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1.我坚定地认为,青少年中间发生的那些日益使社会感到不安的不良现象——酗酒、流氓行为、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等,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学时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而在毕业之后,这种精神生活的空虚、狭窄和局限性就更加严重起来了。现代人的生活每日每时都涉及到他的生存的最精细、最敏感的一些领域,这就要求他在这些领域里受到经常的、最细心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是采用最精细的手段——好的书籍、音乐、美术来进行的。如果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没有坚持进行这种细致的理智的情感的教育,那么任何对于酗酒、流氓行为、违法现象的斗争手段都将无济于事。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如果一个青年工人不能每天在业余时间里,面对一本好书坐上两三个小时,那我就无法设想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中间出现一批热爱书籍,把读书看得比从事其他(业余)活动都更加重要的怪人,那么,那些用其他的、似乎是强有力的手段也无法对付的问题就会逐渐消失。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5.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
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7.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8.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9.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0.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地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把希望寄托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的话。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
11.我的理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儿童,特别是所有的少年和男女青年)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12.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13.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播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现任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成长于传统教学之中。在学生时代,他们接触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呈现的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教学主题和像菜谱一样稳定不变的训练实践,从而在个人的经验中形成了许多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这些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形成了定势,强有力地影响了他们自己走向讲台后的教学行为。
那么,教师应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呢?读了《优化课堂提问》以后,我对课堂提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提问应遵循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提问时应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要使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法。
2.提问应遵循的适当性原则。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和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设置问题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同的目的的提问在教学中的安排有所不同。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是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拓展处、转折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而把握住提问的时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提问应遵循的灵活性原则。老师的灵活提问对孩子很重要,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应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只有灵活提问,做到因材施“问”,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使他们愉快的接受知识,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
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应注意三点:一要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精心巧妙设计问题;二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营造出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三要有适中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二、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游戏、歌曲、话题类表演等等。好的提问方式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注意力。
比起其它学科,英语课堂上提问概率要高一些。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我们经常会采用逐个按着顺序地提问,为了便于节省时间,经常会听见老师说“next,next……”一个接一个,速度很快。这样几个问题下来就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了。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这种提问方式,下次他就算准了他要回答第几个问题,而其他的问题,特别是前面几位回答的他都不关心了,专注于一个问题,对于没轮到的其他组上学生,就更可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坐在旁边看“好戏”。我们往往会看到这种情况:有时老师突然提问其他组上的一位同学,这位学生会急忙翻书找答案,神情紧张,毫无头绪。很显然,他肯定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准备好回答问题。但反过来想,有哪个人不想偷偷懒呢?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毕竟是孩子。
如果我们换种提问方式情况就好多了。一个问题可以提问几个同学,不必按顺序轮流。关键是老师不要在第一位学生回答完以后就公布答案,也不要问“Ishe/sheright?”等类似的问题。重复问几位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揣摩是否正确。(他们会很关心别人的答案是否和自己的一样,会注意听讲)等到问完后,再公布答案。反之在第一位学生回答完后就告诉学生是否对错,那后面的提问就成机械化的重复了,没多大意思。当然也不要过分地挑剔学生的错误答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无规律地提问还会让学生“精神抖擞,不敢松懈”。另外,学生被提问的机会不应只有一次,因为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老师已经提问过我了,下次不会再轮到我了,就不注意听讲了。对于不自觉的学生就应该多提问几次,时刻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
其实提问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老师得运用恰当,灵活运用,不要让它成为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那它就是好的提问方式。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教学,应该在教师中形成这种共识。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是互动式教学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教学手段
目前对新教材“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法及所有的教育理念必须有所创新和转变,现代教学应转移到以学生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来。从英语本身特征来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遵循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二)重视英语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堂提问并不是简单的提问活动,优秀的课堂设计者和引导者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课堂提问对象要普遍。在活动中不能只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提问,而冷落了后进生,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容易走神;也不能将提问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突然发问,并加以严厉的批评,使得这些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感到难堪。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应该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2.课堂提问要有备而来。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教师可将所提问题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问题是陈述式的,哪些问题是探究式的,哪些问题由学生个别回答,哪些问题安排集体回答,等等。课堂提问设计还要设有梯度,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逐步解决大问题。
3.课堂提问的点评。评语是提问伴生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评语应从学生发展、进步的方面出发,或知识技能性地矫正,或情感性地予以鼓励。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表扬。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注重长效是关键,小学数学的长远目标能否落实,关键是要为长效提供支撑。
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特别热衷的课题。有效教学指教学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匹配程度高。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依时间考量,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同时,眼前和长远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那短效与长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方面,没有一次次短效的磨炼和积累,长效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某些需要通过高强度、高密度训练才能记住并掌握的定义、定理、公式、算法,注定在人们心里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白天学过的内容,晚上没带书可能就想不起来。然而,探索、发现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积淀,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体会倒可能会长远留存。这样的经历多了,积累也就多了,不经意间,往往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与数学有关的见解,或者说是思路。这些都能长久地驻留在学生心中,并能在一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派上用场,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漠视“探索发现那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的数学教学,收获的多半是短效,而得来得快、忘得也快的教学大体上是无效的。
因此,短效虽然易得,但长效更是关键,短效要为长效服务,要以长效为目标。一方面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实在在地纳入有效教学的视野。同时,对以密集型、机械性、速率式、硬指标为特征的教学策略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举“测量”为例。当学生认识了角之后,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角,比较大小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测量成为定量认识角的主题,包括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度量单位。小学阶段“单位”的重心在理解和具体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像掂一掂500克一袋的盐、摸一摸。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小学教师读书学习笔记
第 1 周读书笔记
读《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觉得甚好,收录如下。 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静下心来进行教育科研,去发现、思考、 探究一点问题,从而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许许多多诱惑让“板凳甘坐十年冷”成为可笑的告白。其实,蹲下来,才能听 见花开的声音;用心思考,才能发现语文教学中居然有如此多的值得探究 的问题。语文与我们的生命共存,我们何不从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去寻 找生活的快乐呢?轻叩教育科研之门,用学术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行为,用学术的思维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或许我们也能登高望远,高 层建瓴。
第 2 周读书笔记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教育感言摘录: 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 总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而且,一旦我认 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行为。 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因为 爱的别名是理解。 悟性和灵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术 中来。 没有情感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
第 3 周读书笔记
今读《教师也需要表扬》,心中颇有感触。我曾读过家教成功榜样周鸿 的《赏识孩子》,他的孩子周婷婷是在爸爸的赏识中成长成才的,因此他 的赏识教育方法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把赏识理念深深牢记并常挂在嘴边,总是大 方的赞美欣赏孩子,当发现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总是及时地给予赏识, 被赏识的孩子马上露出了笑脸,行动更加积极,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曾听过一句话: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朝着我们预 定的目标靠近。这句话我想是赏识的最高诠释吧。 现把目光放到教师这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家长 的肯定,有时领导、家长的一个笑脸,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活动的支 持或参与都是教师工作前进的动力,因为教师也是需要表扬的。
第 4 周读书笔记
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 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 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 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 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 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 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第 5 周读书笔记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 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 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除了 青铜,还有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 们看到: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 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 雅态度。”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 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 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
第 6 周读书笔记
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当 读了《只有你欣赏我》这个故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而正 是因为文中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这句话.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妈妈养了一个儿子,儿子并不聪明,从小到大,儿 子基本上都在差生行列中,很少是优秀的。每一次家长会,老师总会告诉 他的妈妈他表现不好,可是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妈妈都会用善意的谎言告 诉儿子,老师对他很满意,以此鼓励儿子进步。初中的一次家长会,妈妈 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 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 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 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 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 重点高中。”孩子听了,拼了命地刻苦学习。后来高中毕业,他被清华录取了。他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 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只有你欣赏我!”正因为有了这凝重的欣赏,才有了这个孩子一个又一个的 进步,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才有了他走进清华学府的现实。文中的妈妈真 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不管 有多少个老师放弃了她的孩子,她始终鼓励他, 用自己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信任与希望,最终造就了一位杰出的人才。这位 母亲的尊重、赞赏使她的儿子有了面对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她 的儿子不仅仅是超越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历程, 这个孩子的心中有这样的一个支柱:妈妈欣赏我。就是这样的“欣赏”支持着 孩子一步一步的前进.
第 7 周读书笔记
吕叔湘先生在 《中学语文教学论集》 一书的序文中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 做‘定法不是法’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人做事不讲方法,方法是要讲的。但 是不要把它讲死了,要把它讲活。 ”什么叫做讲活了?就是要一方面坚持原 则,一方面又能适应具体情况。吕老又说, “……除此之外,还有‘学’ ,那就 是说,对本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哪一种学问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谁也不可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够遇到不懂的东西,知道到哪里去查考,也 就好了。 ”这段话原本是说教师的才、学、识修养的,但笔者认为如果把它作 为教师指导学生们学的过程的一种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达到这种境界,那 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
第 8 周读书笔记
沈蘅仲先生在《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说: “在学校中,教师的‘教’ ,学生 的‘学’ , 就是‘教学’ 。 ……‘教’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要靠教师去调动。这道理看起来很明白, 但实践中并不一定处理得好。 ” “要教会学生活学的方法,诸如要会使用工具 书,要善于积累资料, ‘不动笔墨不读书’ ,等等,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不但 在校时能赖以自学,还将终身受用。总之,要教观点,教知识规律,教读 书方法;学生能具备一些基本观点,掌握各种读书知识的规律,学会读书 方法以后,就可以达到‘不教’了。 ”这样的论述,难道不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 的法宝吗
第 9 周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生活化》一书指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 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 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学生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 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正基于此,作者提出:语文教学的 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 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第 10 周读书笔记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 质的人。在〈 〈爱的教育〉 〉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 的人。 〈 〈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 日记的方式,从 4 年级 10 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 7 月份。记 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 性的文章,以及 9 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 感人肺腑。 〈 〈爱的教育〉 〉其中有一章是写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 十个铜币弄丢了,回不了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 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写得感人,因为 我们自己平时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 应该尽力而为地帮助他,而被你帮助的人又会再帮别人,爱就这样传递了 下去。相信那个清扫烟筒的小孩以后也会再帮别人。
第 11 周读书笔记
《教师的 20 项修炼》读后记 当缺乏有效的心理学原理来处理课堂学习时,教师们只能采用两种方法来 探索成功的教学实践。他们可以依靠教育逸史上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自 己的老师和年长同事的言传身教;或者他们可以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去发 现有效的教学技术。的确是这样,有些传统的“教学规则”经受得住时代的考 验,它们可能还是有效的。虽然如此,但它们的应用也随着教育条件和教 育目标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即使是对最受人重视的规则,也不能盲从。 必须根据变化着的条件,经常把各种规则重新加以检查。再者,因为规则 是用一般的术语表述的,不可能给教师可能遇到的每一种情境提供一条规 则。原理比规则更富于伸缩性,因为原理较少规定性,能够适应人和情境 之间的个别差异。
第 12 周读书笔记
《教师的 20 项修炼》读后: 做个多情善感的教师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 在所有 教师中,对情感表达要求最多的应是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 是情感丰富、充沛的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更 是一个善于感动他人和容易被感动的人。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教一个班学生 一年语文课,学生却从来没有看见他被作品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从未看 见他义愤填膺,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表情倦怠、审美疲劳、萎 靡不振、麻木不仁、不愠不火、不苟言笑,肯定是拙劣的语文教师形象。
相反,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神清气爽、激情洋溢、神采奕奕、善 于审美、富有感染力的教师。 教师应该是个“多情”的人,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教师的“多情”中,首要 的是热情,炙热的感情和丰满的性情,教师不能成为情感荒芜的机器;其 次是温情,对学生充满温善与友爱之情,爱学生,爱教育,爱生活,崇尚 美好;再次是激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心灵体悟,皆能给学生的心田投 下思想的光芒,情由心生!
第 13 周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 面对问题,要有探究的愿望和习惯。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上课时两个学生忽然因为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或者下课时,有学生来向 你汇报某某学生打架了……这时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把这些学生叫到跟前批 评教育一番呢?还是先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先提出几种假设,然后再处 理这些事情呢?王晓春老师的两种处理学生问题的思路,值得我们的借鉴: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2、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 教师目的。第一条的思路的主线是“问题”,第二条思路的主线是“管理”。而 第二种思路的目的只是方便今后的管理,并不是学生真实的成长,或者也 可以说,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就是成长了,其实这是以教师为中心。处理学生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真问题的研究为主线 的时候,才谈得上素质教育。
第 14 周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 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哪里入手好呢?自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后,我受益非浅。“教育与爱心同等重要”。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学生首先 应做到爱学生。 可为什么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于班级里的几个“学困生”, 我们付出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爱心和精力,但还是见不到有多大的进步。 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师没有把握好爱心和教育 的互补互助关系。王晓春老师的话说得好:“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 万不要说教。那些话,学生都背下来了,甚至比老师还会说呢?教师的重 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 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 可以看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我们经常 以为爱学生就能教育好孩子,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除了爱学生,还应运 用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第 15 周读书笔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记
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育人”,但为人师者的教育目标也应当涉猎全 面,不能只盯着成绩不放,让学生在学习的监牢中痛苦的度过学校生活。 我们应让学生将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让学生在其中锻炼、体会,收获痛 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而且,我想只要学生们学会做人与生活了,学习 当让不会再是难题,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
想要自己的工作开展的顺利,需要常倾听被教育者——学生的心声, 因此,就需要与学生树立尊重、平等的关系。现在教育处处讲尊重,说平 等,但在真正做的时候,又有几个老师将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又有几个 老师能真正聆听过学生的心声呢?我们从学生那里听来的、得到的情况和 答案是不是多数都是虚假和应付的呢? 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表面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对 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 亲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 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感到充实;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获得收获; 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真正体现为人师的价值。
第 16 周读书笔记
我读了《塑造教师》 ,感到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 现的种种错误。读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 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 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更吸引 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 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 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 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 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 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第 17 周读书笔记
读完《影响教师的 100 个经典教育案例》此书后,我深深感受到:教育 是以人为本的情怀,教育不能没有“情感交流“和“爱心”。语言的第一功能是 交流,而不是教育。交流,传递的是情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 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关怀。爱和赏识是转化问题生的有 效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恰恰也需要这种慧眼来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 起。这样一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感化就“不令而行”了。
第 18 周读书笔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 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 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 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 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 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 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 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 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 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 交流其实并不难。
第 19 周读书笔记
《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读后 时代对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期待,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育全民化、 信息化、终身化、学习化的内在呼唤教育经验表明,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
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人最好的生存方式。职后教师 要实现自主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心胸,提升境界,净化情操, 成为一个既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有专精的学科知识的教师,此外,教师 还需要学习哲学,学习教育史,了解中外教育的思想精华以及教育的经验, 并且在教育职场的实践中,逐渐地用这些哲学的、历史的知识来充盈自己、 丰富自己,使之变成个人化的教育哲学的信念、理想和情操。
第 20 周读书笔记
《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读后 教育就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人和社会发 展的巨大推动器。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 教师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建构自己 的知识结构,教师也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双向影响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 道德面貌。因而,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种相互提升、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师业务笔记的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研修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期我收获了许多,现在把自己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这次研修,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心得
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针对本学期我的学习情况,我总结的学习情况如下:通过深入学习《课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等书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形成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1、利用一、二周时间再次重温《新课程标准》,把课标与所教学科内容一一对照,明确课标的目的、内容与实际意义。再利用其余时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边学习边反思,认真撰写自学笔记,充分领会课标的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读书学习计划,本学期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八章内容分四个月学完,通过学习认真理解其中的内容,为参加“卓越杯”教学大赛笔试奠定了基础,为课改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经验。
3、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听课,充分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还虚心向他人求教,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认真参加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反思中思索今后的教学实践。通过网上学习、进修学习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帮助自己不断汲取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高度树立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新课标,促进新课改,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上是我的学习总结,我认为学习就是一条漫长的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我学习的还不够充足,还应加大学习力度,所以,我将永不停歇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奋进!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范文
1)、什么是德育专家?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就是那些能摆平班级纪律,控制住差生,并能促使班级学业成绩提高的教师,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这还不够,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生长,而且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就成为德育(教育)专家。可能我们当前更缺这样的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
(2)、什么是课程专家?就是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如果你能编写教材并开设这些课程,或者你能独立构思一门课,而这门课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时代方向,那么,你靠这门课成为名师,你靠这门课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人。学校里的课程专家现在成了紧缺人才。
(3)、教师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手型,二是成熟型,三是专家型。一所名校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专家型教师。
(4)、并不是非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代名师的,有些宣传我们不必太当真,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日记五年级日记
(5)、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人一定整天愁眉苦脸,悬梁剌骨象个苦行僧,其实不然,故事中的青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一靠兴趣,二靠持久,如果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也能一靠兴趣,二靠每天坚持,那么成功一定会到来的。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6)、有一些职业是随着年龄增高和资历增长越来越值钱的,比如老中医和老教师、老政治家。可现在靠年龄和资历吃饭的队伍中渐渐要把教师排除在外了,在相当多的知识领域里现在都是小孩教大人的。也就是说,当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你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你还可能贬值。那么,作为教师有没有使自己保值增值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个办法就是给自己投资,道理其实很简单,当你的投资越大,那么你的产出也就越大。作为教师,要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些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意识是不行的。 教师给自己投资投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投在两方面,一是投在学习上,二是投在增加个人经历上。
(7)、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8)、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学校大楼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但教育的本质依然故我。
(9)、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火种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过渡的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特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知道精神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其“魔掌”之下。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感受有:1、我们身边的量化,让我们不得不、不能不、也正在去做一些违背“人性”的事。当我们面对着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在做着谁的“奴隶”?是自己的,还是?2、一切的东西都在现代化,依然故我的是教育的本质,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一切的东西都可以现代化,唯有教师的精神必须固守。我们只有固守住这份精神家园,才会不觉清贫,至少我们的精神不会清贫;也才会即使是刚刚发完满腹的牢骚或者刚刚被情感“压榨”却依旧能够在讲台上神采飞扬。
(10)、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很欣赏郑杰的第二种“入世”的人生哲学: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因此这种人对来世不存在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人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死而无憾!欣赏的原因是我现实状态中的精神世界是或者正在努力使自己是这样。
3
(11)、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她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而满心欢喜。字里行间,读懂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即使面对丑恶与黑暗,人的内心世界依然天然的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而对于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没理由不享受孩子,不享受教育。
(12)、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非常专注的。这种专注因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才可能是至纯至美的声音。我愿做也正在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的老师,我是倾心而专注的。因此在专注的背后就有了更多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向往,就有了更多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我的行动。有时,这也是支撑我们的思想,慰籍我们心灵的源泉。从对美好事物保持敏锐的角度说,不仅仅是教师,作为生命体,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无异于给我们或苍白或绚丽的人生多一点靓丽的色彩。这一定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作为教师,每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己的每一天都美好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说的真好。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缺乏发现新与美的能力,你的世界就会一片混沌。而教师千万不能做混沌的人,因为你面对的是孩子。
(13)、教师应享受生活。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近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人要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尽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沦为角斗场。作为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去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
(14)、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现实中我们的学校真的是自由而悠闲的天地吗?而我们努力为孩子们捍卫的“净土”和这个时代能同步吗
(15)、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有时你是身不由己的卷入“纷争”。这种纷争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这个群体,这个类似于“小社会”的群体。有生命体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我们的生活——教育,决定于你自己的精神追求。也许我的狭隘仅能让我看到这些。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
(16)、让我们“现代”起来。放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适应现代化,会不会被现代化淘汰,以及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社会里保持竞争优势又不使精神堕落的问题。在市场化的今天,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怎样才能知道你作为教师的价值:价值最高的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同事需要你,对体现你的价值很重要;看你的领导对你的需求。市场的残酷性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我认为,对更多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市场的存在可以让人增值。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在给有作为的人增值。我们需要现代吗?这就是现代。而我们当教师的不先现代起来,怎么帮助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一天,我们就有责任将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用现代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
(17)、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赤子原本是初生的婴儿,在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简单、很单纯、很好奇、很幼稚,又是有点傻劲的人。人们习惯上把教师说成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因为与“知识”高度有关,因此,知识分子的人格特点必须与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承相称。那么,知识的创造、发现与传播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什么人格特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就是创造真知识,发现真理,真实的传播真理,只对真理和知识负责,为了真理和真知,不畏权贵,不媚世俗,不谋功利,甚至可以不惜生命。可是,求真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因为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在逼迫知识分子放弃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在这些强大的力量面前,知识分子作为人,如果敢说真话,那是十分危险的。用罗素的话说,人类怕真理,比怕世界上任何什么事情都厉害,比怕死怕灭亡还要厉害。
(18)、那些真正伟大的知识分子,一定是由坚硬的骨头和极大的勇气的人,一定是忘记了世俗的种种欲念、视权贵与功利如粪土的人。可是,事实上,我们知识分子堆里,却是毫不简单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让自己傻一点,在学校里呆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变得“成熟”;而我们真的成熟了,也许我们更靠近那些“人情世故”,却远离了真知和真理。教师如果还算知识分子,那么是不是我们现在太老成了呢?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恪守的单纯、简单于我们发展着的教育是福音吗?在世俗里,当我们的单纯和简单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和“苍白无力”时,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我们自己的灵魂之上了。作为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不让我们的意志在喧嚣和“诱惑”中垮掉,需要我们具有非凡的定力。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每个人都无法超然物外的世俗和功利,因为教师也是人,是社会人,是食人间烟火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