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篇
习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孔圣人千年前就给我们总结出的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他教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家庭教育,我觉得重点在于习惯的培养,一个稳定而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在家庭生活当中的言谈举止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是孩子们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健的体魄是我们做其它事情的基石。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合理膳食,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另外,像洗衣服、做饭、刷锅洗碗、打扫房间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将来孩子们独立生活的必备技能,而这些都不是在学校、在书本上能够学到的,做家长的应当尽量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好习惯终生受益。
清代·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讲求信用。和众人相处时时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则应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
《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书,每当我读起它,都是那么朗朗上口,心神气爽。不信?你看一看。跟我读,第一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语言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空闲时,就应该好好学习。
再跟我读,这句不错:“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也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自然喜欢,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相互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怨恨和冲突就不会发生。最后一页,还有古代传统故事:—《黄香温席》。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一岁时他妈妈就去世了。黄香很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帮爸爸干活。冬天来了,天气凉了,黄香总是先钻进爸爸的被子里,把被子捂暖和,再让爸爸睡。
大家都说黄香是个好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感谢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没说错吧?这本书很好看吧,你们一定会喜欢的,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中华传统。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范文
《弟子规》第一篇叫入则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个体贴又孝顺的孩子。
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答应;让我们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冬天,我们要让父母温暖;夏天,我们要让父母凉爽。做什么事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不能擅自去做;什么东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气。父母有过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时要和颜悦色。父母去世要按礼法去办,祭祀要处于诚心。
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孝敬父母,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入则孝
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于是妈妈急匆匆的又为我去热饭菜……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 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公务员之家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弟子规》“入则孝”篇解说
父母呼 应勿缓,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父母责 须顺承,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弟子规入则孝篇有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略读了一下《弟子规》,感触颇深。
《弟子规》是仅次于《三字经》讲述人生道理的三字真言。它是清代的一个秀才写的。写的灵感,应该是来自于《论语》。开篇“总叙”便是论语中的“学而篇”。“总叙”是全篇的中心,简单介绍总结了一下《弟子规》讲述的东西:“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它的我们不加叙述,单单来说一下“孝”。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了。
“百善孝为先”,“孝”指的是对于父母的态度。在《弟子规》中的位置是“入则孝”。也就是进家要孝顺父母。其中的内容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意思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现在的儿女,对于这一点几乎是做不到的。特别是我们这段年龄,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大多在十三到十八岁。因为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需要大人操心,但是又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常常会忤逆大人,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这个行为我并不能说是错误的。“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有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别人指出来的路可能是最便捷的路,但是只有我们自己尝试过,才能懂得自己最想要什么,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记忆深刻。另一个行为我就极度反感了——顶嘴。这时候我应该要提到“入则孝”的最后两句——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指: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对待父母,无论何时都应该温声细语。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无父母,则无我。何来人生?说起来,顶嘴真的是非常幼稚的行为,父母并不是你的敌人不是么
“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事实上,无论是面对父母还是面对别人,就像是镜子一样,露出微笑,它也会微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晋代的王祥。后母对他不好,经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不是,因此王祥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后来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从此,继母象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一个是上过新闻的曹栋霞。父亲得了严重的尿毒症,昂贵的医药费让曹栋霞憔悴不已。每天都要照顾父亲,按摩、擦身、喂饭。但是曹栋霞从来都没有怨言。因为四年前为了曹栋霞上大学,父亲欠了别人不少钱,工作又苦又累,曹栋霞觉得,父亲病倒是自己的责任。她父亲决定要放弃治疗。她却不同意。同时也在犹豫,已经没有钱了。这时候红十字会听说了他们的事,召集募捐,成功捐赠了5000元现金。“有他们的关心,有大家的关心,我一定坚强的和爸爸看好病,一定会。”
或许你们觉得这些事离自己很遥远,但是我认为,孝心是从小事做起的。有人细心观察过吗?父母亲总是习惯性地把儿女喜欢吃的菜留下来,总是尽量帮助儿女做事,无论任何事。班主任曾经说过一个故事,关于两个家长为了儿女某一件事吵起来,最后赔了几千元草草了结,两个家长最后站在一起,颇有感慨地握手。这是不是对于儿女感情的共鸣
这里我要提提我的母亲了。
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我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是女孩子,刚生出来,奶奶立即转身就走,然后跟我妈妈说:如果还要继续呆在他们家,那么就再生一个男孩子。我妈立即摇头了,如果她再生一个,那么我的地位将会是像下人一样的存在吧。那时候我妈还比较穷,离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要,就要了我。生了我的第二天,我妈就挤公交车离开了医院,因为没有人照顾,把我送到了外婆家,过了两三年,为了让我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她毅然来到了江南。从我记事起到十二岁,几乎都没有她的印象,只有每周一封风雨无阻的信和电话联系着我们。每年过节,她都会努力回来,为了车票和生活费,最高纪录是每天打了六份工,晚上只有两个小时睡眠,火车票永远买的是坐票。我在老家呆了有八七年,因为大地震,妈妈把我带到了这里生活。那时候我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混到了人事部部长的位置,她经常出差。有一次,妈妈的朋友告诉我,她出差了。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告诉我,我妈出车祸了,为了不让我担心,才故意骗我。我妈那年出过三次车祸,因为家离工作的地方太远,十字路口太多,她又常常加班。小学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常青藤实验中学——某私立学校,算是较好的,费用也很高。两年后,我开始失眠、头痛,我妈带我去上海检查,诊断为脑部严重供血不足和焦虑症,接下来的治疗,前三天就用掉三万,后来每月几乎五千左右的药物,而且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也没有谁能帮我妈一把。我那时候心情不好,脾气也很差,每天都会发脾气,常常讽刺母亲,对母亲做出一些不可原谅的行为。那时候,我母亲的朋友劝她:放弃吧,不要管她了,你自己还单身,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妈妈坚持着:她会好的。我妈那时候常常顶着我发脾气摔东西的压力,平心静气和我沟通聊天。我恢复健康后问过我妈妈,有没有想过放弃,她老实回答:有。那一段时间,她的精神很不好,工作常常走神,爱美的她却几乎一下子老了十岁。
我觉得,我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像她那样爱我一样爱她,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弥补我的过错。我与母亲的感情,是别人永远无法达到的程度。
细数我与母亲的事,恐怕写两页纸也写不完呵。
想到一句对情人说的话:幸好,我遇见了你。幸好,有你在。这句话套用在我身上却是意外地恰当。
渐渐地偏离了我要讲的主题。我想,我母亲做过的这些事,每个家长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为“儿女是自己掉下来的一块肉”啊。血浓于水,这是斩不断的线。可有何时,这根线轻轻地让你的心颤动,勾起你内心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情景
现在,你在做着什么呢?是否在为着人生奋斗?是否心中写着好好照顾父母的目标?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阴阳相隔,才垂首叹息,后悔终身。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想必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们会读,会写,会背,可是我们真的有用心去体会过这些话的意思吗?“孝”是我们作为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则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在家里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永世难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回报父母。父母在世时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父母去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三年里,应杜绝酒肉,居处住所要固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我们可以在学校认真听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父母看见我们那一张张认真听讲的脸,一张张成绩优异的卷子,也会十分高兴。这也算我们对父母的小小的回报。
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只是沧海一粟。
当父母说我们时,不要忘了,我们应耐心倾听他们对我们的教诲,他们说什么都应该,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对的;当父母打我们时,不要忘了,我们要甘愿挨打,父母怎么打都应该,因为这是他们将浓浓的爱浓缩于那重重的一拳上。
无论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不应忘记: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