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欣赏楷书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竹简、陶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楷书、行书、草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有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等等。因为这些,我十分喜欢书法;因为这些,我便决定练习书法。
我是从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主要练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我每天放学后坚持自己到老师家练习写毛笔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生病有事,我都坚持,从不间断。经过两年半刻苦的练习,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刚开始相比,实在是判若两人。我在去年江苏省书法考级中顺利通过了六级。想想过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获,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快乐,“没有苦中苦,那来甜上甜”,还真应了这句话。
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使我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我还明白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我不仅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还学习他的做人。通过阅读有关故事,我从颜真卿身上懂得了什么叫正直,什么叫忠心耿耿。
通过阅读一些著名古今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我深深地懂得练习书法的道路还很长。要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除了勤奋以外,还要能够有所创新。我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这个决心,我一定会把我国这门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书法艺术
当清晨的第一缕斜阳射出光芒,铺开一张宣纸,研好一砚新墨,带着一份激情,我,走进了这翰墨流香的书法世界,这样的时刻,真好。
所有的字体中,我钟爱颜体。记得我最先学的便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字,是有风骨的,兼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闲散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深沉开阔。楷字像人伫立,草字像人奔跑。我爱上了颜真卿的楷字,走起来横平竖直,大气磅礴,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而气势足,骨力劲道而气概凛然。临摹颜真卿的作品让我感到了心胸开阔,每一笔精到极致,而后埋锋而下,不留一丝尖锐,每一笔都富有生机,提顿之间尽显沧桑。这让我联想到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同。”每每饱蘸浓墨,悬腕握笔,我胸巾都豪气万丈。
我最爱用楷书写“痴”字。“痴”字有万般解释。我钟爱这字的深度,迷到深处便成了痴。我最擅长用“连丝”来表现一个字的内涵,下笔要轻,也要自然,这便是“连丝”的精髓。笔尖运行之处要有包罗万象、生生不息的跳跃感,这也是“痴”字的真谛。爱一件事,爱到如痴如醉,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王羲之为写一个“之”字染黑了一池清水,那是何等执着的境界!
我爱这世界,爱这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书法,这经历千年历史考验的一个使者,翩然舞在这人世间,它穿越千古的尘埃,浸润万里文化长河,倩影摇曳,墨影流香。每次提笔,心中都积蓄着万千情感,唯有将胸中郁结之气尽情挥洒于纸上,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谈。岁月沉沉流走,逝去了纸张的柔软,留下了淡淡的墨香。书法,将我的心灵冲洗得一尘不染。我的灵魂中铭刻下了中华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书法。
在翰墨流香的世界里,写着写着,就醉了……
书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文字也在不停地发展,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种字体都有它自己的韵味。它们有的圆润,有的端庄,有的豪放,有的娟秀。它们有精灵般灵动的跳跃,也有短暂的停顿,而且些对于笨拙稚嫩的我,无疑是一种磨砺与挑战。
犹记得当年,刚接触行书,实在不懂那藕断丝连般的连带关系,也看不出来一横一竖里的学问与规律。当时听到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字要有灵气,要一气呵成,形散而字不散",当时哪里听得懂呢?只知道老师不满意。
练字,那个过程真的很辛苦。只要一有时间,我便钻到书房去琢磨,以至于笔都不用洗,每次去练时,笔尖都还是湿润的。很多人认为练字不累,其实不然。常常一站就是半天,半天下来,手臂因长时间抬举而酸痛,手指应长时间握笔而僵硬,颈椎因长时间弯曲而胀痛。而我,从未想过放弃。在不知不觉中,我懂得了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努力。
人生就如一张洁白的宣纸,让我尽情挥笔弄墨。书法能陶冶情操,让我心灵愉悦,也教会了我如何在人生的宣纸上写出优秀的作品那就是坚持和努力。
所以,于我而言,书法不仅仅是享乐,它更是一种磨砺,一种挑战,它教会了我成长,也见证我的成长。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
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
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
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
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
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
气势雄厚。
4.张旭书法
★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
性张扬,独成一格。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
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
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
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
表演秀”。
6.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
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
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
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
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
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
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
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
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
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
《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
“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
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
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
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
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
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
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
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
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欣赏书法
任何枯燥的方块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都会化作灵动跳跃的音符。
即使今天,仍有国人诅咒自己祖宗造了那些繁复的繁体字,但毕竟有相当部分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它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至关重要。 中国的毛笔像魔瓶。所有乏味的汉字经过它的化育都会变为迷人的艺术彩虹。 拙劣的书家,其作品所以拙劣,除了因胸无点墨,再就是有过多的经营与刻板。 评价书家书作,许多人往往人云亦云顺水推舟,一味地顺风赞美褒奖多多,无法不令书艺通神者大跌眼镜。 人常说“我不懂书法”、“我不会欣赏书法”、“我是书法上的门外汉”。殊不知,那种被书作所吸引的混沌情愫就是对书法之美最朴素真挚的理解。 书家创作的过程是其感情绽放多彩花簇的美丽季节。尽管那季节多在幽闭的书房。
如果灵逸的白云突然间长出来茄子和驴肉,其美必然大打折扣。 书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灵魂的清净。创作过程一旦参入现实的杂质,那作品的境界必受到窒息。 真正的书家在世人面前显示的首先不是他的聪明睿智,而是其率意和无心。 不应当说对书法艺术没感觉的人就如何。但可以断言的是,那些只关注现实利益和美味的人必与庸俗有染。 市场经济为许多急于成名名利双收的“书法家”“大师”“泰斗”们提供了十万火急的条件、环境。 只有真正的书家才重视内功、书外功等气质性的内涵。书法上的投机者只具哗众取宠的面子功夫。 世间的颜渊早后继无人。如果世间还真有颜渊式的人,他决然成不了书家,因其骨子里没有率意。
人们说,书法乃雕虫小技。由此可见治此小技的书家之人何等渺小! 从历史看,黄庭坚算不上最顶尖的书法家,他的上面还有公认的王、苏、颜等。可是,他的一件作品(今夏)却卖出了天价,四个多亿。晕!不可思议。 书法上代代不乏具羲之之才者。但唐太宗却只有一个。 传统功夫是所有真正书法艺术家成才的基石。而并非是所有深具此功夫的书家都被时人认可。 浮躁的时世必然造就许多欺世盗名而不知自己浮躁透顶的书法混混。 当今,我们常发现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书法“大家”和“泰斗”。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却是众多人书法认识的空茫懵懂。 经营谋划和运作是当今所有火速成才“书家”的通况。
具米芾拜石情结的书家大多贫困。此盖因其只有当他们饥肠辘辘窘况压头之时才想到钱与米。 种瓜得瓜。痴迷于书艺的书家迟早会赢得书艺的真谛;一心想利用书法赢利的假书家最终不会饿肚子。 真正的书家无不是精神的信天翁。只有现实的势利之徒才游弋于书作的价值价格之间。 商人看到的书作的价值;心有灵犀的会心者关注的却是书家的命运。
在优雅环境中的独自的默然创造是书家的基本状态。任何噪杂、庸俗、热闹,甚至是楞楞的一本正经都将淡化书家淳情的浓度。
兰亭集序书法楷书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 《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不知老之将至”之前并无“曾”字,而且从原文图片中也可看到没有“曾”。应该是后人所加。请广大网友注意。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鹊桥仙秦观楷书书法
《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 我的朝欢暮乐
评解
这首词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词的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词的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很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而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词的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欣赏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作品,常常不能脱离汉字表达的内容;但是书法是以非具象的形式表现种种意境和情趣的,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书法离不开字体,字体也受书法的影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欣赏还是书写创作,似乎都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汉字字体从秦代小篆到汉代隶书的演变,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甲骨文到小篆,都是线条结构的形态,隶书在形体上突破了线条结构,改变了结字原则,有了不同的点画用笔。古今汉字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结构、用笔和章法的区别。其次,汉字字体演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字体的出现,并不以旧字体的消亡为前提,新旧可以共处。所以,越到后来,字体的品式越多,书写的不同风格也越多。新旧字体共处,又因用途不同而在每个时代分成所谓正体和俗体。其三,各种书体的形成,都有一个草创、完善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草创时期不免稚拙,却有质朴的趣味;成熟时期显得典丽,也要有浑成的美感。后世的人,无论是欣赏或书写,各人爱好互有不同,可以各有选择,可以百家争鸣。但是切忌片面的门户之见。只要是结构、用笔和章法三者都结合得当的,都美,都有其艺术性,不过风格不同,艺术品位有所不同而已。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诗句书法作品楷书
1、陆游《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5、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陆游《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9、陆游《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贱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矩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国仇末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10、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文天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书法沁园春雪楷书作品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民国政府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