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现状分析
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状况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XX年达559万人,20XX年达610万人,20XX年达630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三)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四)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一)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国内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配置错位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是必然趋势,高校的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带来了飞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十一五”期间,国内高校毕业生达2500万以上。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只占了新增岗位量的22%。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将达到2500万人,而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是900万,另有自然减员300万,因此每年的供求缺口将达到l300万,待业人数与岗位需求量显而易见。
(二)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目前大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自主权,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大学在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人员供给大于需求。而另一些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脱离市场。同时,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以注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学生不仅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而且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相反用人单位则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偏少,无非是学校和导师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导师推荐不具备普遍性,也就是说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被推荐;考公务员近年来热度一直不减,可谓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而且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等限制,只适用于特定人群。网站和招聘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招聘会比较原始和低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信息渠道比较窄,成交率比较低,依然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毕业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自身在就业理念存在误区,部分毕业生思想准备不够充分,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过多追求优越的条件,而忽略了自身条件,在整个择业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影响,如攀比、自卑、依赖,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企业对于应聘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毕业生们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逻辑性、人格修养,肯学肯吃苦的精神,就目前看来毕业生这一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适应社会需要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下了不少工夫。经过不断调整、改进,很多学校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四种形式。专业课程变化对于告别旧时代那种过分单一的分割教育模式,对于为和谐社会培养出大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的。
(二)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实践经验虽然开始得到重视,但是很多大学生大都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对自己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定位,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不少大学急功近利、对挫折和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学生对于机遇的敏感程度不高,缺乏全面的战略眼光,因而常常错失良机。所以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对自己重新定位,全面认识自身条件,加强心理素质锻炼。从基层工作做起,脚踏实地,注重过程的积累。
(三)引导毕业生以创业取代就业
自主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实施税务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以减少待业人数,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拓展新的渠道和新的载体,引导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政府主导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批安排应届毕业生参加正规的创业培训,并对优秀的学院颁发证书和给予低息贷款,鼓励创业。
(四)鼓励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
国家可以考虑采取一系列办法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去工作。比如,每年分流1/10左右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和边疆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至二年的基层锻炼,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增强工作责任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社会。锻炼期间由国家支付他们的工资和津贴,特别是对有发明专利和有科研项目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提供科研启动基金等,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增设“大学生西部服务志愿者”、“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优惠政策。此外,国家可以加大贫困地区工作补贴。通过地区的特殊补贴,帮助贫困地区留住更多的人才,使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获得合理补偿。
(五)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应着重于就业形势的认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结合专业思想教育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养成教育,让大学生初步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现状,为他们自己学习和发展订立相关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了解多方就业渠道,熟悉就业网络。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求职信息咨询平台,给大学生提供指导。加大实习规模,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
大学生淘宝消费行为现状初探
一、前言
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网络购物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中,高达63.2%的网络购物者,拥有支付宝账号,他们偏向于在网络购物的时候选择淘宝交易平台。支付宝账户的使用者,甚至远远超过了网民的增长速度。有数据显示,首次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中,有80%的人会选择在淘宝上进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上网人数日渐增多,网络购物环境和制度越来越好,在淘宝上进行购物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了。大学生作为新兴科技的追随者,每个人都会使用电脑,大学生进行淘宝购物消费,在现在也是非常普遍的。高教园区,快递行业的发展,间接印证了这一事实。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淘宝购物现状
1.高校学生购选择差异
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性别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必然会造就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对事物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消费者特点和不同的个人特质因素,对于互联网购物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对于商品的选择都按照各自的喜好和特点进行。
2.高校学生购性别差异
根据相关的调查得知,网购与性别有很大的关联性。很多数据和研究显示,女性消费者,比较喜欢逛街购物带来的乐趣,而我们的男性消费者则更加喜欢网购带来的便利,他们希望能够节约时间,减少营业员们的压力。
3.高校学生是购的主力军之一
根据相关的调查,我国网民中,有近70%的消费者是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而这部分人当中,有很大比重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这些年轻的网络使用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的发展。很多互联网为了迎合年轻购物者的需求,提供了很多个性化的设计。学生群体拥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们乐于把这些当成一种时尚去追随。网上市场,商品丰富多样、价格较为低廉,迅速发展的快递公司和群体的认同感使得高校学生成为淘宝购物的主力军。
三、高校大学生络购物存在的问题
1.模仿他人购物,随大流
在消费领域当中,很多人都喜欢模仿别人购物,别人买什么,自己也想要去买什么。这是社会心理学中一种普遍的行为现象。可供模仿的内容极其广泛,从着装、发型到餐饮习惯,都可以成为消费者模仿的对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随大流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生购物不够理性,不会仔细思考,自己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必须的,适不适合自己。譬如手机在短短数年之间,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很多学生,花大把的钱,买一些昂贵的手机。
2.消费没有计划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大学生冲动的去购买一些东西。他们的购物不会从最基本的自身需求出发,也不会仔细的斟酌,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东西,一时冲动或被人怂恿,就很容易出手买东西。
其次,现在的高校学生很流行请客吃饭,流行给同学过生日。请一次客,花费数百,往往是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而赠送礼物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花钱买昂贵的礼物。
3.超前消费
大学生作为普通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的,但是他们对于时尚、流行的事物总是一味的去追求,势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物。而随着大学生购物分期付款,贷款消费观念的发展,许多学生,不顾日后沉重的还款压力,选择超前消费。
四、改善高校大学生络购物的措施
1.消费观念的改变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国家还不属于发达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2.提升消费道德
我们的大学生,需要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学生中艰苦朴素的优秀学生,作为典型,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追求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杜绝他们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消费价值观的形成。
3.打造全社会科学合理的消费氛围
从我国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国家一直在强调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靡、反对拜金主义,大力倡导精神境界的提升。国家利用舆论在潜移默化中鼓励人民勤俭莫要铺张浪费,一种积极的代表社会潮流的舆论,必然也会影响当代高校学生的消费道德心理,通过社会舆论的引导,无疑是对大学生消费道德而言是一种有力的提升力量。
4.高校教师应做好表率作用
高校中,对于学生而言,接触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同学,就是在校的教职工。我们广大的教学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为人师表,勤俭节约。只有这样,才能身体力行的对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念的打造和成长提供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在日常消费行为中,特别是外在的商品花销方面,应以朴素,适合为主,而不要过于奢华。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个方面对改善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初步的探索。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整体状况
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这时候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战略。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400万人,而大学生三年来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00多万人。虽然有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供不应求,但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理想就业。今天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样,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有着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一)社会总的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深入,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多年高速增长,但是并没有为社会提供数量充分的就业岗位。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大批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它们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长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和大中城市,致使这些地方人才饱和,供需失衡,人才供求分布不均匀,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同时,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例在降低,这就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政府方面的原因
2002年之后,高校扩招后的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以国务院《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发布为标志,确立了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双向选择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模式。但由于转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处在不断完善阶段,主要依靠“市场主导”模式来配置大学毕业生资源,其面临不少问题。但政府方面在劳动人事、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改革不够完善,许多用人单位,如中小私营企业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给通往基层、西部农村、艰苦行业、非公有制组织、私营个体等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制造了阻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企事业单位,军队和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构成的公共部门,将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劳动力,但是政府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公共部门就业机会少,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三)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采取统包统分的政策,大学生被当做稀缺资源,毕业后马上由国家安排进入工作岗位。近年来,分配制度改革已稳步推进,但毕业生的思想观念没跟得上改革和时代的步伐。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对职位期望和薪资期望有所降低,但思想意识中仍然存在只有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到大城市或沿海城市才算真正就业的就业观念,没有意识到毕业生就业已从精英层面走向大众化层面,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不努力,虚度大学时光,没学到真正的本领,造成自身竞争力不强,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高校方面的因素
因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总量大、增幅高,但是市场岗位只是小幅度增长,这就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同时,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即专业不对口,从而导致市场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上的偏差。
三、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的职责
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得靠发展来解决。国家和政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大学生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改善大学生就业,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要求。
1.扩大就业总量
一是采取区域协调政策以平衡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二是要推广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扶持力度以提高就业总量。只有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起来了,大学生在得到相对同等的生活待遇后,大学生就业才不会集中到东部沿海和大城市;三是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提高就业总量。
2.完善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机制、保障就业政策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市场体制来实现劳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竞争性、积极性、创造性。我国的人才市场招聘和网络招聘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所以政府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畅通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市场,加强和规范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努力搭建起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市场的法制建设,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保障就业政策。
3.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下乡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加强国际劳务输出工作建设。
(二)高校方面
1.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1)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应该及时调查研究社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预测市场经济发展中各行业未来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更新专业建设观念。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观充实大学生,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增加就业指导课时端正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3)放宽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尊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严把高等教育质量关。
2.要完善大学生实习和毕业生见习制度,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增强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能力,高职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尽可能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高校扩招,职业教育的比例反而降低了,中国目前出现的技工荒,就是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没有相协调的例子。因此,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培养一些以技工为主的人才,从而分流,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一种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对策分析
1.端正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就得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中,从自己的能力、性格、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适应社会的整合,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主,兼顾自我价值的实现。高学历人才将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乡镇以上的国家公务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农村种养殖业、家庭农场的主办人、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很多职业的技术含量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舞台。这样,在工作单位上,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工作区域上,既可以在大都市,也可以在边远地区和乡镇。大学生就业在整个就业队伍中本来就占有优势,这样适当降低要求,找准实际定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就业的机会就会更多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就容易了。
2.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大学生素质应该是一种综合素质,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修养,吸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之中,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拓宽知识面。大学生毕业生发展的机遇很多,可能会在一生中从事多种工作岗位,而且知识时代要求专业岗位的人员要懂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是大学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3)同时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力和辨别力,才能克服工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而不随波逐流,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自己的事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山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导论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保险形式建立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因疾病所需医疗费用资助的一种保险制度。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我国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保险制度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山西省人民政府也在2009年3月发布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要求将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受保对象。这个规定全面覆盖山西的各大高校,通过建立保障高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基本医疗,提高大学生医疗水平,对患有重大疾病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减轻大学生就医负担,这也将促进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山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新制度从颁布到实施己经接近三年了,目前为止还缺乏对这项政策实施效果的全面评估。本文将对山西省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并参考国内外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对现在仍旧存在的大学生医保相关问题,提出相关政策的建议。
二、山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保险意识匮乏
山西省高校中14.95%的高校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一无所知,只有0.62%的学生了解该保险制度,24.30%的学生大体了解,60.12%的学生不了解。调查还显示,64.38%的学生是通过所在学校或其老师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的,1.56%的学生是从政府的宣传中了解的。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匮乏。
(二)大学生参保存在重复现象
目前,在山西省高校新生入校报到时以自愿为原则,学校统一收取医保费用,但却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原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再次缴费参保,产生了重复投保,使得学生加重了经济负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医保定点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
校医院是大学生医保定点的首诊机构,也是就诊的第一选择,但大多数高校校医院因保障经费不充裕,医疗设施陈旧,药品质量差,相关医疗卫生人员的医治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就诊需要。
(四)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率低
由于医保政策规定,大学生不在学校期间,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只能先由个人垫付,最后再到学校所在地报销。但实习期、寒署假发生的异地医疗费用报销不便,程序较为繁琐和复杂,这对无力垫付的非本地,尤其是对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负担。
(五)毕业后保险续接问题尚未解决
毕业后,户口寄存在人才市场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仍是社会医疗保障的“真空地带”,而这一类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否应该划归于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尚待研究。
三、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经验借鉴
(一)法国
凡居住在法国的受薪者或达到高中毕业年龄的学生不论国籍必须参保,而且法国的学生保险在世界任何国家都生效。如果在法国以外的国家看病,只要保存好当地发票,回到法国后翻译成法文文件,即可拿去报销;保险的范围广泛,补充险也比较完善;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阶段也生效,为学生从校园过渡到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美国
美国政府在提供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还鼓励大学生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学生医疗费用支付手续简便,医疗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向医院直接支付,就医选择多样,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广泛。
(三)德国
德国对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型模式,德国高校所有学生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其次,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者社会保险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的,这样医院就会及时治疗;然后,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可以自主选择就医方式,保障种类和范围都比较广泛。
(四)英国
英国的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国民卫生保健体系,这体系为所有大学生都提供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医疗服务,这种保障模式的特点有:全民共享、普遍覆盖,强调政府责任、累进税制与高税收、保障水平较高。此外,英国的商业保险公司也提供了医疗保险的险种,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作为补充。
四、完善山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强化意识
组织医疗保障专家在高校进行巡讲,开展专题讲座或利用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即时性新兴公众媒介来进行推广宣传,从而使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现今面临的风险,了解现行医保政策新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识。
(二)政府参与,保证实施
应尽快通过立法程序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保证大学生参保;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做好对基金的审计工作;加强对高校医疗设施和医护人才的提供,支持高校对现有医护人才的培训。
(三)简化流程,方便大家
针对大学生“怕麻烦”的心理特点,要简化索赔中繁琐的流程。一些学生因为费用少,办理索赔程序复杂而放弃去相关部门报账,长此以往,医疗保险基金会越积越多,一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不应超过15%,剩余过多则很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所以,班主任要提醒班干部协助将同学的相关资料、各种票据妥善保管,以便报销。
(四)毕业续接,平稳过渡
在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可否对其延期一年保险,政策是:“应缴费用不变,国家支付比例和参保待遇水平均下降为其就读期间水平的50%”,并积极鼓励此类学生投资商业保险,降低大病重病的风险,以减轻家庭的医疗保障负担。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研分析报告
的调研报告
调查主题: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
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地点:吉林工商学院
调查对象:校内大学生、卡伦湖附近游客
调查创业就业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调查内容:
1.调查形式与方法: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先拟好问卷,将问卷打印,到村里大学生家庭进行调查采访(一般是问卷,偶尔目标有误,此户没有大学生就进行采访),然后到太公湖用问卷和调查采访的方式对非大学生各类人群进行调查。最终汇总资料撰写报告。
二、调查问卷分析:
1.一些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生太多造成了自身的竞争激烈,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主要原因还必须归于“学业不精现象”
2.学习能力重于学习成绩: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成绩非常重要,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而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强的学习能力,只要学会学习,不管在校期间分数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优秀的表现。
3.针对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热,有13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确实会或多或少地用到英语,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除非进入外资企业,否则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但是英语能力却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招聘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察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
3.本次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中,首选“经济基础”的占大部分,首选实践经验的约占14,选择政策支持和网络关系的约占110。可见“经济基础”、“实践经验”、“政策支持”是困扰毕业生创业的三大难题。
5.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将近45。但是报告认为,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这种观念,不是随便找个单位仓促就业了事,而是应该通过在所在单位的实践积累经验,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6.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方面绝大多数人认同:面临的竞争太强,当然作出的补充呢也有说工资、专业等方面也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必然要做到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面对激烈的竞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7.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单位更看重学习成绩、当过干部(性别因为专业差异很大暂不说明)、学校老师推荐。从中可以看出在学校学好习跟在学校是锻炼好能力是很重要的就业创业契机,当然其中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8.据调查显示:大有约12人要求高薪酬才能跟自己所匹配。从中不难看出,单就就业来说还存在“好高骛远”现象,从而导致毕业后选择考验或向更高学历冲刺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降低身价就业为先,从而导致很多专业难对口等很多问题。所以就业定点要明确,切实把握好自己的能力水平,该就业就就业该向更高学平冲刺就要冲刺。
9从调查中知道:大部分人对国家的鼓励就业创业措施知道很少或干脆就不知道。从而揭露了这方面的方针措施优惠宣传不够位,学生或未面对就业创业压力的人对此关心甚少。因此我认为,学校或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把就业创业问题大众化,让大众出对策出方法,让就业创业者有更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三.调查总结:
根据调查显示可得出:
1.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
2.创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创业不成功主要是自己准备不足,对市场认识盲目。创业要摆正心态,用什么心态来创业是最重要的。有的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成熟度不够,停留在“纸上谈兵”状态。创业者对产品或项目未做深入的市场调查,而只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而这种推断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3.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3)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5)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4.关于就业方面,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我看,除了要想方设法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外,从学校和学生方面考虑,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两条。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
5.面对就业与创业的千斤重担,我们的用正确的方法策略良好的心态积极去面对。首先缺乏启动资金问题,要学会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合法争取稳定的筹集资金家庭资助,贷款等等。然后缺乏市场经营经验问题,要培养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在实战中排除“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加强经验与相关的知识。接着是心理承受能力弱问题,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同时也要加强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以大学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经验绝不步他人后尘。只要努力向上方法合理,相信我们就会成功就业或创业的。
调查问卷
作答本问卷预览本问卷
为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现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法特拟此问卷,请按自己见解如实作答,谢谢您的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A文法类
B经济类
C理工类
D艺术类
E医学类
F其它__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或状况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F毕业正待业
4.关于专业学习专业知识跟学习成绩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有用的
C基本有用
D似乎没用处
5.对英语学习你认为重要吗
A很重要
B一班
C基本没用
D除进外资企业根本没用
6.就业后你最关注什么
A个人职业上的发展
B未来的家庭
C深造机会
D单位前景与经济收入
7.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实践经验
C政策支持
D其他因素
8.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B闲择业,后就业,再创业
C直接先创业
D就业就行
9.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对社会的了解不够
B工资太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C业对口的工作难找
D面临的竞争太强
10.您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下列哪些因素《多选》
A学习成绩
B学校、教师的推荐
C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D学历层次
E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F有无相关工作实践经历
G性别
H相貌与身高
I政治条件
11.您期望的月薪是多少
A1000-3000
B3000-5000
C5000-7000
D7000以上
12.您对一些创业与就业国家的一些策略方针政策明白知道吗
A很明确
B知道点
C不知道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通过沙盘模拟经营提高经营决策能力,这种国际流行的企业经营模拟训练法也是职业规划教育的一种形式。
近日,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名词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伴随着高校扩招,历年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职业规划教育快速发展
“大一新生主要是让其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树立规划意识;大二学生则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则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是这一阶段的重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制订不同内容的职业规划课程,这是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除课程以外,高校也引入讲座、测评、职业咨询等多种形式。据清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介绍,清华的“北斗计划”,囊括了职业课程、职业教练、朋辈教育、就业实践等7个层次的项目,辅以选修课、职业能力拓展训练、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在利用院校师资的同时,也引入行业资深人士;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也列举了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师项目,以及职业发展研究会、职业生涯促进会等各类学生社团。
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很少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咨询,本科的时候还有选修课,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没了,还是行业人士的讲座更有吸引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邱同学对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缺乏实战经验,约一对一的职业咨询也不方便。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也持有类似观点。一方面,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学生理念、认可程度、课程质量、师资等方面却都还有待提高。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说,师资欠缺、学生认识不足、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的确是许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提供招聘信息服务、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应聘技巧的指导和思想教育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等,而对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择业技巧的教育引导和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问题聚焦
1 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各有优劣
【现状】
高校普遍采取讲座、课程、辅导和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在线职业规划系统等形式。
【观点】
寓教于乐胜过单纯教学
陈永利(摘自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谈到教育,首先会想到第一课堂,但目前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在生涯教育中凸显出来。因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在生涯教育中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都是很好的寓教于乐的形式。
“一对一”形式更有效但辐射面窄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前言
据郭晋林等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未来就业、学业及毕业后方向等方面,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7.1%、30.3%和20.7%;学习状态中对所学课程没兴趣、学习效率低所占比例分别为31.1%、25.3%,77.9%的人感觉自己偶尔或经常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灵和谐的成年人。情绪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未来教育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将是教会学生如何支配以及管理情绪和理智、情绪和知识,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人生。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会产生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
(二)情绪的特征
情绪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现和生理激活三种成分:(1)情绪是独特的主观体验。(2)情绪具有特殊的外显表现,最常见的情绪外显表现就是表情,即面部表情,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的表现即面部表情却是不同的。(3)情绪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之上。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心灵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行为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能为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添新的力量,使之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而消极的情绪活动,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三)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现代教育管理全新理念之一的“和谐管理”,形成管理中各事物间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突出情绪的健康表达,在管理中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谐――群己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全面地审视、客观评价自己,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建设健康温馨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情绪氛围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在潜移默化汇总形成健康情绪。
(三)通过多元体情绪干预,提高健康情绪水平
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多元体参与的团体对大学生的情绪困扰进行疏导,提高大学生健康情绪水平。班主任、辅导员与同学们接触频繁,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情绪上的困扰。心理委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动态。心理咨询师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以上多元体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的干预,能够提高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培养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供选修课程和讲座等专业学习平台,借助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情绪管理理论和干预教育,形成一个多元体参与的大学生情绪管理常态机制。在学校德育空白的地方,父母积极营造和谐温习的家庭环境,并给予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和精神激励。作为情绪管理主体的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情绪认知能力、合理化表达以及合理化宣泄等情绪调节有效途径的学习,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大学生信息消费现状分析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信息消费”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及消费理念对于社会有深远影响。
1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是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全体在校生本科生为主体,实施抽样调查,包含各院系,构成400人样本。
1.2样本构成情况
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6份,回收率86.5%,抽取样本的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3问卷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经核实后进行编码,输入电脑,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调查的数据,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结果与分析
2.1消费结构
大学生消费总额在700―1000元居多,占到56.65%,600元以内的占到23.41%,超过1000元的消费并不是很多,可见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用于获取信息的所花费金额并不多,从侧面反映出,此次调查的大学生信息消费热情并不高。从以上分析中看出,大学生信息关注点集中于本专业知识,对课外知识关注度较少。从统计结果来看,中药、针灸、推拿的所占比例相当,而西医的所占比例仅为39%,结合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可知,西医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比例较少,这与统计结果也是一致的,说明了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所需会去了解相关专业信息。
2.2信息设备
对购买电子产品的因素归纳时,我们发现,63.01%的大学生会根据产品自身因素(包括品牌、质量等)决定购买与否,22.83%的大学生会考虑当今流行趋势进行选择,7.8%的大学生会在价格因素上进行筛选,这显示出我校大多数大学生对信息消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一定程度的理性。
问卷结果统计显示,大学学生信息消费的主要媒介为手机和电脑。其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选择手机进行网络信息消费的占比近100%,而79.4%的同时拥有手机和电脑两种电子产品;其它电子产品占有率较低,但可以显示出媒介的多样性。然而,通过统计显示,大学生每天玩手机小于一小时的占2.60%,每天1-3小时的占41.91%,45.95%的大学生每天玩手机4-6小时,更甚者,9.54%的大学生每天玩手机7小时以上。可见,仅有44.5%的大学生能够较合理的节制时间,说明大学生自律性差,不能有效的自我约束。而在信息消费上,15.32%的大学生每天信息消费小于1小时,49.13%的大学生在1-3小时之间,29.77%的大学生在4-6小时之间,5.78%的大学生会花费7小时以上进行信息消费,可以看出,由于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量大,对信息消费的需求量较高。同时,我们对比发现,大学生玩手机的时间与信息消费的时间成正比,说明手机作为一种高效传播媒介,在信息消费中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95%的大学学生认为信息设备具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说明该问题是大学生最为担心的问题。由于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会在上网、聊天、购物、转账过程中暴露个人信息这就极有可能会使个人信息泄露出去。62%的大学生在使用信息设备过程中担心钱财被盗,由于现在信息时代发达,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他人才钱财,46%的少部分同学认为在使用信息设备过程中会对人生安全造成威胁。
2.3网络信息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里,有84%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站来获取外界的信息,7.5%的学生是以书刊的形式来了解外界的,剩余的是通过口耳相传和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以电子信息为主,较少通过纸质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视野,这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有54.6%的是自习,24.6%的是查阅专业知识,仅20.8%人数是以学习课外知识为目的。
3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精神生活处于比较满意的状态,仅有15%的学生非常满意自身精神现状,19%的学生会感觉精神空虚,通过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对于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
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消费时,更侧重网络消费,虽然传统信息消费仍很频繁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传统信息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与日剧增的信息需求,网络消费日益成为主流。大学生利用网络多半进行娱乐消费,过度的娱乐消费妨碍了面对面交流,而网络中也会存在不良信息如黄色图片,不雅视频等,这些低俗的文化会对我们身心造成冲击。
7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消费会影响身体健康,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在玩手机等网络信息消费时切身遭受了诸如眼疲劳,头晕,头痛,腱鞘炎等疾患,可见若在网络信息消费时姿势不当,时间安排不合理则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对策
为改善消费环境我们应提高信息消费者的搜索甄别能力,信息提供者的道德修养,在法律上规范信息消费活动,社会舆论的监督。为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应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寻找相关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通过校园信息检索平台或课程。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力。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意识,端正己对信息消费的认识态度。要引导大学生做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科学的消费者。信息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问题在于信息技术的发达,而是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自身的素质,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要求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因此,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消费能力。
通过大学生信息消费这个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把工作内容渗入信息消费整个过程中。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争取话语权,用丰富、正确的有关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状态的过程。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时代的特征,争夺互联网这个阵地,用高科技来武装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播,时效快,可以随时更新,即时播发,范围广,容量大,成本低,还可以用多媒体形式传播信息,集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观赏性强,还加强了互动性,可以实时反馈意见,相互沟通,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扩大网上宣传,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搬到网上,同时要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监测。只有掌握了信息时代的制网权,才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成为了广大网民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而网络消费成为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次研究向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各分发了500份调查问卷,共计1500份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和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具体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有1500人,其中男性750人,女性750人。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式,以各个学校不同专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来确定每个专业抽取的调查对象的人数。从抽样结果来看,各个年级的人数所占比重如下,大一占13%,大二占28%,大三占36%,大四占23%。
二、网络消费的频率
根据所采集的数据显示,在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每年进行网络消费超过20次,每年有10次到20次网络消费经历的人所占比重也很大,少于5次的人比重仅为1%,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都参与了网络消费,并且大多数人网络消费行为频繁。那么,如此火热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现象,究竟潜在的原因有哪些呢
三、推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
1.主观原因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网络消费都是出于以下原因:
对这个结果我们做出了以下分析:
(1)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多为追求个性化。网络消费平台中不计其数的商品为追求个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小到设计别致的生活日用品,大到精密昂贵的电子产品,大学生群体都能在广阔的网络平台上找到自己心仪的产品。
(2)在校大学生基本为零收入群体,因此很多人在消费时都抱有求实心理,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网络市场信息传播快,产品种类多,商家竞争激烈,因此价格往往更加实惠也更能吸引消费者。
(3)在校大学生一般都忙于学业和课外活动,所以希望能够进行更加省时省力的消费。网络消费十分便捷高效,可以帮助大学生免除出行时交通不便地困扰,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
(4)群体效应。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跟风网络消费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2.客观原因分析
(1)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许多企业都把线上销售作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因而采取B2C经营模式,如A之类的网上商店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C2C模式也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功的案例有淘宝、ebay等。这种发展和进步使得网络消费制度更加健全,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更加便捷。
(2)网络广告的发展。网络广告是指企业运用专业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并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如CNNIC的《报告》所述,中国网民数量的急速增长让企业家们不断加大了广告投入比例。
根据《中国通信年鉴数据2012》,我国从2009年到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由192.2亿元增长到了399.74亿元,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2%和37.4%。
网络广告具有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强烈的感官性等特点,日益增多的网络广告着实也推动了大学生网络消费。
(3)我国快递行业不断发展,为网络消费提供了运输保障。2016年3月6日,国家XX局局长马军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2015年,社会总零售额30万亿元,快递支撑网购金额3万亿元,占据了10%的份额,这意味着每10元的社会零售额中,有1元是快递支撑的。”马军胜还说:“到2020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要实现500亿件目标,按现在的速度发展,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四、网络消费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困扰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网络消费给大学生带来的主要困扰列示如下:
五、解决对策与建议
1.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防范意识。从对调查对象的的访问来说,他们的网络消费经验大多来源于实践。学校如果多开展一些网络消费知识论坛,讲座,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冲动消费,盲目消费以及在网络交易中遭受侵害。
2.政府应不断完善互联网交易的相关制度法规政策,规范商家的线上经营,扩大信息披露,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某一交易方受损。加大对不良商家的惩罚力度,肃清网络消费环境。
3.商家应当诚信经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在进步中与客户达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