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高中生教师节必读书目:读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有感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是我从市图书馆借阅的,当初吸引我从书架上取下它的就是书的标题。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好教师就是好教育。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近段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又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
适合老师和家长看的书籍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父母,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都非常重要。
简单地说,这本书讲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第二,要规范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的情绪能够缓解孩子委屈和对抗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是问题是应该怎么做呢
确实,我看过很多书长篇大论地来讲“世界观”,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却没有讲出面对具体问题应该如何去做,而这本书恰恰能给你“方法论”,告诉你和孩子相处时应该如何去听、如何去说。
比如,书中提到夸奖对孩子的作用,他从三个角度去讲:
夸奖就好吗
令人满意和令人不快的称赞
学会称赞的步骤
一步步抽丝剥茧的具体分析再加上举例论证让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变得简单,所以整体来看,实用性很强。
《教育的国际视野》
如果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指导的话,《教育的国际视野》则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的深层缺陷。
此书的作者上官子木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博士,长期致力于中外教育的差异研究。此书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标准、能力评价、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地分析了中外教育的各个方面差异,力求探寻我国现行教育中的深层缺陷。
书的自序有这样一段内容:
当我们中国的父母在忙着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时,国外的父母在开发孩子的想像力;
当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忙着背古诗的时候,国外的孩子在按照正规要求做科学小实验;
当我们的学生在埋头苦思如何编造动人的故事以便应付“一件小事”的作文时,国外的学生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文献以便写出“我怎样看人类文化”的宏论;
当我们的高中生还说不清什么是调查研究的时候,国外的小学生已经在做研究项目了。
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见仁见智,有的读者认为此书的分析鞭辟入里,针针见血,有的读者却认为作者的观点有些极端,过于夸大西方教育的优点而忽视中国教育的进步。
《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即使已经读了20几遍,还是让人沉浸其中。书中体现的那种单纯不做作的美好,简直是教育题材书籍中的一股清流。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我想这就是对《窗边的小豆豆》最贴切的形容吧。书中61个简单温暖的小故事,就那么不经意地将深刻的教育理念传达出来。
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小豆豆一直在盼望的吃“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的午饭时间终于来到了。这“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个词本是校长想出来的,指中午饭盒里面的各种菜类。
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饭盒里的菜时,总是说“请注意培养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说“麻烦您不要让孩子们的营养太单调了”等等,但校长却是一句话: “请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
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此书不仅适合老师和家长,也非常适合小朋友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此书的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一位从教十多年的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母亲,她以分享自身教育女儿的经历来阐述教育理念,对宝妈们是非常不错的借鉴。
很多优秀的育儿书太过专业,对于一般父母来说太难懂,而且有的内容太多操作性不高,实用性不强。尹老师的专家身份、妈妈身份,让她的文字,既专业有效,又通俗易懂。
如果你是一位宝妈老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
《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
作者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儿童精神病学家。医学背景使全书更看重大脑在管教中的作用。
作者告诉我们,控制情绪的上脑直到25岁才能完全长成,而下脑的杏仁核会在受到威胁时不受控制的拉响警报,恐惧和愤怒随之倾泻而出。
所以,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情有可原。他们需要大人在各种情景下帮助他们建立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常常锻炼,才能促进上脑发育。
书中多次强调,高效的管教不仅是制止不好的行为,而是帮助孩子情绪管理、冲动抑制、后果预测、与他人共情、做周详的决策等等。
豆瓣评分9.3,很值得一看,其中不少有趣中肯的建议也值得尝试。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类名著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
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教育专著教师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看似正确的话杜威却提出反驳说,犹如由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也非真正获得知识。因为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积极自觉、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这一点我身有感触,有时课堂上无论我怎样投入的去讲、反复讲,可是还是有学生不会做,还是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显然我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考试、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兴趣可言。这种忽视学生要求和实际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微小的。
杜威说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加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和旁观者。这恰恰与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上我有意识的把这些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实验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实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手足耳目和头脑等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课堂会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教师千万不要怕耽误时间。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语文老师必读名著
为使语文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素养方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扩大阅读视野,夯实基础知识,广泛学习教学技能,打造书香校园,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语文老师必读名著吧~
《美的历程》(李泽厚),三联书店
《北大文学讲堂》(温儒敏等),中央编译出版社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刘小枫)三联书店
《金玫瑰》(或《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
《中国语文》(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语文读本》(钱理群主编,初中6册,高中6册)
《新课标语文学本高中必修系列》(倪文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三联书店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本(钱理群主编,诗歌卷1本,散文卷3本,小说卷4本,戏剧卷1本),广西教育出版社
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推荐:
《学习论》, 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著,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雷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推荐: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斯蒂格利茨等著,新华出版社2011年。
《幸福的方法》,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
王彤彦(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推荐:
《名作细读》(孙绍振 上海教育出版社)
《名作重读》(钱理群 上海教育出版社)
《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 汕头大学出版社)
《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程与教材哲学》(张楚廷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卫东(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推荐:
《名作细读》(孙绍振),上海教育出版社
《名作重读》(钱理群),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王丽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读解学引论》(蒋成瑀),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马正平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祁寿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有关教育类的书籍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语文教师必读名著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
4.[日]黑柳彻子著:《窗边的小豆豆》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相关“文章”)
6.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
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8.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以及作者相关的《幻想之眼》、《保卫童年》等等)
9.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10.[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
有关教育类的书籍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师必读的名著书目
1. 《课程论》张斌贤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 《世界教育危机》 【美】菲利普·库姆斯著 王英杰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 《透视课堂》(美)Tho L.Good 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 2001年12月
4. 《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5. 《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 《儿童的秘密》蒙台梭利
9.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0. 《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 《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 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1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4.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 《帕夫雷什中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18.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19. 《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
20. 《师生沟通的艺术》,唐思群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
22.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 《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魏薇等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6.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华东师大出版版
27.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华东师大出版
28. 《给新教师的忠告》,(美)莫尔盖恩·L·唐纳森 (美)布赖恩·普恩著,曹丽君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9.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美)托德·威特克尔
30. 《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31. 《我的教学生涯》,斯霞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版
32.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33.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34.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5.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36. 《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37.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8. 《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39.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40. 《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 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41.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42. 《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3. 《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44. 《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著/ 徐 诚 、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45. 《人的教育》,福禄倍尔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6. 《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47.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 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48.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获得国家图书奖
49. 《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朱镜人 编著,陕西教育出版社
50. 《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