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
“村民的事不仅要记在本上,还要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这是塔城地区沙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四道河子镇龙口村第一书记王胜亭记写在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也是他驻村以后坚持不懈做的事。
任职以来,王胜亭以治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抓好民主管理、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工作,全身心地融入群众,每天坚持写“民情日记”,记下群众的大事小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第一书记职责担当,也成为百姓口中的民心书记。
抓民主管理 基层组织强了
翻开王胜亭的民情日记,映入眼帘的是:“看到村里的老百姓都喜欢到村委会大院里听我宣讲,村干部说话有底气了,腰杆也‘直’起来了,阵地也有活力了,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以前的龙口村村民对草场划分、土地承包、水井承包等工作开展不到位而怨声载道,上访成了家常便饭。受传统思想影响,村里政治、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此外,村“两委”的松、懒、散也让龙口村成为全镇的重点村。
王胜亭入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民主管理。他走访入户邀请群众到村委会,进行几次民主决策会议之后,让老百姓心服了,气顺了,村里的工作开展起来变得容易多了。
1996年遗留下来的草场纠纷问题是村民最关注的事情,在前两批“访惠聚”工作的基础上,王胜亭亲自走访当年任职的6位老同志,与他们促膝交谈。前任党支部书记木回提·阿依达提说起当年的往事:“以前村里没有科学仪器,村干部是用马匹和摩托车测量和分配草场的,导致误差很大,村民不满”。了解实情后,王胜亭决定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扩大征求意见范围,让群众代表、十户长、户长60多人参与民主决策会议,历经2个月努力,遗留了20年的草场纠纷问题终于顺利解决,还对20份不完善的合同进行了规范。“现在村里经常开会,村民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村民都有决策权。”村民沙里生·阿林说。
抓文化引领 基层阵地活了
王胜亭在民情日记里这样写道:“把村‘两委’当成家人去关心,就能够事事服人心,事事暖人情,也让这个家里的干部群众的兄弟情更浓。看到这个村子里‘团结花’越开越艳,我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也更有信心了“。
过去的龙口村文化娱乐生活单一,村委会阵地除了开会和节日活动,很少有人光顾。农闲时节,商店就变成了男人聚集喝酒、赌博的场所,妇女们靠看孩子打发时间,村文化阵地的活动室成为摆设。
王胜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让龙口村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活”起来,尽管王胜亭不善于唱歌跳舞,但他却主动担当起幕后专业活动策划人,自掏腰包给村里购买了音响一体机。现在,只要文化室的大喇叭一响,村民们就络绎不绝聚集一堂,老人们悠闲自得地吃着自带的零食,看着年轻人兴高采烈跳着传统舞蹈《黑走马》,龙口村一片祥和的景象。80岁的乌拉力汗·阿合塔英霞老人一看到王胜亭就说:“我的汉族儿子又来啦,快来坐。”
今年,龙口村还挖掘并表彰了一批好婆婆、好媳妇、好母亲等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通过现身说法,教育村民学习身边的模范典型。“这种表彰还是第一次,王书记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好,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身边的好人好事。”村民孜丽汗·阿宝说。
抓项目扶持 村民生活富了
“农村种地三件事,土地、水源和贷款,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水源是种地的财富,贷款是种地的保障,只有解决好了这三件事,才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王胜亭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由于龙口村距离县城较远,一直没有引入自来水工程。20xx年6月,村上最大的水井突然塌方,村民只能通过到周边农场拉水或自家打井来解决饮水问题。考虑到村民家中压井的水含氟量较高,有害于村民健康。王胜亭果断提出,安全饮水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到打井工程项目资金,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
王胜亭还与银行积极协调,还清了历年欠的5.4万元贷款,还免去了11.2万的利息,龙口村变成了“信用村”。更让村民惊喜的是,龙空村50万的惠民生项目也下来了,3.5公里的田间沙石化道路任务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经过一个月的忙碌,平整,宽敞的路面通到了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
王胜亭的日记中写道:“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都是我的兄弟姊妹。”他是这样记载的,也是这样兑现承诺的,凭着朴实无华、踏实肯干的担当,他为村里的干群关系架起了一座“民心桥”。
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
2012年4月10日,崇左市公安局黎源同志派驻凭祥市上石镇油隘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以来,第一书记深入村屯调研、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的先进事迹例举如下:
一、深入村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首先通过村干了解油隘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在村干的带领下,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对村中12个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和本村学习、驻军、派出所等单位进行走访,并到叫册互市点了解了互市点的一些基本情况,熟悉了本村各个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第一书记除回崇左或凭祥向领导汇报工作外,坚持每日必到村屯开展工作,双休日经常都在村里开展工作,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6个100%要求做到位。
二、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1、到村委工作的第一天,村团支部书记就反映油隘村那浦屯的水利渠道因大量降雨已被洪水冲垮,致使那浦屯下游的村民农田不能灌溉,无法进行春耕,如果不及时把水利渠道维修好,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期,秧苗很难成活。因事情比较紧急,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后,第二天第一书记自己出资到凭祥市购买了16条内孔20c水管,还请了凭祥市交警大队的车辆把水管运送到田头,并安排该屯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立即对被毁坏的水利渠道进行临时的维修。因维修及时,水利渠道水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灌溉用水供应,顺利进行春耕生产,此举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2、第一书记在到礼那屯进行走访调研时,礼那屯的村民反映屯内的道路现状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进入,村民行走也比较困难,黎源书记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组织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屯内的小型会议,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由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对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拟定在施工时联系后盾单位进行资金或原材料的投入,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目前该项目已在村民中进行筹集资金。
3、叫册屯是油隘村离越南边境最近的一个屯,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村民饮用的水源都来自越南境内上游的一条小河,第一书记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们都很希望能够饮用上安全、卫生的水源。为此,第一书记协同镇党委书记和市扶贫办的领导深入叫册屯实地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并召开了屯内的过半村民的会议,镇领导和市扶贫办的领导当场拟定联系油隘村的各挂点单位投入资金在叫册屯修建一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井,并把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叫册屯的屯容屯貌,此举也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
三、走访农户,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油隘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时,在公告贫困人口名单后,因谣言的原因(民间谣传列入贫困人口后每月每人可领很多现金补贴),未列入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镇政府、市信访办反映情况。期间,每日到村委和镇政府反映问题的群众过百人,最多时达到200多人,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第一书记每日坚持在村委、镇政府或凭祥市信访办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冒着酷暑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屯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期间第一书记走访了油隘村12个屯所有的农户,并进行了登记造册。经过走访和宣传,现在村民们情绪比较稳定,已经没有到村委或镇政府反映情况的现象,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礼那屯有位村民把自己家的山头承包给外地老板进行药材的种植,应老板的要求,修建一条可供车辆行走的道路,该村民在修建道路时,因未和本屯的村民协调好,就把路修过其他村民的山地,毁坏50多株树木,并在修路开挖土方时有大量的山石滑落山脚村民的农田,影响了其他村民的耕种,此事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经自行协商无果后,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顶着烈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村民们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当即对把山地承包给外地老板的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该村民经第一书记动员后,当即表示愿意进行赔偿和恢复被损坏的农田,之后第一书记又和村民们说明了修建道路对村民们今后进山进行耕种和运输农作物时的便利之处,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只要能恢复农田的耕作,只需要适当的赔偿即可。得到各方当事人的认可后,第一书记就组织各方到村委签订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传递政府关怀,警民结对全力帮扶贫困户
第一书记本人认为,此次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在深刻理解此次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形成“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计划的信心。
第一书记通过和入农户走访和谈心后,在本村12个屯中选出23户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农户进行全面的帮扶,并联系后盾单位崇左市公安局的各个党支部对这23户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崇左市公安局各党支部在深入到结对农户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后,根据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了适当的致富启动资金或物资,使得各农户致富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提升了农户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五、制定两年规划和承诺事项
第一书记的驻村日记
不久前,我省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轮选派工作全部落实到位,两批次918名第一书记全覆盖300个“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终究要靠“老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而带动“老乡”脱贫致富正是第一书记驻村的重要使命。犹记一年多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规模空前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就此在全国开展起来。我省在第一时间选派了600多人到村任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认可和称赞。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挖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我社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于20xx年携手省农信社开展了农信杯“驻村日记”征稿暨评选活动,讲述我省选派任职的村第一书记、驻村定点扶贫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活动开展以来,得到我省选派任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定点扶贫干部的积极响应,收到来稿200余篇。我社分期择优刊登在《今日海南》杂志。年末岁尾,我们将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洋溢着对海南农村、农民深厚感情的驻村日记汇编成册,遂有了《驻村日记》这本温暖人心的书诞生。
加强基层党建、带动农村脱贫攻坚,绝非简单的“水到渠成”。驻村工作五味杂陈,酸甜苦辣浸透其中,历久弥深;驻村工作纷繁复杂,处处考验着驻村干部处理农村工作的智慧与技能。让我们翻开书页,看看第一书记在驻村日记中讲述的那些事儿,听听他们在驻村工作中的那些感悟……
省委办公厅派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第一书记王川洪:每个人都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机,这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原生动力。而做扶贫工作就是做农民工作,这是扶贫工作永远绕不过的问题。
团省委派驻儋州市海头镇红洋村第一书记王祖波:扶贫工作环环相扣,打开一个死扣,其他环节也会活起来。光伏扶贫如果成功,群众有了固定收入,增强了发展信心,农产品种植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脱贫就有了准头。
海口市龙华区环境卫生管理局派驻海口市新坡镇新彩村第一书记符立: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正所谓“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拦”。但只要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能扭成一股绳,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省农信社派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第一书记黄海军:农民兄弟是讲诚信的。只有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转变思想,勤劳肯干,才能防住风险,实现金融帮扶的目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第一书记王则亮:曾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罗葵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通了“我为村里卖特产”平台,做起了互联网生意,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加入到微店的行列。我想,这就是指尖上的力量,小小的微信,带给村庄的不仅是经济收益上的改变,还点通顺畅了干群关系。
省农业厅派驻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第一书记谢有志:看着村民们蜜一样甜的笑容,我知道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肯定,我的心里也像他们一样甜蜜,所有的辛苦也化作了甘甜。真应了那句老话:“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海口海关派驻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山竹沟村第一书记柯明:可以想象,待所有土地整治好后,农户手中有了优质良田,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农户或出租或自种,与公司合作发展产业,收入将大大增加。同时,这也意味着,山竹沟村有了强有力的造血机能!
海南师范大学派驻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亚欠村第一书记杨烨:实现亚欠村45户176人精准脱贫的任务还未完成,要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让乡亲们的“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起来,还需要我们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沉下心为村里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儿。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派驻定安县富文镇大里村第一书记阴若珂:整村推进,要不是党员们带头让出自家土地,村里的环村道路、水渠、篮球场、文化室可没这么快建好。大里村一天一个样,大家都觉得有奔头,都说共产党是真正为咱老百姓着想,为村里的贫困户们谋幸福,共产党让人信服。
省物价局派驻澄迈县文儒镇珠宝岭村第一书记曾德胜:“珠宝岭村民风淳朴,村民申领沉香苗就不会轻易放弃,如有转卖或废弃不种的情况,我一人承担。”就这样,我立下了“军令状”。
海南省社科联(院)派驻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塔丰村第一书记吴贤洋:看着微信群里一行又一行的帮扶信息,我心里暖烘烘的。在扶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前,有这么多爱心人士鼎力支持,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有信心摘掉贫困帽。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派驻临高县和舍镇铺仔村第一书记裴兴旺:“暖心墙”的做法在全国好多城市遇冷,最后沦落成垃圾堆而不得不叫停,在铺仔村却能开花结果,我想这也得益于我们这种城乡结合模式,有供给有需求有管理。
2016年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2015年2月,刘永林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梁山县赵堌堆乡董花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先后在梁山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代表省派第一书记表态发言,梁山县电视台今日梁山播放了典型事迹专题片,先进事迹材料被选报省委组织部。
一、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从省城刚一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刘永林同志面对的情况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他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潍坊、威海和青岛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董花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村级党建工作规划》、《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2015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帮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开展中,他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地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一是召开三八妇女节暨创业交流座谈会,就该村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妇女搞创业等议题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二是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全村12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书籍,在为孩子带去欢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群众的距离。三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9户特困户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物品,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四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全家福拍照”活动,发放倡议书200余份,春节期间评选“好媳妇”3名,“好婆婆”3名,并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拍摄全家福照片”300张,并装裱发放到每户,带动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五是开展关爱特困户过暖冬活动,为7户(11人)送去取暖煤1吨/户、棉大衣1件/人、棉被1床/人、花生油1桶/户、面粉1袋/户。六是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帮包村特困人员的情况,他利用民政扶贫政策,为孤儿董圣杰争取住房整修款3万余元。
三、忙“输血”、促“造血”,抓好精准扶贫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包村办实事、办好事。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农田水利浇灌难问题,他发挥水利工作特长,不辞辛苦地全方位考察了全乡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对董花园村每一条田间路、每一座涵桥都进行了调查,找准了董花园村的水利困结所在;牵头完成了《赵堌堆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赵堌堆乡董花园村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争取将董花园村纳入到“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组织引导村民成立了“黄河金粒有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黄河滩区土地416亩,用于种植有机小米;向省水利厅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新打深水机井7眼,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农业用电缆3200米,使整片农田实现插卡式灌溉,届时亩均年增收将达2000多元,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3.1万元的年管理提成收入。
建设经营场所,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多方研究论证,他多方筹集资金178.35万元,在德商路西侧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上下20间共计1547.06平方米的沿街门市房,用于对外出租,贫困户也可就近就业打工;此项目建成后年租金收入可达24万元,其中8.5万元用于村集体收入,15.5万元用于补贴39户74名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门面房租赁,将使村集体年增收11.6万元,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100余元,年底,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脱贫。
四、修道路、建广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为响应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精神指示,改变群众出行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现状,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17.01万元,对村庄6300余平方米的小街巷、胡同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筹措43.64万元,修建面积达2000余平方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围墙、厠所、篮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和景观绿化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处。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永林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董花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书记驻村工作日志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
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一大早,我们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旧地村村民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旧地是厂汉脑包人口最多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常住人口72人,常住户数41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养殖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靠天吃饭、土地贫瘠、劳动力基本是年老体弱的现状,我建议该村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黄牛,与周边城镇形成产销链条。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协调扶贫办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
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这些问题,时时在大脑中回荡……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书记驻村工作日志
我是共华镇水管站一名有十多年党龄的国家职工。去年四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我来到共华镇均恩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现将我驻村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作个汇报。
均恩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级班子软弱痪散,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无望,致富无门,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均恩村一度成了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针对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党员、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日记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晴转多云 今天上午,在简短的见面会之后,我们11名选派到陵口镇的“第一书记”,分别奔赴各自的挂钩村,进入工作角色。我与所挂钩的乐善村党委书记邹双定算是老熟人了,2005年采写张锁林典型事迹时,曾多次到乐善村去,与邹书记打过交道。在村委会,邹书记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丹阳日报社社长魏胜良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让我对乐善村有了新的了解。
驻村任“第一书记”,我倍感压力,深为忐忑。我能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这是最近一直萦绕在我头脑里的问题。我想,自己要尽力当好“四员”:
一是要当好学员。虽然出生在农村,小时候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充满深厚感情,但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报社工作,没有在农村干过,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驻村后,要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当好联络员。我既是市委市政府选派的“第一书记”,也是丹阳日报社派驻结对帮扶村的联络员,今后要发挥好乐善村与报社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借助报社的力量和资源,做好扶村帮户工作。
三是要当好服务员。乐善村要脱贫,百姓要致富,关键是要有项目和资金。听邹书记介绍,这方面村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今后要协助村里,积极做好对上项目和政策的争取工作,对外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利用自己部委办局人头相对熟识的优势,多做具体的跑腿服务的工作。
四是要当好宣传员。作为来自新闻媒体的一员,我将以此次扶村帮户为契机,结合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沉下去,深下去,报道乐善乃至陵口镇干部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报道他们的所思所虑所盼,为地方发展推波助澜。
办法总比困难多,贫穷不会生根。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乐善村三年脱贫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但愿离开乐善村时,我可以骄傲地说:乐善村今天的成绩里,也有我的一分汗水。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日记
自被选派为羊庄镇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xx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
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04年建厂,07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xx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11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xx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xx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
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xx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xx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
由于工作需要,3月26日我被调整到四道沟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到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熟悉情况,调整帮扶的贫困户。在了解了新情况后,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我在思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那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趁着摸底排查的机会,我为什么不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他农户的情况,他们中间有没有致贫的,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两人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我们首先来到忽洞坝自然村,第一家看望的是要永平。一进屋,他的妻子热情招呼我们炕上坐,并告诉我们,他的丈夫患有慢性病,近几年住了好几次医院,花了不少医药费,但是有国家的好政策,给报销了不少医药费,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村委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予了很好的照顾,办里了低保,过年的时候,送来了慰问金。在这里生活,感到很充实。在进一步了解中,发现他们不太了解对享有低保待遇的家庭在医保报销方面的政策,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帮他们耐心的解读了有关政策。办理慢性病鉴定,在门诊治疗的费用也可以报销,享受低保待遇的大额医疗费可以二次报销等。经过我们这么一说,他们很高兴,同时我们走访的两个人也感到很欣慰。
从他家出来,继续我们的“串门行动”。走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到了郭玉锁家,老人便出来迎接。老两口都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坐在他们的炕头上,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郭玉锁一边说话,一边给我倒茶。我告诉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帮助解决的,要勇敢面对生活,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引领下,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跟我们反映希望饮水困难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承诺帮他们和有关部门咨询政策,尽快帮他们解决,他们感到很开心,对生活更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我们一家挨一家的继续着,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