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美术教学方法

二年级美术教育随笔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氛围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董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图3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沃乐夫曾经说过,一切绘画得益于其它绘画的比得意于自然的多。因此,在进行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绘画欣赏教学时,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采用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姜布鲁各的《瓶花》。在进行作品分析时,我找到了一幅与其题材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另一位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个时期的绘画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异,即“写”、“画”差别一目了然。

  四、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在欣赏中,将中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欣赏作一比较,是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同样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众所周知,艺术形象来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同时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如唐代青绿山水大师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他的作品标志着山水画中青绿体系的成熟。而《森林风景》为十七世纪荷兰派画家鲁伊斯达尔所作。

  这两幅作品和后来的风景画相比,他们的山水画作风一样,都属于早期古典作风,但两者的起点完全不同。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讨论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经过比较不难发现:风景画本质上仍没有独立,它仍然是人的活动舞台,只是人暂时离不开前台而已。它不像中国山水真正脱离人物,山水画是大自然生命的自我展现,风景画则是大自然中的大自然,和利用照相机去摄取一片风景相同,这是山水画与风景画的本质区别。因此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多作解释。”

  五、美术想象中自由自在的世界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迷人和令人神往的,人们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无拘无束,达到非凡的境界。我们再把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与梵高的《星月夜》作比较对照,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形的约束,色彩的随意流动,画面的变化莫测,人类的内心世界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人的情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现。

  通过教学,自己体会到:比较也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如果把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常常不易说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各种和多方发面的比较。如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吸引、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作品比较的范围很广。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的教学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般的美术教育模式都是教师出来示范、再讲解、最后幼儿临摹画。这种方法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应该以幼儿为中心、改进方法。实现师生互动,让幼儿真正有趣想“动”,这样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一、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我们要放手让幼儿自由地通过探索尝试自己掌握信息进行创造。我们使幼儿想创造,敢于创造。经常有幼儿问我:“徐老师,我可以画我自己想象的奥特曼吗?”“徐老师,我可以添画上芭比娃娃吗?”我会鼓励他们要大胆地去创作,你想到的都可以画出来。

  二、贴近幼儿生活,增强趣味性。

  我们要把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和鼓励幼儿发现生活的美。例如《冬日的礼物》这节活动,我先和幼儿玩“搬运工人”的游戏,可以启发幼儿松鼠爸爸为什么要储藏果子?为谁储藏果子?是松鼠爸爸送小松鼠的礼物,让小松鼠在寒冷的冬天都有果子吃,让幼儿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同时小松鼠也有礼物送给爸爸,就是在洞里画一幅春天的画,让全家人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觉到像春天一样温暖,让幼儿学会要像小松鼠一样孝顺自己的父母。然后和一起听故事《冬日的礼物》,一起用画笔画出松鼠爸爸和小松鼠们在洞里温暖生活的情景。

  三、运用多样性材料,调动幼儿的兴趣。

  大班幼儿初步具有控制能力,在选择材料上更有创造性。如:刮蜡、线描、画棒和水粉分离法。手工部分:折纸、剪纸、贴植物豆画等,产生了许多有艺术美的作品。其中在制作圣诞贺卡的活动中,幼儿都学会了对称剪镂空的制作方法,幼儿设计了许多不同的图案,有爱心型、圣诞树型、兔子型,猫头型等,都设计的很新颖,并在贺卡的三个面上都画上漂亮的装饰画,贴上彩条。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活动中体现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幼儿会把自己镂空出来的图案和同伴的图案进行互相交换,这样制作的贺卡不仅颜色漂亮而且还更加丰富。

  四、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我是最棒的!”“我最能干的!”对于少数暂时画不出来的幼儿,应鼓励他们说:“很好,就这样画下去。”“颜色涂得不错哦。”必要是帮他们画几笔,使他们有勇气画下去。“你画得不错,再继续努力一下,好吗。”这样得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幼儿也会慢慢大胆的画出来。

  五、我们与幼儿分享评价的权利。

  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的探索,让幼儿感受美术的美,使美术教育活动更加活跃起来。

中小学美术教育随笔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仔细地剖析作品形象,比如作品中有几个人物,他们的动态、表情、装束、道具表达了什么情节或事件,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的作用等,从中去了解这一作品的基本内容,作者希望借此告诉观众什么,教师可以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等情况,介绍作品所表现的事件,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加深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4.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时,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5.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现代美术教学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这种美术评鉴能力是一种长期被排斥美术能力之外却是十分重要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体会美术作品,并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应有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譬如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时,让学生模仿“蒙娜丽莎”、“大卫”的动作、神态、表情,摆造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欣赏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中心标准。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题主要的欣赏要求和方法,是否能抓住本艺术的特点来欣赏艺术品。

兼职美术老师如何进行美术知识学习

  一、在教语数地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三年级地语数也是新课标,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地内容,不说别地,教材地设计就非常地精美,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地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地精美地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地兴趣地,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地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地配合.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地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地社会知识.语文地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地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地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地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地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地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地作用.如:《盘古开天地》这个课文地想象非常丰富,配备地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盘古地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地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地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地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地,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盘古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地?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盘古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地空间、灵活地运用学科地知识进行探究性地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地感受和认识地基本方法,形成健康地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地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地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地《美术,另一种学习地语言》书中介绍地“对称与设计”地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地脸,用尺子放在脸地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地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地方法进行对称地设计.学生学习地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地位置以及色彩地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地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地掌握要求学会地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地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地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地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地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地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地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就地取材,变匮乏为丰富.

  乡村小学地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学生地家庭条件及家长地观念不允许他们能带这样那样地美术用品.我们现在用地这套教材我认为对于乡村小学地适用性很有问题.教材中要求准备地东西太多了,今天一次性杯、明天零食袋等等,这些在我眼里很好准备地东西在这里就是不能实现,你看,我班只有名学生,上美术课能带来水彩笔地只有人,有一位学生地水彩笔和城里小孩一样,其余地人只有毛钱地水彩笔,其他工具也同样是非常匮乏.没有美术工具我地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开始地时候对这样地美术教学无从入手,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好在我所处地这个乡村风景非常优美,校园内外就是风景.考察和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地内容.四年级地教学内容中有一个单元是有关《桥》地绘画和手工,刚好学校地外面就有一座石桥,非常地古朴.我一说画桥去,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我手把手教学生用线描写生,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落笔.手工书上要求用彩泥等综合材料,而彩泥那就不好准备,我就换成用水坑里地石子及树叶、泥巴和野果这些在校园里、校周围能找到地材料进行创作.带着学生在学校附近地野外就地取材,就地创作,学生们都非常愉快,效果同样达到了美术新课标所要求地:“物以致用,感受各种材料地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就是乡村小学地优势,在野外陶冶学生地情操,这在城镇小学上课期间是不可能实现地.山村里到处都有原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山村到处都是绘画地内容,古老地房子、各种各样地树、小溪流水、悠闲地老人和小孩…….利用农村丰富资源,教会学生发现美、敢于表现美,是我地任务我地责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变废为宝,少了麻烦,多了方便.

  我看过杭州浏下小学地课程开发,老师是利用本地地西溪文化,用许多地蔬菜做了各式各样地旅游观光车,做得非常精美.我也曾经想过利用蔬菜去做些设计课,在农村蔬菜也算是土特产吧.但是一次数学课让我打消了这样地念头.当时上地是估计质量地有关问题,我让几位学生从家里带黄豆做实验.结果,麻烦就来了,晚上就有家长打来电话,问让小孩带黄豆到学校干什么?上课地时候果然还有二个没带,看来家长很不情愿.后来我明白,在农村,不能像在城镇一样经常地让学生向家长要这要那,更不能用家长一切有用地东西.比如手工课要用地卡纸,住校地学生可以去边上地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二年级《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地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地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没用地报纸,每人发了一张,通过引导教学,简单地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地卷、有地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地望远镜地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地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地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乡村地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地机会.用义乌市教研员龚莉莉地一句话:擦亮学生地另一双发现美地眼睛,利用被丢弃地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让学生地美术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句话在新课标就有,比较老套,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真正让乡村小学地学生做到那是很不容易地.早先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地学习非常被动,就拿早读来说,读是为老师而读.美术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地习惯,让学生爱学习、爱美术学习、主动学习呢?开始我带了很多县实验小学学生优秀地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地都是漂亮地美术作品,学生地爱美心灵被促动了.在上语文课地时候,我常常按课文地内容板画简笔画.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地荷叶,像一个个碧绿地大圆盘,挨挨挤挤地.雪白地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地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地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地小莲蓬,有地才展开两三瓣,有地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地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地画面.《海底世界》一课,通过提问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地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地兴趣.这一课,我是出示了剪纸作品、布贴作品等综合材料制作地各种鱼类、海底生物、穿插背景粉笔简笔画.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幅画可以用不同地形式、材料表现出来.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地方式画一幅海底世界或做做海底世界地场景.同学们熟手熟道地到水坑里捉了小鱼、小虾、小螃蟹等,又拔了些漂亮地花花草草,找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地石头,大家动手,做了一个小小地“水族馆”.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地,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地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地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地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材料及代替品.如三年级我给他们安排了一节《有趣地鞋子》设计课,学生所用地材料就是家里没用地广告包装纸、纸板盒、野外地草藤、泡沫盒等.不仅仅上美术课如此,课后有关美术地活动同样积极多了.如:教室后面地黑板报,前几期都是我自己写画,后来我都让他们出了,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胆子大了,敢作敢为,很有成就感.教师主动,带来了学生地主动,当我一次次表扬时,我发现,他们地笑脸真地成了美术世界地美丽花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不知道其他地乡村兼职美术教师地状况,按推理应该情况差不多吧.我觉得在乡村教学地老师真地很辛苦,特别是兼职地美术教师,碰到地问题非常多,学生地素质、美术工具地准备、教学地条件等等,都限制着我们能力地发挥,这就要我们美术教师要更胜一筹,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把能利用地各种资源都利用起来,培养学生具有和城里小孩一样地美术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一定地美术素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术学习方法

  1.欣赏优秀作品学习法。

  此法是指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绘画、书法作品,以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艺术感受力的学习方法。欣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此,决不能单纯欣赏,必须了解作品好在何处,运用哪些手法,要仔细观察,从中看出子丑寅卯来。从全貌到局部再到全貌,聚精会神演化作品的写画过程,进行眼心勾勒、描绘。这样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培养了对美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玻璃覆盖描练法。

  此法是指在范画上面覆盖玻璃。并在玻璃面上照范画描练的方法。此法清晰直观、易见效果,且节省纸张。运用此法,注意力要集中、平心静气,下笔准确,力争一次成形。切忌零敲碎打地涂抹。但此法只是学习美术的短暂起步过程,必须同其它方法同步进行。

  3.参观浏览学习法。

  此法是指根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哲理而得,就是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游览写生,以达到搜集素材、练习笔法、提高技艺的学习方法。运用此法,要明确目的,随身携带绘画工具,做到外出必有收获,决不空手而归。这样天长日久,就会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不断提高绘画技巧。

  4.悬、传学习法。

  此法是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或作业)通过悬挂张贴,来进行评价、改正的方法。俗话说字画怕悬马怕骑。一幅作品要通过在同伴中传看(或让教师指导),以达去粗取精的学习效果。运用此法,分两步:第一步反复悬挂、多角度观察、反复修改;第二步,互相传看,听取改进意见。无论哪一步均需反骄破满,最忌固步自封。

  5.万物留象学习法。

  此法是指培养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习惯,要以勤补拙,才能熟能生巧,以此提高技艺的学习方法。运用此法,教师要配以检查、交流、评比的措施,并教育学生切忌在会议、课堂(其他学科)上作画,那样会影响会议精神的领会和教材的理解。

  6.循序渐进学习法。

  此法是指培养学生遵循学习的规律和原则的习惯,重视基本功的练习,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阶梯式学习方法。运用此法,切忌好高骛远的毛病,弄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教育学生只要脚踏实地,便会水到渠成。

  7.查缺补漏学习法。

  此法也叫自我完善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查,发现并采取措施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使自己不断完善的学习方法。运用此法,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认真改正缺点。

  8.小天地美化学习法。

  此法是指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设计美化自己的小天地以提高自己的设计、绘画、制作技能技巧的学习方法。运用此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为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可统一组织参观、评比,组织学生评比小天地(家庭)。打招呼要早,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在组织评比活动中,要求次次更新,促进学生反复设计、改进,日益提高。

  9.收集资料学习法。

  此法是指培养学生通过坚持不懈地收集、整理、欣赏和翻阅绘画、书法、工艺设计、风景建筑等图片及理论书籍资料,以提高感受力、陶冶情操的学习方法。运用此法,必须明确收集资料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经常翻阅,不能只做收藏家。同时教育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公德,绝对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

  10.扬长脱颖学习法。

  此法是指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集中精力发展个人特长,使之产生飞跃,以达到脱颖而出目的的学习方法。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如果样样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势必形成样样通、样样松的结果。运用此法,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才能达到跃一步的目的,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去搞一招绝,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浅谈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美术

  /h1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我曾经问过我校的一些在外学美术的学生,什么是素描?那位学生撅着小嘴,呆呆地看着我,一脸茫然。我不知道结构、透视、比例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但从他们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和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不感兴趣也听不懂。也许现在的许多家长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他的爱好,并没想让他将来就一定成为画家,可这种硬性地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要明白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开始入门到熟练掌握做画要领,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好的,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盲目地攀比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儿童绘画中的趣味和独特形式,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深深地体现着生活的印迹。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画里总是少不了白云和太阳,大一点的学生又懒得动脑,模仿成了他们最好的偷懒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要知道社会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二、教会孩子用心观察,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呢……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如何让美术课堂更有趣味

  美术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越来越突发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学而且也有很大的连带作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本体,从人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成为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有文明感、历史感的现代人,是现代中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比之美术学科的专业能力,理解和体悟美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美术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美术文化,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

  一个有审美素养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往往能更多地体验到微妙的生活韵味,对生活会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凡能有此之万一,就是美术教育之最大成功,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自然是课堂教学,突显美术学科的人文特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人的道德、价值、愿望、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都可以美术语言体现出来,黑格尔将美术尊为各民族最早的老师。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从“人文”角度进行发散,自然地与语言、道德、伦理、技术等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人的情感、价值观、生存态度等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对各种人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的因素进行挖掘提炼,并以美术学科的直观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带有生命意义的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绷紧的心弦得以放松和舒缓,更能让学生心灵趋于充实和完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影像技术、数学信息早已将地球浓缩成一个瞬间可及的弹丸之地,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美术也早已不是少数人的艺术,它正悄悄地融入到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精神世界中,并以它特有的形式滋润着现代文明。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独垂青于历史,只注重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专业知识,而更应关注现在和未来,使美术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归纳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只有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时,美术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桥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贴近生活的,被有意识地抽取出来的,极平常的,但能触及人内心世界的东西,其感染力常常出人意料。它可以是超越美术学科的,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人文化的一切内容。在这样的人文情境下,学生才会对美术作品深刻理解,才会更好地理解它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

  与美术学科相关的人文主题十分广泛,联系各年龄层次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可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艺术”、“人与环境”等方面寻找契合点,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秀骨清风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扑朔迷离的宋元山水,古今中外的著名诗文,引人入胜的经典影视,天南海北的风景名胜,日渐发达的商业文明,奇异多变的电脑美术等都可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人文资源。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善于运用各种丰富的课堂语言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一个更宽广的领域,给人以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花鸟意境中走进关注生命的世界,从山水田园里迈入人类生存的环境,从现代艺术形式中进入科技艺术的范畴等,将美术课堂进一步拓展,打破美术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的界限,和学生共同探讨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各有所得,如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其它学科的内容:给文学作品插图,为课堂剧设计进行舞美设计、为各学科活动设计标志、招贴、布置现场,为班级设计网页等。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表达形式间的转换常常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发现,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习内容,发展转换、类比、抽象、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但作为美术学科而言,我们必须让学生保持对美术本身的兴趣,始终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落脚点,而不能让美术学科这个落脚点淹没在所涉及到的一些历史的、文学的甚至高考知识的洪流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人文的因素并不是美术本身,但有了它们,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美术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到美术文化和人类其它文化一样伟大。

  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社会性特征为我们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美术课堂教学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书法、戏剧、媒体艺术、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外,应特别注意架起与自然学科的桥梁。

  艺术和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如果说艺术更多关注的是人,那自然学科更多关注的是物,艺术是不能脱离物质而超然存在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常常是艺术的表现对象。在自然学科中,也同样蕴藏着极为理性的美感因素。在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世界开始成为绘画的目标,为了在画布上忠实地再现大自然,就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即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正确地绘制到二维画布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导致产生了绘画上的透视画法和立体几何,为了精确地再现人,人体比例的研究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最后导致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奠定了西方医药发展的基础,科学与艺术真正合二为一。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指出“科学的探索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而这种美同时也蕴藏与各学科之中,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探索学习,获得这种美的享受,这种对美的感受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传统的美术课程所能给予的,必须将美术和其它各学科进行有机的渗透,让学生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风筝的设计制作,黄金比例在设计中的应用、纸艺、立体构成、电脑美术、动画等,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及其它科学文化知识时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得到学习的乐趣。

  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创造出来的,点、线、面,形、色、质记录着人类发展的悠远历程,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当美术课堂中人文情怀得以张扬的时候,美术文化背后蕴含的情感因素就会更好地突显出来,丝丝缕缕,融化到学生心灵中,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血脉里。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心灵的滋润是潜移默化的,正如水墨画中的“积墨”一般,终将积淀出一个层次丰富、水墨淋漓的审美世界,一个情趣高雅,五彩缤纷的美丽人生。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陈静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我经过近年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巧用游戏,寓教于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而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有兴趣就能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准备肥皂水和吸管带领学生一起做吹泡泡的游戏,彩色的泡泡在空中飞呀飞,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兴趣,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美术。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如在教学《精美的小拖鞋》一课中,我设计了“小可爱拖鞋”超市,告诉学生我就是超市的老板,我这里回收了许多学生设计的精美小拖鞋卖给人们,谁要想把自己设计的小拖鞋放在超市里,我可以帮他卖出好价钱。通过这一特定情节,处于好胜心,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老师在巧妙地把知识贯穿进去,并加入音乐和学生一起活动,这样不仅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吸取知识。

  三、追求发展,积极评价。

  评价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我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只要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加以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学习。评价语言丰富多样。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作品就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所以我注意评价语言的机智性,随机性,更多的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太好了!”“你真棒!”“又进步了!”“如果涂上颜色,你的画会更好”

  “相信自己,你会画得更漂亮”“继续努力,你能行!”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学好本领。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我始终将严肃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玩,在学习中乐,在学习中成长,来提高课堂效率。

  陈静

  2014年12月18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澳大利亚的语言

幼儿园教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