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窗体顶端
总共30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1.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4分)
A.同感B.以病人为中心C.移情D.自我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4分评语:
2.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4分)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4分评语:
3.思考和讨论时,首先尽量联系出所有可能想出的方法,最后才集中加以评判,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4分)
A.脑激励法B.分合法C.自由联想技术D.创造性思维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4分评语:
4.下列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说法不正确的是。(4分)
A.练习包括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B.练习就是不断的重复C.练习中存在高原现象D.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4分评语:
5.操作技能按照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4分)
A.精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贯技能和不连贯技能C.封闭技能和开放性技能D.器械型技能和开放型技能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4分评语:
6.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4分)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C.原理学习D.符号学习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4分评语:
7.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4分)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8.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4分)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一样快D.没有规律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4分评语:
9.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4分)
A.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后,计算3×5=?B.系鞋带C.打电话D.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10.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4分)
A.顺应迁移B.同化迁移C.重组迁移D.逆向迁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4分评语:
二.多选题(共10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4分)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2.学习骑自行车后有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4分)
A.顺向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D.近迁移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3.波斯纳等提出,概念要发生转变(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下面哪些属于其中的条件?(4分)
A.新概念的相似性B.新概念的可理解性C.新概念的合理性D.新概念的有效性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4分)
A.无律阶段B.纪律阶段C.他律阶段D.自律阶段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5.18世纪中叶后,形成了众多的有关迁移的理论和解释。其中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有哪些?(4分)
A.形式训练说B.概括化理论C.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D.相同元素说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6.基克等人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模式主要包括哪些步骤?(4分)
A.理解和表征问B.寻求解答C.尝试解答D.评价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7.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陈述性知识以下列哪些表征?(4分)
A.命题B.表象C.产生式D.概念
★标准答案:A,B,D
☆考生答案:A,B,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即学习策略可以分为。(4分)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4分评语:
9.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正确的是。(4分)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4分评语:
10.下面哪些是人本主义发展出来的对道德情感的促进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4分)
A.真诚B.接受和信任C.移情性理解D.主动倾听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4分评语: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对一些科学界精英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一般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2.一般人在第三象限(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里耗费的时间最多,因为处理这类事务没有任何压力。(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3.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是操作技能的不同形式。(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分评语:
4.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5.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6.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通过单纯的反复操作或机械重复,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分评语:
7.精细技能主要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例如穿针引线、写字、弹钢琴等。(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8.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分评语:
9.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一般没有错误概念。(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分评语:
10.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2分)
错误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分评语:
窗体底端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使得学前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为儿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前提,因此,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利参考。
一、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生理上和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长将重点都放在了儿童的生理健康上,往往只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其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若发现异常,须引起重视。例如,如果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不爱说话、不乐于与人交往等现象,幼儿园和家长就应该格外留意。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却将之视为儿童的正常表现,不对这种现象采取任何措施,或是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那么最后可能导致问题的严重化,儿童出现性格孤僻、忧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幼儿园和家长一旦发现儿童表现出此类现象,那么就应该及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对儿童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时常和儿童进行沟通,避免心理问题的严重化、恶劣化。
2.理论与实践不协调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发生着改变,对儿童的教育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重视了起来,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现在,我国的众多教育机构开始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在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时,只注重理论研究,并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只是将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起来,所得理论缺乏实例支撑;又或是即使通过研究得到一定的成果,也是根据以往的一些实际经验进行总结的。
二、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1.幼儿园和家长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进步
对儿童的教育工作,要想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光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只有幼儿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使儿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首先,就需要家长增强对儿童的关心,不仅要让儿童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还要时刻关注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幼儿创设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幼儿有足够的耐心,要抽取一定的时间和儿童进行沟通,让儿童感受到成人的关怀与爱。另外,家长还要适当对孩子进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幼?涸耙惨?及时与家长沟通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只有实现家园共育,才能使儿童
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儿童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要充分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专业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对儿童有足够的关心和了解,一旦发现儿童的身心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地解决问题,并及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儿童阶段,儿童最爱模仿成人,因此,教师要做儿童的好榜样,如果教师在儿童面前做出一些不适当的举动,就会影响到儿童的发展。教师要时刻约束自己,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目前,还有许多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对儿童的教育工作不够了解。根据上述情况,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满足教育的需求,才能够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快乐成长。
3.尽量满足儿童求知欲、好奇心
在幼儿阶段,儿童的阅历、生活经验较为匮乏,而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强的,所以在生活、学习中,对很多事情都有感到新鲜、好奇。此外,儿童的天性又十分活泼,所以经常会出现好动的行为表现,这在某些教师看来,就是儿童在扰乱正常秩序,所以就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儿童的行为。当儿童接触到某些新鲜事物时,经常会对教师、家长提出许多的问题,成人一开始还能够耐心回答,一旦儿童提出的问题多了,成人就会变得烦躁,不予回答、解释,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不正确的,会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扼杀在了摇篮里。成人应该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学前心理学》有感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心理学的读后感
二岁左右的婴儿,对能看见但触摸不到的对象表示非常惊异,这表明触觉在婴儿了解事物历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重要寄托触觉或触觉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知觉的协同运动来了解四周事物,一样平常来说,年事越小,触觉在认知运动中的作用越大。)~~~婴儿和小班幼儿对物体的视觉映像是创建在触——动觉的基础上的,经过视觉和触动觉所感知到的物体属性之间所创建的联系,儿童渐渐能够只凭视知觉就能了解物体的形状、巨细、面积、远近等属性。
嘟妈语:原来云云,难怪孩子们看就任何东西都要伸手去抓,原来对付他们来说,触觉是第一性的,他们必须经过触摸来认知事物,只要经过这个用触摸感知的阶段,他们才气生长起当前的人生中靠视觉来认知事物的能力。让孩子去摸吧,摸他看到的任何东西(伤害的除外),冷的、热的、方的、圆的、粗糙的、光滑的~~~千万不要把“别碰谁人!”挂在你的嘴边!触摸的高兴,我们能每每在一些痴迷地把玩某个东西的孩子脸上找到~~~那种餍足的样子,令人迷恋~~~学前心理学的读后感
婴儿视觉的生长重要表现在视觉敏度不断进步和颜色视觉开端生长两个方面。在儿童学习鉴别各种颜色的时候,言语、词起偏重大的作用。
嘟妈语:我觉得,后面这句话显然便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随机教诲”的实际基础之一,当孩子的细致正会合在某个事物上的时候,便是我们进行教诲的最佳时机。一个小例子:本日晚上嘟嘟指着一个“夫”说“大!”,我顿时写一个“大”让她看,两个字拿到一同比一比,问她“一样吗?”嘟嘟仔细看了说:“这个多,这个少!”“对了,多的是夫,少的是大!”顿时再写一个“天”跟“夫”比一比,“哈哈,这个出来了!出来的是夫,不出来的是天!”偶然的细致就在我引导下变成了故意细致了,并且我信赖这样学到的东西,肯定不容易遗忘。这样的机会在我们生存中比比皆是。嘟嘟喜好在厨房玩,她拿几根挂面出来玩,还放嘴里吃,我顿时拿别的一个像泡面那样的鸡蛋面出来转移她的细致:“看看,这个也是面,两个有什么纷歧样?”接着嘟嘟了解了挂面是直的。
幼儿老师读书笔记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感
10月17日,我去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本科函授,学习了有关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之前在幼师的时候学过一些,但这次的学习我又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因为这本教材是很多年前编写的,所以王明珠老师选取了部分对我们目前幼儿园教育有用的理论进行授教。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而是幼儿学习的特征与规律;不是教师的一般较小方法与策略,而是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是依据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规律开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学习中,我们又回顾了一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观点,如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等,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一些理论至今我们都在沿用,平时还是要多巩固这些伟大的理论思想,并且运用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体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性。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要相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从出生开始,就从与他人的交往中积极建构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这些理解来自于与社会的互动,包括观察及与父母、教师、同伴等互动;直接观察及操作周围的人、事、物;思考、提问及做出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游戏使幼儿有机会了解世界,在群体中与人互动,表达与控制情绪,发展想象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各个幼儿园都在提倡课程游戏化。
3.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我们都知道,幼儿在小班的时候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哭闹和思念家人的情绪会使他们无法正常有效的发展与学习。所以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指的是环境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的安全。
4.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幼儿的学习以行为实践为主,而不是依靠对文字符号的简单识记。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的真实经验为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节活动的备课中,都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
5.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作文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 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 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
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 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幼儿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一、重在习惯、贵在坚持
其实现在的孩子由于优生优育,智力不会相差很多,关键是习惯。平时我就和孩子说过做任何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坚持而且要尽力做好,即使是玩某项玩具或学骑自行车、学溜旱冰、踏板车、下棋等。其实这就在培养孩子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做事要有上进心。要么不学,要学就应该有责任心尽力学好,至于达到什么程度,那是能力问题,而现代优生优育的孩子中习惯远远比资质重要。
二、家长应帮助孩子共度难关
孩子在学任何一样内容时如钢琴、书法、画画、棋类等都会有一定时期的困难期,家长应该有耐心并鼓励、帮助他一起度过难关。比如说:他在学写字时,我发现他写得不好,我就帮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笔,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内容是很难,不过你比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强,已经在慢慢克服了,并且比前面进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妈妈练得话,说不定还是你好呢?..这一遍你更会动脑筋了,凭这一点就应该给你多加两颗“爱动脑筋星”等。
三、家长潜移默化重于严肃说教
有些知识我们都是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慢慢渗透的,从来没有严严肃的像老师上课式的教孩子学什么。比如和孩子出去散步时发现孩子对小树特别感兴趣,我就和他做过这样的游戏:每隔三米种一棵树,15米内可以中几棵树?一棵树据一次可以将树据成几段?据三次可以据成几段?早上吃牛奶时他不愿喝罐装奶粉,我就说这个奶粉营养很丰富,由铁、钙、很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小朋友喝了会很聪明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他就会乐意地喝了。
在喝的过程中,我就和他弯了另一个游戏:一罐奶粉398元,两罐是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在思考,掰手指,自立还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我看他眉头紧锁,我就笑着和他说:宝贝,妈妈叫你一个玩这种游戏的方法:妈妈:398接近哪一个大一点的整数?儿子:400。妈妈:那么按照400算的话你多算了几块?,两罐你又多算了几元,再减去多算的不就得了?他得知还有这种聪明的算法可乐坏了,一个劲的教我再出几道。
两岁时带他出去玩,快到家的时候,他问:妈妈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到家?妈妈:大概100秒。儿子:100秒到底是多少啊?妈妈:就是你从100、99、98?这样倒着书,数到0时就到家了。他坐到我的自行车上很专注的在数,做妈妈的根据孩子数的情况可以加快或减慢汽车的速度,以达到100秒的目的。
四、家长应严格把握孩子的兴趣关
家长肯定会发现孩子一个阶段的喜好。就在他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注重引导,效果特别好,其实这也验应了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很小时我就给他讲睡前故事,不管他听懂听不懂。重复多了,他竟然记得了,还装模作样的拿着书读,不料真有很多字会读,有些不认识的字叽叽咕咕带过,我立刻给他指认,并且大大的表扬他会认那么多字。他每当外出登车就会看车站牌上的字、广告字、宾馆、饭店的字问个不停,这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问必答,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效果远远比家长和孩子正儿八经的坐在那学认字好得多。就这样他学会读一篇故事,我就读两篇故事作为奖励他,由此在上一年级前他就可以比较流利的读报纸上的一些新闻了。
在我孩子三岁时他还对数字没有概念。他只记得自己三岁,家里有三口人。可是当家里明明坐着5个人,他也会从12345数过来,可是一当我问他一共几个人?他就说成了三个,可把我急坏了。当时为了让他感受色彩和数字,我把家里的墙上到处都贴上了挂历,突然有一天,他站在床上很专注的在数挂历上的数字1-31,我就拿出了织毛衣的皮尺,他数皮尺上的数字可开心了,于是我借机给他量身高,问他:你有多少厘米高,当他得知自己数对了甭提多高兴了。这是成功的体验法。紧接着我就从玩具市场买来了数字拼图,从此他从10以内的加减法逐步过渡到一年级前会算凑十法的20以内的加法。
可是我作为家长从来没有系统的教他过教材,在他上小学时,我就告诉他,你虽然知道一些知识,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有很多知识和语言是你自己学不到的,一定要谦虚,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还有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时也要找适当的时间把自己知道的也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他有时在我带他上学的路上,他就喜欢背诵语文老师教过的拼音、课文、古诗等,我也会在路上和他抢答口算,这样我们都节省时间。有时我特意比他快,让他羡慕,然后告诉她我快的秘诀,引出了上学的路上我们就学完了“乘法口诀”这一内容。
其实目前的教育结果还不能完全说明是否成功,只能作为一个心得相互交流一下。
幼儿教育心理学心得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孩子到了小班的年龄了,似乎不如以前听话了,想干什么,就非坚持,若是阻拦他,他就发脾气,着实让人费心,不过,家长若能正确处理,孩子发脾气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减少,对孩子的将来也有一定益处。
一、要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莫要过多干涉。
小班的孩子想自己干事情,是其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家长应该表示支持,"事属可行,就让他行"。孩子想干什么,只要没有害处,就可以让他自己来,家长及时加以指导。他想开电脑你应该告诉他如何使用,并带他开一开,试一试(注意:电源开关要放在孩子放不到的地方,大人不在时最好切断电源),虽然他做的不如你好,还可能出点小乱子,但是孩子通过动手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由于得到了满足,也不至于发脾气了。
二、制止孩子做不应做的事,要注意方式,不要强硬制止。
小班孩子分辨对错的能力还很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家长要加以制止,但不要总是强硬地阻拦(强硬地这不准那不许往往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可以讲清简单的道理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找些他平时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讲个有趣的故事来将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果这样还不奏效,你不妨将其抱到别处,在保障其安全的情况下,下下狠心暂时离开他让他独自发泄,待平静下来,再晓之以理;不能做的事情,不论怎样,家长也不应答应。这样他就会逐渐地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变得听话了。
总之,小班的孩子,要寻找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手段,达到既满足了孩子需要,又教育了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