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材料
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国有资产数量庞大,管好这些资产,对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一些单位和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很不规范,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账面和实物不相符,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二是对已竣工交付使用,未办理决算手续甚至已办理决算手续房产不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入账。三、工程完工不及时结算送审,多年长期以暂付工程款名义挂账,不作固定资产预登记入帐。四是单位之间相互赠送的固定资产,赠送的单位不到财务部门消账,造成有账却查不到资产;接收的单位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资产家底不清,容易诱发腐败行为,不利于对资产的监管。五是国有资产出让或承包经营权时,以党政会议研究代替公开招投标和拍卖,严重违反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六是将自有资金转移下属企业,以企业甚至以个人名义购买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七是对应收款项特别是到期未回收的财政周转金,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催收;有的地方甚至将个人借款作为库存现金由出纳保管,长期不入会计账。八是货币资金管理不够完善,如开户单位之间超过银行结算起点的往来款项,未通过银行转账直接收取和支付现金,现金收入未缴存银行、出纳不设现金帐等。
形成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个别单位重使用轻管理,一味追求购置新资产设备,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许多单位对更新的固定资产、维修后所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通过行政手段调入的资产不登记入账。对于一些已报废、淘汰处置的资产也不办理核销手续,结果造成账账、账实严重不符。二是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或者机构健全但管理人员缺乏,监管不力,未指定专人管理负责;三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未能严格执行;四是不排除部分人受利益的驱动,产生不良动机。
上述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事项,会导致一些单位和地方的部分资产在账外形成体外循环,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制度和监督等。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各单位要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形成统管。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考核办法,并奖勤罚懒。三是建立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闲置资产统一调剂制度。四是审计机关应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以此促进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财经法纪意识的提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机构: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山东铁路运输处山东潍坊262700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2018
卷:000
期:004
页码:2377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培训;作业能力;案例;管理
摘要:当前铁路运输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下,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与职工素质的提升程度之间的矛盾急剧凸显,对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在每年的职工脱产培训中,根据当前职工人员结构及整体文化程度现状、实际岗位作业能力现状和当前职工培训现状,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并与培训职工共同探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强化考核,让参加培训的职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均有所收获,真正转变职工的学习态度,使培训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真正收到显著的培训效果,为铁路运输生产做出贡献
新形势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材料
企业只有充分对所占有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开展运营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述。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的固定资产,指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需要经过多个生产经营周期才能够将其价值全部转移的那部分资产。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充分对所占有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开展运营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渐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且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国有些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提折旧或者少提折旧的现象,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难以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导致废弃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使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时,没有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就盲目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失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所需占用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限较长,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存在较为严重的固定资产浪费现象
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所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也比较多,往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的机制。具体说来,主要包括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底册记录不明晰、提前报废等问题。在有些大型企业中,由于企业部门或者分公司比较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级次也比较多,更易产生固定资产账目不明问题的产生。
(四)缺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
有的企业认为那些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具备什么使用价值了,因此就放松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认为开展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反而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财力,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那些价值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来说,在其达到报废标准之后所能够实现的残值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对此类固定资产的处理,企业还是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
新形势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材料
从5月14日到今天,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基本上告一个段落,也写出了相关的自查报道。从亲身经历中,本人认为目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这方面的问题绝不是我们单位,而是基本上都存在着相类似的问题。
一、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管理的分散性,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帐目管理与实物管理不同步,财务会计主体、采购主体、核算主体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从而出现一些帐实不符的现象。
2、固定资产的录入标准不统一,入帐会计对软件的熟悉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下属单位比较多,各下属机构会计对软件的理解不同,导致归类不统一,例如对于电脑的归类,有些归入微型计算机,有些归入台式机;还有对于厨房用品,一些小东西的,可能无法在清查软件中找到合适的归类,从而出现了任意归类。
3、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最近几年来,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会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也不断升级,但软件之间缺乏衔接,不是先破后立,而是自立门户,从而加大会计入帐的工作量(一要学习,二要在旧软件的基础上,将原先的数据重新输入到新的软件中,三是不同软件,对以后的档案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同时,对一个新的软件,对于在现实中的应用程度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对于归类的标准应做到更精准。
4、固定资产的变更手续不全,变更所得资金没有及时入帐。特别是对于变卖的、损毁的,没有及时入帐。
5、对于固定资产凭证的保管、档案的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疏忽。没有及时保留相应的凭证,且这些凭证与总帐、收支明细帐一起放置,对于往后的查询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内部的沟通,帐目与实物管理相分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腐败,但也要加强沟通,以保证会计与实物管理员之间的积极性。
2、对于新软件的应用,国家相关的研发部门一要注重与以往软件的共融性,应该在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除非必须放弃原有的,那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公告,组织人员学习新软件的精髓。二是要注重新软件实际应用性的调研活动,要注意到现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加强学习。首先应组织专门负责人进行统一学习,集思广益,征求大家对不同分类标准的看法,征求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统一进行调整。同时,要学习新旧软件中的区别,基本上,由于年轻干部的接受度比较强,且对旧软件的依赖性较弱,以他们带动中老年干部的学习。
4、建立在日记帐、拨出、拨入明细帐的基础上,建立损溢、报亏明细帐,注意要凭证的保管与档案的管理。
5、尽量做到一个“口子”进出,杜绝政出多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下所配置的资产,尽量事先通知相关入帐部门,做好入口台帐登记。
6、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构建、处置的检查监督,完善管理办法,包括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固定资产报告制度、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和固定资产处置程序等。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材料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作为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共财政要求,保障各项事业良好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固定资产管理占有巨大比重。而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及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下笔者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的认识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事业单位往往出现“重投资而轻管理”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锅饭”问题,仅关注固定资产的物质形态使用,忽略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形态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约束机制
大多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机构,无法及时收回资产或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固定资产去向不明。而在财务上,对固定资产的反映也仅是片面的。以至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根本没有体现,而早应报废的固定资产却仍在账上虚挂。甚至有些单位尚无法掌握核算本单位到底有多少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事业单位缺乏协调统一的调配使用机制
部分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多受人为因素影响。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着眼于眼前利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多追求“小而全”的管理模式。而在购置上各部门多以自身便利为主,以至于形成反复购置现象。不但造成了事业经费紧张,也使众多闲置的资产,无法充分得到发挥应用,造成严重的资产价值隐形流失与贬值。
(四)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向经营性的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分不清,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部分事业单位以自身行政职能为依托,经营从事了各种经济实体,将房屋、土地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交由经营单位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转移手续办理不够严格;有的单位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在单位实体中少提甚至不提折旧,进而造成经济实体的成本费用不实,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二、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互相牵制、钱物分离、责任到人的分级负责制定,并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展开资产清与和核算工作,彻查单位全部家底。同时,以“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为主要领导方针,统一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做好分工合作,共同管理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落实日常管理
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应交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管理,登记在案,并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一,设立固定资产卡片时,要对固定资产的编号、类别和资产等原始资料进行登记;二,凡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固定资产转移等情况发生,均应及时登记到卡片上;三,在调出或报废固定资产时,必须及时在卡片上登记有关报废或调出的日期,以保证卡片及时注销。同时,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与定期维修工作,以减少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减少事业单位费用支出。
(三)科学预算,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禁止盲目购买
事业单位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时,应充分考察实际情况,从源头上杜绝资产重置、闲置现象的发生。并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标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的认识。同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整、调援,做到物尽其用,避免闲置浪费,以最小的资产占用完成尽可能多的行政事业工作任务。以此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
(四)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下一下几方面:首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建立和完善审批制度。做好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多个环节的审批制度,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最后,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列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中。
三、结束语
总之,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的经济资源,各项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应不断改革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节约财政支出,以此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行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与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差距。
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和***。
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
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党内监督不健全。基层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党建工作保障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基层党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放到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以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党组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基层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立足本职,丰富党建工作内容。要围绕全党的中心工作,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工商职能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进和突破;要结合机关业务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活动,突出政治性、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
加强教育,落实党内监督机制。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按照党章的总体要求和监督条例的具体规定,强化机关党组织的纪检机构的监督职能,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对党员干部实行全方位、宽领域的监督,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置力度,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完善制度,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专业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要改变党务干部兼职的现状,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建立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要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为党务干部提供学习、考察、参观的机会,拓宽知识面,使党务干部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保证机关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制订各基层党组织年度经费预算计划,纳入单位开支的预算之中,改变党建工作无钱开展的尴尬局面,为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年在公司各领导的领导下和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公司的会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正确履行会计职责和行使权限,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在局会计工作规范化检查评比标准中荣获第一名
2按照上级规定的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经常了解各部门的经费需要情况和使用情况,主动帮助各有关部门合理使用好各项资金.公司上半年曾一度出现资金短缺,会计室通过努力,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其他各项急需资金的落实.
3工作中审核一切开支凭证,及时结算记账,做到各项开支都符合规定,一切账目都清楚准确。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经常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
4、按照规定编造全年、每季、每月的各种预算报表统计资料和月度结算,做到准确无误,并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5、所有财务凭证,及时整理、装订和保存。
6、经常与各部门管财产的同志联系,建立必要的手续,做到各单位的财产和全校的总账相符合.
7、配合、督促各有关单位,及时处理一切暂收、暂付款项。
8、指导和帮助出纳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兢兢业业,圆满的完成了公司的工作任务,并得到各领导肯定和许多同事的赞扬,这对我是一种鞭策,在新的一年,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从学校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转变,从在基层的锻炼到市局机关的具体工作,在党和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一路走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业务工作中,我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也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现将我在思想和业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1、在政治思想上,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伴随行业改革的深入和不断规范,行业发展也越发引得烟草人的关注。怎样领会和实践市局党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做为烟草的一分子,我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期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和支持行业改革,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切实作好现金及银行出纳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起点,货币资金的管理责任重大。自在市局从事出纳工作以来,我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现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各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规定,办理市公司的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为作好现金的管理,并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我坚持日清月结,作到每日库存数与现金日记帐余额核对,确保帐实相符;月末现金日记帐余额与现金总帐余额相符。作为银行出纳,我认真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到了严格按相关规定和在单位财务制度范围内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及转帐业务,对不符合制度的资金业务坚决不予办理。同时,我还注重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及单据管理。结合市公司资金活动的特点,单位银行户头达30多个,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及注销等环节我都要一一把关,确保不发生因票据引发的资金安全问题。每月结束后定期主动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确保了单位资金的安全与会计核算的准确。2010年9月我在市公司投资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出纳工作。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现金及银行结算制度和公司的资金使用要求进行资金结算活动,确保了在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三个项目的资金作到了专款专用。
3、深入学习《会计法》,积极参与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按照国家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公司前期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我配合处内同事在拟定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后分处室制作了自制凭证粘贴样本,并于2010年12月试行。在新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实行后,我尽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不熟悉的同志,我亲自示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尤其是离退人员报销医药费用时问题层出不穷,我都能细心讲解、热情帮助。在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不拘泥于形式,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使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也为整体提升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矗通过近半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从凭证这一源头取得明显的进步。
4、立足本职,作好本部门其他工作的配合。由于市公司本部核算人员较少,结合财务工作的特性,我除作好本职工作外,认真学习市公司机关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差旅费开支管理办法等内部控制制度等,认真把握经济事项的实质,作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协助完成市公司各项税收的解缴;定期根据人劳通知编制公司职工工资表及其发放;每月与结算中心往来帐的核对;以及对营销中心的利润上划下拨。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是我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的作好每一项工作,为处内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尽自己的努力。
5、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制度》,积极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伴随我国会计制度、法规的不断完善,新的制度、新的准则对会计人员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出了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必然。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丰富知识,认真把握会计制度和税收等相关政策,才能为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打下基矗
在过去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深知自己的进步相对于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来讲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注重自身思想修养的提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力争出色完成自身工作和领导安排的任务,为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问题清单
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内控管理,可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名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围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完善内控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平台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单位的领导真是认识到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控制环境的好坏。同时,还要将这一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引导下,应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以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控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内控制度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程度定期作出评价,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三)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比如,事业单位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最终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定。事业单位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的规避错误和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应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小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账户的同时,也关心相关财政部门让它支多少、怎么支的问题,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事业单位在收入方面,要合理合法;在支出方面,应体现以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对不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七)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内控建设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一)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薄弱
1、对内控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简单理解为内控仅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不到位,执行制度也成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笔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组织形同虚设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会董事,审监会往往与审计监察部属一套人马。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唤醒员工的主题意识,只有领导足够重视,身体力行,内控才真正能成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行为。
(二)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畅。
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迭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迭的有关指标。
(六)、费用支出失控
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纵观目前企业内控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成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长期健康有序生长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制订与实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保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二)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虽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单位实行,却没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详细解释,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
4、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
5、内部控制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三)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是有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却不尽人意,为此,本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共鸣,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添砖添瓦。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墨守成规
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墨守成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千篇一律,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文本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互拷贝,一套文本可以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使用,内部控制文本完全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二是一成不变,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文本一旦形成后,很少修改,事实上,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在不断更新,固定模式的内部控制文本将使它失去了活力,也使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授权、执行、记录、检查之间存在兼容现象
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相互制约,要做到这点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之间要相互分离,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做到分离制约,使内部控制虚置,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3.内部控制执行乏力
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套内部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企业没有执行机构、有的企业没有执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有的企业没有进行内部审计或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有的企业在执行中受到管理者的不正当干扰,如此等等使内部控制走过场。
4.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观念陈旧,把人看为企业的附属物,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卡、压,限制了人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执行的自觉性;有的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定额资料不全,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事实上,内部控制不等同于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要把企业当时取得的业绩同企业预计的目标相比较,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对策
要使内部控制达到它的目的,要克服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种种不足,关键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不断完善,为此,应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内部控制制度应不断推陈出新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手册、文件的简单组合,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必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可以从下述方面入手:(1)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随着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的不够健全、内容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明显等,对此,应当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正。修正进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比如: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建立一套新的内部控制制度。(2)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删去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条款;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2.强化企业的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分离制约的需要,是实现内部控制目的的必然要求,强化内部牵制要做到:(1)对一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人员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如会计信息政策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相互牵制。(2)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效果。工作轮换是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个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个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以便采取措施克服。(3)内部牵制既包括相关部门之间的牵制,也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牵制。
3.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
为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为此,除了企业应设置内部控制执行机构、配备足够的执行人员,提高管理者素质,以克服“暗箱操作”和不正当干扰外,还要着重进行如下工作:(1)制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予以补救,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2)要特别关注重要的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存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对预算及执行结果等。(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切实加强考核、监督机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此外,还要将内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轨道发展。
4.建立良好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特别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的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对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2)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只有完善和健全的基础工作,才能提供历年来完整、准确的各项定额资料,以制定好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的定额资料不仅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实时业务,因此,企业应及时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改进和强化企业的基础工作。(3)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能自觉地维护内部控制的分离和制约,自觉地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自觉地强化沟通和管理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监督,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一)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完善健全其内部监督制度。一是要遵循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以保证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更加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二是要按照《会计法》对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基本规定,明确财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章、纪律要求,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实行高校财务公开。
高校财务公开是高校校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务公开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校财务公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在:
1.高校财务公开是由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
2.高校财务公开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是依法治国实行群众***理财,提高经济效益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校财务公开的内容是真正实现公开的实质与核心,其公开的形式则是切实实行公开的载体和效果。因而,重视和规范高校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审核岗位加强对各种报销凭证的审核1.审核凭证的合法性。报销凭证所附票据除金融机构、保险、航空、铁路等由国务院主管部门自行管理外,必须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发票一律套印税务机关的发票监制章(或印制章),并附有防伪标记;收费票据套印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票据专用章(或印制章)。另外即使符合有关票据合法条件,但税务和财政部门已宣布作废的票据仍然不能作为报销凭证。职称论文代写网专业从事会计职称论文代写服务,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2.审核凭证所附发票的行业性和版式。报销费用类别应与所附发票内容一致,发票开据内容应与所属行业一致,不能使用跨行业、跨种类票据;发票的版式要符合有关规定。
3.审核凭证所附票据的真实性。
4.审核票据的合理性。一般情况,在购置货物、商品时,要就近不就远,对数额较大的,要了解与市场行情是否存在较大偏差,对质次价高、舍近求远等情况,在没有搞清原因的基础上,不予报销。对限额发票,如百元版、千元版、万元版、十万元版、百万元版等不能超限额度,否则是无效发票。对定额发票要在定额范围内,根据实际发生数予以报销,不能让报销人有机可乘。
5.审核票据报销审批手续。正确签批报销票据是各级领导经济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必须要求审批人在各自所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内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批。签署的意见必须明确表态,不得模棱两可,所签署的意见可认定为对该费用发生负责。因此,对意见的地方、签字笔迹、签字内容等均可列入审核范围。
二、强化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凭证、账簿、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硬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既定任务,保证系统内各种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帐簿,保存上机操作记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等制度。与此同时加强日常使用管理,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三、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水平,使高校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
当高校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的计划性教学转向社会性教学,各类科研项目,各种科技咨询,各类培训班等涉及税收和物价等经济因素的工作在高校逐渐出现。
这种新形势要求高校财务工作必须在服务与高校的教学、科研这个大目标。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章守纪,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财务工作是教育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强化财务监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是重要环节。高校财务部门应肩负起财务法制法规宣传的重任,对高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领导和教职工进行财务法制宣传,宣传财会法规,税收政策,财务制度,强化法制观念,使大家懂法、执法、坚持按财务法制法规办事,坚决制止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保证财务监督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熟悉相关政策,多方提供咨询服务。
依据国家的财政法规,结合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规章制度,在制度中体现宽严、管放的政策。建立政策、制度信息库,围绕高校不同经济类型,多方收集各类政策、制度,将其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一套适合高校的法规制度。提供财务信息和财务咨询服务,并根据政策的变化随时进行扩充与完善,为高校的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三)及时编制财务报告,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宏观服务信息。
高校财务部门要通过微观的财务监督,注重发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从机制上、管理制度上深入思考,适时提出财务报告,充分发挥财务的宏观服务作用,为高校党政领导加强高校宏观管理、制定高校教育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网络财务,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根据国家财政部对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要求,开发研究适应高校各种经济类型的财务软件。使其快、易、准地适用于高校各单位。开发网络功能,方便高校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上网查询政策法规、部门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科研项目资金节余等,尽快了解有关财务信息,并进行财务软件的培训服务及维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