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数学发现
答案如下:180°×(N-3)+180°或180°乘以(N-2)。
今天,我和爸爸在小区里散步,爸爸突然问我:“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180°”我不假思索的说。“那,四边形的内角和呢?”爸爸继续问我。“四边形?嗯,360。”我依然很自信。“六边形呢?你发现什么规律了么?”爸爸继续启发着我。
“六边形…720°,规律么,”我拿着一根树枝在沙子上勾勾画画,“设这个多边形的边共有N条,那么,难道,度数=180°×(N-1)?”我不自信的说。“那么,让我们验算一下吧,假设N=3,3-1=2,2×180°=360°,三角形是360°么?”“不是,那又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要不,百度一下?”“不,我要自己想。”自尊心强的我拒绝了。
回到家,我继续思索着这倒有趣的数学题,突然想起数学课上老师交给我们了什么高中等差数列,试试看吧。我继续在稿纸上演算着。“欧耶!我算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在网上一搜,和我的答案一模一样!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数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1.500千克=吨5米=分米=厘米20毫米=厘米6时=分120秒=分36个月=年=240秒8小时=分2.93里最多有个20。719里最多有个90。180里最多有个40。3.805的6倍是。1120是8的倍4213÷8的商是位数4.252÷4商的最高位是位。5.250×8积的末尾有零,积是位数。6.一列火车7小时行了525千米,求,就是7.某工厂9月份(30天)节约用水720吨,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吨。8.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5时20分是,晚上12时是时。9..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分别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4分)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乘的和。2.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三个月。3.一个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4.240--60×4=0三算一算.共32分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四、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1.500加上23乘19的积,和是多少?2.2008除以8与47的差是多少?3.1000与456的差除以4,商是多少?4.25乘103与87的差,积是多少?五、解决问题。(共30分)1.在下面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纸里,画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并求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2.(1)停车场有32辆大汽车,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8辆,小汽车有多少辆?(2)三年级有4组同学去植树,每组12人,三年级去了多少?(3)学校书法组有25人,器乐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器乐组有多少人?(4)一个排球40元,一个皮球5元,排球比皮球贵多少元?4—3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分5.7+9.6=15×60=100÷25=50×15=3600÷9=563×19=23×6=100÷25=80×34=3600÷9=100÷50=60×9.1=36.5+3.65=19.1×4.09=24×10=510÷3=84÷4=130×5=48÷4=300-80=2.用竖式计算。10分(后面两题要验算。)680×15280÷6108×503000÷73.一共有60根灯柱,我带来320张灯。每个灯柱上装5张灯,带来的灯够不够?4.桃树120棵,梨树5行,每行3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图略),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我有45张邮票,我的邮票是你的3倍。6.302班的图书角有图书。图书类别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漫画本数3692322
(1)完成统计图。(略)
(2)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3)请你提一个问题。
4—4
数学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姓名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8.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11.线段特点
(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
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13.角
(1)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
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扩展资料
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2.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年级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5)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0.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1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13.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4.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15.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6.小数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7.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18.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19.小数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20.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1.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22.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3.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4.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5.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雨伞、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切成三角形的西瓜、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长江三角洲、斜拉桥等。
26.三角形中的线段
(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交点)向其对边所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到两边距离相等。(注: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平分线的所在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
(4)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27.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数学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数学日记:妙用公倍数解题
5月11日 星期日
星期天,也是母亲节,我溜进书房,想做一张贺卡,妈妈声音响起:“嗯,不错,知道学习了,你做几道奥数题吧!”没办法,我只好翻开了《举一反三》。
“嗯,今天该做这几个题了”。只见题上写道:“从小亮家到学校,原来隔50米竖一根电线杆,连两端的两根一共有55根电线杆,现在要改成每隔60米竖一根电线杆,除两端的两根不需要移动外,中途还有几根不必要移动?”
看完题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呢,我冥思苦想;对了,我们最近刚学过“最小公倍数”这种题是否适用呢?我决定试一试。算这种题需先求出整条路的长,因为是每隔50米一根电线杆,连两端共55根,所以路长应是50×(55-1)=2700米,全长2700米,原来是每隔50米竖一根,现在是隔60米,也就是说正好处在50和60的公倍数处的电线杆不必移动,那求50和6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了!用短除,正好300,接着用全长路段除以50和60的最小公倍数,2700除以300等于9,因为起点那根是一定的,去掉最后一根剩8根,即中途有8根不必移动。
算完后,我将信将疑到底对不对呢?我去问妈妈,妈妈检查后夸我真聪明,说这是她母亲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高兴极了。通过解这道题让我明白了:今后不论遇到什麽难题都应该勤动脑多动手,要举一反三去思考,不怕困难,这样才能不断打败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数学故事
以前,小明一直以为学了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和求几和几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有一天小明和爸爸一起乘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他们俩坐的是3号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号车正好和他们同时出发,此时爸爸看着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他说:“小明,爸爸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
小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号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号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出发呢?”稍停片刻,小明说:“爸爸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爸爸疑惑不解的看着他:“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号车和3号车起点是同一个地方。”
爸爸听了他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脑袋,笑着说:“我也有糊涂的时候,出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明想得周全。”小明和爸爸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爸爸说:“好,现在假设在同一个起点站,你说有什么方法来解答?”小明想了想脱口而出“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这两辆车至少再过15分钟同时出发。”爸爸听了夸奖道:“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爸爸的话,小明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小明就懂得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倍数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在商店里我发现了许多倍数。
在妈妈给我买书包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书包是14元1个,如果卖7元一个的话,不就是这个星期我们学的倍数吗?两个7元不就是我的书包的总钱数吗
我接着看呀看,发现周围的商品中,倍数还真不少!有18元一个的书包,就是9元一个的两倍啊。我又开始细心观察,又发现20元一个的书包,正好是5元一个的书包的4倍;一箱牛奶40元,是8元一箱的糕点的5倍。啊,生活中的倍数真的不少呢!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夸奖我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我听了真开心!
巧找一倍数
一天,我吵着问爸爸要钱去买书,爸爸被吵得头疼,于是说:“哎呀,爸爸妈妈挣工资也不容易啊!这样吧,给你出道题,答对了就给你钱。题目是这样的,我的工资是妈妈的2倍,妈妈给了我600元后,我的工资就变成她的4倍了,请问我们的工资各是多少?”
我挠了挠头,怎么也想不出来。正巧,表哥来和我玩,听了我的烦恼后,他笑了笑了说:“你可以画图啊!”我恍然大悟,立马拿起纸笔,画了一幅线段图。
4倍
爸爸600元
1倍600元
妈妈
表哥看了看图说:“画得不错!那现在再看看,这道题目中虽然两次都是讲爸爸是妈妈的几倍,但1倍的数是不同的。第一句话中的1倍数是妈妈原有的工资,第二句话中的1倍数是妈妈变化后现有的工资。通过线段图可以看出,爸爸的工资就是现在的1倍数+600+现在的1倍数+600+600,也就是2个现在的1倍数和3个600的和。题目中讲变化后爸爸的工资是妈妈的工资的4倍,4倍中去掉2倍剩下的3个600应该是2倍的数。”我端详了会儿说道:“真的耶!老爸出的题目好狡猾!我就是误认为这两个1倍数是一样的,被它搞糊涂了,现在明白了。”我一边说着一边很快就列出了算式:
现在妈妈的钱数是:600×3÷(4-2)=900元
妈妈原来的钱数是:900+600=1500元
爸爸原来有的钱数是:1500×2=3000元
看了我写出的答案,表哥伸出了大拇指,爸爸也只好乖乖地掏出了钱包。
如东县掘港小学505班左砚文
巧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
①、2个数字求最小公倍数
[第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其中一个数字×另一个数字所独有的质因数
②、3个数字求最小公倍数
[第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第三个数字]=三个数字中的一个被每一个公有的质因数除过的数字×其他两个数字所独有的质因数
③、2个数字求最大公约数
(第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其中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所独有的质因数
④、3个数字求最大公约数
(第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和第三个数字)=其中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所独有的质因数
巧求公倍数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非常无聊,整天与"求9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类似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了,总觉得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只能应付写作业或考试,与生活中一点关系都没有。然而,暑假里的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姐姐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新街口,我们姐妹俩坐的是60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26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以坐在车上的姐姐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宝宝,我给你出个问题,顺便也看看你数学咋样,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没问题!""那你听好了,假设60路车和26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60路车每7分钟发车一次,26路车每4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
我想了想,于是脱口而出:"再过28分钟。因为4和7两个之间是互质数,而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7×4=28),所以28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28分钟能同时发车。"姐姐笑了笑说:“嘻嘻,几日不考你,啊,还行。看来以后要多多考考你!”“有本事就来吧!嘻嘻。”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