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最近几天都在读美国著名的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本书,其中提到的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对我的触动很大,是啊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英国的哲学家、文学家培根也曾写道:“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所以我对我们班孩子的阅读很重视,但是我不是教语文的但是我是一个班主任,于是我就在开学就要求孩子们保持每一天临睡前读书半小时的读书行动,并及时给家长发短信监督孩子们的读书情况,让家长监督孩子认真读书,我相信21天养成习惯,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养成一个还读书的好习惯,但是孩子读了什么书,读书的效果怎么样还要我不断的督促提问,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爱上阅读了呢?雷夫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评估方法:

  1、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的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测验卷,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还真有过这样的经历,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把书上洒上了菜水而挨训,我小时候我们家从老家搬到了县城里,这里没有朋友,也不认识什么人,于是就和书相伴,无聊的时候就看课外书,读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不够生动,于是就偷偷在桌子下面看《故事会》,当时最喜欢看的就是故事会,当时这本杂志书很便宜,少买一个烧饼就可以买一本书,特别是星期五下午就是我买书的好时候,总认为明天不用上学了,于是就买本好书看,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加点调料,调节自己紧绷的神经,让自己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有的时候看的很着迷了就不知不觉也已经很深了,妈妈在催促我快点睡觉了,才恋恋不舍的拉灭灯睡觉,后来时间长了自己就找到规律了,晚上妈妈让睡就早点睡,但是第二天天不亮趁妈妈还没有起床就早早起来读书,就这样躲开妈妈的监督看了很多的书。

  还有一次,不知从什么地方借到了一本武侠小说,当时就感觉妈妈一定不允许自己看这种书的,于是就用毛巾被盖住书偷偷读,妈妈上班走了都不知晓,当时是在暑假里,妈妈上班中午不回家,我着迷到连午饭都没有吃,后来等到妈妈回来了一看都已经快黑了,竟然没有感到饿,真是着迷了。

  看了雷夫的阅读标准检测是对的,我真的从此一生都离不开读书,如果一天不读书就好像缺少了什么,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看几页书,要不然自己就好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好像任务没完成,睡觉都不踏实。

  雷夫还提出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是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可能不会列在各州的阅读标准上,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将终生阅读,为人生而读。

  其实读书就是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果我们能和作者中描写的产生共鸣,随着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而时哭时笑,我们才算真正的读书,才能融入到书中的世界而博大深远。

  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进书本的世界,乘上知识这艘船,让它带领我们走向远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书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的小学——霍巴特大道小学里任教,教育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的母语甚至都不是英语,但是,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在他的班级里没有平庸之辈,他们沉静自律、自尊自爱、知奉献、温文有礼,专心阅读的程度,使其它班级望尘莫及。他们甚至还会演奏韦瓦第的作品、玩摇滚乐、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许多该教室培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全美顶尖大学。这群又穷又淘气,家境不好的学生,像不像我们农村学校中的外地班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我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往往把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学生本身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扩大了,而忽略了教师的职责、热忱,及与学生的相互信任,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我们又怎样能教好学生呢?《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从雷夫老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两点切实有用的经验:

  “以信任代替恐惧,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也就应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好像学生信任老师是必然的,是就应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却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个总是不爱交作业的同学,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没写,他说写了也认为是在说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老师不相信表现不好的同学说的话,同学也明白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们也象雷夫老师一样,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慌可耻,并且也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必须会慢慢有所提高。这种教育正是现阶段我们所缺少的。

  建立有效的道德成长路线。在幼儿园,老师就用小贴纸、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励孩子,在小学变成了用红领巾来激励孩子,在大学变成了奖学金。激励是促进人们进步的神奇魔法。但是我们有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激励健康吗?有用吗?比如,此刻的小学大多数都要求学生在三年级之前全部入队,但是,有些学生确实是不具备少先队资格的,但是为了完成指标,我们让他们带上了红领巾,这其实已经破坏了红领巾的先进好处和激励意图,自然,学生对于红领巾也就不如一年级的学生重视了。

  在雷夫老师看来,这种激励在道德行为方面来说只是初级阶段。如果道德行为有六个档位的话,小红花只是在第二档上。在第56号教室里,孩子们的水准远远超过了小红花阶段,到达了第六档。雷夫老师借用了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路线图:

  第一档,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在起作用;

  第二档,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

  第三档,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档,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档,我能体贴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

  第六档,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境界起作用;

  看来,激励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褒奖,而是内心的愉悦。

  在雷夫老师的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们能够看到原先教学是这样快乐的,我们的学生原先是有着无限可能的。让我们的教室也像56号教室一样充满奇迹,让我们的教育没有空白。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一场扣人心弦的棒球比赛贯穿整本书的始终,但雷夫先生的醉翁之意不在于如何把一场球赛描述得活灵活现,而在于包含在棒球比赛现场中的种种教学观念。本书以棒球赛的一局为划分,共有九局,分别讲述了雷夫先生九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包括时间、专注、决定、态度、自私等等。

  雷夫先生见微知著,从一场棒球比赛中的种种细节出发,将他的教学理念娓娓道来,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其谈论到得一些要点,也是我们在现实教学活动实际会碰到的,在经过雷夫先生的阐述之后,不禁有拨云见月之感。

  现在我就从时间、关注这两点简要谈谈我的理解。

  我们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时间易逝,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的俗语来说明时间宝贵。在本书中,雷夫先生在第一局就阐述了时间的重要意义。

  正如雷夫先生在书中所说,“察知时间的人,将善用一生做伟大卓越的事”。那什么才叫做“察知时间”呢?我认为,“察知时间”可以理解为明白时间的含义,知道时间如河中水、指间沙一样,都是一去不复返的。这样的人,才能够善于利用并且取得成功。然而,现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察知时间”的人呢?要明白,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平等的。

  怎样才能够做“察知时间”的人呢?又如雷夫先生的这一句话,“守时表现出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守时表现出一个孩子能够开始把握时间,掌握自己命运前进的方向。因为守时恰好表现出孩子们开始了解时间观念,知道珍惜时间的开始。只有孩子开始守时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该做的事情,他们的学习、生活才能井井有条,不会手忙脚乱。每天的早读课就最能体现孩子们是否守时。一些孩子会在早读开始前五分钟到达学校,整理好书包,准备好早读的课本,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待早读开始,还有一些呢,等早读开始10分钟了,才慢悠悠从校门口晃到教室,再慢悠悠地整理书包,等他们整理完书包,再拿出书本,早读都快结束了。如今,在我们班上有一些学生本身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却偏偏要磨磨蹭蹭,拖到最后,直到老师不断催促才能完成。长此以往,等他们长大成人,或许要常常长吁短叹,“当初我怎么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呢”。更甚者,或许会成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典型代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他们长大成人,或许只能将自己经历过的挫折磨难怪罪于时运不济、命运不公了。

  守时,从根本上体现了孩子对时间的利用与把握。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时间的把握,要守时。我们有如何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把握呢?雷夫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提及了几点。其一、利用周末教导时间的管理。孩子们因为自身经验的限制,在有大量空余时间时,就不知道用什么来填充它。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有效得利用时间。首先要明确到底有多少空闲时间,在扣除一些游戏时间后,让孩子们在剩下的时间里专心去做一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是看书,也可以是发展兴趣爱好。不要让电视电脑占据了孩子们的空余时间,等到周一才后悔让时间匆匆溜走。其二、老师是学生们利用时间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比如我们可以在课间将教室的电脑打开,把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日积月累,节约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其三,要了解时间的意义,要尊重时间。让孩子们了解时间,只凭借空洞的讲解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我们需要以“过去”为参照物来帮助学生明白时间的意义。真正了解时间的学生,他们懂得欣赏过去,能够沉浸在过去之中,通过阅读与之为友。于是,他们能够欣赏莎士比亚和马克·吐温,他们能够接受来自各个时代的文化,能够对过去的人物同样能怀抱崇高的敬意。他们不被现世迷影喧嚣所迷惑,他们明白经过时间洗炼的才是伟大的。

  谈过了时间,我再谈一谈低年级学生最缺乏的一样东西——专注。

  本书第二局的主题就是专注,雷夫先生告诉我们专注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这一局开始正是在红雀队与道奇对比赛白热化的时候,球场内突然出现了许多被明令禁止不允许带入的沙滩球,并且在球场打扰观众观看比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带位员想要没收这些沙滩球的时候,人们不停地捣乱,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教唆下将球狠狠地丢道带位员的地方,而人们竟然大声赞叹。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棒球比赛的人寥寥无几。

  雷夫先生通过这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专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状,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忽略如何专注的社会,大人们渐渐缺乏“专注”这种能力,也难怪他们无法专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各种方面的原因,他们更加缺乏专注。在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专注的能力尤其之差。总结下来,一堂课四十分钟,他花十分钟时间在铅笔上,十分钟在笔盖上,十分钟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剩下的时间里,他或许会看看窗外的树叶或者飞过的小鸟,他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的时间仅仅是在被老师提醒后的几分钟。在课堂上学无所得,在课后又得花多大的精力才能补回来呢?在如今的现实情况下,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只不过是情况或许没他这么突出罢了。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呢?首先,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游戏。如今一些孩子非常沉迷于智能手机游戏,我经常看到一些只有4岁左右的孩子缠着爸爸妈妈说要玩手机游戏,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信号。尝试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电子游戏,转而用一些有助于孩子专注与执著于工作的游戏,比如说棋类游戏、珠玑妙算和组合模型等等,最好是培养学生的一样兴趣爱好。其次,书籍是心灵之药,也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阶段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绘本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看完这本书之后,深深为雷夫先生所折服。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中,我也要向雷夫先生学习。不断探寻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思考,不让学生成为庸庸碌碌的人,并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帮助他们在年龄段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用心”去专注。在认真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掩卷沉思,不禁为他的教育理念所折服。究竟怎样教育孩子才算“用心”,才能创造奇迹?雷夫用书中一段段朴实的故事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及巧妙的方法!

  三年级《认识电脑》一课中:在短暂的等待时间里,一个男生拿出口袋里的两块“磁铁”在电脑屏幕前玩了起来,一会儿他就发现了新大陆了:自己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大变脸”,有的地方是一圈彩虹状的光晕,有的地方变得黑黑的一片。他觉得好玩,又快速地在左右两个同桌的屏幕上玩了起来。等我发现异常后,已经有四五台电脑的屏幕已经狼籍一片,变得“惨不忍睹”了。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大发雷庭,狂风暴雨的批评能起到实际教育效果吗?此时作为教师就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用心”思考,“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问题,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我立即让全班同学的视线转移到这几台电脑屏幕,询问学生: “是什么给这几台电脑屏幕使了这么大的魔法?”这个男生立即高高举起了自己手里的磁铁。我立即让大家利用刚学会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磁铁”给显示器造成的伤害及如何消磁?通过查找,大家不仅发现了显示器被磁化的原因,也发现了消磁的几种方法。当然,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什么更严重的后果?若磁化太严重,或者发现得太晚了,显示器就很难恢复了。这名男生在我的“用心”教育下,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在课后其主动上前向我承认了错误 ……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些“不曾预料的意外”,对于这些小小“探险家”总是显得束手无策,《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要巧妙地做教育,这样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如果这些节外生枝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地挫伤这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使他们的内心获得激荡,也帮助不了他们纠正不良行为。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注意对课堂上生成因素的巧妙把握,真正做到“用心”思考,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价值。

读后感作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

  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此刻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就应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到达育人的最终目的。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作文字

  终于网上在线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的确不错,尤其是开篇几章,句句说到我作为一线教师的心里。阅读中,几乎察觉不到是外国人写的外国教育,似乎就是在身边一样,不由得感叹,原来教室里的事都是那么一些,大家面对的状况和环境都差不多,教育是有相通之处,其蕴含的许多东西是跨越国界的,这种相通不仅表现在理论方面,更体现在实际工作的具体细节上。

  首先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雷夫老师倡导的"没有害怕的教育",以信任取代恐惧,处事公正而又通情达理。学过的教育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中,我却常常是试图建立一种威严,一种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一看到老师立马放下玩具,老师说一句话,学生像接圣旨一样乖乖顺从的严,也就是肖晨颖老师说的暴察之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这种威严的途径就是使学生害怕,为此常常不由自主地吓唬甚至胁。但在这个过程中,害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仅仅是学生在害怕挨骂,害怕被羞辱,其实老师也处于害怕中,怕出丑,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师生双方是有苦难言。虽然在繁忙的工作中,这种方法表面上最为省时有效,立竿见影,但作为一个老师,我却深深地为自己这种简单粗暴而惭愧自责,这不应该是一个成长中的老师努力的方向。但除此之外,我又别无它法,无助又迷茫。正当我无奈地试图调整心态放下惭愧自责,而学着立"下马威",奖"小红花",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管理学生时,却读到了雷夫老师这么好的文字,瞬间我的心里释然了。当老师的,首先自己不要盲目地"怕",不要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不怕丢掉"尊严",不怕领导,家长怪,同行笑话,把这些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学着建立没有害怕的教育,让师生双方在教室里幸福快乐,共同成长。

  第二点,值得我学习的是雷夫老师非常重视教给孩子们应试的巧。正如杨局长所说,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尤其是我们中国学子,应试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试是有一定技巧的,而这种技巧有的孩子可以无师自通,有的却需要老师传授。掌握了过硬的应试本领,会在学生以后的人生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当然,应试能力培养与应试教育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应试能力的培养方法上,雷夫老师也有很具体的指导,比如,应试时,学生必须在试题纸上写出来。自制字卡一类游戏练习无法模拟考场是无效的。这就像平时每到复习,我们都会让学生适当做一些试卷,来提高成绩。这种做法,在这里找到了依据。同时,雷夫老师非常重视让孩子们对待考试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总不断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考试卷上,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第三,56号教室的学生会"管理金钱",学习记账,有自己的货币,经济制度,懂得收支平衡,学着节俭,储蓄,延迟享乐,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中非常缺乏的。小时候的我们,无财可理,长大后,总缺着这一课。有了收入,不是节俭得过分,影响生活质量,就是奢侈起来,又铺张浪费,不能合理地把握好一个度,总要交很多学费才能缓慢成长。在养育孩子时,还不自觉地存在一个误区,常常满足孩子的欲望,似乎是没有亏待孩子,而限制孩子不合理消费,却又觉得是让孩子受了委屈。虽知道这样不好,却总是需要一些理智才能克服这种下意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孩子"管理金钱",让他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懂得节俭的价值,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这本书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雷夫老师却在班里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这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的老师,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点让我非常感动的是,雷夫老师让那么小的孩子们明白"人要忠于自己的原则".这是个非常不简单的举动,试问自己,有多少人生原则并终生持守?我们教育孩子不说谎,自己却难以完全做到。生活中面对问题,我们常常会为自己寻找各样的理由,或妥协,或让步,轻易地变通,放弃原则。只要有看似合理的解释,只要心理铺垫足够,我们就会被轻易地说服,接受原本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迷失方向的原因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忠于自己的原则"的教育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里,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除此之外,雷夫老师的许多做法都非常值得学习。比如,阅读测试,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用"艺术"当课余爱好,用"知识"当奖品等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最让我佩服的是雷夫老师有旺盛的精力,能同时做好这么多事,又有时间照顾家人。但其实这也意味着众多的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同一间教室,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冲动时,也想学雷夫老师一样把一个年级一件事情教好吃透,平静下来,又怀疑自己能否坚持。既没有教书匠的老道经验,又没有教育家的雄心毅力,我需要学习并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引用尹建莉的一段话:教育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却始终是一个门外汉,有的人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个附庸者,看那年年得"优秀教师"的称号,自己的孩子却成问题。所以说,教育,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书,书中有作者对教育的认识,有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更多的则是让人倍感亲切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串起来,告诉我们雷夫老师是如何二十几年如一日创造教育奇迹的。

  第56号教室,是一个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捷径可走的。

  雷夫老师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雷夫老师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张“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他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需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一切不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教育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他不断地为教学寻方法,教出了优秀的学生。书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让孩子喜欢数学。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号教室是奇迹诞生的地方。读了这本书,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收获的成绩感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达到的。只要我们也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相信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以信任代替恐惧,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也就应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好像学生信任老师是必然的,是应该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却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个总是不爱交作业的同学,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没写,他说写了也认为是在说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老师不相信表现不好的同学说的话,同学也明白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们也象雷夫老师一样,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慌话可耻,并且也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必定会慢慢有所提高。

  一提到犯错,我们老师就感觉头疼,我们多么希望学生不犯错,但是,雷夫老师却说:“失败是好事,因为只有失败了,学生才会去想尽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丝毫的权利干涉”。在雷夫的56号教室之外,他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把这个主动权毫不吝啬地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实践,去经历失败。回想我们的教育,却恰恰与此相反,老师教育学生的目标就是“不要错”,学生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学生心中,犯错已经成为了“失败”、“恐惧”的代名词,而雷夫老师的学生却把错误当成追求知识征途的开始。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老师似乎比雷夫更关心学生,但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我们却是扼杀孩子探索精神的侩子手。这种“关心”,我们以后还是少一些吧!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这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可以说,爱是教育的根本。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唯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教育界的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曾经为教育好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而努力过、迷茫过、也快乐过。但总的来说,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一直是理不清,道不明,直到今天看完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心才赫然开朗。雷夫老师文中说:“作为老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书中的案例动人心弦,给了作为家长、身为老师的我太多的感触和启发。我庆幸的是看了这本书,不但学到了很多,还明白了自己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看!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历历在目:《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介绍了教育孩子四种方法:“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符逻辑”、“你就是榜样”。 这些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有了这些方法会令我工作更行之有效。文中特别提到第56号教室的学生“沉静、文明、有理”,真让我惊叹,作为现代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娇生惯养,能做到时时守纪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真不简单啊!

  书中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是啊!我们都渴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向雷夫老师学习,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练习,而是把许多的知识整合在了一起;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我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雷夫老师那份痴迷教育的疯狂,以及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从中,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在教室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那儿缺少的就是恐惧!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每天天黑就走进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悦;当我遇到双差生时,反复引导、细心辅导而没半点进步时,我的失望和抱怨便挂在颜面;当我遇到特别捣蛋的学生而屡教不改时,我便怒目相看。曾经,我也想用爱心打动他,用行动改变他,可我能坚持多久?是的!我也对教育也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热情,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可遇到问题时,我又能坚持了多久

  雷夫老师说:“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他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雷老师在书中还说“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的确,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需要一个好老师的聪明才智。我会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一名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让孩子们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明白有《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二实小的特级教师徐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谈及的。不久,图书馆朱老师把该书发到了我们每个老师的手中。

  封面上,“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事感动推荐”,继续翻阅下去。“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

  “雷夫·艾斯奎斯曾被授予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e勋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

  “该校位于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但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的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

  “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你们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十分优秀!”

  如果从广告宣传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语的确对我产生了作用。我的内心确实也已经萌动了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之一:其实我们与孩子是没有距离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下面,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堆孩子围在雷夫老师的身旁,几个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师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齐用心热情的展开讨论。我问自己这个场景我熟悉吗见过吗大概在我们身边是不被允许的吧,学生怎样能够坐到课桌上,坐到讲台上?因此,我开始有点理解雷夫老师写下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个性,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但我确信,在我们的教室里是必须有这种叫做“害怕”的东西的,因为,我们的世界里不允许孩子不怕老师,不允许孩子不尊师重长,得意至忘形,悲哀至失态。

  雷夫之所以做好了教育,是因为他成功地达成了先破后立,破的是师生之间的壁垒,立的是师生之间的信任!我跟他同样相信,信任能够代替恐惧,而没有恐惧,人才能够活出真的自己。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现过,但遗憾的是,我们已经麻木地以为:这没什么,理应如此。比如:我们会觉得对孩子喊叫是我们教师的权利,常常举着“老师是为你好”的幌子歇斯底里地喊叫;当孩子不懂时我们能够不厌其烦地讲个三五遍,但同时这也到达了我们的极限,如果孩子还是不懂,我们的直观反应是:你没认真听,你智力有问题等等,总之问题必须是在孩子身上,而必须不愿意反省为什么没能透过有效的方法使孩子尽快地弄懂;更别提我们平时的“杀鸡儆猴”法,如果有一人犯错,全班跟着受罚,甚至我们的孩子也会认同老师的做法,抱怨连累自己的同学,这个同学也更加孤立无助。

  为教师,在雷夫的阐述里,我懂得:教室,就应是孩子们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在那里坦然无惧地学习、正确理性地认知、自由用心地生活,就应远比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老师与学生是不就应有距离,老师和学生是没有界限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基层建设纲要心得体会

参加公益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