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着读着,我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之旅。
极目远眺,西塞山层峦叠翠、高耸入云,好像一个巨大的士兵守卫着家园。它的面前飞来几只欢快的白鹭,它们唱着轻盈的歌儿,拍打着翅膀,四处翱翔。
水“哗哗”地流着,小水滴儿一会儿跳着优美的舞蹈,一会儿捉迷藏。岸上栽着几株桃树,枝头上鸟儿在聊天,亮丽的桃花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芬芳。水中的鳜鱼也很不安分,它们不时地跳出水面,与我打招呼,伸长头颈张望这个世界。它们在湖中快乐嬉戏,还吐出一串串泡泡呢!
我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在绵绵细雨中垂钓。抬头遥望,远处云雾迷蒙,朦胧的美景展现在眼前。迎面吹来一阵阵微风,它们让我感到凉爽、温馨,因为里面夹杂着淡淡的桃花香和树木的气息。
我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乐而忘返。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就是唐朝大诗人张志和对西塞山美景喜爱的流露。
一辆车缓缓向上,停靠在了风景如画的西塞山。极目远眺,粉红的桃花林就在眼前,粉红的桃花犹如一位位美女子羞羞答答地遮掩着她们那纤细的枝条,粉红中带着几分新绿,新绿中带着几分华丽,好像是美女发夹上的一块碧绿的稀世翡翠。小鸟在上空飞行,好似在观赏这幅“名画"。这时,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无声地开来一条小船。水中的一群群鳜鱼在水中嬉戏打闹,时不时跃出了水面。
这时,"明镜“打破了,涟漪向四周扩散。过了一忽儿,”明镜“奇迹般地合拢了!原来船靠在岸边上。只见一个渔夫戴着青色斗笠,披着绿色蓑衣,提着一根长长的渔竿,坐到船头垂钓了起来。水面上飞来一群白鹭,她们像是仙女下凡,但老人缺无暇顾及,早已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中了。
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渔夫却不介意,反而笑了,他接二连三的钓上鳜鱼,喜笑颜开。站在西塞山前,似乎拥有了一种朦胧的美, 在这样的境界,人们会忘掉世俗的一切,会想得更远,看得更透彻。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湖州西南郊,有一座西塞山。现在已是春天,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一排排亭亭玉立的“仙子”——白鹭,从空中飞过,远看,是绿玉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水晶;近看,是绿色幕布前身穿雪白舞衣的芭蕾舞者,轻快的舞步,优美极了!
岸边的世外桃源开满了桃花,粉红一片,雪白一片,还有一些羞涩的,不敢露出自己的芳容。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桃花瓣飘入水中,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水中有一些可爱的小生命,鳜鱼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时节,正是最肥的时候。在那么美的景色里,水面上一位老伯,驾着一片小舟,正在默默垂钓。
不知何时,空中飘起了小雨,老伯戴上青竹叶编制的斗笠,披上绿草扎制的蓑衣,继续垂钓。大概是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迟迟不归••••••
在这美丽的世外山水仙境里,谁能不陶醉,谁能不被其吸引••••••
这山,这水,这花,这鱼,这人,这风,这雨,你我都已陶醉在其中了••••••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若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扩写:
刚在水中洗完澡的白鹭群,它们展开洁白无瑕的翅膀一起飞回西塞山前,三五成群在嬉戏、低徊。岸边粉红色的桃花树开满了枝头,发出了淡淡的清香。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一路伴着潺潺流水。那淡黄色的肥美大鳜鱼时不时的跃出水面。
看那边的老鱼翁头戴着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盘腿而坐。把小舟停在岸边,静静等候着鱼儿上钩。
色彩明丽的春光,浸在茫茫的斜风细雨之中。是那么的宁静与美丽,老鱼翁舍不得离开这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细雨中,一群白鹭绕着西塞山展翅飞翔,溪水两岸,一树树桃花尽情绽放着,一尾尾肥美的鳜鱼在水中嬉戏。“啊!西塞山前的景色真美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
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我急忙跑到岸边的凉亭下,这里,还有几位正在避雨的游人。
“快看,那个带着青色斗笠,身披绿蓑衣的渔人,全然不顾这蒙蒙细雨,竟然还悠闲的在溪水中钓鱼。”一位游客指着远处,对他的同伴说。
“是啊,看他专注的样子,一定是舍不得离开这溪水里肥美的鳜鱼吧!”他的同伴点点头,“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太美啦,我也多想像渔人一样生活在此呢!”
听着他们的交谈,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闭上眼睛,我深深地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觉得整个身心都惬意极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范文】
春天,西塞山山明水秀,白鹭正伸展着洁白的羽毛展翅飞翔在西塞山前。娇艳的桃花伴随着微波,慢慢飘落下来,白的,红的,粉的,五颜六色,真像“桃花雨”,活蹦乱跳的鳜鱼顽皮地跃上跃下,似乎有无穷的,旺盛的活力,一会儿打个圈,一会儿露出小脑袋,一会儿又躲起来。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这些就是渔翁全部的装备。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着鱼儿上钩。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反而更不想回去了。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画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
在青翠的西塞山前,有一队白鹭在自由的飞翔。而山边还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水源丰富。正值桃花落下的时节,一瓣瓣桃红色的花瓣随风飘下,落入河水中。经过河水浸泡后,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在河水中不只有美丽的桃花,还有头小身肥的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看着鳜鱼在水中扭动他们肥胖身躯努力前进的样子,即好玩又惬意。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只见渔翁用钓绳一钓,鳜鱼就被提了起来。
渔翁见了,略微一笑,就又开始垂钓。正当这时,天空上有许多丝小雨降了下来。这小雨的降下,更衬托出了慢慢流动的小溪的美丽。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原来,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翠绿的蓑衣,哪用怕这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正闭上眼睛感受自然,忽然,他感到又有鱼上钩了。看来,鱼也已经被这淡淡的草香陶醉了。
水上,桃花还在顺水漂流,肥嫩的鳜鱼也还在碧波中游来游去。渔翁独自垂钓,并感受着斜风细雨带来的凉爽,是多么的洒脱自在呀!而这风景,不正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这图画是谁赐予的呢?那就是慷慨的大自然。此时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啊!
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 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附:诗人张志和介绍:约730—810,唐代诗人。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掉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张志和唐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前言】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