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集
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暑假的一天傍晚,吃过晚饭后百无聊赖,随手翻起了书桌上的一本书,封面看起来毫无特色,但翻开书页后,突然眼前一亮,随后,好像在一股强大的魔力吸引我看了下去……直到我轻轻地关掉了书页,我好像才从那奇妙的文字乐园中挣脱出来,但我的身心好像还沉浸在里面,一种幻妙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感觉我的心灵似乎经过一次洗涤,它把我积在心头的污垢冲刷得无影无踪,顿时文思泉涌,感慨良多,似乎用一根手指轻轻戳一下,它就会喷薄而出。
我不禁佩服起这本书的作者,翻开仔细一看,原先它的作者叫做“马克西姆高尔基”。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诺夫戈罗城(今高尔基市)的一根工匠家庭。他幼年丧父,之后寄居在外祖父家,高尔基从小饱受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年小学,十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的作坊破产,他从此告别“童年”,来到“人间”在黑暗社会的底层挣扎度日。苦难生活使他亲身体会到人民的痛苦,看到社会的丑恶,他憎恨丑恶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努力探索革命的道路。
啊!原先就是这么一位饱受苦难历经折磨的人,写出了这部文学巨作,难怪书中一些底层人物刻画得那么细腻,逼真,如尼克拉的母亲,她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光辉照耀下温暖,这个“瘦弱矮小,面色苍白的可怜寡妇从市场回来,她把买回的东西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怀着苦楚的心境想尽办法去解决难题:怎样样用这一小块劣质的肉为三个正长身体的健壮青年人――――就算自我不吃,做出一顿足够吃的美餐呢?”她性格沉稳,温顺和倔强,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写她的这种性格:“就像一匹已经精疲力尽的,拉着重车爬坡的老马,即使明白无能为力,却还拼命地往前拽。”她的厨房技艺也令人叹服,具有“复杂的厨房经济和化学戏法。”她靠爱心和聪慧养活着自我的两个孩子,还有“我”这个相貌平平,不懂礼貌的小流浪儿。
还有一个人物使我深刻,他虽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老工人,可是他却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生活有清醒地认识,充满社会智慧、活泼可爱热忱的老头。作品写他的外貌令人难忘:“一对病态的灰眼睛在深色眼镜上和耳朵后边都留下了铜绿的斑点儿,纺织工们都把他称做‘德国佬’,因为他每次刮脸时,都要在嘴上留一小撮唇髭,在下巴上留一小束浓密的花白胡子。老人身材中等,胸部宽大,充满了愉悦的心境。”一个亲切趣味而又个性鲜明的老头形象写得呼之欲出。
作品写他的语言贴合人物身份和个性。“我已经活了五十七年了,我的小家伙。”“马真实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们是怎样被训练出来的呢?”“我只是一条无尾巴的丧家犬,而人民都是戴着锁链的狗。”“火星在各处不时地冒出来,可是那些鬼东西把它们都扑灭了。”“人们不会一向忍耐下去,总有一天会爆发,把自我那些无味的生活都砸得粉碎!”“我们要战斗到底!掐死这些青蛙,打死这群小鳔鱼!”
作品写他的行动,表现他的正义和反抗,写他听说雅柯夫死了:“举起手开始发牢骚,背着手走来走去,不是地咳嗽着,嘴里嘟嘟嚷嚷……”写他帮工人老伙计打水兵:“立即摘下眼镜,投入战斗中。”
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热忱的老头!
这本小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三《我的大学》,它经过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追求光明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无产阶级新一代的成长。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为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我”。“我”的充满辛酸,痛苦的生活经历,“我”逐步走向成熟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我”身上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各具特色。异常是作家笔下的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家对于景物、环境、人物肖像和心理的描述更让人赞不绝口,生动形象的语言从生活中来,更好地表现了生活。
这部小说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人活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勇于探寻自我的梦想,即使前方的路已是荆棘遍地,也要坚定执着地向前,向前!
《大学》读书笔记
说到读《大学》,不得不先说我读它的契机。最开始对“大学”两个字的印象便是知道它代表着高等学府,虽想知道高等学府为何定名为“大学”,但当时的愿望并没有很强烈。大学的时候,“大学无用论”在周围的人和网络上开始流传和蔓延,自己深觉不妥,却又不知其中关窍,甚感茫然。直到自己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们这一批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在进行人生规划时陷入了困惑,我才真正读了《大学》,希望能解开自己多年的迷思。
《大学》1700多字,可谓字字珠玑,它阐释的道理历代被提倡,几千年来从无例外。如今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泛滥,大家无非是想于自己困惑虚弱时获得一时的安慰。于我而言,若“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之类是“鸡汤”,那《大学》便是让心灵骨骼强壮的排骨汤,不仅安慰一时,更是提神养气,强身健骨。《大学》一篇提出了一些主张,也进行了一些推理,而具体到你“你走路要先迈哪条腿”这样的操作步骤却没告诉你。它是一碗汤,但却“汤鲜味美”、内涵无穷。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等同等重要的“经书”。但是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的朱熹又作了《大学章句》,才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成为“四书”中的一员。宋元以后,《大学》成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读《大学》?朱熹认为“四书”中应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即给自己设定一个治学的目标,《大学》便是一个人治学的“纲目”。虽然“四书”其他经典中也有关于治学思想的内容,但是《大学》却是最系统的。我私以为朱熹先生讲的“规模”是学习的境界,是你想要在“为学”这条路上可以达到的高度。你可以是“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节、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技能的“小学”阶段,也可以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境界。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加初中)学的基本便是算数、认字等基础知识,应对、进退等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读到这里我不免产生了疑问,如果“小学”阶段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礼节,那以我自己为例,在大学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学的《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虽然较《数学》《物理》等更为复杂,但是就所学专业来说也只能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类推下去,知识是无穷的,谁都不敢说自己现有的知识不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技能了。那这样看来,具象的学科皆属于“小学”,岂非不妥
“大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是人的原始性、动物性,这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不用后天学习。“小学”中该学到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基本行为,并且受限于时代和社会,更像“自我”的要求。而“大学”阶段的要求“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是在精神上更道德化的“自我”。道德化的“自我”自然需要理想的追求和良心的约束,我们在学习中(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中关于理想和善念的提倡很大程度上便是“超我”精神的提倡。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划分“小学”与“大学”了。“小学”多半是社会层面的生存要求,而“大学”则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精神理想了。朱先生说“大学”要“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大学”阶段我们应该获得的能力是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如果说“大学”之前我们还处于人格发育阶段,那么“大学”就应该是人格成型阶段。这样说来,区分大小学教育并不是年龄上的界限,而是深浅上的区别。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学”应该学什么,那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大学”应该怎么学。《大学》中提到治学的方法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其中“穷理”即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的能力,与我们常提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接近。所谓物有本末之分,事有先后之序,当我们对事物的先后充分了解,也就到了“近道”的要求。这个道理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不然为何会有诸多对他人的责难与心中难抒的愤懑。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持有一颗同理心,便会了解他人所想,即便不能认同,也会让自己内心无扰。正如柴静《看见》里的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便是对这个道理更具像的描述了!
“正心”即人不能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之情。处理事情时,人若有倾向性情绪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这个观点对吗?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这和情商(EQ)的概念很像。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干扰情绪,但是我们时时以“正心”要求自己,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和判断事物才能避免许多阻碍自己发展的因素。“正心”主张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修己”讲的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沉淀,“治人”讲的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由此可见《大学》虽是古人之语,历尽迁年却依然指点着今人的作为。
《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历代封建君王的推崇。但治学却不能因噎废食,让我们对它的光彩之处视而不见。它所提倡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依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倡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细细思索。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才是大学所要传递给每一位学子的真正价值。大学教育的失败在于自己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胸怀与格局。
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你应该知道《大学》和“大学”的意义!
大学生读书笔记
石缝间夹生的野草,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她都要努力成长,迎接阳光的照耀,迎接雨露的滋润,迎接风儿的安慰。
——题记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是作者赵美萍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自传,而是一本作者挑战苦难人生的纪实佳作。它贵在真实、感人。作者用平实的自叙方式,以时间为顺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里描述到赵美萍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她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她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她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
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辍,终于以飘逸的文字,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风雨无法摧毁,野火无法燃尽,霜雪无法冻残——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力量。”是的,这就是赵美萍半生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她怀着不服输的气魄,一步一步攀登到人生的顶峰。当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时候,她所承受的辛酸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在这看似漫漫无边的苦海里,作为一个平常的我们,或许放弃了,或许颓废了,或许不堪重负而选择了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等等,很难想象赵雅萍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执着,怎样的坚强去面对这种种苦难。
然而,最难人可贵的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挚爱——读书。相比于我们90后的大学生,简直不可以比,自愧不如。“时间去哪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提问。在这大学的平台里,我们有宽阔的课室,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有书香四溢的书籍宝库——图书馆,又谆谆善导的老师,有让我们无忧无虑学习的条件。可是,我们把这条件用哪里去了,让这一切随着时间逝去,而我们还未察觉。人人都会喊着要成功,但如果我们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功何在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赋予苦难新的诠释。生活中苦难是一门学问,要用百般的意志力才能够读懂并战胜它。苦难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的成熟。生活中苦难又是一笔财富,没有它,你的生活就像贫瘠的的沙漠,毫无挑战和生气。要给你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吧,它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而有意义。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对待苦难应该持何种态度,所以我们不要被生活的苦难所打到,坚强、坚韧的面对,相信一定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作为新一代幸福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好好把握现在,把握种种有利条件,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实现我们的梦想。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大学读书笔记800字左右《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来说大门是关着的。阿廖沙在那里的一所特殊大学—“社会大学”,在这个所大学里他接触到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我要去喀山读大学。一经决定,我变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高尔基如是写到。此时的高尔基已是处在于我们年龄相当的阶段,没有任何资本,也没有任何亲人的帮助,有的只是与他毫不相关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而已,在他看来,这些就足够让他实现大学梦。但不得不说,大学梦的实现,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大学生们呢?读书,易上加易:资金根本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支持却来自社会各界,我们的父母,亲人始终站在第一位。支持的无穷,学习资源的无尽,四年又四年,高尔基式的人才有多少,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怪谁?父母,亲人,国家,教育制度?不用怀疑,就怪你自己!因为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 —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成熟的思想已宣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子”“小姐”的生活的远去,如果你还是只能过那样的生活,我敢说,人与白痴可以画笔直得等号了。
记得英语老师在讲到一篇关于责任的文章时说过,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承担着对父母,家庭,社会等很多反方面的责任。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比一下当时的高尔基,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为谁活着,为自己。亲人的消失,社会的黑暗,没有权利给他责任。可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他就是自己成了一个大文人,不知责任更多时,他会怎样。
有时一对比,我会觉得高尔基的大学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大学日子,反而我们的大学生活却是很糟糕。不可否认,学校的条件要好很多,但结果却与他差得很远。究其原因,我们浪费了时间,时间也浪费了我们!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现状。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时,国家,政府各方面的问能,但要知道,主要无能的还是自己,浪费青春,错失良机,自食苦果!
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对知识变的轻视,大学里教授的知识不断减少。但对此大学生们仍不满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总结出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歪理。只顾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能力,结果呢?“无法就业”,只因知识储备不够。也许应聘时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轻松过关,赢得一个岗位,但平时违法完成对业务的处理,最后也只能是过过就业瘾罢了。这时再去后悔大学时光的虚度,只能独自品味“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的真谛了。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留给自己反思吧!
读书笔记大全(大学生)作文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来了。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这些描写将感情表现得深沉而含蓄,值得大家深刻体会。大学生读书笔记二:《儒林外史》
似蝴蝶在花丛飞舞,在万丛中寻找芬芳,美丽的花朵。我在这个假期,寻找着适合的书籍来阅读,而我阅读了这本《儒林外史》。作家吴敬梓向我们概述了一篇讽刺意义的小说,讽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当时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愧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的开头,却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当我初读此书时,第一句看到的便是这句话,当时我却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不知道《儒林外史》故事与这句话有什么关系,于是没有去在意,而看到后面,为了财富,为了金钱,读书人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外史》的这些人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当时那腐朽的封建科举的害人的制度,迫使着读书人们为享有巨大特权而诱使他们一心去追求名利。是啊,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后,又味同嚼蜡。自古及今,哪一个能看破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读了之后,我自己都有些迷惑了,读书为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小学学习、读书,将来还有初中,高中,大学…学海无涯,但是当别有有时问我:“你读书学习到底为的什么呢?”我却哑口无言。但是我知道,我们可不能一概地去追求名利,金钱,如同过去那腐朽的封建教会一般。想想现在社会,尽管并无过去的迂腐,但是,依旧有那么多学生为了一些考试夜以继日地学习,有些考上的兴奋至发疯,有些考不上的甚至跳楼自杀!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我想这就是《儒林外史》所要讽刺的吧。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许并没有那样为了功名而疯狂地学习,但是,当陷入迷途之后也许就会后悔莫及吧。
我想,当我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应该为封建社会的堕落而感到可笑,更应该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世界里去探索,而不一概为名利与富贵而读书。我们应该学习王冕,学习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品质,学习他在大富大贵面前,选择隐居而不去享受。在这本书中,我的到了这样的感悟。大学生读书笔记三:《繁星春水》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大学生读书笔记四: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终于奇迹般地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地。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则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这样历史地结合在一起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所担负的崇高使命。正如[***被屏蔽词语]同志所说,“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熟悉。江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导下,中国进一步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布满生气的中国出现在布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历史越往前发展,就越会显示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正如[***被屏蔽词语]同志所说,“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聪明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被屏蔽词语]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人的实践经验。正是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透视出中国率领中国人民从东南西北悲壮奋起的宏大历史场面,领悟到一个古老的民族何以复兴于当代的全部秘密,并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辉煌。大学生读书笔记五:《拖延心理学》
好长时间没上来写点啥,因为我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忒充实了。
我一直感到自己到了一个人生的瓶颈期,在深知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况下,感到有心无力。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拖延,于是终于前些日子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症结所在。
自我帮助类的书我现在看了几本之后,把他们划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说教式的,通过讲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长者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这个方法在个别想不通的问题上,有时候可以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有些道理你先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这个类型的有个问题,它只在你先前不明道理的时候管用。那么如果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问题有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就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二层是方法式的,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标,却不知道怎么能达到,这类书就注重于教你实际操作的方法。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标,有了方法,你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吗?不一定能!
第三层是学术式的,它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你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为什么不行动?这问题一点也不荒谬,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问题出在内心和大脑。帮你解决“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个不知道的为什么。《拖延心理学》就是这个层次的书。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把自己当成活体标本,科研项目来研究!
看了《精子战争》之后,内容虽不能尽信,但是它的一个主旨是人类终究是一种动物。要从生物的角度来观测研究。
确实如此,不能因为人类掌握了科学道理,就认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驾于科学是不可用理性分析的。事实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学事实不管人类掌握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道理分析。
根据学习,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是有深远的源头的。我拖延的行为方式,和一些惯性思维,形成于早年、多年的个人经历之中,汇聚于潜意识的神经通路之中。好消息是,人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我要深挖自己的意识形成,然后去斩断那些错误的联系。
通过那本书,和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我这一个多礼拜,明显的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我相信长此以往,必将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我感到自己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做了几件以前死拖不做的事情。之后觉得很轻松,很自豪。其次,即使我的学习量没有大量的增加,但是我以前常有的学习带来的负面的感觉,如疲惫不堪,日子混沌,空虚,内疚等这次都没有了,有的是充实和满足。
今天感到身体不适,而且我的学习刚好告一段落,今天给自己一个充分的休息。早上做了一点正事,后来又出门捐书,处理旧衣服,剪头,买定时器,买菜,洗衣服,剩下时间就是看看书上上网。其实刚刚那么一列举,今天也做了不少有效的事情。尤其是捐出去那两大本早已不看的厚重教材之后,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很神奇,只是几本书而已。想来我心里大约早就想处理他们,又放不下,收着占地方又闹心,今天终于决定并行动了,清除了不知不觉占据我内心角落的一个烦恼。往常我在家什么也不干还觉得时间过得超快,今天却觉得时间变得非常的长,很神奇。
《大学》的读书笔记
一、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
,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二、简要谈谈对孔老夫子的内修境界的认识
这里仅从《大学》角度谈。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本人这里试图从内修角度去解读三纲要乃至“修齐治平”理念。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就是通常说的慧性。“明明德”第一个“明”,一般作动词解释为对明德的能动认识。在经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故而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扬”等义,但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后得“智”性一面。所以,仅仅“弘扬”一词,内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所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涵盖内在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来。所以本人觉得此处更是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格物”而“致知”,通过这个路子,达到对“明德”的觉悟,则“近道矣”,即通达体性之“大”(上期对“大学”之“大”的解读),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空明廊阔。
2、大学之道在“亲民”。这反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并以远古尧舜禹,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
关于“亲民”,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诰》“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所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是也。本人从内在德性修养角度,认为垢尽为新,“德润身”,光明显现为新。但从行道角度讲,“亲民”不仅是“作新民”,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篇目中,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然,二者内涵有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若仅仅是“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民”词汇。再阅读后文,《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这样“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的“仁”,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极为一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字,《大学。传十章》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归纳起来,于社会,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然,顺乎自然。于个人,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明了治国做人所彰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之行。
上述三个“在于”,即“三纲要”,分别从内证德性,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
4、紧接着,《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前面分析了“止”的涵义,一是彰至善,明“君子有所为”,一是遮止“君子有所不为”。水有“止”,就不起波澜,人心有“止”,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也就是起“观”智。有“观”则有“照”,观照同时,即是“得法”,明明德之本。则近道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践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大学》读书笔记
高尔基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整本书里,都围绕着生活来展开,通过和不同的人群接触,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从而探寻生活的意义所在,在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
在童年的阶段,我住在一个名为桃树林的地方,那里所有的房屋都建造在一个笔直的斜坡之上,从车站下车以后,沿着斜坡往上走直到尽头的时候,会看见一个被围墙和铁门所圈起来的巨大院落,进去以后,是一片平坦,再也寻不到向上的路途,而在这一个巨大的院落里,居住的人们都是工薪阶级,每家每户都是如此,而出了这样一个院落,在坡上那些密集的房屋里,居住着很多没有固定工作的人们,在我的印象里,那些人大都都是依靠土地过活的农民,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或者是经营着一些诸如制作棉絮的手工业者。
在我的记忆里,同年龄的孩子实在是有很多,在整个桃树林,同年龄的孩子们清晰的分成了两群,一群是住在院落里的我们,一群是住在院落外的他们,相互之间少有往来,哪怕是在这院落里共同游戏的时候,也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在那个时候,我们热爱足球,热爱土星游戏机,热爱仙剑奇侠传一,热爱滑板,而在院子之外的他们,热衷的是陀螺,是那种由木板拼凑而成的板车,似乎在还幼不知事的年纪里,人和人就开始有了差别。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桃树林里开了一家索尼店,在这家索尼店里使我真真正正的和他们开始接触,开始玩耍,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我给他们讲述关于足球的规则,与他们一起用木板制作成刀剑,拼杀在院子里,在越来越多的相处里,我发现他们带给我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们诚实而真挚,带着一种浓浓的朴实,或许少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对于外界的认知,但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带给我的感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减,在写到他们的时候,我一直记起石头两兄弟。
我想在那个时候,我是远远不会如现在这样,对于别人有着极其严格的划分,并且不愿意进入到那些世界里。诚然这是一种极为巨大的转变,似乎可以从我进入少体校学习武术的时候看出一些倪端。
小学五年级,我从水钢来到了黄土坡,为了在黄土坡学习武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生命里就开始接连不断的出现一些不友好的讯息,当然这些事情我并不愿意提及,而我写的也只是一篇读后感,并不是人生的自传,所以直接掠过,各位也只需要知道,在之后10余年的生命里,我几经改变,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过接触与密切的交往,这也使得某一个朋友对我说“你是人是鬼都认识。”
前些日子,和下任在电话里聊天的时候,下任说,她觉得我是一个有着上进心的男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句巨大的夸奖,是对我近来一直的努力所做出的最大肯定,当然,不止是她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现姐在祝我20岁生日快乐的卡片里,也有过类似的言论,包括五姐在某一次的闲谈里也有所提及,而我很想说,我现在的生活态度,和以往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这一点,威哥或许是最为清晰的人了。
当然,我极为满足现在的生活,我认为这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通过思考,通过阅读,使自己变得厚重,在得知我的表妹也极为喜欢读书的时候,我开始有一种巨大的欣慰感,我认为在表妹这么小的年纪里,就可以养成如此正确的习惯,这对于她的人生,将会是一件无以伦比的喜事,是一种莫大的福音。
大学生读书笔记
大学生也需要通过读书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读书笔记,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吧!
大学读书笔记1
《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来说大门是关着的。阿廖沙在那里的一所特殊大学—“社会大学”,在这个所大学里他接触到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我要去喀山读大学。一经决定,我变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高尔基如是写到。此时的高尔基已是处在于我们年龄相当的阶段,没有任何资本,也没有任何亲人的帮助,有的只是与他毫不相关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而已,在他看来,这些就足够让他实现大学梦。但不得不说,大学梦的实现,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大学生们呢?读书,易上加易:资金根本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支持却来自社会各界,我们的父母,亲人始终站在第一位。支持的无穷,学习资源的无尽,四年又四年,高尔基式的人才有多少,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怪谁?父母,亲人,国家,教育制度?不用怀疑,就怪你自己!因为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成熟的思想已宣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子”“小姐”的生活的远去,如果你还是只能过那样的生活,我敢说,人与白痴可以画笔直得等号了。
记得英语老师在讲到一篇关于责任的文章时说过,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承担着对父母,家庭,社会等很多反方面的责任。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比一下当时的高尔基,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为谁活着,为自己。亲人的消失,社会的黑暗,没有权利给他责任。可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他就是自己成了一个大文人,不知责任更多时,他会怎样呢
有时一对比,我会觉得高尔基的大学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大学日子,反而我们的大学生活却是很糟糕。不可否认,学校的条件要好很多,但结果却与他差得很远。究其原因,我们浪费了时间,时间也浪费了我们!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现状。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时,国家,政府各方面的问能,但要知道,主要无能的还是自己,浪费青春,错失良机,自食苦果!
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对知识变的轻视,大学里教授的知识不断减少。但对此大学生们仍不满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总结出“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歪理。只顾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能力,结果呢?“无法就业”,只因知识储备不够。也许应聘时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轻松过关,赢得一个岗位,但平时违法完成对业务的处理,最后也只能是过过就业瘾罢了。这时再去后悔大学时光的虚度,只能独自品味“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的真谛了。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留给自己反思吧!
大学读书笔记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而言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
大学读书笔记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我选取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好处。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升入大学,我应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
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忙;一颗充满戒备关掉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这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乎,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持续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主角、素质潜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好处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主角,持之以恒地付出应有的努力。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倘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试问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但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之剧增,事业和婚姻家庭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音符。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下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静的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家庭和睦于事业是何等的重要,能够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透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好处。我理解为,透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到达必须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能够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此刻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