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前言
据郭晋林等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未来就业、学业及毕业后方向等方面,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7.1%、30.3%和20.7%;学习状态中对所学课程没兴趣、学习效率低所占比例分别为31.1%、25.3%,77.9%的人感觉自己偶尔或经常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灵和谐的成年人。情绪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未来教育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将是教会学生如何支配以及管理情绪和理智、情绪和知识,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人生。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会产生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
(二)情绪的特征
情绪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现和生理激活三种成分:(1)情绪是独特的主观体验。(2)情绪具有特殊的外显表现,最常见的情绪外显表现就是表情,即面部表情,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的表现即面部表情却是不同的。(3)情绪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之上。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心灵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行为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能为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添新的力量,使之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而消极的情绪活动,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三)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现代教育管理全新理念之一的“和谐管理”,形成管理中各事物间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突出情绪的健康表达,在管理中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谐――群己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全面地审视、客观评价自己,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建设健康温馨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情绪氛围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在潜移默化汇总形成健康情绪。
(三)通过多元体情绪干预,提高健康情绪水平
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多元体参与的团体对大学生的情绪困扰进行疏导,提高大学生健康情绪水平。班主任、辅导员与同学们接触频繁,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情绪上的困扰。心理委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动态。心理咨询师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以上多元体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的干预,能够提高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培养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供选修课程和讲座等专业学习平台,借助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情绪管理理论和干预教育,形成一个多元体参与的大学生情绪管理常态机制。在学校德育空白的地方,父母积极营造和谐温习的家庭环境,并给予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和精神激励。作为情绪管理主体的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情绪认知能力、合理化表达以及合理化宣泄等情绪调节有效途径的学习,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调节
我们的生活与情绪息息相关,上学迟到会感到紧张,考试结束会觉得轻松,获得表扬会快乐,遭到批评会难过,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处于生理日趋成熟的青年期,同时心理方面也在走向成熟,表现为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增长才干获得成功。同时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如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经济等。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些压力,会引发大学生一些负性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情绪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是否得以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生理发展特点、社会角色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情绪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丰富性、冲动性、压抑性、理智性、迁移性等。
大学生处在情感最为丰富以及强烈的青春期,告别了高中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在大学中他们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环境自由,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新鲜的刺激充实了大学生情绪活动的对象以及内容,使得大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的情绪还具有冲动性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迅速而强烈,易受到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快乐与愤怒常常一触即发。由于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缺乏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容易因不良情绪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如打架斗殴、自杀等恶性后果。
大学生情绪的压抑性表现在情感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的诉求,生活中又有很多适应性问题无法解决。大学生的高感情需求不能满足使得他们感到孤独、空虚、无归属感。他们内心充满爱,不只是异性的爱,还有对朋友的爱等,但是现实中无法为这种感情找到寄托,只好压抑在内心。
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理智性也在逐渐的增强。具有一定的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较为理智的对待事物,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冲动,理智应对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的情绪具有较明显的迁移性。大学生不自觉的会把情绪困在两个极端,情绪跌宕起伏,可能一天中就会有较强的极端体验。当对某一对象产生情绪时,会将情绪扩散到其他的对象,转移到别的事物上。
2大学生常见负性情绪
2.1焦虑情绪。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当面临一些情境如困难、挑战、危险时产生的担忧的反应倾向。当个体预测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时,内心中会产生不安、紧张、思维不顺畅、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等表现。
引起焦虑的原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焦虑。由于环境所引发的大学生焦虑的现象较为常见。大学与中学环境不同。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前没有住过集体宿舍,宿舍间成员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另外大学前,生活中往往是父母照顾子女,而入学后,事事都要靠自己,很多同学就会不适应。在学习方式上大学也与中学有所不同。过去都是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而大学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注重主动式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引起的焦虑。有些大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等过分关注,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自己的尊严、形象等联系得过于紧密,如果没有取得第一名就会极度伤心,自尊心受挫,无法原谅自己,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焦虑情绪。这类大学生多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2自卑情绪。自卑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由于认知歪曲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贬义性评价,并由此产生自我否定的态度,同时伴随着害羞、不安、内疚、失望等。
引起自卑的原因。自我评价较低。一些大学生自认为在容貌、身材、学习、交往等方面不如他人,因此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类学生总把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作比较,继而泛化到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他人。
悲观的生活态度。自卑的大学生看待问题态度悲观,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能理智客观的分析成败的原因,长期形成了悲观的自我暗示。
3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3.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大学生要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优点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对于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如容貌、家庭等,不管自己喜欢与否,要承认它的存在,接受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真正悦纳自己,才能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
3.2树立正确的目标
不论是生活中的目标还是学习上的目标,要结合客观以及自身的条件,树立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避免因目标设定的太高未能达到而引起的对自我的怀疑以及失落情绪。
3.3合理的宣泄负性情绪
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与朋友、师长、家人的倾诉而达到释放负性情绪的目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和师长的交流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朋友的谈心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被负性情绪困扰的时候,大学生会表现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等自闭的倾向。这样不但不会缓解负性情绪,还会引起恶性循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在音乐中陶冶自己,听舒缓的或轻松愉悦的音乐来放松自己。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河北大学071002邮编我的电话是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