笔记,不仅要求听得懂,而且要求记得快。要能听得懂,就要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快速理解;要能记得快,一方面字词书写要熟练,另一方面书写速度不能慢。

  3)有助于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做课堂笔记也要经过一番筛选。教材中哪一处是重要点,哪一处是次要点,老师哪些讲得详细,哪些讲得简略,要能在听课过程中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能对老师的分析、点拨作出敏捷的思维反应,经过及时的鉴别、筛选,准确地将老师的重要表述与总结的要点记下来。

  4)有助于课后复习,收到消化巩固之效。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可以对课堂笔记作一番整理。在温习与梳理中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较好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合理规律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知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

  学习环境

  选择某个地方做你学习之处,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单间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但它必须是舒适、安静的。当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该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数学等理工学科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难集中,所以在学习之前绝对不能有和同学争吵,或者兴奋的剧烈运动等等情绪。否则一时间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平静心态,集中注意力,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考试观

  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你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方法重于条件

  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形成适合本身独特的地方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西席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由于父母比任何人都相识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来。

  曾经有一位着急的父亲来生理诊所向我道出了心中的苦处:“打从孩子到了小学四年级往后,我们给他‘装备’了最好的学习前提,从复读机到台式机,还有大学生家教,孩子也蛮用功的,每一每一到半夜之后还要看书,但成就却没什么前进,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具体相识了孩子的学习环境后,较必定地回应了这位父亲:“问题就在学习方法上。许多环境下,方法比复读机、台式机和家教还要重要。”

  以是,在引领孩子举行学习的过程当中,父亲要做的熬头件事,不是为孩子供给一流的学习装备,而是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造就。要给孩子学习的金钥匙,要“授人以渔”。

  依依在最初认知的时候,我们也走过一段弯路。那个时候妻子也热衷于教依依违诵一首又一首唐诗宋词,热衷于教孩子认大量的字等等。后来我实时改正了这类纯真积累信息的教育思路,逐渐造就她的学习能力,教授给她学习方法,此刻转头总结我们引领依依走上学习之路的感受,我感觉以下几点不该轻忽。

  东子给父亲们的建议——

  一、造就孩子科学的学习习气

  举个最简略的例子,依依初做小学生的时候,我告诉她,天天晚上睡觉前要整理一下文具包,把要用的讲义和操练本根据第二天上课的课程表顺序摆放好,装进文具包,最后再查抄一下,看有无健忘装的东西。做好这一切然后,再去休息。依依天天坚持睡前整理文具包,逐渐就养成为了习气。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气,但依依从中患上益匪浅。我还引导依依养成为了天天写日记的习气,天天晚上睡觉前读30分钟书的习气,还有拟定学习规划的习气,实时归纳整理学习条记的习气……

  二、给孩子供给在实践中学习的时机

  在实践中摸索患上到的经验和技能,才会真正成为本身的经验和技能,才会真正运用于工作中、自我发展中。由于知识不仅仅是“知道”和“牢记”,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要化做出产力。发现家爱迪生,要是从文凭和学历来说,他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所掌握的知识是有效的、矫捷的知识。以是,我们要让孩子尝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并在实践中收成更多知识。

  三、父母因材施教,孩子因材而学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喜好和独特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差别于旁人的长处,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差别的个性。我女儿范姜国一(依依)的成长或乐成,正是因材施教、因材而学的结果。由于孩子从小就表现出语言方面的先天以及对书契的兴趣,以是在实行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成心识地造就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其他学科上,我们也经由过程细心不雅察和相识,用适合孩子的体式格局引导她举行学习,以是孩子的学习效率很高。

学习方法的影响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事实的确如此,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看你是否是天才,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都是学习方法,但他们的内容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够使我们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而被动学习则相反,他使我们在学习时只会依赖家长.老师.同学,而不会自己去独立思考,学习总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全没有自己的学习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呈几何增长的时代,时代的脚步是如此之快,而我们如果想赶上时代进步的潮流,就必须掌握各种知识,而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作为21世纪的希望,我们必须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让我们更有主见,懂得创新,善于实践,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根据自己的优缺去学习,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学习.想学习.坚持学的人,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主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他能帮助我们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我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三块:

  1学习活动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3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如果在自主学习中做到这些,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还记得我看过一个故事:

  自上生物课的第一天开始,墙壁上就挂了幅人体解剖图,上面标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都挂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来没有提起它。最近一次测验,我们一进教室,发现人体解剖图不见了,而上面写了一道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从来没有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会儿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集起来。“永远记住,”他告诫我们,“学习不止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自己的,不能只靠别人,要自己去主动学,法布尔说过:“学习这件事不在乎又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是啊,如果学习只靠老师,那你永远只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

  所以,为了明天,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学会求知和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始终领先一步的强者。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期末考试前几天,李校长把我们书人教育奥数考试荣获五星一等的三、四、五年级同学一起集中到了会议室,开了一个如何学好奥数的小会,会议内容发人深省。

  刚开始李校长问了我们三个问题:

  第一、你们学奥数累不累?我们都直摇头说不累。有的同学说:“因为我们有了好方法。”还有的同学说:“因为我们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李校长笑着说:“大家说的都对,正因为大家爱学好学,掌握了学习的技巧,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才能轻松地学。”

  第二、中考620分和670分的差距是什么?有个同学自告奋勇地举手回答道:“670分的同学比620分的同学掌握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李校长为我们分析的是如果670分的同学是优秀的话,那么620的同学就是良好,他们之间就相差了勤奋和方法。

  第三、好同学学习奥数方法有哪些?同学们列举的方法有画图法、列方程、假设法……而李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特别方法:扳手指。并列举了使用扳手指方法的事例,例如植树问题。

  其实,在我的奥数世界里我也具有有部分李校长所给的方法和建议。学好奥数并不难,也不需要题海战术,只需要反复地琢磨和思考。不断地对错题的类型进行练习。基础是重点,计算功底要扎实。

  我真正开始学奥数是在三年级,这一年我所学习的是奥数的基础部分,家长对我的口算抓的比较紧,考前吃透试卷讲义和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

  四年级慢慢思考一些难题,涉及一些竞赛类试题,并参加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赛事,目的是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行程流水知识点难度大,我一步一个脚印,独立完成作业,没有父母的任何辅导,才开始觉得有点吃力,但是自己学的推敲出来的方法不容易忘记,所以我不赞同家长的辅导。“万事靠自己!”

  都说五年级的奥数会越来越难,我相信我能学好,只要有好的方法和学习效率,大家都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

谈谈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双龙希望小学五年级郑承杰

  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我们班上的人虽然多,但没有一个人和另一个用同一种方式去读同一本书;我们中国虽然人口差不多有13亿,但每一个人的读书方式都大不一样,都会有一点点的差距。

  我觉得在读书的孩子背书不应该死记硬背,当时记到了,过一会儿就忘记了。我们背书应该把第一句背到了再来背第二句,第二句背到了,一、二句就联合起来背;前几句背到了,就把背的这一句联合起来背。背不熟练的,就应该边读边往自己脑袋里面记。这样,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背得十分熟练,就像课本摆在你面前,只要照着书上面读一样。

  我记得我三舅教自己的儿子是拳头和脚。有时弟弟的脸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为此,外婆还用棍子打了三舅一回,说三舅是猪投胎的。如果每一个都像我三舅这样教自己的儿子,那么,就是天才也会被打成一个傻瓜。相反,如果一个人是一个傻瓜的话,生活在一个素质好、教育方法得当的家庭中,那么一个傻瓜也会培养志一个人才,说算考不上清华、北大,也能找一份自己满意、称心的事业。而从天才“培养”成傻瓜的那一个,终身只有守着自己的祖业。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没有几岁就可以作诗了,他在那一个村庄出了名,有许多人都来请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才,不用学习了,就带着他到处去给别人作诗。没有过多少年,那一个便从拥有无穷的智慧变成普普通通的人,和别人再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这几个故事,使我知道,傻瓜培养好了,能给祖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天才是可以变成傻瓜的,因此,就算你是一个天才,也不能骄傲,而且还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那一些科学们,虽然他们成了名,有了成就,但他们从不骄傲,而且还在努力的学习,让自己的祖国有更好的发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能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应当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更新加速,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只凭“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进行学习,肯定无法适应。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效率。效率从何而来?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起着增加或抵销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成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蒋南翔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枪一样。没有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

  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深有体会地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它使学生在知识的密林中成为手持枪的猎人,获得有效的进攻能力和选择猎物的余地。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曾对《科技导报》记者说,很重要的素质是向知识的“进攻性”,不需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浅谈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字:语文教学重要性方法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笔者对语文教学有了较深地了解,新课改的实施,让广大教师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学习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语文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语句的韵律美及表达的丰富多彩。执教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简明的板书,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爱的真谛。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因担心学生学得少了,进而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口干舌噪,学生在下面却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担心学生精力不集中,注重课堂提问,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回答。担心教学进度不能完成,不得不提问好的学生,殊不知那些好学生的心理,多希望给别人一些机会。担心学生学得少了,下课铃声响起,还在没完没了的布置任务,学生却心已在窗外。教师一片好心,可往往事与愿违,殊途不能同归。能不能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会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发自内心地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这是困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

  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与探索。必须提倡多样化,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前提下,敢于突破,敢于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诵读、讨论、圈划、设疑等语文学习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语文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一起感悟。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钻研教材,遵循规律。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适度拓展。钻研教材,下功夫把握教材,多钻研,多思考,多研讨,多积累。

  (二)突出人文性,重视工具性。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突出地位,突显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显示了语文自身的无限魅力,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而教学中,我们在突出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它的工具性,应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听说读写,是在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改是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过于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不提及。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热闹非凡,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文段必要的独到分析,缺少了必要的积累。试想,一个学生若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都不会读、不会写,那幺即使他文学感悟能力很强,也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强调自主性,重视引导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并付诸实践。“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参与性极强却没了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到表扬说有创新。教师淡出了课堂,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会给学生什幺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任意地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是一种放任自流。故而,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四)强调合作学习,鼓励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时有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就是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肤浅、片面。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能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揣摩,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许多时候“沉静”比“活跃”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慧莲《诵读、积累、实效———板块式教学设计的三个基点》,《中学语文》2007年第5期。

  2.余映潮《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3期。

  3.叶正科《案例与叙事》,《湖南教育》2007年第10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有关雨的诗句

个性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