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的意义和作用
论谈国学
国学是什么
国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或许有些陌生了,但一谈起儒家,大家几乎都知道。
但儒家的确与国学有关。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管宁和华歆两人各有所异,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管宁认为华歆与他不是同种人,于是割席断义,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实际上,我们也需要长时间观察自己的小伙伴们,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日久见人心。
国学经典,实在堪称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才能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原因,给我们后世无穷无尽非物质的的文化遗产,令我们望尘莫及呀!
大家所知的“兄弟折箭”,“父子骑驴”, “雪中送炭”……常为人津津乐道。古人创作了成语,字词,还有文言文呢!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我们要做禾稻,不要做蒿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否则只能像蒿草一样沦为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的人,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质。唯有按道理和自己的睿智的主见来做事,我们才会不适得其反。“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帮助别人,应当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能做高调的慈善,不做乱帮助的人。酒醉后,再添酒还不如不添;口渴时,喝一口水好像甘甜的露水一样甘醇。
国学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相见。我们品读着国学经典,做有国学的人,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这就是经典国学。
国学的魅力
国学,是我国的瑰宝。在我们华夏民族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国学的魅力是强大的。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曾有多少东西被丢弃?而国学,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五年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不是很深。我对国学的认识大多都来自课本和我从小读过的国学书本,尽管我能说出些许和国学有关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我感到这些东西还是枯燥无味的。但自从观看了《国学小名士》后,从选手那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和主持人和嘉宾评委那妙语连珠的精彩国学点评中,我渐渐从国学中找到了乐趣并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国学小名士》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台上哥哥姐姐们的胜利与台下他们的奋斗和拼搏让我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含义,而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表现又告诉我,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要努力,我更要自信。
在这众多的古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让我明白了朋友情意的重要性,我也学会了珍惜我和好朋友之间的友情。
国学,好似广阔沙漠中的一朵花;国学,犹如蔚蓝天空中的耀眼的太阳;国学,犹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将国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学习国学 接触国学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西学”等,与只相对,人们便把固有的学问统称“国学”等。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先秦诸子,他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国学的含义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晚清以后的“西学东渐”。 刚开始接触国学实在寒假里,当我一看见《诗经》里的内容,就想大叫一声。我根本看不懂任何一句话。当我翻开《大学 中庸》时,我只看的懂字,根本不知道这个字有没有背错。 我渐渐开始理解意思每本书里每句话的意思,这样背起来更加顺口了。我每背一句,都要把意思读熟,这样子一来记得就清楚多了。我和同学一起背,一起读,在脑袋里刻下深刻的影响。理解理解,再理解。加油加油,再加油。
有一天,老师突然跟我们说要比赛,先去注册。当知道要比赛时我大吃一惊,当天晚上做好作业,就怀揣着紧张的心情,注好册后。就急急忙忙看起了国学知识来了。生怕到时候会考的很差很差,那天真的好紧张,连睡觉做梦几乎都在想这些事情。第二天中午,我和同学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电脑室,开始考试了,100道题2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还剩10分钟了还有50道题,加油呀!在最后一分钟里,终于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可分数一出来,我就想哭。我只的了32分,太难了。
经过考试,我知道了做事要有持久性,不能有头无尾。我要继续学习国学知识。
我学国学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句话。它告诉那些不团结的人: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两人意气投合,就有切金断玉的力量。再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注意细节,不能粗心,差了一点点,损失就很大。就像查里国王一样,因为少钉个马掌,就失了一个国家,最后饮恨自杀!
《论语》,《三字经》,《庄子》,《孟子》,《墨子》……汇集了哲理的精华,浓缩了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国多么灿烂的文化呀!
从前,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伪君子,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考试我英语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而别的同学还在不断进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试中得了第三名,与第一仅相差2分。那次考试,是对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击。因此,我学的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保持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跟同学合不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时。”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难移嘛!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一个民族不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营养”,怎么发展进步。就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沙士比亚,海伦……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历史,他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简而言之,‘国学’即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社会种学,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国学经典可按《四库全书》分类,包括经、史、子、集。
国学既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魂。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它与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别在于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道德价值基础上的。炎黄子孙历经五千年生生死死、艰难曲折而终能生机盎然、发扬光大,它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当为之感到无比自豪。
如此说来,国学是不是高深莫测,离我们十分遥远呢?据我的感受,并不遥远,而且它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我第一次感受国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在5年前。那是在欢送表哥的宴会上,表哥平时成绩本来很好,考取武汉大学和华科应不成问题。但是他临阵失误,仅够上江西财经学院。我们都担心他承受不了打击,但他在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四年后再看。”大人们都鼓起掌来,我却听得傻乎乎的。我问爷爷是什么意思,爷爷说:这是国学,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意思是说:天(指自然)的运动是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即使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应像天一样,不屈不挠、永不停息。这话说得多么有力、自信啊!
如今表哥实现了他的诺言,以博士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武汉财经大学录取,享受全额奖学金。国学对表哥的影响如此之大,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对我的触动很深。
近年来,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们学国学蔚然成风,随时随地可听到国学经典的朗诵声,这无疑对人格优化、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会养成孝敬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竞争十分激烈。我们想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造就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民族精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责无旁贷。要努力学好本领,勇敢地从父辈的肩上接下担子,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浅谈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像“六艺五术”、诸子百家之说这样的文明精华,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国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博大精深最为恰当。说来幸运,本学期跟随邓老师畅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
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快步向前追寻的同时,当人们逐渐发现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某种东西的丧失时,猛一回头,顿时醒悟,原来老祖宗用生命践行出来的那些精神财富是丢不得的,我们应该带着他们出发。于是,最近这些年不少领域出现了“国学热”。也许有些人仍然不明白,那些“过时的”的东西对于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到底有何意义。
我想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朝代怎么更替,人性骨子里的某些东西是必须长存的,一旦真的缺失,那将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就拿《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来说吧。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踌躇满志,徘徊于列国之间,虽说在这一点上孔子是失败的,但很显然,他十几年的传播与游说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失败。身处乱世,依然能有人赏识自己的才学和主张并道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般敬重的话,足以寂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仪人奉劝孔子的弟子,不必为丢失官职二忧虑,这个世道早就乱了套,唯有你们夫子的仁义主张才能安抚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世安稳。孔子这几个学生就像如今满腔热血的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个人利益的得失,更应胸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正确的方式共同去创造太平盛世,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一则小小的论语故事便能给世人以重大警示,时过境迁,这样的品德难道不适用了吗?显然不是。因此,我认为,学习国学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骨子里的那份美德得以永存。很多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向我们袭来,稍不留神就会迷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剧增,也许我们真的会不堪重负,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学会用精神文明充实自我,建筑抵御的城墙。小月月事件不是特殊、老人被救反咬一口是事实,诸如此类事件传递的无非是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如果说社会是进步的趋势,那这岂不是一股强大的逆流,如果我们不加以阻拦,指不定哪天就会被卷进一场漩涡,无法自拔。
作为未来的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国学于我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这个名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每一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留有你的烙印。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界近年来提倡重拾国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被郑重地带到课堂,我不敢保证这么做会取得多少质的收获,但是至少,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会让学生明白,这是我们的中华文明精华,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的历史使命和现代意义。因此,小学老师自身的国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将国学与小学教育教学相联系更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在读经典、品艺术、观生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也是一大挑战。
其实,学习国学的意义对我们而言,远不止这些,只有当我们真正潜心去感悟、体会他的精髓,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国学之内涵、价值及当代意义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ISSN:1008-293X
年:2009
卷:029
期:006
页码:1-6
页数:6
中图分类:I20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大国学;爱国主义;国学热
摘要:国学包括了中华全部学术文化.此文立足于大国学的视点,对国学名称的由来,国学所包涵的学术文化范畴和研究方法,20世纪国学大师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了总结性的梳理和回眸,并从时代、国家、民族的高度论述了当下"国学热"对于民族本土文化复兴的意义.
国学对我的影响
“国学”这两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普通,但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我们学习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和语言学等重大因素。其中唐代大诗人韩愈、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的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经用孔子说的话和自己说的话交错起来,编出了一本叫《师说》的书,这本书记载了我们中国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表明了我们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又不一定比学生的知识广阔。表达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再去培养更多的人才!
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写过一本道德书,叫《论语》。《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啊,如果你连一点小小的错误都不能改正,那就会引起大的错误。这句话教会了我一定要知错就改,不要错上加错!
是国学,让我懂得知识;是国学,让我懂得中华的美德;是国学,让我们乘上了知识的小船;是国学,仿佛让我交到一个朋友。
读国学吧,你会在那里面找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孩子们学国学的N多好处
一、强化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过去上过私塾的老辈们,写东西都是非常有功底的——不写一字空,就是因于对文字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孩子今天对课文中的文言文的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所谓辞达意、文载道,再写作文就简单了。
二、对历史的感觉。读过国学的孩子对历史的感觉是形象的,比没读过的孩子对历史的理解要深刻。
三、表达能力的锻炼。可分解成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理解成沟通能力,当今社会,不会有效的沟通,则“尺”步难行。
四、培养孩子的气质。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岁数的增大,会越来越明显。
五、通达处事为人的道理。知道如何处下如何达上。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最高的学问。
六、培养孩子道德的基础。未来社会更需德才兼备。在现今世风日下之时,道德的力量更为重要。
七、会让孩子有大心胸大格局大境界——为未来做大事业奠定基础。
八、让孩子在先辈的圣言中达到智慧和般若的殊胜。
学习国学的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这颗屹立东方的璀璨明珠之所以被世人惊叹,就在于它有一批优秀的国学文化,它们为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助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国学,它的一头根植于遥远的过去,一头连接着透明的未来,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与现今社会中,对个人,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和将来,发挥着不可想象的巨大作用。
夫国学者,于个人也,为修身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对君子自我完善的道德标尺。而无论是先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亦或是三国时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体现了国学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国学如同一个隐形的面纱,轻轻薄薄的覆盖在我们这个民族之上。现今社会,优秀的国学都在我们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培养性格,塑造人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现代国民都在潜移默化中被国学熏陶着,国学的基因深深的扎入在我们的血脉当中。从上古至今,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基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掉。当今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对国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了。其“和谐”理念难道不是从“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中演化而来的吗?其“敬业”精神难道不是从“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这种尽心尽力的精神等中发展而来的吗?诸如现在大火的“工匠精神”“匠人制造”,若你沿着长长的历史脉络向前不断的推进,都可以最终寻根到国学的源头上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精神难道不是从前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富国强兵”“使民富”等拓展演变而来的吗?学习国学,对个人的“修身”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夫国学者,于国家也,立天下矣。先秦之时便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丹心;孟子为天下发展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老吾人之老,幼吾人之幼”的理想道术兹平天下,以求天下太平;秦朝的“奖罚贵贱分明”“厉行刑法,大兴奖赏”的法家精神为君主专制,实行大一统政体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为中华文明的血脉奠定了渊源的基础,使儒家成为正统的学说,使儒家的统治地位得到了确立;行至魏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的爱国,为国奉献的进步观念深远地影响了后人。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凭借巍峨的气势,凭借对于祖国的忠心,凭借对于匈奴的憎恨,岳飞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化为一只肆意挥洒的笔,让这种爱国热情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阅读这首词的人。而在最为危急的明清之际,作为近代中国优秀的启蒙家顾炎武更是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天下苍生与国家同患难,共命运,让每一个庶民的命运与国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感动了更多人,文天祥的忠心与肝胆相照成为他们在爱国方面的精神榜样。若不是近代以来大批进步思想家学习国学,在国学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哪来“公车上书”“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哪来“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等探寻强国之路?哪来涌现一大批如毛泽东、秋瑾等爱国志士,怎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言论?他们都是学习国学,受之精华影响,受传统“爱国”思想影响,立志将自己一生的热血交付给国家,在不停的实践中,终为中华之复兴探寻出一条可行之路。学习国学,对国家的“平天下”有着积极作用。
国学,于个人,修身也,于国家,平天下也,于民族,复兴也。在当今中国,我们高举国学的旗帜,力图让被全盘西化中断的国学中的优秀基因重新发挥出其巨大作用。让人人学国学,推新出新,革故鼎新,让国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让学习优秀国学的热潮涌动在这片大地上!是的,学习国学,汲取其中优秀的养分,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血脉因此而来。在今天,“依法治国”的理念难道不是吸收法家中“有法度”“法不阿贵”等先进思想吗?建立小康社会难道不是实现中国人民千千万万年来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吗?而以德治国等,兼采儒道法家之精华,结合当今社会我们所要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为现代社会,民族复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难道不是学习国学的意义吗
“一个民族,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繁荣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一个国家文化创新的根基。国学,历经时间长河的沉淀,于个人于国家于民族,不管是在在遥远的古代亦或是在可见的将来,都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可以畅想未来的是,中国,一个个人修养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国家,由于国学的滋养与熏陶,怎能不兴盛强大?让我们在学习优秀国学之中,迎来崭新的中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