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的经验教训有哪些,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输血反应的经验教训有哪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输血反应的经验教训有哪些的知识,包括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1)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常见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毫升后,病人即诉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浅区压迫感和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少尿、尿闭等肾功能衰竭症状。
发现异常情况后,要立即停止输血,并作血型重复配伍试验,同时查有无血红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难或昏迷时早期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规给予肾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静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维生素C,输右旋糖酐平衡盐水、血浆、5%白蛋白溶液以补充血容量。膀胱内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尿少时给20%甘露醇100毫升于5分钟内静脉注入;尿量仍不足时,2小时后可重复用药,但24小时内不应超过80~100克。利尿有效则同时补液扩容,碱化尿可口服小苏打或乳酸钠4~5克或静脉内注射。低血压时应用升压药、甲氧胺5~10毫克静脉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
(2)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多由细菌产物的致热源引起,或对输入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表现于输血1小时发生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或伴恶心呕血、皮肤潮红、头痛,血压多无变化,数小时后症状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发热反应时应将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高热时可用解热药物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给异丙嗪25毫克,病人恐惧不安时,可给吗啡或杜冷丁。在输血前用抗组织胺类药常有预防作用。
(3)过敏反应:也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常发生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种蛋白过敏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血管神经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产生过敏性休克,多在输血将完毕时发生。
过敏反应时可给异丙嗪等抗组织胺类药物,严重者可给麻黄素、肾上腺素、氨茶碱或地塞米松。如发生会厌水肿、严重影响呼吸者,应作气管切开。对有过敏史或有输血反应的病人,在输血前服用异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轻者发热,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反应程度取决于菌种、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突然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细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中毒休克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细菌污染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同时防治肾功能衰竭,并应用氢化可的松及大量广谱抗生素静脉滴入。对输入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一)发热反应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处理:1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处理:1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3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
6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
处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钠10ml,以补充钙离子。
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篇2]
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虽然医疗技术不断改进,但输血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这给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因而,如何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输血工作中研究的热点,笔者对本地区41096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特征,为临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月---2017年6月我地区几所医院收治41096例患者,因手术、外伤或妊娠等拟输血治疗;其中男20367例,女20729例;年龄9—81岁,平均(52.3±11.8)岁。其中≤18岁9746例,>18~<60岁18483例,大≥60岁12867例;全部患者中有妊娠或输血史者17172例,无妊娠及输血史者23924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及造血系统疾患。
1.2方法
共有41096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97例,占全部输血治疗者总数的0.24%输注不同血液制剂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输注全血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为1.57%、1.46%,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类别的关系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60岁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明显高于≤18岁及>18~<60岁者;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明显高于无妊娠史或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输血不良反应和发生机制
输血不良反应指受血者在输血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输血完成后出现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发热、过敏、静脉炎症、枸橼酸盐中毒、急性肺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变-态反应或非溶血性反应有关。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立即停止输血,注意保持静脉通畅,然后给予抗组胺药物、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同时积极查找原因。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研究对41096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97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其中输注全血、冷沉淀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高于本研究全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平均水平;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HLA或白细胞抗体不合引起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白细胞凝集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溶解、释放书内源性致热源;②与血液保存液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血液在存放期白细胞活化所产生及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一些蛋白,具有免疫原性;③过敏体质、血制品中的'蛋白发生变性、血液制剂中存在其他抗体;④可能因输入血液制剂中存在致热源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会出现发热、寒战、过敏、静脉炎症等现象。研究结果再次提醒医务工作者,采血、血液制剂制作及输血过程中都应严格无菌操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应该是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最有效的措施,新技术的采用可能使得血制品中致热原或过敏原降低,因而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低。
3.2安全输血和合理输血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血液制剂,去白悬浮红细胞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不仅起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还可预防HLA同种免疫,已被广泛应用。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输全血或血浆蛋白过敏而又需要继续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反复输血已经产生同种免疫、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可采取血液辐照技术预防。
3.3严把输血指证和配血试验
本结果提示,年龄≥60岁者,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年龄增加后机体免疫状态发生改变有关。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机会较无输血或妊娠史者明显增高,可能因输血史、妊娠史使得患者体内出现抗体,从而使得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会增加。对高龄、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需要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查,检测出有不规则抗体时必须寻找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为患者做交叉配血试验。
3.4建立血液预警系统
输血存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所输注血液成分质量、临床输血管理水平有极大的相关性。血站应健全各医院输血反应登记薄,及时回收输血反应卡,积极查找原因,建立血液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对血液产品的监督和对临床输血过程的监控,当患者接受治疗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复查HB\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据此准确评估并记录输血疗效,如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人群应建立自己的输血档案,记录在什么时间地点,接受了那种成分血的输注,对于有哪些特殊反应及首次发病时间,它是涵盖了输血链中的所有环节,是一种报告、跟踪、鉴定与处理不良反应的监控管理系统,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再度发生。所以,加强输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用血,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易发人群,同时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安全用血。
参考文献:
[1]刘达庄,朱俊,朱自严,沈伟,王健莲,向东,张雄民,陈和平,陆震宇,郭忠慧,李志强,金麒英,方勇,姚顶根,胡宁克,邹纬,鲍聿炜,马淑芬,刘宇宁,李海伦,孙伟文,马惠荣;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2年03期
[2]孙桂琴,王海林,李丹,徐敏,曾巧;143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1期
[3]王小平;冯莹;朱跃辉;周立红;郭锐;陆新容;杨广黔;李莹;邵延芹;金海;;输血反应调查与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7年01期
[4]杜国琴;;再述1例甲强龙输液过敏反应的护理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7年
[5]王芳;;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上呼吸道过敏反应一例[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7年
输血反应及其护理
输血反应,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以下:
发热反应
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备查明原因之用。2.对症处理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保暖、饮热饮料等。3.按医嘱给药如退烧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4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过敏反应
护理
1.密切观察反应并及时处理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2.对症处理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按医嘱给药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4.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不宜食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如虾、鸡蛋、鱼等,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输血前对曾有过敏史和需多次输血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
护理
1停止输血送检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备按医嘱给药),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状况。3保护肾双侧腰封闭,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解除肾血管痉挛。3.碱化尿液按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防止肾小管阻塞。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皮肤、尿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6.配合抢救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休克抢救。7.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可使用变质的血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控制输血速度,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等
由于输血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及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