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 全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

  不________矩

  一

  曲

  不亦乎________志

  三________吾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之

  有朋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

  吾日三吾________人谋而不乎

  与朋友交而不乎

  吾十五

  三十而________为师矣

  不矩

  学而不思则

  人不其忧________疏食饮水

  博学而志________。

  3.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________。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二手烟民更高达亿人。每年约有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年。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

  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全文,完成练习.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________。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1.读了《<论语>十二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2.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孔文子谓之“”也

  ②谓之“文”也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是以谓之“文”也

  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答案】lún,yùn,yú,,dài,dān,gōng,yuè,dǔ,xǐng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把握.

  【解答】“论语”的“论”应读“lún”;“不愠”的“愠”应为“yùn”;“逾矩”的“逾”应读“yú”;“罔”应读“”;“殆”应读“dài”;“一箪”的“箪”

  应读“dān”;“曲肱”的“肱”应读“gōng”;“不亦说乎”的“说”应读“yuè”;“笃志”的“笃”应读“dǔ”;“三省吾身”的“省”应读“xǐng”.

  答案:lúnyùnyúàidāngōngyuèdǔxǐng

  2.【答案】温习,从,恼怒,反省、自己,替、尽力,诚实、真诚,通“又”,独立做事情,可以凭借,超过、越过,迷惑,能忍受,吃饭,坚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答】习:温习;

  自:从;

  愠:恼怒;

  省:反省.身:自己;

  为:替.忠:尽力;

  信:诚实、真诚;

  有:通“又”;

  立:独立做事情;

  可以:可以凭借;

  逾:超过、越过;

  罔:迷惑;

  堪:能忍受;

  饭:吃饭;

  笃:坚守.

  答案:

  温习;从;恼怒;反省、自己;替、尽力;诚实、真诚;通“又”;独立做事情;可以凭借;超过、越过;迷惑;能忍受;吃饭;坚守.

  3.【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过方来,不亦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的书写);(2)有朋自过方来不亦乐乎?;(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意“择”的书写).;(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答案】(1)句中重点词有:愠:恼怒、怨恨.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2)重点词语有:昼:白天;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3)重点词语有: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答案:

  (1)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2)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句中重点词有:愠:恼怒、怨恨.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2)重点词语有:昼:白天;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3)重点词语有: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答案:

  (1)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2)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答案】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阅读两个材料,材料一的数据显示的是中国烟民人数之多,以及危害之大,材料二说的是吸烟会致人死亡,以及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据此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拟写警示语,要求警示语“有冲击力”,根据上面两个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的情况,提出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到何种程度,对生命的威胁到了什么程度,这样更具有冲击力,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对即可)示例: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意对即可)

  【解析】阅读材料,并且能够提取材料主要信息,这是中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概括方法,读懂材料是解题基础.;

  【解答】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阅读两个材料,材料一的数据显示的是中国烟民人数之多,以及危害之大,材料二说的是吸烟会致人死亡,以及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据此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拟写警示语,要求警示语“有冲击力”,根据上面两个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的情况,提出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到何种程度,对生命的威胁到了什么程度,这样更具有冲击力,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对即可)示例: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意对即可)

  6.【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答案: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本题属综合性学习,综合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2)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3)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答案: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7.【答案】句意: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根据意义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句意: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根据意义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答案】(1)重点词有:愠:恼怒、怨恨.句意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重点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重点词语有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句意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4)重点的词有:昼:白天;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答案: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重点词有:愠:恼怒、怨恨.句意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重点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重点词语有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句意为: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4)重点的词有:昼:白天;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答案: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答案】不亦乐乎

  【解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做好该题的关键是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示例: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

  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

  故选:C.

  11.【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感悟.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2.【答案】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因此,所以;(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自然额朗读停顿进行划分,注意每句划一处.①句的划分为:是以/谓之“文”也.②句的朗读节奏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第一二个“知”均为“知道”,第三个“知”通“智”,智慧.②句翻译注意以下实词: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启,开导;发,启发.;(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节选的三句语录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子贡对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很疑惑,孔子说明了两点理由: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这样解释的目的是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答案:

  (1)①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②因此

  (2)①是以/谓之“文”也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第一则和第三则论述学习态度,第二则论述学习方法.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5)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何以: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是以谓之“文”也: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是以:因此,所以.;(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自然额朗读停顿进行划分,注意每句划一处.①句的划分为:是以/谓之“文”也.②句的朗读节奏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第一二个“知”均为“知道”,第三个“知”通“智”,智慧.②句翻译注意以下实词: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启,开导;发,启发.;(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节选的三句语录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子贡对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很疑惑,孔子说明了两点理由: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这样解释的目的是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答案:

  (1)①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②因此

  (2)①是以/谓之“文”也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第一则和第三则论述学习态度,第二则论述学习方法.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5)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论语12章 全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 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 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 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 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 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 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 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 ; 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 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 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 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 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 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 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 ?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 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 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 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 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 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 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

  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 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 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 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 ?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 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 了一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何开镇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修养身心成就美好德行—读《<论语>十二章》

  学海无涯,人在一生中要学会做很多东西。学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读了是孔子的《十二章》,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从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习了新的东西之后,我就要时常地去复习、熟悉它,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没有学习这句话之前,我从来不重视认真复习,每次上课看到同桌记笔记,我也跟着记,下课后同桌认真复习,把上课的笔记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着他一样学,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学习了孔子的语句,我真正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自从真正理解这句话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理解了学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心把知识记忆理解好,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德行美好的人,必须要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替别人办的事有没有办?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办好?跟朋友交友:有没有诚实、平等、友好、关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去鼓励和帮助朋友?在朋友获得成功时,有没有真心的替朋友开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学会了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不吃不喝,放声大哭。学了《论语》,我发现自己错了,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从而反省自身,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高尚的品德。

  《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在与人交往上要心胸豁达,充满欢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拓展: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论语12章 全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是纪录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书,其中有很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今年暑假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要和爸爸一起诵读一则。

  在这些对我来说觉得深奥而充满哲理的语句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篇的第一则。它的内容只有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我觉得孔子的这三句话说出了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三种乐趣。第一是学习之乐,上课时,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逐渐掌握了各种知识;下课后,我们又按时去复习、琢磨学习的内容,心里就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然后还能去完成一道道习题,心情非常的愉快,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第二是与朋友相处之乐,平时,我们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也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第三是自身之乐。我认为这是最难得到的一种乐趣,但我觉得平常我们应该努力这样去做,那就是即使我们周围的人不了解你,不看中你,你心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心绪,坚强的承受不公平的遭遇,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乐观豁达的境界吧!

  我反复吟诵着几句话,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代圣人的智慧之花在静静地绽放。

  读《论语》乐在其中。

论语12章读后感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前后照应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

  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

  我应该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

  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

  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

  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篇三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

  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1.论语12章读后感2.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3.《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作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5.初

《论语》十二章考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论语十二章读书笔记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夫子闻其政的奥秘于子贡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由此可知,孔子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并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下之大,“孝”字当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标识。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给你时间,去想一想我们父母的年纪,你会不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记得那首歌里写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动容应该化作积极的行动才有意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儿女的陪伴罢了。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等到他们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才想到要好好尽孝。尽孝要趁早!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到大,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一直被鼓励着要学会助人为乐。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但是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帮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们实实在在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为乐有时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极端。助人为乐本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达成某种目的或愿望的一种行为。然而如今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被道德绑架”的困境。读到这里,你难道还会相信“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学会的道理吗?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仍被我们中的一些人所亵渎。国民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

  三、好学

  《论语》中的“学”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好学、善学、乐学也是一门艺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学不仅是好学知识,更是好学如何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对于学习学问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就会有所迷惑,得不到任何收获,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实力。

  四、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没有诚信的人,犹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只是荒芜一片,没有生机。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诚信待人处世,才能少一点欺骗、少一点冷漠。承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要求答应后进行实现的过程。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承诺,因为只要已经作出承诺,我们便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承诺既出,就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最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轻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果实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名人励志故事简短50字

到新单位的自我介绍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