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
材料作文: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小时候,父母总给我们下了无数的规矩提了无数的要求。我们作为孩子在本该童真和快乐的年纪里当然是万般抵制的,但当我们一点一点长大并自己处理更多的人和事时不由得会想到,曾经那些逆耳甚至厌恶的话,好像是在帮助我们前进。
人生的足迹在风中一点点的踏下而心却好像总在逆风中受着历练。从小到大,少不了的就是妈妈的百般唠叨,她们的唠叨总是让我们心烦。但在风平浪静后有可曾想过她的话,或许她的话没有书中文字的美丽,但那包含她的爱。我的母亲总是给我立很多规矩,叫我一一遵守不能违反。我自然万般地抵触,在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里没少挨妈妈的打。但她每次打完我又是心疼的安抚我,细细阐述那些基本的道理。岁月一天天的流逝我也一天天的长大,而母亲的规矩少了取而代之是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母亲的这句话伴着我走着,但我有的时候也会犯错误;那次在初中我竟然胆大到逃课打篮球,事情当然很快传到母亲那里。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她眼里淡淡的眼神让我低下了头,她走进屋里,哭了。她弯着的脊背仿佛一盆冷水泼醒了我,我也恍然明白,她自己为我和家付出了太多甚至牺牲了自己却得不到回报是有多痛,我狠狠地给自己两巴掌,我主动写好检查放在桌头,自己又去上学了。
在那之后,母亲原谅了我也恢复了往日的唠叨,我也真正明白那些话的意义,那些规矩的真正含义。毋庸置疑,父亲抑或是母亲说这些话是没有在意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话都是为了将来。我妈妈有一次在我的本子上写道:请原谅我的唠叨和立下的规矩,我知道你想要的是快乐和自由,但这些给不了将来的你选择生活的权利。我觉得,长大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许还会这样告诉他,因为我也不希望将来他会恨我。
当我在风中度过青葱的岁月时,我忽然发现:当年那个唠叨的人渐渐跟不上我了,她或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们老了,不再是往昔的年轻,却留下数不尽的忠言回荡在我耳畔。
初中议论文:忠言逆耳利于行
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古到今,有多少的王者因听不进忠臣的劝告,胜利毁于一旦,又有多少的成功人士,不积极采取下属提出的宝贵意见,事业由兴到衰。可见“忠言”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所谓“忠言”,就是诚恳规劝的话。但有许多人听不进去,甚至还很厌烦说忠言的人。所以忠言重要,听进忠言更重要。
小时候,爸爸对我说的忠言最多。在我七岁那年,刚放暑假,爸爸要我去学游泳。我从小就怕水,当然说不去。爸爸说:“你是怕了吧?"当然不服气,说:"谁不敢去了,我去就去!”我们来到游泳池旁边,我不敢下去 ,在岸边徘徊,可爸爸当我不注意的时候,一下把我推下了水。我猝不及防,狠狠的喝了几大口水,就这样我再也不怕水了。正当我以为万事大吉,抱着游泳圈在水中玩闹时,爸爸有要求我把游泳圈脱掉,我当时很想反驳,但我知道爸爸的性格,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索性我直接乖乖的把游泳圈脱掉。我刚一脱掉游泳圈,就因为水压和水流的关系,一下摔倒在水中,我使劲挣扎,可没用,我沉下了水底。正当我以为自己要死时,一双大手托起了我,我努力睁开眼,原来是爸爸。我休息了一会,爸爸见我好了,又要我继续练习。。。半个多月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这半个多月来,我被爸爸可以说是一路给虐过来的。不过虽然非常痛苦,但很有效率,和我同时学的几乎没学会,可爸爸却没表扬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爸爸激励我的方法。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所以,忠言虽逆耳,却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铭记!忠言逆耳助我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
晚风轻轻拂脸庞,小区像浸泡在黑色的墨水里,四周一片寂静,幽蓝幽蓝的夜空中,调皮的星星在月亮姐姐温柔的注视下躲进云层里入进了甜甜的梦乡之中,小草打着哈欠昏昏入睡,花儿也收拢了花瓣沉沉入睡,鸟儿不再歌唱,蝉儿不再鸣叫……万物都睡着了,只有我还在痛苦地赶着作业。
“把作业写完才能睡觉!”妈妈不容商量的话语不时在耳旁响起,“警告过你了,让你写完作业再去玩,你偏不听……”妈妈边说边给我端来了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妈妈,你发发慈悲吧,我太困了,剩下的作业我明天去学校再写,好不好?”我哀求道。“不行,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就是要好好治治你这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妈妈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我的请求。
从我懂事起,我便觉得妈妈是说一不二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会贯彻到底,她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时候我总会想,我是不是妈妈捡来的,她才会如此无情地对待我。她除了规定了我的作息时间,还不经过我同意,便给我报了几个兴趣班,面对我的抱怨,她总笑吟吟地对我说:“这样做,是为你好,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能让你受益终生。”对于妈妈所谓的“好意”,我虽然觉得那是束缚,是负担,但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便把还在睡梦中的我,叫了起来,一番匆忙的洗漱用餐之后,她带着我匆匆赶往“舞蹈兴趣班”,我对于舞蹈其实兴趣不大,比起枯燥的舞蹈动作练习,我更想多睡会懒觉,妈妈却对我说:“女孩的体型很重要,舞蹈练习能塑造你的体形,还能磨练你的毅力,提高你身体的抵抗力……”我的抗议在妈妈罗列出来的一大堆好处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周六的“书法兴趣班”虽然一开始是我自愿参加的,可上了几次之后,我便有些兴味索然了,妈妈却不允许我打退堂鼓,她认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成长中的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半途而废是她最无法容忍的……
细细想来,每一次,我对于妈妈替我做出的决定,内心都非常反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最后的结果,都是我在妈妈忠言的影响下,勉为其难地照着妈妈说的去做了,当然最无奈的是,事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妈妈替我做出的决定,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周六下午,本来和同学约好了一块去郊外放风筝,我软磨硬泡地央求了妈妈好久,让她帮我跟书法老师请假,我还保证了下次会把这周落下的书法练习作业补上,妈妈却让我自己去找老师请假,还说,如果老师同意,她也没意见,还特地嘱咐我不准撒谎,得和老师实话实说。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找老师请假,只能放弃郊游,跟着妈妈去练习书法,经过广场时,我看到几个正在放风筝,风筝在线的牵制下,在空中自由的飘荡着,此时的它是这么的自由自在,真羡慕风筝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着。而我就像一只长了翅膀的小鸟却被困在笼中不能飞起来,一旁的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风筝因为有了线的牵扯,才能飞得如此高,假若风筝抱怨线对它的控制,把线扯掉,那么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能获得自由,反而会一头裁进泥潭里,再也不能飞了。”
妈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呀,就像风筝是要有线牵扯的,人是要有纪律约束的,随意破坏约定,那么生活就犹如一盘散水,最终将会一事无成,我是那飞上天的风筝,而妈妈就是牵扯着风筝的线,正是因为有了妈妈的牵扯,我才能在空中飞得更好,飞得更高!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因为有妈妈这些逆耳的忠言,我的成长之路才能春意盎然!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妈妈批评过我很多次,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件事。
有一次,我写作业的时候,歪着头,妈妈说:“把头抬起来!”我不听,还觉得不爽,便对妈妈说:“你别碍事,我想歪头就歪头。我和妈妈便吵了起来”最后,妈妈不管我了,我感觉心里很难受。妈妈是为了我好,歪头有一个环处:如果再这么歪头,以后头就再也抬不起来了,妈妈这么做是不为了让我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昂首挺胸多帅!长得歪头歪脑的多难看。妈妈的爱让我利于行。
老师也批评过我很多次,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件事。
有一次,我考试非常不认真,所以错了很多题。老师在全班批评我。我觉得很丢脸,因为老师让我出丑。后来,我想,老师是为了让我以后考试认真检查,不能再那么粗心马虎,让我争取考个高分。老师的爱让我利于行。
同学们劝我很多次。
有一件事让我很感动。有一天,我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同学说:“快点起来,别趴在桌子上,”我偏不听,还说,关你什么事。同学只好不说了。我感觉很惭愧,同学是为了我以后不会近视。同学的爱让我利于行。
我不再觉得批评很痛苦。领悟到批评就是引导,指引我走得更高,更远。
忠言逆耳利于行
英国的大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到的光明闭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是的,在生活中,常有人批评自己,给自己提个醒,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是说,药虽然是苦的,却有利于我们恢复健康。我们对待批评也是一样,要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正确对待批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
到这儿,我想到了金庸对待批评的态度。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加以猛烈的攻击,将金庸小说与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四大天王合称为“四大俗”。金庸先生面对批评却平静地说:“毁誉是人生的常事,不足为奇。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的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无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又说:“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热爱和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既然享受了这么多的幸福,偶尔给人骂几句,那是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这就是金庸对待批评的态度,要虚心接受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对待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
批评的目的是纠错,批评是纠正错误的一种良好方式。别人指出你的错误,不要以为那个人是针对自己,才会专门挑出你的错误来做批评。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检讨自己,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
忠言逆耳助我行优秀作文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药虽然苦,却可以治病;好的建议或批评虽然不好听,却有利于个人修养,
是的,人生在世,错我总是难免的。当你走错了路时,一句忠言,可以引领你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正是因为有魏征这个忠臣,才创造出了太平盛世;而吴王夫差却因为没有听伍子胥的良言而被打败。可见,听忠言者可成大业,而不听忠言者,便是一定要失败的。
那么,要怎么正确对待“逆耳忠言”呢?其实,听不听得进这“逆耳忠言”,不在客观的事,全在主观的人。对此,陈寿给出了极其深刻的见解:“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也就是说,只有贤明高尚的人才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反过来说,要想做一个贤明高尚的人,就必须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可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谀言顺意而易性,直言逆耳而触怒”,就像那个一心想成大事却不愿听他人忠言,最终破产的人一样,太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找出错误,而是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给我们提出建议时,我们却把他们真心的忠言当成是在歧视自己造成的。
其实在生活中,也到处都有“逆耳忠言”:父母几乎天天都在强调“注意安全”“认真完成作业”“不要丢三落四”……这些忠言,我们却经常置之不理。养我们因为不注意而扭了脚时,当我们因为拖拖拉拉完不成作业时,当我们丢三落四而找不到书本时,……才又后悔没听父母的忠言劝告。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有话说:“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通俗而直接地反映了这个问题。
可见,听忠言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而不听忠言信谗言,吃亏就在眼前了。所以,每个人都要做听忠言的贤明高尚之人,不能做不听忠言的昏庸之人。
为了让自己走得更长更远,为了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请听忠言之劝!忠言虽逆耳,但终会助我走向成功彼岸!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生病就生病吧,过几天就会好,为什么要吃药呢?尤其是中药,和普通的药可不一样。那些药虽然苦,但是一口气喝下去也没什么难的。可是中药难喝就不说了,而且一喝就一碗,那味道闻见就想吐,更别说一口一口的喝下去了,还不如杀了我呢。
为了治我的鼻炎,妈妈这几天给我抓了几副中药,还忌辣的,简直活不了了。今天终于结束了那个噩梦——药喝完了,我终于脱离苦海了。而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这几天的并有了很大的好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难受得喘不过气来了。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古人说的就是没错: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写到这里,想起以前被老师批评以后还一直抱怨老师,真是太不应该啦!现在虽说没有多大的成就,但多少是在老师的严厉要求下才有了今天的成果的,呵呵。
所以,我要在这里奉劝大家,在生病的时候即使再难喝的药也要喝下去,在迷茫时即使在不近人情的话也要刻在心里。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精选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听话,但是人生道路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假如我们一直伴着好听话成长,一直执迷不悟地沉醉于自己所谓的一点点成绩,那么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成长。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有人在我们的耳边说着不好听的话,说着令我们难堪的话,或长辈,或兄弟姐妹,或朋友。我们也许会生气,也许会厌恶,但是这些不那么好听的话却能激励我们进步,教诲我们成长,这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代的名臣魏征经常向唐太宗进谏,甚至有时当面指出唐太宗的不足,弄得唐太宗经常下不来台,甚至扬言要杀掉魏征。但是就是这样的忠臣,这样逆耳的话语,却时时刻刻提醒着唐太宗,勉励着唐太宗。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每天早上朗读它一遍,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催促着唐太宗为民造福,做一个明君。这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正面例子。反之,历史上也一定有反面例子。比如比干劝商纣王不能横征暴敛反被剖心,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夫妇不成反被杀害。所以忠言不是对所有人都能产生积极影响,有的人一点就通,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的人却夜郎自大,至死不悟。
但是现代社会和古代不同,我们更应该认真聆听逆耳忠言,更加需要接受逆耳忠言。对待逆耳的话,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冷静的心理,不让自己产生误解,也不让自己消极。我有一位朋友,她很直率,很坦诚,而且十清楚白事理。但是正是因为她的直率、坦诚有时也会很令我难堪,会让我下不来台。我刚开始会很不解,很迷惑,甚至会不耐烦。但是认真想想,她所说的其实不那么好听的话却一直对我有益,一直渐渐地渗透着我。我终于知道,那些只会对自己说好话的朋友,是损友,会让自己沾沾自喜从而一点一点退步;然后一直指出自己不足的朋友,让自己渐渐进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益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愿这句传颂千古的至理名言能够就这样传颂、弘扬下去,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便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历史上每一位功成名就的人,其身后都有一群贤士为其出谋划策。每当我们听到令我们不舒服的话时,不要生气,因为只有忠言才逆耳,只有忠言才能增进一个人的能力。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二人起兵抗秦,弹指之间,咸阳沦陷,项羽手握四十万重兵,身边更有范增为其出谋划策;而刘邦仅有十万人,实力两相对比之下相差悬殊,可在鸿门宴中项羽却自持实力强大,未听从范增之意诛杀刘邦,从此楚汉争霸四年,项王兵败垓下,项羽也未听他人之见渡过乌江,也便只好留下一段“不肯过江东”的传奇。可是他若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许国号便为楚;如果他回到了江东,那历史上也会少几分定数。
项羽一生戎马,却只因未听忠言而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让人好不叹息。
有人说,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便是将诸葛亮纳入麾下,他最大的优点便是善言纳谏。刘备本一介匹夫,机缘巧合下与关、张二人结为兄弟,前后多少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刘备很谦虚,听从徐庶之言三顾茅庐,从此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大业。从计取荆州一路西进,拿下了成都和汉中,这其中诸葛亮功不可没,刘备也看到了复兴汉室的希望。从跟随何进平反黄巾,到魏蜀吴的三国鼎立,刘备在发挥自身才智的同时,也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与魏吴两国分庭抗礼的蜀国,而也是因为当年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前后几十年誓死追随刘备。
刘备虽终心愿未了,但他却因善言纳谏在其麾下聚集了一群誓死追随的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能进忠言,固而能在历史上留下“贞观之治”的记载,他自己也同样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的警句。再比如中国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成功背后少不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将领的支持与谋划。可反观希特勒,只因一意孤行最终输掉战争。
文学家歌德说过“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的能力。”当我们难以寸进的时候,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他人的见解,因为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忠言逆耳利于行
——题记。
面对错误,莫言老先生教给我们,首先要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承认错误,然后勇于改正错误。逃避错误、无视错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作出回应,表达自己的谢意。一些着名作家表示,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最好方法。
最近几年,面对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小动作,面对日本否定二战成果的严峻现实,否定对亚洲的侵略的历史,这些都是错误的。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虽然,在1895年4月17日,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日本在签订前的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而且,日本又在1900年,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列岛“。
但是,在1941年的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文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如不归还,会采取武力措施将日本驱逐出境”。
谁知,日本现在…
日本否定二战成果,否定对亚洲的侵略历史。日本对中国进行过的暴行——南京大屠杀,就是强有力的证据。现在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仍有当时屠杀的资料、屠杀现场的照片,仍有当时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人,那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啊。南京大屠杀,那是让30多万人的血和泪流干的灾难啊。
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日本的种种行为这不正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他阴险狡诈的表现吗
莫老先生教会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下场只会像日本这样,遭到世人的唾弃。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面对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