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悲剧的三个原因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
内容摘要:《骆驼祥子》中祥子身上蕴含着浓郁的悲剧性,他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努力的奋斗过、抗争过,但以失败而告终。在买车的过程中,祥子的人性发生异化,这一异化过程在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而完成,这些因素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性的根源。
关键词:悲剧 抗争 人性异化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老舍成功塑造了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形象。祥子作为一个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把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在围绕买车三起三落的过程中,祥子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与痛苦。祥子一次又一次向命运搏斗,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向命运就范。祥子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堕落一次,也越来越接近最黑暗的地狱。把买车作为理想的祥子最终变成了走兽,这一悲剧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祥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悲剧内涵。
一.性格悲剧: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祥子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悲剧性结局与祥子自身的性格有内在联系,他的性格悲剧有着深刻的内涵: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在事业上,祥子把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作为奋斗目标,他渴望凭着自己的力气过上安定的生活。虽然这一理想很渺小卑微,但是祥子希望能实现这一愿望而完成自我实现。
无论奋斗目标是大还是小,自我实现是不易的。祥子的性格因素内在的渗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左右着这一进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了。”他正直忠厚、勤劳上进、能吃苦,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却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在生活上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即使病了,他也舍不得花钱买药。可以说,当祥子性格中正的一面占优势时,祥子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自己的车子。这一次祥子完成了自我实现。
祥子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也在暗暗左右着祥子的命运,在积极的实现自我过程中,祥子又在丧失自我。祥子具有狭隘保守、自私的一面。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对世事不问不闻,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祥子照常拉车,在中途明明知道事情不妙,但搁不下所谓的面子还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匪兵抢去。
第一次车子丢失后要强的祥子是不甘心的,不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祥子简直是白活。买上自己的车子,这是祥子的“志愿、希望、宗教”。祥子开始面对他的苦难人生,又开始攒钱,准备再买车。祥子性格中要强的一面帮助他继续去实现自我,早出晚归拼命拉车,对自己的的饮食也节约到自虐的地步。祥子藏在瓦罐的三十多块钱被孙侦探抢走,祥子买车的希望再次落空。
在第二次买车阶段,祥子在不断实现自我同时也在不断丧失自我。看到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受了委屈的祥子很羡慕,觉得他们是对的。他开始觉得烟和酒不会花很多钱但可以安慰他,不过此时,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中,自我实现还是占了上风,祥子还不敢沾染烟酒。为了买上车,攒够钱,祥子骨子里自私狭隘保守的一面又呈现出来。以前的祥子,是不会和别的车夫抢生意的,现在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方太太叫祥子把钱存在银行,祥子却固执地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上最好,最终藏在瓦罐的钱被抢走。孙侦探威胁恐吓祥子时,祥子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此时的祥子在自身负面性格的作用下逐步丧失自我。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买了一辆车,这次祥子虽然局部实现了自我,但最终是彻底丧失了自我。与虎妞的婚姻不是出于祥子自己的本意,祥子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祥子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虎妞的威胁及小马儿和老者的遭遇使祥子把一切希望都放下,祥子的意志是不坚定的,祥子的抗争是不彻底的,最后他向现实妥协。虽然在所谓的事业上祥子算是暂时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内心极度痛苦,在情感上祥子丧失自我。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他喜欢小福子,看到小福子的父亲和弟弟,狭隘的祥子就决定离开小福子。之后祥子开始堕落、沦丧。当他自认为自己战胜了刘四爷,战胜了刘四爷就是战胜了一切时,他心里觉得很痛快。此时祥子仿佛是临掉进深渊前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想变好,变回从前那个要强、纯洁、努力的祥子,向命运作最后的抗争。随着小福子的自杀,祥子最后的那点希望彻底破灭,最终祥子彻底丧失自我,走向末路。祥子的事业、爱情均以失败而告终。
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抗争,最终祥子完全丧失自我。虽然在抗争过程中祥子也取得了局部胜利,局部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在丧失自我之路上越陷越深。祥子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必然失败的命运。祥子想靠自己一个人的微薄力量在那个世界里奋斗是那样的渺小而无力,最终祥子向命运屈服,堕落到地狱的最底层。
二.社会悲剧:现实环境对个体理想的吞噬
哈代认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祥子努力的奋斗着,有着强烈的生存意识,与严酷的生存环境展开几轮斗争,但他与环境的较量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环境最终将他及其卑微的理想一同吞噬。
现实环境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加速祥子从人到“兽”的异化进程。祥子买车之初是自信的,天真的认为地狱里也是分很多层的,认为只要自己肯吃苦慢慢攒够钱就一定能买上车。抢他车的大兵、诈他钱的孙侦探使祥子回到赤贫的原初状态,祥子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节衣缩食,并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欺骗引诱他的虎妞在婚后也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祥子此时并没有与现实环境妥协,他不想依靠他人生活,还是坚持自己拉车挣钱养活自己。现实是无情的,虎妞之死使祥子再次卖车回到原点,但此时的祥子不再是当初那位朴实要强的祥子,他开始吃喝嫖赌,使坏。之前祥子洁身自好,在车夫中是异类,当他堕落后,他自己觉得舒服,别人看他也觉得比以前顺眼。祥子融入了周围的环境,“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
现实环境在精神方面对祥子的异化更加残酷无情。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一直付诸实践努力去实现它。但现实中一批道德败坏沦丧者始终生活在祥子周围,如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轻看他的刘四、勾引欺骗他的虎妞、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这些人在精神层面拽着祥子的脚将他往下拉,无形的“手”的摧残更厉害,祥子看不到光明,小福子的死使祥子最后的精神支柱坍塌。老舍在这里“直接剖析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文中曹先生及其所处环境像是一块绿洲,祥子喜欢去曹先生家拉车,祥子决定变好时想到的也是曹先生,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但是曹先生毕竟是这汪洋浊海中的一支清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祥子也很快被这浊海所吞噬。不仅是祥子,老马、小马还有别的车夫无论他们怎样去要强,始终无法挣脱黑暗社会所织造的大网。在环境的驱促下祥子一步步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原本健康强壮的祥子最终在环境的熏染下扭曲了人性。“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三.文化悲剧:市民文化对农民文化的侵蚀
祥子的悲剧实质上也为文化悲剧。这是一出市民文化背景下人性异化的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劳动者,带有鲜明的农民气质。最初,祥子在新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旧的习惯:勤劳、单纯、质朴。因为勤劳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刘四爷家里,因为质朴无心跌断主人的车把主动要求处罚和辞退,甚至还不乏同情心,看到饥饿衰老的车夫买了十个包子给他。在买车的几次起落中,祥子受到相当程度的“市民化”的侵蚀。第二次攒的钱被抢后,祥子开始觉得要强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乐乐眼前,虽然烟酒对祥子已经具有了诱惑力,此时祥子尚未褪尽劳动者的本色,还是继续坚持理想攒钱买车。虎妞使祥子的人生道路发生偏斜,使祥子加速“市民化”,“她把他由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和虎妞在一起,他带有严重的精神枷锁,他觉得混身都粘着些不洁净的,使人恶心的什么东西,教他从心里厌烦,他愿永远不再见她的面。祥子逐渐失去了农民的完整性。虎妞之死是祥子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祥子最终接受了“市民化”的消极面,下滑到地狱的深渊。小福子之死摧毁了祥子所有的希望,祥子最终成了一个生命尚存而失去了灵魂的走兽、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最终自我毁灭,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它不动声色地改变了一个人,而个人对它却无可奈何。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祥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的合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祥子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由人异化成“兽”。祥子的悲剧带有历史必然性。老舍透过生活表层来洞察人物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人在生活困境中不断挣扎,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老舍通过社会描写来探索人性,又通过人性展示来反观社会。“老舍是站在了人性审视的高度,在个体人生悲剧中寄予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冷静思考。”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
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各种自然灾害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样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本来是个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美德的劳动者。作品描写祥子是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他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为此,他需要有—辆车。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舍不得拿钱买药治,顽强地与生活搏斗。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 曹 先生,撞坏了车把。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极强的责任感。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住在刘四的车厂子里时,“把汗—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劳动人民勤劳的美德,在祥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祥子“不怕吃苦。也没有—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与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现实。假如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但是,祥子没有这样一直好下去,严峻的现实给了他第一次的打击,也就是祥子的“第一落”:他那用血汗换来的新车没拉多久就被军阀乱兵抢走了。在丢车事件中,他却意外得到三匹骆驼,他想着用骆驼去换车。回到城里之后的祥子因为“骆驼祥子”外号后,名声越来越臭。他的性格也逐渐的向消极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不过强烈的买车欲望还存在他心中。为了尽早买到车,他变得比以前更自私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这个时期的祥子所暴露出来的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和性格,其实已经为他的命运播下了悲剧的种子。祥子的“第二落”是祥子去曹府拉包月车的时候,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祥子被逼和虎妞成亲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改变劳动者的本色。他的坚持倔强使虎妞成全了他买车拉车的愿望。然而祥子来不及再次振作,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自己的车。因为虎妞的死,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无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还是振作起来了。他发现了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回幸福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的打击,他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能起来。长久以来隐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发作,原先的那股正气没有了。作品结尾描写他终于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变了,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吃、喝、嫖、赌、耍无赖、占便宜、狡猾、打架;为了五十个大洋告密出卖人性命;甚至连他原本最喜欢的拉车他也讨厌了;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更可悲的是他的精神崩溃了。他虽然还能拉车,可是“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就跟“在白薯桃子旁边也等着吃点皮和核子”的狗一样,“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后来的事实表明,祥子的美好品德最终要被旧社会所吞没,并且渐渐的走向沉沦与自甘堕落。
最后,作者这样总结了祥子的命运:“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却变成了走兽”。
这就是祥子的堕落过程,由精神向上到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的过程。祥子,这么一个像骆驼一样善良老实又魁梧健壮的年轻人,带着中国农村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不幸的命运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终于绝望了、沉沦了。
祥子的“三起三落”是他精神堕落的过程,也是整篇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在他的“三起三落”中,他的悲剧形象就越来越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大作 家老舍 先生惯用的悲剧手法,在悲惨的剧情中灌入悲观的意识,使得我们读者也近乎绝望了。作者在用自己感人的文字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呐喊和呻吟。他的作品大都是悲剧,并且,都悲惨得叫人心碎,因为它们一悲到底,不给生活留有一丝曙光,唯一的美好只能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找寻,而现实里仅有的那一点希望也被他毫不犹豫地掐死了,他的这种“残忍”,却能在小说里巧妙地转变为社会的残忍,使得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
作者通过对祥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说从多方面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被迫来到城里后,仍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这一切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们都是黑暗的旧社会制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拼命挣扎,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旧制度、旧社会不但吞食了祥子的车子和积蓄,还吞噬了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
祥子生活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北京。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人民麻木,势利,绝望,社会的黑暗,腐朽。祥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上自身的原因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
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不仅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很漂亮。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他拼命拉车干活,把挣钱看成“天下最有骨气的事”。他认为自己年轻有的是力气,于是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自己年轻,健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时期的祥子是充满希望,充满生气的,是有理想的。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了。他以为自己的生活从此就要改变了,他还幻想着自己以后还能开一个车厂子呢。但生活的车轮并没有随祥子朴实的愿望转动,严峻的现实给了他第一次的打击。也就是祥子的“第一落”。他那用血汗换来的新车没拉多久就被军阀乱兵抢走了。
“吃苦,他不怕,他得重新来过”,祥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决心重打鼓另开张。从此更加起劲地干活。在整个丢车事件中,不幸中大幸的是意外得到三匹骆驼。祥子如同得到三件宝贝,大有塞翁失马的韵味。他想着用骆驼去换车,想着就得到了一点安慰。回到城里之后的祥子因为“骆驼祥子”外号后,名声越来越臭。他的性格也逐渐的想消极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不过强烈的买车欲望使他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他变得比以前更自私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只是希望尽早买到车。这个时期的祥子所暴露出来的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和性格,其实已经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了。祥子的“第二落”是祥子去曹府拉包月车的时候,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
三年血汗换来的新车被大兵强行夺走,在杨宅拉车,整天累得发昏,到曹宅,被特务抢走了准备买车的一点积蓄,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可见,在祥子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中,构成祥子两次大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军阀混战抢走了他的车;二是孙侦探敲诈抢走了他的钱。这就是乱军阀混战,特务统治必然要造成的悲剧。因此,祥子做—个独立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后毁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在他—次次失败的偶然性中孕育着他最后被毁灭的必然性。所以说,祥子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战乱的时代,是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给祥子的一生带来了无数的灾难,摧毁了他健壮的身体与美好的精神,使这个充满青春活力,满怀生活理想的劳动青年一步步堕入了绝望的深渊。
祥子的悲剧与社会有关,他的悲剧就是一个社会悲剧。祥子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发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幸免的历史命运。所以说,祥子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就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三、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脆弱的性格特点: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
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祥子18岁之前一直生长在农村,接受的完全是农村个体经济及其习惯势力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积淀不仅赋予他勤劳诚实正直本分的美德,同时可造就了狭隘封闭愚昧自私等思想和思维的缺点。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尚能扬优抑劣地独善其身,正常的社会则时时抑善扬恶,因果关系并非“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而是罪恶的温床、善良的刑场。祥子正是带着这些优点和缺点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开展他的人力车夫生活的:狭隘封闭愚昧使他对社会出奇的隔膜。他天真地相信只要行得正就能立得牢,不招人惹人就能平安生存。隔膜使他碰壁,简单导致灾难。军阀混战的消息传遍全城,到处关门闭户,祥子却要碰运气,并自以为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办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但是,恶劣的社会情势并不因他的隔膜而不变化,不因他的麻木而放过他。车被抢去,还差点儿送命。这固然是生所迫使然,但他的简单封闭确实加速了悲剧的进程。孙侦探顺手敲诈了他买车的钱,他万分愤怒,但是,困惑的只是自己没招惹别人何以受单负,他只知道不招惹人就不该受欺负,而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像他这样既无势也无财势,而又不能审时度势,虽不伤害别人也注定要遭殃的。
由于祥子来自农村,在他身上存在着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使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打仗了,他还想着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因拉座与人争骂。他也曾从老马、小马身上认识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这只能更加促使他拼命的赚钱,早一天实现他的理想。对于祥子来说,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也不能摆脱种种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正如小说中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惨的结局。很显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但作者对祥子中个人奋斗道路的描绘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还向更深层作了细致的挖掘,既写了祥子对于自己的努力有过反思,又写了自己对这种努力的疑问。比如第一次丢车以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即便马上再弄来一辆车,“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暗淡,并向自己提出了严峻的反问。
祥子虽然是个车夫,但是,祥子看到那弱的车夫在风雪中时,他觉得自己与他们不能相提并论,他现在虽是与他们一样受苦,可是受苦的程度到底不完全—样;现在他少受着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他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决不至于还拉着破车去挨饿受冻。他相信现在的优越可以保证将来的胜利,因而祥子对待“那羸弱残兵的态度,就象驶汽车的对待那些拉洋车一样”,“不肯在—块谈”,也不肯“有什么来往”。他想“自己与他们早然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若是和他们有什么来往”,“有失身份”。他觉得凭着个人的努力,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于是,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这就集中表现了祥子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幻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这种想法在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下是根本办不到的。
同阶级之间存在隔膜,以至于为了一己的生存而不顾别人。小生产者的自私性,小生产者的等级观念。在看到别人不幸的时候,注意的更多的是自己与他们的不同之处。
这样都导致了祥子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性格。这些小市民的思想性格弱点,也导致了祥子的失败。个人奋斗的道路决定了祥子的性格,既是要强自负的,同时又是软弱的,个人奋斗的幻想一旦破灭。就必然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听天由命,安分守己;一是走向个人报复的盲目性和疯狂性,破坏性。当祥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越来越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但又看不到正确的出路时;就从一次次的失望而走向了绝望。因此,作者在小说结尾处,祥子已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个人主义来路鬼”,并且说:“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自己”。
另外,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四、与嫌贫爱富、愚昧无知的虎妞不理想的婚姻结合:祥子悲剧的催化剂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和老姑娘虎妞的婚姻对祥子来说更是一场难以忍受的灾难。虎妞想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用计骗得了与祥子的婚姻,但祥子知道实情后,后悔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的婚姻是带有阶级性质的婚姻,虎妞来自一个剥削阶级,习惯了剥削压榨别人,祥子来自于受剥削的阶级,已经习惯了给人剥削。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从虎妞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她是畸型社会组合中的牺牲品。流氓出身的刘四为了捞取金钱拼上了虎妞的青春。虎妞追求性爱有其合理的一面,她疼爱祥子之类的表白也非完全虚伪,她对祥子的要求固然有些变态过分,但是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她那样的女人,其反对祥子拉车,让祥子陪着她玩,对祥子的支配欲,甚至她的性要求,虽然不是值得同情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对祥子的感情有真诚的一面,还因此失去了父亲和钱财,最后在难产中身亡。但是对于祥子来说,由于虎妞和父素一起生活并管理人和车厂,因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她的灵魂之中,她想利用自己经济中的优势在祥子身上满足自己的情欲。她极力想控制祥子,要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与祥子要求成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是尖锐对立的。因此,他们的夫妻关系是畸型的,丑恶的。这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合,其中必然存在两种生活理想,两种生活道路,两种性格之间的搏斗。在这场搏斗中,祥子特别感到自己软弱无力。社会对他的打击是物质的,现在则深陷入精神打击之中。同虎妞建立家庭,他被结结实实地捆在社会这张大网的一个黑点上,承受着精神的苦刑。祥子本能地意识到:他表面上是丈夫,其实是玩物;虎姐名义上是妻子,其实是凶恶的走兽。结婚第一夜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纽的收拾他。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的厉害,一步不离地守着,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地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空鲁他没法逃脱”。这种折磨对祥子的伤害尤其严重,不仅消耗着他的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的尊严,扭曲了他的灵魂,动摇了他生活的勇气,加速和加深了他的悲剧。
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的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
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由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的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已生活多年后,虎妞因难产而死,虎妞的死更是对他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变化。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卖车还钱,祥子不再想从拉车中得到光荣和称赞,从此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
如果说祥子生活的“三起三落”只是他变坏和堕落的过程,那么虎妞因难产而死和小福子的死是一个转折,使祥子彻底的走向绝望,最后是祥子人性的毁灭。因为当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的时候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无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还是振作起来了。他发现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回幸福。当祥子知道小福子死了的时候“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祥子从一个坚持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一个活死人,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意志,只是凭本能活着。骗一切可以骗的人,出卖一切可以出卖的人,成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在生活现实和生命要求的巨大矛盾面前,虎妞只不过是祥子悲剧的催化剂。即使祥子要的不是虎妞而是小福子,或者虎妞不折磨他,全心疼爱他,悲剧也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对罪恶的制度、病态的社会的控诉,对下层人民的出路的探求:祥子悲剧的意义
悲剧常常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社会冲突中,前者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趋于失败以致毁灭,能够激起人们悲痛愤懑的感情:对于前者的同情或者尊敬,对于后者的憎恨或者唾弃,由此产生悲剧的艺术效果和思想作用。
学者樊骏说过: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以及包括作家自己在内的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同时严肃地表达了与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一切告别的愿望,期待着它们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悲剧的积极意义和巨大力量之所在,也是为什么它虽然使人难受,害怕,却又让人们所喜爱,并且难以忘怀。即使当作品所描写的一切灾祸,苦难,失误等真的都过去了,悲剧——尤其是其中的杰出者——却能依然以其真实的描绘和严峻的思考,充满了激情的理性和散发着理性的激情,以及由此构成的悲剧性,继续给人以激动和启迪。不仅记载于文学的史册上,也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
《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小说主人公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它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被普遍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人们从作品中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发人深省的悲凉,通向现实的思考。读者能够从小说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心情自然也就格外沉重,久久难以忘怀那悲剧作品中的人与事。
老舍把旧北京城里受人歧视的贫民车夫,塑造成性格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在这个充满悲剧意义的车夫的故事中,读者得到的是穿透心灵的震撼和通向现实的反思。祥子的悲剧首先指向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是具有深广的历史和社会冲突的产物。祥子的悲剧也是其自身固有缺陷、劣性(不合群、自私、狭隘、脆弱、屈服等)的极度膨胀的结果。这是对那个不合理的制度、畸形的文明、社会的深刻控诉,也是对一个个人主义奋斗者沉沦于逆境悲怆的哀叹。
《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长篇的全部描写,客观上能使人们认识到:不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就不能解放,同时我们也应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也应该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结束悲剧。
从祥子满怀希望,独自挣扎苦斗,直至意志崩溃,不断堕落,滑向深渊的悲剧人生图卷中,能体味到老舍对现代城市文明病以及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给贫民带来肉体、精神双重伤害的深深忧虑和警醒,它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文化批判和道德审视。
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在逐渐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一个社会性的大悲剧。祥子的悲剧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旧社会的罪恶。
作品通过祥子这一形象,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这是《骆驼祥子》这一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都没达到这个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很成熟。作者通过描述祥子进行多次顽强的抗争企图获得一个独立人权的失败过程,引人深思,启示人们去思考他们如何摆脱不幸的命运和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祥子形象通过个人奋斗道路的失败给人们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祥子的悲剧形象,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的反省,就是到了今天,小说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产者的意识还依然相当普遍地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里,这无疑影响和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骆驼祥子》悲剧缘由
一个孤独奋斗者的悲歌 ——《骆驼祥子》悲剧缘由探究 晨晖 摘要: 祥子,一个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最终沦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虽身处城市底层深受压迫,却不在新的生产关系之内,所以,这是个以封建人格意识的道德观在都市里挣扎并走向沦亡者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阶级剥削的残酷。
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关键词:祥子;悲剧;堕落;生命意志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的心慢慢地死去,而他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祥子个人奋斗悲剧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
小说是按时间的进展,顺着客观事件的衍变描绘祥子心灵的生活历程。客观生活的“危机”牵动着祥子内心生活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始终围绕着一个轴心,这个轴心即祥子所追求的目的物(车子),对目的物由强到弱再到消失,“便造成了心理生活的失望、追求、挣扎、失败、堕落的全部悲剧心理历程,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竟是什么样子”
探寻悲剧原因骆驼祥子
从客观上来说: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这个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奋斗的理想。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通过祥子一生遭遇的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首先;祥子的悲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悲剧。作者通过对祥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①三年血汗换来的新车被大兵强行夺走。
②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
③到曹宅,被特务抢走了准备买车的一点积蓄。
④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
可见,在祥子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中,构成祥子两次大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军阀混战抢走了他的车;二是孙侦探敲诈抢走了他的钱。这就是乱军阀混战,特务统治必然要造成悲剧。因此,祥子做—个独立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后毁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其次,祥子的悲剧也是旧社会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性格的悲剧。这是其悲剧产生的主观原因。祥子的悲剧的形成也和虎妞的结合有关。
从虎妞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她是畸型社会组合中的牺牲品。流氓出身的刘四为了捞取金钱拼上了虎妞的青春。虎妞追求性爱有其合理的一面,她疼爱祥子之类的表白也非完全虚伪,她对祥子的要求固然有些变态过分,但是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像她那样的女人,其反对祥子拉车,让祥子陪着她玩,对祥子的支配欲,甚至她的性要求,虽然不是值得同情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对祥子的感情有真诚的一面,还因此失去了父亲和钱财,最后在难产中身亡。但是多对于祥子来说,由于虎妞和父素一起生活并管理人和车厂,因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她的灵魂之中,她想利用自己经济中的优势在祥子身上满足自己的情欲。她极力想控制祥子,要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与祥子要求成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是尖锐对立的。因此,他们的夫妻关系是畸型的,丑恶的。这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合,其中必然存在两种生活理想,两种生活道路,两种性格之间的搏斗。在这场搏斗中,祥子特别感到自己软弱无力,社会对他的打击是物质的现在则深入了精神之中同虎妞建立家庭,他被结结实实地捆在社会这张大网的一个黑点上,承受著精神的苦刑。这种折磨对祥子的伤害尤其严重,不仅消耗着他的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的尊严,扭曲了他的灵魂,动摇了他生活的勇气,加速和加深了他的悲剧。
在生活现实和生命要求的巨大矛盾面前,虎妞只不过是祥子悲剧的催化剂。即使祥子要的不是虎妞而是小福子,或者虎妞不折磨他,全心疼爱他,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
悲剧骆驼祥子
黑暗的社会中,若人性变得扭曲,那人与人之间并充满仇恨.但黑暗的力量如此可怕,人的力量与之相比,实在太渺小.
——题记
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劳动,创立新幸福生活,他抱着信念,买了车,靠着车来过日子.多少苦他受过了,多少欺侮他忍过了。 终于,美梦成真了,他有了车.可是命运总是那么捉弄人,他的车接二连三被夺,梦虽毁,可心仍不动摇,他的追求从不放弃.
我的怜悯之心并油然而生了.
悲惨的命运中,那骆驼般的倔强给予人雄厚哦的力量,去冲破!去抗拒!那些所谓的困难.我感动了,祥子!我佩服你.
命运的折磨仍在继续.但上苍总会有公平的时候,他丢给你痛苦的同时,也会送去幸福.祥子与虎妞结合了,即将做人父的他无疑是甜蜜的感觉.不!布妞带着宝宝"离开了"回不来了.祥子卖了车,他一无所有,回忆的印痕永远烙下了。
从此祥子充满了敌意,他开始了他的报复,利用任何人,不管用任何手段来拿取他所想要得到的,包括钱.奸诈、无耻、失望已成为祥子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勤劳善良,淳朴憨厚的青年就在这无比黑暗的世事与金钱的诱惑下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
祥子凭自己打败命运的信念碎了,是因为他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吧?他心口的道道血淋淋的伤扭曲了他、吞噬了他.抱负、理想埋没了.现在他只为金钱而贪婪,只为金钱诱惑.恶劣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
生命、理想,他选择了生命,他并不是错了,因为"生命"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
一个人的命运在一定情况下是不能由自己掌控的.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只者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拼死搏斗,然而……命运却给了祥子一个致命地打击!
探究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的悲剧之因
摘 要: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揭示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加以分析,即人性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和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悲剧 人性堕落 社会黑暗 婚姻失败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作品,几十年来一直以悲剧意义激励着大批读者。祥子悲剧的原因,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下面笔者进一步分析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一、人性堕落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原是个破产的农民,18岁来到北京谋生。他性格要强、生活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人力车夫。为了这个梦想,他努力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就在军阀战乱中被大兵夺去了。为了再度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顾同行义气抢买卖,甚至和老弱病残争座儿。然而不久,他用性命和荣誉积攒起来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祥子虽然买了车,却牺牲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但是,一年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车子。三次买车丢车的磨难,使祥子彻底地绝望了。性格坚忍如骆驼的祥子,内心非常孤独,遇到困难都束手无策、走投无路的他非常苦恼,非常恐惧,更让他伤心难过的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日复一日他不但摧残了自己健壮的身体,而且失去了自己努力向上的意愿,当他最后一线希望――他深爱着的纯朴姑娘小福子也被逼自杀时,绝望与痛苦终于使他变成了野兽般人物:原先热爱拉车的他,开始不喜欢拉车,最后也拉不动车了;原先要强要面子的他,变得肮脏猥琐了;原先忠实义气的他,变得厚颜无耻、说谎耍赖,甚至出卖人命了。二十几岁的祥子,就这样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二、社会黑暗带来的悲剧性
20世纪初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已经侵入中国但并没有动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根基。祥子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命运,看上去发生得很突然,但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作品揭示了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战争不断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样军阀肆虐的时代里祥子的悲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祥子的悲剧是旧社会连年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必然。“作者通过祥子坎坷经历的描写,塑造了封建社会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揭示了祥子的悲剧来自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社会不仅夺走了祥子心爱的车,还夺走了他的灵魂,使他丧失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者通过祥子,强烈痛斥了这个万恶的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三、婚姻失败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祥子与老姑娘虎妞始终都是很不协调的,虎妞是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虽然她爱年轻、老实、勤劳的祥子,但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使他们的婚姻产生了许多矛盾。在这个婚姻悲剧中,虎妞失去了生命,祥子也因为虎妞而被彻底毁坏并最终堕落。祥子是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的人,却受到虎妞的诱惑从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四虽喜欢祥子的干活劲头,但极力反对他与自己女儿的婚姻。虎妞虽然有对祥子爱护的一面,但那都是为了她自己的感情。她总是想如何统治祥子,让他服服帖帖地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实现自己的私利。祥子屈身于刘四的车厂,但他看不惯刘四和虎妞的所作所为。“萌芽的思想觉悟最终无法抵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自然而然地造成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在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下,虽然祥子与虎妞走到了一起,但因思想、信念不同,他们的结合是错误的,是畸形的,所以在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婚姻注定是要走向灭亡的,悲剧是必然的。
祥子的悲剧虽已成历史,但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直至今日还令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老舍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05.
[2]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36,58,156
骆驼祥子悲剧原因分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为生活来到城市,最后选中了拉洋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成为了他的愿望,城市给了他实现愿望的机遇,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车便被人抢走了,但祥子不肯放弃,仍然不断振作起来,但结局还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祥子变成了吃喝嫖赌的社会渣子,变成了一个堕落、自私、贪婪、麻木不仁、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仔细品读本书,发现导致《骆驼祥子》成为悲剧,导致祥子堕落的种种原因,例如:和虎妞失败的婚姻;和小福子未开花的爱情;买车的三起三落等等。但我认为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社会因素,二、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在北京城中,祥子是属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常常会受到人们的歧视和排挤,例如: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等。他们对祥子的作为,使祥子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不承认社会上有信任,公平可言。
大街小巷中,烈日下,雪雨中,处处都有他艰难的身影。祥子认为只要苦干,踏踏实实干,就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但现实却出乎意料。一个踏实能干的车夫终究斗不过这个世界,斗不过这个社会。祥子的善良正直和能干,在当时那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社会中格格不入。最终因为社会的尔虞我诈,祥子彻底变了,他开始自暴自弃,以出卖朋友来赚钱,他变得奸诈,不求上进。
当时社会的惨状把祥子折磨成了一个社会垃圾。当然,这部仅仅是社会原因。
二、个人因素
祥子沦落主要是没战胜自我。如果祥子最终战胜了自我,就算他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那样,有自己的车拉,但至少能让自己安心生活有一点收入,不去偷,不去抢,能保持原有理想,有目标的心态,不成为社会垃圾。
同时祥子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如何为人处世而导致许多时候孤立无助。他的性格也是促成悲剧的原因。祥子不善言语,在那个社会中有一点小口才能混的好一点儿,而他思想却埋在底层,从来没有想要改变自己做法,改变自己不善言语这个缺点。
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生活,都要有目标,有理想,有积极上进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青春需自己打拼。如果永远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拼,不去闯,最后只能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老舍《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老舍《骆驼祥子》中人物的悲剧有自身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整部小说都表现出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一)人自身的原因是主观的。
主观原因除了上述中祥子思想上的局限外,他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也体现了国民的劣根性。作品通过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的口,意味深长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栓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这不单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也是对隐藏在国民根子上的弱点进行了否定。
(二)社会的原因是客观的。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却成了奢望。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2、车厂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无产者的强男的悲剧。
(三)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文化原因。
老舍继承了鲁迅开始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骆驼祥子》是老舍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关注,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作者把人物安排在北京这个具有浓厚封建保守意识的北方大都市,处于封闭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保守、愚昧得以一种深入骨髓的奴性文化之中,就是要对这种本位文化进行理性的怀疑和深刻的反省。 然而,老舍对本位文化是宽容的,朴素的,对人世所抱的态度普遍是同情的。这使得他的小说在对国民性进行批判时更多是温和的讽刺,正如他所说的“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可是好人也有缺点。”“假如我专靠着感性,也许我能写出相当伟大的悲剧,可是我不彻底”作品写到:“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老舍对城市中“欲”(情欲、财产贪欲等)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人们从《骆驼祥子》阴暗龌龊的图景中,能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虑。
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这个悲剧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如何在一系列外部以及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而自掘坟墓,走向灭亡。通过简要的剖析,本人将祥子的个人主义悲剧的成因归为以下四部分:
一,社会因素。这个因素是导致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北平城里,祥子处于社会下层阶级,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血汗为生来赚取糊口的钱。虽然地位低下,同时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被其他车夫排挤,祥子始终怀着自己的梦想--拉上一辆属于自己的体面地车。一个有着美好梦想的车夫,在加上其自身的辛勤能干,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似乎一个踏实苦干的人力车夫始终斗不过命运。祥子靠自己的努力买上了自己的车,但没过多久却被人给抢去了。但祥子并没有气馁,又重新积攒钱来买上第二次车,但幸运之神没有垂青他,第二次的继续又被侦探骗走。似乎全社会都在从祥子这样子的劳苦人名大众身上压榨血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祥子的正直善良和能干,在当时那个社会显得那样得格格不入。
二,婚姻因素。祥子的生命里,出现过一个精明的女人,那就是虎妞。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被算计。虎妞是刘四爷的独女,但却长得一副男人样,在车场里帮忙。年过三旬的虎妞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一个男人看上她。虎妞怕自己的父亲重新娶个后妈生个孩子,带走一切财产。于是她想要找一个男人和自己结婚,并在老头过世以后两人一同继承老头的所有财产。而老实憨厚的祥子刚巧是不二人选,成为了虎妞手中的一颗棋子。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促成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为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
三,爱情因素。祥子的生命里,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她虽然也和虎妞一样,不是一个干净的女人,但却是祥子真正爱上的人,她就是小福子。小福子虽然是一个妓女,但她的灵魂却是高尚的,她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弟弟才走上这么条路。同时她也那么要强,那么不向黑暗的社会屈服,祥子自身也不认为自己是干净的。就是因为这一切,让祥子爱上了她。在虎妞死后,小福子一度成为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可是,随着这唯一的支柱的死亡,祥子彻底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四,个人因素。在所有的因素中,本人认为,祥子的个人性格是促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祥子的不善言语,祥子的不懂人情以及祥子的不懂变通与那个社会不相符。在那个社会里,有一点小口才才能混得好一点,而祥子却将自己的思想埋在最底层,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去改变自己不善言语这个缺点。同时,祥子不懂当时的人情世故,不知红白喜事的送礼,不懂如何为人处世而导致许多时候孤立无援。而关键是,当时的社会,人力车夫的命运似乎已经被注定,那么,靠着年轻资本的祥子完全可以改行换业来重新规划未来,何必对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情有独钟