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的英语
采访优秀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调查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了采访,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得到了许多有效并且实用的一手资料和间接经验,这是一个开拓视野和丰富阅历的过程,每一名同学有相当丰硕的成果和收获。
本次的调查让我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公司管理上的一些事。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出租车公司组织较松散,而大型的企业就有着更紧凑的结构组成,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在对培养能力方面,现在还是大多注重实践,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概念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感想: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向优秀的管理者学习。接触真正的社会之前,这样一次小采访,让我们得以以一斑窥全豹。
个人感想:通过对于两位企业管理者的采访,我感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做到律己再去律人。管理者自身要有一定的管理思维,但又不能被这思维局限。沟通和交流是每个管理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而一定计划一出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不容有所姑息和松懈。而管理者自身又不能养尊处优,不因为你是管理者你就可以拥有特权,反而你更应该比自己的下级做的更好,比自己的上级想的更周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
这样走访用人单位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职业世界,明确今后目标,也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层面的一些事。
从分组开始,就是一个开始锻炼的过程,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协调好工作,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高质高效地达成目标。然后,大家在各自的计划下走出校门,采访了各自想要采访的对象,其中有被拒绝的经历,或直接或委婉,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当然,也有许多人热情地接受了采访,并详细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管什么行业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都有着不同的战术和策略。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当然,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也有着各自的管理范围,这也决定了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这次的调查采访,我们虽然只是很浅层地走入了社会中,但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形式对我们的帮助。大学生不仅要专注于学习,更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也是所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提出的要求。
采访朱翠萍书记与志愿者作文
“今天,是平凡的一天,却有一件极其不平凡的事发生在了我的身上。那就是,我即将采访浦口的县委书记——朱翠萍。“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这样的领导哦!”带队的孙老师的一番话,更激起了我对这次采访的强烈好奇心。
我一路上怀揣着激动的心。“终于到了!”我兴奋地大喊道。“真的要见到县委书记了吗?简直不可思议”我自言自语道。
我们1行小记者每个人都面带微笑,“神气”地走进了一栋房子。
“朱书记出去有事了!”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把我们那难以平息的激动的心一下子打入了谷底。
“唉,难道要扑一个空吗?”我沉默了……
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往往事情都会有转机。
正当我们准备空手而归时,一通电话又将我们沉默已久的心拽了上来。原来,朱书记的秘书打来电话,说是书记已经办完事了。而且,她很快就会赶来。
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欢声笑语地与同伴聊了起来。我们都在想象,这将会是一位怎样的领导。
虽然未曾相识,但我总觉得我们与这位领导之间的距离很近,我总感觉她很喜欢青少年,很喜欢我们。然而,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没有错。
“来了,来了!”一位小记者兴奋的叫道。我们蜂拥而上。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穿着红格子衣服,满脸微笑的女士。她炯炯有神的望着我们,与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朱书记胸前别有一枚党的徽章,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不愧是领导,真有‘领导风范’。”我凝视着她,发出感叹。朱书记看起来很严肃,但又很和蔼。
“很高兴你们能来采访我,其实,我很喜欢和青少年交流!”
这一句话,令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没想到,原来以为难以接触的书记,竟如“大朋友”般地与我们交流。
有一个人问朱书记:“你这次主要招募那些志愿者?”朱书记说:“主要招募的有三类,医药类、语言类、运动类,因为这次参加亚青会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语言类是帮助医药类、运动类做翻译的。”我上前走了一步,用温柔的话语说:“你对参加亚青会的志愿者有什么期望吗?”“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给外国人留下个好印象。”
采访完了书记,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志愿者面试的地方。
这里十分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老师选了7个人到里面去看志愿者面试。很荣幸我成为里面的一员。进到屋里,我看见一张很长的桌子,一面坐着两个考官,另一面坐着面试的人。一共进来了三个面试的人,面试最好的是最后一个面试者,她对考官的问题是对答如流,真厉害啊!
然后,老师将那个人带来。后来,我们从她的语言中知道她叫徐雨辰,她在师范大学上学,今年大四,以前在南京的一家医院当过志愿者……
这次采访,是一堂令人受益匪浅的课,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它,使我沉醉,使我难忘……
青年志愿者采访感言
记得上一学期,在 “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前几天,“小主人少年宫”的老师交给我们了一个重任:采访我们莲河学校的老师,问题是关于世界环境日的。这个任务让我们个个目瞪口呆,我们平时与老师说话时都有点害怕,更别说采访老师了。
“早干早利索。”回到家后,我立刻准备好了采访问题,准备在下午大课间的时候去采访老师。
上学时,我的心一直安静不下来,“去采访”和“不去采访”这两个大将一直在我的身体中进行生死拼搏,星期一的大课间终于还是如期到来了,结果“去采访大将”没能打败“不去采访大将”,我自然也没去。周二和周三,“去采访大将”也屡战屡败,星期四,眼看着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去采访大将”一鼓作气,终于把对手打败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一步步的向老师的办公室靠近,心情也随着距离越来越短而变得越来越紧张。我慢慢地推开办公室的木门,走到老师的面前,尽量把心冷静下来,认真地采访老师。终于,我的采访任务顺利完成了。当我迈出了办公室的第一步时,我的心感到了从未有的轻松,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了地。
这次采访任务,让我不仅突破了自己,还让我变得更加大胆,使我不再这么害怕老师了。
采访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我分别采访了国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发现因为行业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异,所以在面对很多同样的问题时,他们思考的方向也是异同并存的。
比方说在聊到如何提高员工敬业精神这一问题时,民企的管理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对企业和老板的认同感”,而国企管理者则觉得应该侧重于培养员工,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我想这是因为民企的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于国企的,民企的老板更容易影响、鼓舞到员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经验是跨越行业的: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都需要尊重、真诚;在处理平级关系时需要多沟通、少挑剔;而在处理“大锅饭”现象时可以采用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此处的“劳”显然并不单纯指工作强度,而是与工作效益有关,管理者应当引导员工用最经济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对于这次采访提纲中的问题,我都事先问过自己“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处理”。但在听了两位管理者的想法后,我发现要去学习、去经历的还有很多。
在面对“大锅饭”问题时,赵四九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鼓励员工的积极性:竞争上岗(你的基础工资直接与所处岗位有关)、工作绩效(与个人绩效有关)、超额奖(获享集体总体收益)。我只想到了通过个人工作绩效来提高积极性,而我现在就觉得“超额奖”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让员工获享集体的收益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了物质奖励给员工以激励。
在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在生活上关怀,体谅周围的人。
在聊到如何处理与上下级及平级之间的关系时,两位管理者反复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公平”。我想作为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则、需要让人信服,只有在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带领下,企业的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的管理者们早就抛弃旧理论中把员工定义为“经济人”的观点,即除了工作之外,员工应当更多地被关怀(无论是心理上、生活上、还是未来发展上),我想当员工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时,他们的潜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上级提出的错误。
通过采访两个管理者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多接触各种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和思考来完善武装自己的观念储备。管理是门很深的学问,没有万能的答案可以应对所有难题,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锐的行业前瞻力、组建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综合,并根据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业来做调整。
艰难的采花
对于管理方面的收获我有很多,现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启发的几点写一下感想:
1、关于国际化对组织的影响与制定组织长远发展计划方面
根据他们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这两者很大关系。
首先因为中国越发的国际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经营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长期发展计划必须要变化。长期计划又需要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不断的慎重的修正,而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公司的经营情况又或多或少的取决于应对国际化的策略如何。其中关于长远发展计划中田磊举出的公司租用写字楼的例子就十分贴切。
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当经济危机世界银行业遭到了重创时,中国银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与经营绩效。但是中国银行业越来越有必要加快国际化发展,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这边在它们的长期计划中,如: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上,重点致力于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管理上,采取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提升贷款定价能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和完善组织管理体制等举措。
可见不同行业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来应对国际化对组织的影响和制定组织长远发展计划。
2、关于解决“忙不过来,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方面
如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会说: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却给出了更加开阔的理解。
他把这个问题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结果。出现这个问题只有两种情况:领导分权有问题,对下属的培养不够;大家忙的内容并非都有价值。并且提到“领导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浅。而李明则说到挤时间、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等办法,也让我深受启发。
3、关于解决“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问题方面
我本以为这是个答案很显然的问题,无非是要求员工必须遵守制度,违反规定的人必然要按规章受到严格的惩罚。
但是,李明却说,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学、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完善、健全。并且那位公司业务部经理也告诉我:“规章制度是严格的,但组织是有人情味的,不应当只是个机器,否则成员的归属感将会降低。”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与员工的归属感与关,不过仔细品味也的确是这样。如果组织失去了人情味,谁又会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呢?他还指出了规章制度的种类问题,有重要的“雷区”与不重要的部分,使我开阔了眼界。
4、关于对大学生学习管理的忠告
开始我只是认为学习管理无非是要掌握理论,多找机会实践就好了,但是看了他们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知之甚浅。
我还需要多关注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动态,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我还明白了这是一门深奥的社会学科,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我们既要了解人的社会属性,又要洞察人心!
当然除了这几条,还有很多也启发了我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如:对下属要率先垂范、要看到下属部门工作中的困难、对平级部门要以诚相待、要不断提高市场敏感度等等。
通过这次难忘的采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与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这些所学也许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绩单上显现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它将会给我今后人生的选择、定位、思想指导等等很多方面以积极的影响,并已经、正在、将会使我受益匪浅!
采访屋檐下的打工者
2006年5月12日晚上7点多,天下着雨,不温不火,不小不大,我们在罗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做了小记者。
我们来到邮政大楼营业厅门口,看见外面来打工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整齐地睡在光结冰凉的大理石石阶上,盖着单薄的裤子,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心情顿时沉重了。
罗老师遗憾地对我们说:“哎呀,我们来晚了,他们都睡了。”可就在这时,我们三个人同时发现,还有几位叔叔借着昏暗的路灯透过来的一点光线在看报纸,这使我非常的感动。他们已经非常的艰苦,还在如此昏暗的光线下看报,可想他们是多么关心社会,多么热爱学习呀。罗老师对他们说明了是小记者来采访后,我们就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我们详细的问了一位叔叔的一些情况:
“叔叔,您是从哪里来的?”我问叔叔。
“我从安徽来。”叔叔热情地回答。
“叔叔,那您几岁了?”杨浩问道。
“我,我已经38岁了。”叔叔用粗重的嗓音回答到。
“叔叔,您的梦想是什么,能告诉我吗?”楼舒苗问道。
“可以,可以,我的梦想么,小时候是想当一句科学家,可是现在只想赚很多的钱,使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那请问一下这位先生,您成家了没有?有孩子了吗?”罗老师问道。
“我早就成家了,孩子已经17岁了,在上高中。”
“请问一下叔叔,您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我惊奇的问道。
“早上一般5点多起床,晚上大约9点多睡觉。”叔叔缓慢地说。
我惊愕了,这个叔叔起早贪黑,却不叫苦,是啊,这因为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更是为了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湿润了眼眶。
与这些叔叔相比,与这些叔叔的孩子们相比,觉得自己真得“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采访了六位叔叔,其中有两位叔叔当过兵,都为祖国站过岗,放过哨。他们年龄不一,来自四面八方,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赚到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啊,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叔叔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梦想。而我,只要坐在沙发上,对妈妈说一声吃什么,妈妈就会给我做好吃的,但我还是那么不懂事,总是让妈妈操心,惹妈妈生气。我真不应该,我应该懂事点,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为我的将来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将来回报爸爸妈妈,回报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这一次采访,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祝愿这些叔叔早日找到好工作,实现他们的梦想!
采访世博志愿者
前两天,我们听说他我们学校负责多媒体及广播的何老师在地铁南站5号口当世博志愿者,我们觉得很好奇所以准备去瞧瞧。5月8日中午11:15分我和邵思佳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了南站地铁站。
第一次到这里的我,很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只见这里到处是分岔口,密密麻麻的标志更是看得我一头雾水,走来走去就是没看到5号口。幸亏在1号口处有正在执勤的志愿者叔叔,正找不到出路的我赶紧上去问讯。叔叔很热心地回答道:“向前走再左拐再向前走再右拐。”我谢了武警叔叔就往前继续后。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又糊涂了, “只好走一段是一段了。”后来,在4号口处我们又看到了武警叔叔和志愿者叔叔,在志愿者的一再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何老师执勤的5号口。到了目的地的我们真是感慨万千啊!我们这两个居住在南站附近的上海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外国友人和外地朋友呢?幸亏有这些武警叔叔和世博志愿者们帮忙指路,不然可真要急死人呢!”何老师的岗位就在入口处,和武警叔叔相对而立。我们看到何老师时他正好在为一位路人指路。只见何老师面带微笑地听着对方说完后就马上给予了明确的指示,那位路人豁然开朗地感谢了他就离开了。我们正想上前,就发现又有人问路,就这样何老师不断地在解答路人的疑难。一个刚走又来一个真是络绎不绝啊。而何老师就像个百事通,回答得又快有准确,似乎整个上海南站的地图都在了他的脑海里,什么都知道。说来也奇怪,路人基本上都找何老师问很少有问对面的武警战士的。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我们的何老师长得太可爱了吧!呵呵!就这样,我们一直等到12点何老师下班时才有机会采访他。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何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得回答每一个问询者是因为何老师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南站兜,用心记住每一处的位置。由于南站路路通岔路多,何老师还用不同路线来测试时间,记录下最近的那条路。由于外来人员人生地不熟,所以何老师记住了各个关键路口的标志,有了这些标志路人就能明确自己的位置了和行进方向了。听了何老师的介绍我想:原来何老师这个活地图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认真的探索,下了一番功夫才修炼而成的。这时我看到何老师的嘴唇都已经干裂了,就劝老师多喝水,可老师却说自己当班前和当班时都不能喝水。还说:“水喝多了就会想上厕所,岗位上就没有人了,这样就会耽误路人问讯了。”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使得我受到了极大地震撼。这是多么无私的高尚品质啊!我们知道何老师在当班时基本上一直会有人来问讯,六小时的当班时间里少说也会有几百人。可何老师却为了不耽误工作,不顾自己嗓子干疼连水也不喝一口。当好世博志愿者可真不容易啊!何老师的工作是三班制的。第一天早班从早上6:00到中午12:00。第二天是中班从中午12:00到下午18:00,第三天晚班是从晚上18:00到晚上24:00。一开始由于完全打乱了平时的生物钟,该休息时睡不着,该上岗时没精神。人累得都快垮了。可为了做好志愿者工作,何老师没有叫苦叫累,更没有请过一天假。
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面带微笑地热情接待着四方游客。何老师说,站在岗位上代表的就是上海的城市形象和上海的市民素质。所以,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了上海的形象。听了和老师的一席话,我深深感到,何老师真了不起。其实,又何止一个何老师。为了世博会的胜利召开,千千万万个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心全意地默默付出。谁能说世博会的召开没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呢?我在心里默默地为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普通人而鼓掌、喝彩!
采访的 采访献血者和志愿者
今天,我们小记者们去献血现场采访。
我们组站在原地,不知道哪些是献血者。陈老师对我们说:“只要手里拿着纸的就是献血者。”我们开始采访了,陈雪怡第一个找到目标,我也开始寻找着目标,找到了我采访的是一位叔叔。我心里有点紧张,紧张地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那位叔叔紧凑在我身边,我渐渐地把声音变大了起来,叔叔也就没有凑在我身边了,我采访好了一位叔叔。
当我走向献血车边,听见了王褚铮她们组已经采访了11位叔叔阿姨。我想我组也要努力了。钱老师走过来说:“采访一个还不够,还得采访更多的人,但是,这次不能采访献血者了。我可以采访自愿者呀!”我心里想。原来这次是拿着话筒采访呀!第四个就是我了,我心里充满了信心。到我了采访的是一位献了8万毫升的血的老爷爷,他的身体会如此的强壮啊,真了不起!
采访普通劳动者—妈妈
我坐在沙发上,对妈妈说:“妈妈,我想采访你,您接受吗?”妈妈说:“好啊!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你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妈妈:吃一些白薯地瓜之类的粗粮。很少吃白米饭,饭桌上偶尔看到一次肉。我:你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早上早早起床,晚上最晚回家。您不累吗?妈妈:累。不过只要你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懂事乖巧,妈妈再累也值得。我:小时候你干什么最快乐?妈妈:帮爸爸妈妈割稻子和小麦,我也快乐。
采访结束了,我深深体会到妈妈不管是原来还是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辛苦。哪像我们现在这样有什么肯德基汉堡包吃。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懂得回报。
采访酷暑中辛勤的工作者
今天,我们以牛通社小记者的身份在四季青展开了一个在酷暑中辛勤的工作者活动。
下午我们小记者们一个个都穿着红色马甲,配带着小记者证,手拿本子和笔。就兴高采烈地蹦着出发了。
南方8月下旬的天气还是很热的,太阳像个大火炉似的烤着我们。我们个个都喊着:“热死了,热死了。”烈日炎炎下还是有很多工作者,在默默地为我们工作者。我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寻找着采访对象。
这是,我看见了在人行道的清洁马路的工作者。我连忙跑上去,说:“叔叔,我是青年时报牛通社的小记者,彭国豪,请问我能采访下您吗?”清洁工叔叔笑着点了点头。我问:“叔叔您从事这行多久了?穿这么多不热吗?每天扫这么多的垃圾累嘛?”他回答:“肯定热的了,当我看到马路被我清扫的干干净净的,没有垃圾,就算累点,热点,我也很开心的,杭州是个干净美丽的城市我们都要维护爱护好它。”我连忙点头,鞠躬道谢。又沿着街道寻找下一个采访对象。
在我要过马路时,看见一个交通警察,在马路边上对着来回穿梭的车辆做着各种指挥手势,还不停地吹哨子。我沿着斑马线走过去,说:“叔叔您好!我是青年时报牛通社的小记者,彭国豪,请问我能采访下您嘛?”他点点头。我问:“叔叔,我们穿着短袖都热死了,您穿着长裤长袖还有汽车排放的热气,地面温度这么高,您站在这里不热吗?还晒得黝黑黝黑的,满头大汗的,您感到辛苦吗?”他回答:“这是我们的工作服,是一定得穿得,而且每当我看到车辆在我的指挥下,有序地穿过马路,平平安安的驶回家,就算热点,辛苦点,我心里也是凉爽的,我很庆幸我是一名交通警察,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这坐城市。”我若有所思地笑了,对着他敬礼致谢!
在这次牛通社小记者采访活动中,使我更开朗了,也明白了,陌生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同时这座城市正是有了这些在夏日炎炎酷暑中辛勤劳作的工作者而更加美丽!
采访劳动者
今天晚上我对爸爸进行了采访。我们是这样分工的:我是进行提问的,妈妈是负责摄影。
“爸爸来了,快做准备!”我大叫。妈妈麻利地拿来相机和一张卡片,说:“早就准备好了,嘻嘻。”我侧着头,把耳朵贴在门上,说:“三、二、一,开始行动!”说完,爸爸就来了。我急忙说:“请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爸爸有点儿措手不及,结结巴巴地说:“好……好吧。”于是,我们进行了采访。
由于爸爸是建筑工程师,所以我问:“您为什么要选择当建筑工程师呢?”爸爸说:“因为当工程师很有成就感,做的每一项工程都能够得到回报,都能够看见自己对工作的付出。”我想了想说:“您有什么打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努力学习,多吸取经验教训,造出更多更美的房子。”我不知不觉地说了一句:“您有什么成绩?”爸爸说:“我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质量奖项。”我说:“谢谢,采访完毕。”
我爱采访,因为它能给我带来无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