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
我们国家领土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说着不同的地方方言,但是为了更好的交流还是说普通话,由于省市众多,各个地方的语言互不相同,南方人听不懂北方人说话,北方人也听不懂南方人说话,造成了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言存在。于是,字正腔圆、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出现了。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言规范的一种语言。普通话的出现,解决了不同地区的人们沟通难的问题。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拿旅游业来说吧,记得前几年,我和家人一起去北京游玩。其中有一天,我们在一家餐厅吃饭,点完菜后,我闲得没事便好奇地左顾右盼,只见这时两个带着外地口音的人说着话,走了进来。他们来到一张餐桌前坐下来,其中一位接过服务员的菜单说:“来两碗米饭,一盘鱼香肉丝,一盘猪肝和两瓶‘别走’,谢谢!”“什么,还有事吗?”站在一旁记录的小姐愣住了,刚抬起的脚又落下来……“快点呀!还楞着干什么?”这位带着外地口音的人有点不耐烦了,“你不是叫我别走吗?”服务员小姐有点生气了,另一位赶紧说:“哎呀,那叫啤酒,不是‘别走’!”一场争论终于化解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推广普通话,减少不同地区人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误会和隔阂,可以使我过旅游业攀上新的高峰,对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意义。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的具体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即普通共同的意思,它是现代全体汉民族普遍、共通的交际工具。
二、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其基础方言的基础上经过经济和政治的集中逐步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早期、中期、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1、早期汉民族共同语
殷商时代在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聚居区,就有了汉民族共同语的萌芽。历经周、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长时间的发展融合和传播,汉民族共同语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商朝迁殷(今河南小屯附近)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需要,就有了早期共同语的萌芽。夏商周和春秋时,民族共同语称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或凡语、凡通语、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的记载。正音就是北魏都城洛阳的语音。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
2、中期汉民族共同语
隋唐宋时期,是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中期阶段。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的共同语的广泛流传。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
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3、近代汉民族共同语
金元明清时,是汉民族共同扩大影响和标准音转移的重要时期。这四个朝代在北京建都长达700百多年。金人迁都北京后,中原共同语的影响扩大到金人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元朝时出现了汉族共同语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以中原为则,面又取四海同音而编写的。元代汉民族还是以中原之音为正音的。从明初的《洪武正韵》到清中叶以前,教授标准音的学者都是以中原雅音为依据的。
与此同时,元明清三代随着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元杂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史》、《红楼梦》等)的产生和流传,使北京语音逐步上升到标准音的地位。元末明初的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和《朴通事》就是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清政府曾发布过政令要求各级官员和举人、生员、贡监、童生皆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标准音地位,是在清中叶以后。清朝学者陈冲庆说:国朝建都于燕,天下语音首尚京音。
这一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经历过700多年的发展演变,在标准音方面实现了从中原雅音到北京语音的转变,在词汇、语法方面扩大了基础方言北方话的影响,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称为现代汉民族普通话。
近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既维持着先秦以来的文言的传统地位,又孕育着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的趋势。在口语方面,特别是在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逐渐在各方言区之间取得交际工具的地位。
五四运动,把白话文的传播和北京天平的推广结合起来。白话文运动使白话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中的地位。这时书面上和口头上初步统一的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基本形成。民国时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1982年普通话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民族通用语。
不过,普通话在英语里译为Mandarin,为满洲语的意思,因为其采用的标准语音确实为在北京的满族人汉化后使用的语言。换言之,今天的北京话主要就是当年满人入关后在北京的流行语音。因此,近来有的汉族民族主义者希望以保留中原雅音古风较多的台湾国语为汉族共同语,也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的港台腔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的作文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国,最具有标志性的语言就莫过于普通话了。那么,什么叫做普通话呢?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
现在,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之一。正所谓:普通话,通天下。现在的外国人甚至去补习班学习普通话。现在走到街上,哪个人嘴里说的不是普通话?那么,具有如此独特的语言,我们该如何去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各地呢?我们又该如何把普通话这个代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呢
要推广普通话,首先要先学好普通话,不但自己要学好普通话,并且在自己学会后去教会身边的朋友、亲戚,使他们都融入到这个普通话的世界。最好做到每天都讲普通话,要坚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怎样努力才能与别人说普通话讲得对答如流呢?其实最重要的诀窍就是:要多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多讲普通话,只要多训练,你的普通话自然也会越说越好。无论遇到哪个字的读音不会,你就要多翻查字典,弄懂读音,尽量减少读错读音的机会,这样还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学校里,一定要跟同学和老师说标准的普通话。在生活中也要和家人说普通话。并多向身边的人说说普通话的由来,使大家都认识到中国的优美的语言文化。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从你我做起,从你我身边做起。让我们都做一个爱说普通话的中国娃,把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讲普通话。
今天放学回家时,我对奶奶说:“奶奶,老师让我们教不会说普通话的人说普通话,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您的小老师了。”奶奶笑着说:“好啊。”
回到家,我先找出我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指着课本上的“白”,说:“奶奶,我先给你纠正几个方言发音,这个字读白bai。”奶奶读:“白bei。”我心里想奶奶真笨,话刚要说出口,又转念一想,我不该嫌弃奶奶的,以前一年级老师教我们时,我们不会,老师都是耐心教,从没笑话过我们。这样我又耐心教起来:“奶奶,再拼一下白b--ai。”奶奶跟着拼读:“白b--ai。”我又教给奶奶“麦”。奶奶也认真地学,一遍学不会就两遍。我想,奶奶是老人说方言习惯了,不好改,反应慢,学得慢,慢慢来。终于在我教过好多遍后,奶奶学会了,读准了。这时,奶奶微微涨红了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纠正完方言读音,我又教奶奶读了一篇课文,让奶奶感觉一下普通话的整体语调。我读一句奶奶读一句,有时一句话要反复好几遍。慢慢地奶奶能把握的很好了。后来我跟奶奶去买菜,奶奶居然用普通话说:“这白菜多少钱啊?”卖菜人都感到吃惊,奶奶笑眯眯地说:“这都是我小孙女的功劳啊!”我听了心里暗暗高兴。我想,奶奶的普通话会越来越好的。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哦!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能够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光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一天抽出必须的时光,比如每一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光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我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必须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状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比较学习法。
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齐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普通话
正是因为我们身处华夏大地,我们才能看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兴旺发达。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也是中国的象征。普通话是多年以来中国人对未来的期许,更是见证了中华古龙的崛起。大街小巷,城南城北人们将普通话挂于嘴边。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是对中国语言的一个规范,便于沟通。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及近年普通话的发展
来源:同行
ISSN:1671-6868
年:2016
卷:000
期:009
页码:P.326-
页数:1
中图分类:H10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普通话;培养;条件;推广
摘要:2001年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公务用语、基本的教育用语、播音用语和服务用语。"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推普发展,这句脍炙人口口号也深入人心。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几种习惯,以及把普通话教学和课外的训练结合结合起来,目的是提高所有师范生普通话水平。能说一口流利标准普通话,也是考验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谈谈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要自己勤学苦练。那么我们,学这个专业的,作为必要考试必要考级的,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做好刻苦学习普通话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
以前在没有学习普通话之前,我对普通话这个没有很大的概念,同时也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并不是很差。但是也绝不说得好,因为我总是在朋友口里面,他们总是说我,爱讲衡阳普通话,有时候让他们听不懂。
这个也源于我小学的教育,小时候家里面的人都是讲衡阳话,加上小时候的老师也是都是讲衡阳话,所以周边很少有讲普通话的人,更说不上教自己讲普通话的人。所以从小就带着衡阳普通话生活了16年。也正是因为这样,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以至于现在是普通话会有些吃力,有些东西还不是很明白。
作为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作为我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要带小朋友,所以说,一定不能讲方言,学好普通话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对自己的提升。但是对于我们湖南人来说有一些从小就带的问题是,我们湖南人必备的一个。湖南人说话没有翘舌也没有前后鼻音之分。总体语言状况是不平不翘,不前不后,所以要学好普通话,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昨天晚上我还在跟普通话说的好的人进行学习,纠正我的发音,他们都觉得我的卷舌卷得太严重了,然后一起再教我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学习普通话真的是太太太难了,可是一想到普通话要考试,所以我也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一点点的进步,因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缺失,所以我只有不断的练习,多看一些演讲之类的节目,看别人是怎么讲的,还要多听一些广播之类的,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水平。
在这个中间,我也很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他会让我们去找学姐的学姐,教我们一些他们考试的技巧。和学习普通话的一些方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普通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也是因为学习普通话,我对我以前的朋友讲的话,突然有时候会忍不住想去纠正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过,所以,作为学习过的人,我会不自觉的有时候纠正她的发音,在学之前我绝对不会这样子,因为自己也不懂,会发现现在发生错的你就学,既然不是,我会去纠正他。
学习普通话就是提高普通话的水平,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你自己努力了去做去学,询问,去听去看,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学好普通话。更好的加强自己普通话的能力。
普通话的好处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对我们学生更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上课用普通话,课下与同学交流也尽量使用普通话,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和我一样,经常说普通话,你们的普通话肯定讲得比我还好!
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推广这个普通话的,也不知道这个普通话到底是什么话,是谁发明出来的好东西,有小道消息说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做了小小的改动,推广了一套拼音,然后全中国就开始了统一口音的时代。
但是不管方言多么的难懂,总归是各个地方人最喜欢说的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了语言和文字,我们都用的是中国字,只不过是发音不同而已,统一口音到底是为何?以一种类似于北京话的口音来让全国人民都这么说话是多么残酷的一个事情?有人说这样便于交流,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有一天我们伟大的党觉得所有人吃米饭便于大家的体质加强,是不是就应该把馒头这些东西从我们的饭桌上撤了,那山东,陕西的同胞不知道还能不能活,那2个地方的朋友对面食的热爱是相当恐怖的,如果说也就是个提倡的也就罢了,不说就不说,有人会说,政府又没有真正的强行的逼大家说,没有因为我在街上说一句四川话就罚款20,但是现在普通话也在考级,有些单位招工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条件,这变相的在压迫大家说普通话,对不说普通话的人来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而在这个问题上天生的北方人就对于南方就有一种优势,这如果说大点就是地域的不平等。
方言有很多美妙的地方,如果全国说的都是同一种玩笑话,骂人也是一样,那该有多闷,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方式,统一了语言,难不成是统一思想的前奏?明明说要百花齐放,结果到头来还是独尊儒家,我把这种看成是一种软性暴力,就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句口号:说好普通话,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看着就觉得荒谬,不说普通话,我这中国人就是卑躬屈膝的?就是东亚病夫?就要把我赶出中国去
我对普通话是一百个排斥,就俺们家乡话不是挺好,有很多很微妙的意思,普通话完全没办法表达,失去了说话的乐趣,不说也罢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XX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XX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XX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